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的一朵浪花

2020-04-09 04:51张忠祯
参花(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河文化

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新时代文化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探究古浪黄河灯会的渊源。

关键词:黄河文化 古浪黄河灯会 渊源初探

一、黄河灯会的起源

黄河灯会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军事战争,最早记载于《三教搜神大全》和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据相关故事记载,商纣王残暴无道,周文王起兵伐纣,商纣王这边派闻太师出兵,与周文王聘请的姜子牙队伍交战于岐山脚下。一次作战当中,姜子牙用钉头七箭书射死了对方的大将赵公明。赵公明的三位妹妹(云霄、碧霄、琼霄),为报杀兄之仇,助纣为虐,用六百大汉摆成一个九曲黄河阵。此阵内藏先天之秘密,生死机关,外按九宫八卦,连环进退,井井有条。人虽不过六百,却胜过百万雄师。三位道姑利用黄河阵和混元金斗法器,将姜子牙的十二位真人,全部压入此阵。最后姜子牙只得上昆仑山,请出道教的祖师爷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才破了此阵,打败了三位道姑,救出了十二位真人,这就是黄河阵起源的传说。这些故事不断流传和演绎,在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甘肃等地广泛流传,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民俗文化,演化为节庆、灯会、社火、戏剧等多种元素集合的文化活动。

明代开发河西时,陕西、山西的大量移民迁居古浪,同时将这项活动流传下来,在古浪的土门镇王府营村和黄羊川镇的张家墩村专门有举办黄河灯会的习俗,流传有黄河阵图纸。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这项活动还常常举办,近年来,由于熟悉这项活动的一些老人陆续离世,加之受场地、资金、人员等方面的制约,这项活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

二、黄河灯会的布局

黄河灯会主要依托黄河阵图组织实施,图纸呈正方形,外观规则,内设9个方格(古代万字图),各方格有曲折回绕的通道相连,就像一个迷宫,9个方格加上通道,寓意着九曲黄河,如果按照规定的通道路线行走,不会迷失方向,社火队伍和游人进入,曲曲折折,循环往复,即使相互看见,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非常有趣。图纸按照纵横排列,纵19排,横19列,每个交叉点位可安装架设一盏彩灯,共计361盏灯,加上入口和出口4盏灯,总计365盏灯,与一年365天吻合。入口和出口紧邻,一般架设一座较高的彩门。在最中心的九宫格中,树立最高的1盏明灯,其他8个方格中心位置的灯杆低于中心灯杆。这9个灯杆上一般挂八角形大灯笼,灯笼的八面书有隶书,福、禄、寿、喜、富、安、康、祥、顺,其余点位上的灯,分别环绕着9盏大灯,构成了颇为壮观的九曲黄河阵。如果在晚上俯视这些灯,整齐划一,色彩斑斓,较为壮观,不失为一道亮丽的景观。

三、黄河灯会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近年来,各地围绕黄河灯会打造包装旅游景点的省市较多,特别是一些代代流传、持续举办这项活动的省、市、县,不断研究、发掘和整理、开发黄河灯会,也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品牌。如山西的晋中、吕梁、汾阳,内蒙古的临河,陕西的榆林,都在探索和打造黄河灯会,利用传统的黄河灯会元素,植入现代的声光电等技术,综合运用人工造景不断改造提升。有的原汁原味按照图纸架设灯杆,有的利用花卉树木设置九宫格,有的利用地形增设小桥流水,但无论哪种改造版本,基本都是在原图纸上的变形或调整,文化内涵没有改变,形式和花样各有翻新。

古浪的黄河灯会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作为丝绸之路要冲、古代军事重地,展示和打造黄河灯会,意义重大,需要传承下去。

(一)专门组建研究黄河灯会的班子

抽调人员,采访相关人员,查找历史文献,寻觅黄河灯会图纸,编辑撰写与黄河阵有关的故事,形成一套完整的黄河灯会资料。

(二)编制黄河灯会的建设规划

结合县城规划和正在计划实施的县城牡丹园建设,建议将黄河灯会的元素植入牡丹园,高起点规划,高创意设计,同时将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边塞文化融入其中,将杨家将故事、封神演义故事统筹融合,用花卉带隔离九宫格,将彩灯架设其中,用仿古的辕门充当彩门;充分展现古浪的丝路文化和驿站边塞文化,同时打造建设新的旅游景点,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进程,也为城乡群众和外地游客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三)加强宣传和包装

结合黄河灯会的相关资料,可将古浪水陆画再进行研究和包装,对水陆画最精华的部分一并融合到牡丹园中。在牡丹园广场利用古浪博物馆保存的《淳化阁帖》打造书法艺术品牌,将其中历代帝王、历代名臣、历代大书法家的作品刻成石碑,打造书法艺术和绘画广场,编制专门的宣传册页,广泛宣传,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黄河阵故事当中的姜子牙、太上老君、赵公明、三霄娘娘历史上都非常有名,故事性强,关联度高,通过演绎和包装,也可提高牡丹园的艺术品位,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参考文献:

[1]李勇泉,李蕊,阮文奇.大型節庆活动微博用户情感态势的时空规律——以故宫上元灯会为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

(作者简介:张忠祯,男,本科,甘肃省古浪县文旅局,初级,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黄河文化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背景下兰州黄河文化传承的思考
基于黄河文化背景下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