分析多层螺旋CT 及三维重建成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

2020-04-01 08:25李焕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腓骨胫骨

李焕军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 临沂 276005)

胫骨平台作为膝关节负荷结构,一旦面临胫骨平台骨折现象,必将会诱发骨关节炎、膝关节改变等状况。但在医院骨科资料显示中,胫骨平台骨折屡见不鲜,而鉴别是否为骨折、骨折分型中多是以CR 正侧位、数字X 线摄片检查、螺旋CT 和三维重建成像为主导,既可增强诊断准确度,还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方向,但相关报道减少[1]。随机抽取本院2017 年6 月至2019 年8 月间诊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140 例,探讨多层螺旋CT 及三维重建成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7 年6 月至2019 年8 月间诊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140 例,划分为A 组(70 例)和B 组(70例)。A 组男女患者比值为36:34;年龄高值为75 岁,低值为20 岁,平均数为(58.74±3.43)岁。B 组男女患者比值为32:38;年龄高值为73 岁,低值为22 岁,平均数为(57.87±2.63)岁。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1.2 方法

A 组为数字X 线摄片检查,即要求患者保持端坐位或仰卧位,即维持躯体静止,禁止随意晃动;将骨折区域置于摄影床,伸直膝盖,将髌骨下缘置于中心线处,垂直摄入,摄片范围自股骨下段至胫腓骨上段,摄取正位片。然后患者侧卧,膝部屈曲约135°,摄取侧位片

B 组为多层螺旋CT 及三维重建成像,即取多层螺旋CT 机(SIEMENS 公司提供,Emotion 16 层螺旋CT 机,电压为130kV,电流采用CARE Dose4D 自动跟踪技术,层间距为0.75mm,层厚为0.75mm)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足先进,确保下肢伸直且肢体长轴和扫描平面垂直;将膝关节间隙定为中心点,对胫腓骨上段至股骨下段部位予以扫描,随后将获得图像发送至MMWP后处理工作站,联合切割/旋转视角,完成冠状位、矢状位斜面重建工作[2]。

1.3 观察指标

比较A、B 两组患者骨折诊断、分型准确率。即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中,可划分为Ⅰ型(外侧平台为劈裂性骨折)、Ⅱ型(外侧平台为劈裂性、塌陷性骨折)、Ⅲ型(外侧平台为塌陷性骨折)、Ⅳ型(内侧平台出现骨折)、Ⅴ型(双髁骨折)、Ⅵ型(双髁伴胫骨干骺侧骨折)[3]。

1.4 统计学处理

本课题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χ2检验。P<0.05 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骨折诊断准确率

A 组并髁间隆突骨折、并腓骨小头骨折诊断准确率均低于B 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骨折诊断准确率[n(%)]

2.2 比较两组患者骨折类型诊断准确率

B 组胫骨平台骨折各类型诊断准确率均高于A 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骨折类型诊断准确率[n(%)]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胫骨平台骨折占全身骨折1 ~2%左右,且老年患者中占比8%。发病群体多为青壮年,年龄处于40 ~50 岁范围内,且男女占比为72.9%、27.1%,比值为3:1。而在致伤原因调查中,46.7%为交通伤,31.1%为压砸伤,18.7%为高处坠落伤。同时,胫骨平台骨折多存在合并损伤的现象,合并半月板占比57%,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占比25%,合并后交叉韧带占比5%,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占比3%,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占比5%,但后两者合并现象尤为少见。

即胫骨平台骨折多是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导致的创伤性骨折,发病率相对较高,多集中在膝关节。由于膝关节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复杂性,一旦面临胫骨平台骨折问题,必将会对关节腔、关节囊及关节面造成损伤,诱发骨折边缘劈裂、移位和中部塌陷等状况,若内侧骨折还会面临骨质整体塌陷的状况,严重威胁机体生活质量。鉴于医疗诊断技术的成熟,使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等技术成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诊断的首选,利用多角度、多平面成像的方式,评估骨折部位、膝关节间的对应关系,再结合轮廓重建技术,获取客观性关节图像,为疾病鉴别提供依据[4]。同时,多层螺旋CT 和三维重建影像是以表层轮廓重建为前提,再保留CT 数据的前提下,沿某轴线旋转骨折图像,再细致评估各关节面状况。特别是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踝间隆突骨折、腓骨小头骨折的患者中,关节损伤尤为严重,这也是其诊断准确率高于X 线的原因。本课题可知,A 组并髁间隆突骨折、并腓骨小头骨折诊断准确率均低于B 组,即71.74%<95.65%、68.97%<96.55%,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现代医疗模式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型相对多样,但多为Hoh1 分型、AO 分型、Schatzker 分型。特别为Schatzker 分型,是以胫骨平台骨折处变化为前提的分型方式,不同分型方式决定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其临床实用性也存在明显差别。但在研究报道中,可知依据Schatzker 分型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予以区分,其准确性明显高于Hoh1 分型、AO 分型。本课题可知,B 组胫骨平台骨折各类型诊断准确率(97.14%)均高于A 组(71.43%),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 及三维重成像技术联合检查方式,具有骨折诊断和分型准确率高的优势,可推广。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腓骨胫骨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腓骨肌腱滑脱手术治疗并文献回顾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