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路径研究

2020-04-12 05:20邓婵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思政育人

邓婵娟

[摘           要]  阐述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建立“大思政”格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当前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构建以思政课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让三类课程同向同行同力,实现课程之间的相互交融;同时提出构建该体系的有效路径:树立课程思政观、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顶层设计等。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094-02

2017年12月,我国相关部门发布了有关高校思想工作的实施纲要通知。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建立一个更具有长效性的育人机制,同时也要能够不断地推进课程育人的要求。推动将课程思政当作根本性目标的教学改革,同时不断地优化课程的设置,修订比较专业的教材,使课堂教学能够变得更加完善,同时也要能够提升教学管理力度,充分地将各门课程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挖掘出来,并且实践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将其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和知识体系相互结合起来,从而使思政课程能够获得全面建设。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这是高职院校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实践课题。

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目前,我国所提出的对课程思政方面的建设,正是在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三全育人”发展理念总要求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价值性而展开的课程教学改革的产物。高职院校应及时了解当前时代下的发展机遇,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结合学校自身特色,从“立德树人”目标开始不断迈进,从而树立更加高效有价值的理论,使课程可以真正地发挥其育人的使命,从而使思政和知识体系教育能够统一起来,二者可以获得更加有效的融合。

思政课程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综合教育理念,并不只是一项单一性的活动,而是把思政教育能够和课堂当中的各个教学环节融合在一起的体现。要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思政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润物无声地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传达给学生。高德毅说,将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才能够真正地形成更加创新的格局,使显性、隐性二者之间能够相互融合。

正是这样,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强调将价值观渗透进知识传授的各个环节中,把思政课当作核心来进行构建,并且将综合素养的课程融入其中。结合专业教育课程,建设一个更加专业的体系,让课程的育人功能能够更加显著,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时效性方面获得更多的提升。

二、“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既要牢牢把握思政课的“领头羊”作用,又要积极探索和挖掘其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既要强化思政教育的

显性功能,又要细化思政教育的隐性功能;以凸显各类课程育人功能并发挥协同效应。

1.思政课程中心思想的建设以及实际作用的发挥,正是相关高职院校不断培育人才的一个核心,是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课程,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能够更加坚定思政课的核心位置,同时也要能够将思政课程中的思想作用发挥出来。

2.综合素养课程中的内涵能够有所拓宽,同时也要能够保障综合素养课程可以取得更加优质的效果。这取决于其是否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给学生有效地传达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

3.不断地挖掘思政资源,使其变得更加丰富。高职院校需要能够将思政课程价值引领和专业课程价值渗透进行有机融合,能够使课堂教学的功能最大化,具有不可替代性。

三、构建“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路径

高职院校要紧抓课堂教学使用的教学方式,让思政课程建设得以推进,并且要让育人功能得以发掘,真正地实现在思政课程中的基础教育目标。

(一)树立课程思政观

在进行学校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来说是一个更加具有整体性、协同性的过程,高职院校必须要能够将各个不同的学科结合起来,并且深入了解其各自特性,使思政课程能够和别的课程相互融合,共同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全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不仅是勇于对思政课本身进行教学改革的一次创新发展,同时也是思政课程方面的一次大胆的实践性探索,体现了课程思政的真正价值。

(二)优化课程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要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大纲,优化课程内容,设置一个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使思政教育各方面教学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

1.正确地给予思政课程核心定位

思政课程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独到的课程定位与作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判断能力与价值选择能力,这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但就当前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情况来看,这种德育性恰恰被忽略了。因此,高职院校完善现有的课程方面的体系结构不但要能够让思政课程的理论教育有所体现,同时也必须要能够让思政课程中的德育和价值引领功能获得全面提升。能持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一方面要能够时刻跟随目前社会环境的发展,将一些理论成果及时地转变成政治理论方面的教育内容,增加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另一方面也要能够真正地在学科教学方面取得更加创新的进展,使其学术性能够获得显著提升。

2.坚持综合素养课程的特殊性

综合素养课程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教学模式,有其特殊的优势。比如要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拥有可以使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一些名著进行深入阅读,使其获得更加多样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让教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使教学吸引力更加显著。思政教学可以和通识教育两者有机统一,从而帮助学生在思想方面和情感方面达到一定的深度。让课堂形式能够不断创新,变得更加丰富。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在学校体制机制、课程设置、教师队伍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赋予综合素养课程更多的价值使命,强化该类课程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作用。

3.专业课思政化

如何充分挖掘各专业学科的思政教育资源,缺少统一的标准。首先,高职院校必须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在专业课中持续地对思政课程中学到的一般性原理加以应用,并将其转化为价值观教育,以提高专业课教学的思想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可以相互结合发展。其次,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要能够相互达到一定的协调性。了解学生在專业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使专业教育能够尽量将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漏洞进行补充,让育人效果能够变得更加显著。

(三)丰富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应更加积极地根据目前网络技术实际发展的趋势,按照新媒体环境之下大学生的思想成因和相关特点,使用新媒体的技术,让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和现代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第一,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每一门课程均要建立本课程专有的网上教学资源库,并具备充分良好的分享功能、辐射功能,以实现课程教育教学中的资源共享、互启互发和教学相长。第二,通过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库等新媒体手段,加强各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狠抓课堂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意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学校应该多渠道地促进教师内部平台的建设,比如定期组织讨论交流、开展教学经验讲座等,促进教师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的互通、共享;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形成360度无死角的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五)强化顶层设计

各高职院校党委必须保证高职院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要掌握主导权、做好宏观把控、强化顶层设计等主体责任。高职院校要逐步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让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课程能够不断推进,同时也要能够建设综合素养课程以及专业的育人课程。要让教师也可以加入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去,推动课程体系建设。

在进行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下,将思政课程当作核心来进行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树立德育的根本性体系。既是一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立德树人体系,也是一种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育德体系。其目的旨在让三类课程同心同向同力,实现课程之间的完美融合,强化课程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同时使学生在大学的课程学习活动中始终浸润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中,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思想基础,使其成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参考文献:

[1]高德毅.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

[2]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

[3]李如占,张冬冬.课程思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J].高教论坛,2018(6).

[4]邓晖,颜维琦.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上海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16-12-12.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