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互联网+”高职审计课程改革

2020-04-12 05:20李颖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互联网+

李颖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日益更新,引领着高职课程改革。审计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是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在实施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中,对审计课程整体进行了优化。通过改革,学生的审计实践技能、审计职业素养得以提升。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互联网+”;高职审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086-02

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即推行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等。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日趋复杂,作为培养数以千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终将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担当,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

一、“互联网+”教育在高职审计课程中运用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开设于高职会计专业三年制学习第四学期,课前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深入分析学生,得出学生优势为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喜欢自身参与度高的课程,对信息化内容感兴趣;劣势为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自主性较差,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当今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课堂形式可以丰富多彩,由此解决审计课程枯燥烦琐问题。

(二)审计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

审计课程相对枯燥及难度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较差,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是本课程一直探索的问题。审计人员究竟需要掌握哪些审计技能,学校通过人员走访调研、开展事务所专家讲座的方式可以了解,但容易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并且缺乏系统性以及统筹指导。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需要加强研究,通过“互联网+”这一载体,厘清用人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的需求及高职院校开展实践应用的相关内容。

(三)“互联网+”模式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慕课平台,突破地域界限,带领学生领略名家的教学风采。各级微课资源建设,有力地补充课堂教学。学生可通过微信平台、QQ群與教师交流,也可以在精品课程网站学习。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将其分为“技能”“能力”两大模块,“技能”模块对接初级审计师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点以及审计技能竞赛要求,“能力”模块鼓励学

生自我探索、利用互联网资源不断创新,最终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以产教融合为精髓,构建高职审计课程多元教学活动框架

在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的主导思想,贯彻国家教育改革方针等基础上,构建对接市场需求,设计以产教融合为精髓、实施课程思政、注重文化元素的合理切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多元教学活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承担起“互联网+”的重任。“互联网+教育”是借助信息技术进步的成果,推动教育方法和工具的创新,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融合。高职审计课程交叉会计学、管理学、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在产教融合的框架下结合“互联网+教育”,创造性地运用“三教改革”“四个对接”。

(一)三教改革

1.团队改革

构建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多层次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不仅仅秉承了老中青帮、传、带的优良传统,更在教学研讨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老教师学习新技术,年轻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并吸纳信息系大数据教师以及校企合作单位注册会计师加入团队,优化现有教师构架结构。

2.教材改革

现有高职审计教材陈旧老化的问题严重,市面上缺乏紧盯技术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及时纳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高职审计教材,教学团队正在探索编制模块化工作手册式教材,配套信息化资源,引入典型工作案例,并能及时修订教材。

3.教法改革

强化教学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改善审计课程理论灌输多、实操实训少的问题,推广审计助理工匠精神,应用任务驱动、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式,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在高职审计课程中的应用。

(二)四个对接

1.对接科技发展进步趋势

财务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类似德勤财务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必将引发财务人员变革。如何使会计、审计人员在人与机大战中取得优势,学会分析与思考将成为关键所在。本课程引入审计技术的新发展——大数据审计,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服务审计,对新技术不再惧怕。

2.对接市场主体多元需求

用人单位对审计人员的需求是多元的,教学团队应因材施教,充分利用个性化学习策略以及分层教育,多方位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

3.对接企业审计软件迭代升级

高职审计课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审计软件的应用,学校实训软件需要不断升级,方能赶上企业应用的步伐。

4.对接企业审计服务模式创新

当下对出具审计报告的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即要求编制个性化、有针对性,而非千篇一律的审计报告。这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学修养的相关元素,期望能提升学生撰写能力。

(三)深化产教融合

依托于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与苏亚金诚等会计师事务所签署校企合作协议,站在产学融合的视角下,双方携手打造校企合作的教学资源,在审计课程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提高其职业发展潜力,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审计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相结合。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内容要点作为典型案例,构建其合理合法的呈现方式,使高职学生提升对审计工作的认知与理解,呈现审计课程教学内容。

首先,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和优秀管理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设置论证、课程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指导学生就业等。例如,我校校企合作单位苏亚金诚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选派优秀培训师、合伙人到学校担任审计课程的兼职授课教师及实践导师,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

其次,由于校外基地容纳学生人数有限,我校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行业资源环境,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VBSE大商科产教融合基地。在建设校内实习基地过程中,进行了大量调研,听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专家的意见建议,结合会计专业特点,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践训练的实训室,运用仿真软件,开展模拟场景实训。

最后,高校和企业、行业资源的充分利用,能有力促进就业与岗位零距离实现的目标,实现校企共赢,使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

(一)教学效果

一是达成目标,人才质量显著提升,应用效果较好,学生参加审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大赛斩获省级以上奖项十余次;教师任教的审计课程参加省微课大赛、省教学能力大赛均有收获。二是反哺科研,教师能力全面提升。师生间教学相长,教师在省、市级科研课题立项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三是铺垫职场,教师社会服务打开新局面,承接多项财务咨询工作,教师教学手段直观可视变灌输为引导;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新知;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广,减少企业培训成本,实现小课堂到大社会的跃进。

(二)教学反思

大智移云时代,传统审计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互联网+”审计如何更好地融入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把控,万变不离其宗,教师素质的提升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此外,教学资源整合不够完善,教学环节需进一步与岗位需求相结合。

1.提升教师素质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最为本质的还在教师素质。我校或聘用企业、行业优秀工作人员兼职授课高职审计课程,他们具有实践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为本校的师资队伍输入流动的新鲜血液,使学生能够贴近行业前沿,弥补课堂理论知识的局限。

2.开发对接注册会计师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

以加涅九步法为理论指导,借鉴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技术,以“互联网+”、产教融合为理念,从课程内容、工作过程的任务设计,审计技能大赛为抓手,强化能力培养的项目训练等整体优化,开发对接行业标准的审计课程教学标准,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反复训练。

3.高职审计课程与会计师事务所专职审计助理岗位需求相融合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会计师事务所专职审计助理需求相融合,使高职审计课程求真务实,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层次,助力会计师事务所引进所需人才。

四、结语与展望

在科技创新日益迭代的背景下,提高高职学生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这也是高职审计课程努力的方向。职业教育需要将科学技术、职业能力与文化元素进行深度融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谢志平,应建明.近十年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3):6-10,28.

[2]周晶,岳金凤.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4):45-52.

[3]王鑫,王华新,于家臻.教育决策视角下的高等職业院校产教融合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9):93-96.

[4]姚玲.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升级表征与发展路径[J].职教论坛,2019(2):22-27.

[5]尹霞雨,吕芳卓,刘梦蓉,等.人工智能2.0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来自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的观点[J].中国远程教育,2019(1):18-22.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互联网+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