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助力基础德育工作的探究

2020-04-07 21:14王从跃许先哲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效教育信息化德育

王从跃 许先哲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工作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在教育信息化热的背后,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工作服务。本文从德育地位、德育资源、德育方法以及德育力量这四个方面入手,探讨新时代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德育  实效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应运而生,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自该计划颁布以来,社会上就掀起一股讨论热潮,各种教育教学产品推陈出新,各种信息化教育主张层出不穷。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基础德育工作者更应该静下心来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要怎么借助信息技术来培养人。

一、明确德育地位

从儒家学派思想体系里的“太上有立德”“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到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价值理念,我们可以看出,德育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人们对于德育的追求孜孜不倦。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由此可见德育工作在学生人生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引领作用。信息化时代迅猛发展,对基础德育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人们在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会受到信息爆炸的影响。对于青少年来说,加强基础德育必不可少。这更加明确了信息化社会基础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

二、丰富德育资源

教师在从事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更愿意以课本为依托,具体向学生分析品德教材里的事例和人物,难免照本宣科。有些教材里的事例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那些都是“课本上”的内容的感觉,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根本无法真正发挥其教育作用。挖掘具有时代气息的德育资源是德育工作中首先要做的事。

信息社会的开放性决定了学生获得新闻消息的便利性,这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契机。湖东路第二小学有着非常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全体德育工作者及时更新自己的德育理念,积极挖掘新闻背后的德育价值。比如从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到一名小学生驻足听国歌再到四川凉山消防队员英勇救火牺牲,这些社会上广为关注的新闻事件都是信息化背景下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告诉我们要遵守公德,不能任意妄为,否则贻害无穷;小学生驻足听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凉山消防英雄们的牺牲又教导我们不要忘记那些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换来安定的生活。这些都是学校主题队会的重要内容。新闻每天都有,有些弘扬了正能量,有些则折射出人性的黑暗面,只要教师引导恰当,这些都是宝贵的德育资源。

信息化时代不仅为我们获得有价值的新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让“引进来”变得更方便。学校每学期都会开设一场“和善大讲堂”,邀请的都是文化领域的专家。这也是湖东路第二小学的德育品牌活动。在宽敞明亮的阶梯教室内,灯光、音响、LED大屏幕这些信息社会里的硬件配备更为这场文化盛宴增光添彩。全校师生其乐融融,感受文化的魅力,汲取文化的养分。如邀请马鞍山的本土作家戎林,开展讲座“在这片土地上”,分享家乡马鞍山历史上的文学基因。作家讲得如痴如醉,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是一场高质量的文化洗礼,从小培养了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在他们的心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教育信息化衍生出了德育信息化,要求德育工作者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德育水平,实时恰当地选择德育资源。这样一来,德育课内容精彩纷呈,德育活动也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更新德育方法

传统的德育方法是教师讲授,在保有针对性强、说理性强特点之外,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德育方法的单一、滞后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效果。信息化时代让德育方法的更新成为可能。我们湖东路第二小学的全体德育工作者也在积极探索信息化时代下更有效的德育方法。

积极构建一种体验式德育。信息技术打破时空界限,让模拟体验成为可能。微课、微电影、微动画等都是重要的德育手段。选择德育重点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更容易吸引小学生。比如针对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从网上搜集相关视频资源,让学生观看,他们自然而然明白不能干扰司机正常开车,要控制自己的言行。针对凉山森林火灾,通过动画分解,了解当时火灾现场的境况,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以及消防员们的伟大。这些视频资源既短小精悍又寓意深刻,师生双方都喜闻乐见,教育教学事半功倍。

体验式德育不仅体现在感受具体德育素材上,更体现在具体的德育活动之中。有仪式感的德育活动是难忘的,融入信息化的仪式教育正是我校目前正在践行的德育工作。从传达欢迎和规范的“新生入学礼”到教会孩子学会感恩的“十岁成长礼”,再到用青春的姿态诉说别离和志向的“毕业典礼” ,这些仪式教育让德育变得更加立体和高效。在具体的活动实施中,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呈现孩子们的成长瞬间、沟通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亲人和朋友、孩子们的青春与活力等,融入信息元素的仪式教育给人带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这一系列仪式活动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寄托着学校对他们的期许,期许着他们止于至善。

信息化为德育方法注入了活力,它讓德育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高效。我们全体德育工作者将继续探索具体的德育路径,力争使德育效果最大化。

四、汇集德育力量

德育活动是一项多人参与的活动,其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虽然德育活动纷繁复杂,但是全民共同解决德育难题、快速传播德育信息、丰富德育评价主体这些内容在教育信息化时代都成了可能。

信息素养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一种能力。信息化时代充斥着各种信息,身心素质发展不健全的学生在众多信息中无法正确取舍。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为此,可努力构建一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德育合力模式,具体如下图:

学校、社会和家庭都是整个德育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多方共同努力引导,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疏导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这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挑战。新的环境下,家校沟通变得更加便捷。广受欢迎的家校联系媒介主要是QQ群和微信群,学校的要求以及家长的诉求,都能在其中快速传达,极大地节省了沟通时间。学校组织的大型德育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分享给各个愿意观看的群体,高效省时。这样一来,就拓宽了德育活动半径,增强了德育活动的效果。对于学生的道德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品德老师,评价主体多元化才真正符合教育发展要求。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个人,这些都是道德评价的实施者。借助于信息技术,开创一种综合评价系统,收集各方评价信息,对教育对象做出综合的评判。

教育信息化对于基础德育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为我们获取更多德育资源、汇集多种德育力量提供了可能,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难题。为此,我们要保持冷静,客观公正地对待信息技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基础德育工作需要持之以恒,更需要精益求精。教育信息化助力基础德育工作的过程也是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过程,我们全体德育工作者将会持之以恒地探索下去,力求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实效教育信息化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