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统编本四上)教学设计(1)

2020-04-10 11:06雷明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读准相同点李树

雷明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竞”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全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对比看图,理解题意

1.出示图片,找相同点。

相信大家读过很多历史故事,请根据图片说出故事的名字。(出示图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对比这两个故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学生发现故事的题目都是“人物+事件”。

2.出示课题,理解题意。

(1)板书课题,提示“戎”字的笔顺。

(2)指名读课题。

(3)理解题意。

(4)引导学生懂得可以用“人物+事件”的方法给文章命题。

3.设疑。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是何故?

(设计意图:选用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看图说出故事的名字,既能回顾所学知识,又能使学生懂得借助插图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寻找相同点,懂得课题都是通过“人物+事件”的方法命题,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1.出声自由朗读这篇文言文,注意把字音读准,试着把句子读通顺,尤其要注意文中带拼音的生字。

2.指名朗读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

3.引导学生读准“折”这个多音字。

(1)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折”在文中的意思是“弯曲”。

(2)根据字义,确定“折”在本文的读音是“zhé”。

4.师生配合朗读小古文。

5.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学习小古文的前提就是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指名读一读自己最有把握的一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细读古文,理解文意

1.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学小古文。

2.分享交流学习成果: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①借助注释理解“尝”的意思是曾经。

②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相机板书:王戎、诸小儿。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①通过“演一演”“说一说”的方式理解意思。

我们来演一演,谁来扮演诸小儿?(挑选五名同学)请其他同学认真观察诸小儿的动作,等会儿来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此时,讲台上就有一棵这样的李子树,树上结满了李子,个个饱满,特别诱人。准备好了吗?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

(请“诸小儿”到台前)我来问问你们,面对这棵李子树,你们还会说些什么呢?一儿曰:“__________。”(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对话)

②理解“走”字的古今异义。

在古文中,“走”就是跑的意思,我们学过的《守株待兔》中说:“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一只兔子跑得特别快,撞到一棵树上,折颈而死。《夸父逐日》中“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和太阳赛跑。很多成语里的“走”也是跑的意思,如东奔西走、飞禽走兽等。

③理解 “之”的意思。

“之”在这里指的就是李子。“之”字是魔术师,它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会变。大家要格外留意。

面对多子折枝。诸小儿的选择是——(生:竞走取之),而王戎却——(生:不动)。

师相机板书:竞走、不动。

④引导学生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

(3)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①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之”指的是王戎。

②顺学而导,引出学习小古文的方法——补充。

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出王戎的自信与坚定。

此刻,你们来扮演王戎,我来扮演诸小儿中的一员。当我跑出去几步,看到你站在原地不动,于是我跑到跟前问:“王戎,树上果子甚多,何故不取?”谁来回答?

指名朗读。

(4)取之,信然。

运用“补充”的方法理解句意。

大家很好地运用了“补充”的方法,在“取之”前面补充了诸小儿,后面补充“尝了尝,真棒!”这样,表述就更加清楚完整了。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1)同桌互相讲故事,师巡视。

(2)指名全班交流。

小结:“补充”不仅是学习小古文的好方法,也是讲好故事的妙招。

4.释疑。

(1)用文中的话回答。

出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谈谈自己的理解。

5.交流王戎身上所具有的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小古文的意思,或借助注释,或通过演一演、说一说,或创设情境进行对话,指导朗读,或运用补充的方法把话说清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四、三读古文,运用背诵

1.设疑:王戎真的没有动吗?

王戎动了,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劝说。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文中语言进行填空。

(1)出示:见果园李树多子折枝,诸儿____________,唯戎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示:几日后,戎与诸小儿游,见道边李树少子挂枝,诸儿_____________,唯戎_____________,人问之,答曰:“_____________。”

3.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语言练习说话,活学活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背诵全文做好铺垫。)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出示小古文《曹沖称象》,对比写法上的相同点。

对比两篇小古文,诸小儿和众大臣的行为更加衬托出王戎和曹冲的善思、多识,也更加凸显了智者的形象。

2.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读准相同点李树
优化字母教学,夯实英语基石
飞机与公共汽车
李树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分析
中考学生文言文复习初探
桑中生李
心中有数
李代桃僵
A Comparison between Oxford University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初中英语常见常考易混短语例解
诵读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