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理教学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2020-04-12 05:20周艳红王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3期
关键词:学时职教物理

周艳红 王琦

[摘           要]  在职教改革的浪潮中,高职物理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面临着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生源结构复杂的现状,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从教育信息化2.0、立德树人、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衔接、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五个方面阐述高职物理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关    键   词]  高职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084-02

2019年迎来了职业教育的春天,这一年开春之际,国家出台了《国家职教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了全面贯彻和落实“职教20条”,高职院校大胆改革,需要广大教师投身职教改革的教学一线。高职物理也要行动起来,做新时代职教改革的践行者。下面通过分析高职物理教学现状,从五个方面阐述高职物理教学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一、高职物理教学的现状

(一)从政策层面上来讲

为贯彻落实“职教20条”文件精神,2019年6月5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要求,各高职院校结合实际情况,修订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中指出,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总学时不低于2500学时,公共基础课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四分之一,也就是不少于625学时。公共基础课有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必修课7门,共498学时,公共选修课就只有127学时。各专业根据需求确定所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以我院康复专业为例,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选修课有4门:大学语文、高職英语、高职数学、高职物理,每门课平均32个学时。这就是高职物理面临的现状,职教改革政策只给了高职物理32个学时。这么少的课时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必须进行课程改革,适应新形势新政策新时代。

(二)从生源结构上来讲

高职在我们国家的办学层次上来讲属于专科层次,生源质量是比较差的。学生的来源有这样几个渠道:高考理科,高考文科,对口升学,单独招生,百万扩招。前三类学生大部分是高考分数达不到三本线的,这三类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与本科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单独招生是由高职院校在高考前学院自己组织命

题、考试、评卷、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确定录取名单的招生办法,这部分学生整体素质比前三类还要差;2019年增加了百万扩招,这部分学生有应届高中毕业生、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并且学历水平、技能水平高低不一。从以上来看,高职生源结构复杂,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物理、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学过物理,但只记得几个简单的物理名词,有些学生甚至没学过物理,也有些学生物理基础非常好。生源结构的复杂性给高职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三)从课程本身来讲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基本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有宏观世界的现象和规律,也有微观世界的现象和规律,有经典物理知识,也有前言科技知识。具体来讲,有五大部分内容,一是研究宏观物体运动现象和规律的力学篇;二是研究热现象及其规律的热学篇;三是研究电磁现象及其规律的电磁篇;四是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的光学篇;五是研究原子和原子核及其变化规律的原子和原子核篇。它的研究内容和对象是非常宽泛的,研究层次是经典物理与前言科技相结合,研究方法也是多样的。内容丰富、多样的课程如何在有限的几十个学时内完成,这是摆在高职物理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面对高职物理存在的现状,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学生基础差,高职物理教学必须改革,必须重塑课程结构,调整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高职物理教学要克服困难,紧跟时代步伐,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必须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二、高职物理教学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一)教育信息化2.0时代职业教育教学变革的需要

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推动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部于2018年4月13日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要求,教育要实现信息化2.0,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资源观,要把教育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转向教育大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上。我们实施的翻转课堂依托教育大资源开发平台——超星学习平台“一平三端”进行的高职物理教学改革,以超星平台为依托构,建立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群,包括课程教学视频、演示实验、课程AR、拓展资料、作业库、试题库、课程评价等,最终通过翻转课堂把信息化教学资源融入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是物理课教学真正实现“互联网+”高职物理的教学模式,把信息化2.0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穿于基础、职业、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高职教育作为我们国家学历教育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责无旁贷。职业院校教师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教育学生爱岗敬业、树立工匠意识和工匠精神。高职物理课程思政元素非常丰富,但由于课程课时少,在有限的课堂中无法融入大量思政元素,我们把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整理成恰当的学习资料,推送到翻转课堂的课程资源库中,让学生课下上网自学、讨论、写心得、写收获,让学生把所想所思做成PPT在班级讨论群里展示,与其他同学分享,教师在班级讨论群及时点评,这样通过翻转课堂很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任务。把物理课变成知识技能、信息资源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的课程。

(三)高职物理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衔接的需要

高职物理是一门选修公共课,由专业对物理知识的需求决定是否开设,开设多少个学时,由此可看出高职物理为专业服务的特色就显得尤其突出。因此,必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物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就我院来讲,医学影像专业开设高职物理,那么影像专业的物理课程目标就必须与影像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衔接,医学影像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以下三条需要物理课程完成:(1)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2)具有影像物理基础;(3)具有影像设备简单故障排除、维护和保养能力(我院影像专业不开设影像电子学基礎课程)。物理课要完成这些目标仅仅靠人才培养方案中给的几十个学时是无法完成的。因此物理课程必须进行课程改革,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把丰富的物理知识通过网络资料和网络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课前网上自学,课堂教学主要针对课前网络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答疑。这样就能够顺利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给物理课的任务。

(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中指出2035年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终身学习就是要有一种“空杯心态”,是要挑战自我永不满足;是对自我的不断扬弃;是忘却以往的成功,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通过读书学习,不断收集能帮自己走向成功的新知识和新技能。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要步入社会,开始职业生涯活动,社会迅猛发展,科技飞速进步,使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几年甚至一两年几个月后就落后淘汰了,因此对学生来说,最重要和最需要的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本领,是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终身学习的本领。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高职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刻不容缓。翻转课堂通过教师课前网上下达学习任务书,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达成自主学习目标;通过线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解决课前学习中的困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中通过小组探究、展示评价、思考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拔高,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因此翻转课堂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当今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建立在信息化、智能化和互联网的基础上,特别是教学课程,一定要成为信息化、智能化和互联网支持下的课程,一定要是高效率大容量的课程。因此高职院校要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加强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阔眼界,让学生从中获取创新灵感。作为高职物理教师,我们实施翻转课堂的依托就是互联网平台——超星学习平台,在翻转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超星平台的各种学习功能完成学习任务,在平台上把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展示,从中评选出有创意的作品,提供给同学讨论、学习,从而培养学生互联网支持下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高职物理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适合当前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翻转课堂的不断实施,将会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改进课程教学思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周建松,陈正江.职业院校“三教”改革:背景、内涵与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9):86-91.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学时职教物理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留言板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学习不是“刷学时”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研究
完善“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