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刀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切口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0-04-14 03:41陈涛
医疗装备 2020年5期
关键词:电刀腹股沟伤口

陈涛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手术麻醉科 (福建厦门 361004)

腹股沟疝,俗称为“疝气”,由腹壁强度降低和腹腔内压力增高(慢性咳嗽、便秘、腹水、巨大肿瘤、婴幼儿哭闹等)两大因素所导致,分为腹股沟直疝与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临床分为易复性斜疝、难复性斜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滑动性疝。临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1岁内婴儿与年老体弱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高频电刀属于电外科器械,有切割、止血的作用,其切割快、组织分离准确,可有效减少患者失血量[1]。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频电刀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切口愈合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25~76岁,平均(33.76±3.41)岁;病程6个月至2年,平均(1.02±0.21)年;腹股沟斜疝25例,腹股沟直疝17例;皮下脂肪层2.11~3.02 cm。试验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23~77岁,平均(33.78±3.43)岁;病程5个月至2年,平均(1.03±0.22)年;腹股沟斜疝23例,腹股沟直疝19例;皮下脂肪层2.10~3.03 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腹股沟疝诊断标准[2]的患者;(2)单侧或双侧不限,是否曾嵌顿不限的患者;(3)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1)存在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2)有下腹手术史的患者;(3)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硬膜外麻醉,肌内注射0.5 mg阿托品[葵花药业集团(吉林)临江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5151,规格1 ml:5 mg]和100 mg苯巴比妥钠(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167,规格1 ml:0.1 g)。

术中,对照组采用普通手术刀,在侧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处,切开一个长4 cm斜型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充分暴露疝囊;观察疝囊的位置、大小,疝囊暴露游离,可横断较大疝囊;根据腹股沟后壁差异修剪补片,上方呈小缺口状,下方呈椭圆状,放置于腹股沟后壁,对周边进行止血;缝合固定腹股沟韧带、腹直肌前鞘、腹内斜肌背层,缝合皮下组织表皮。试验组采用高频电刀(沪通高频电刀GD350-B),方法同对照组。两组术中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3 临床评价

(1)术后,根据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判断伤口愈合效果:甲级愈合,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乙级愈合,伤口愈合一般,有轻微红肿、硬结发生,但无化脓症状;丙级愈合,伤口未愈合,出现化脓,需引流处理。(2)治疗期间,记录两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引流时间。(3)记录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裂开、皮下出血、脂肪液化、细菌感染等。脂肪液化评定标准:切口愈合不良,且满足a(术后1~5 d,切口有渗液,无红肿、组织坏死等其他明显症状)、b(按压切口出现渗液,有脂肪滴漂浮,愈合不良)、c(镜检渗出液涂片,有较多脂肪滴,3次连续培养但无细菌)条件之一。(4)记录两组愈合延迟情况(以术后10 d为标准),比较愈合延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较试验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引流时间比较

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切口裂开者)均短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引流时间比较(x-±s)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2.4 两组愈合延迟率比较

对照组愈合延迟率为7.14%(3/42),低于试验组28.57%(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4,P=0.010)。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外突出所形成的“疝”,是较为常见的腹外疝,除了部分婴儿外,腹股沟疝不能自愈,因此>1岁的患者(除有反指征者外)均需尽早进行手术,去除已经形成的疝囊,关闭内环口,并加强腹壁薄弱部分。

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革新,高频电刀广泛适用于组织切割、凝血,在腹股沟疝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切割、止血效果[3],属于电外科器械。高频电刀于1920年开始应用于临床,主要为外科医师术中止血提供技术保障。经历百年的发展,高频电刀技术不断革新,发展趋于成熟。高频电刀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高频电压、电流产生高热,从而使组织产生汽化或凝固,电阻一般为100~2 000 Ω,需采用>300 kHz的交流电,使电效应得到充分利用,避免直流电引起的离子灼伤或低频电流导致的神经及肌肉刺激,利于手术切割、止血;进行切割时,一层薄的水蒸气分开组织,强热流将细胞转化为蒸汽,并有止血作用[4]。

高频电刀工作时分为单极电刀与双极电刀。单极电刀进行组织凝固时,电流加热较为缓慢,水分蒸发较慢,使细胞蛋白质发生性变,从而导致组织凝固;进行组织切割时,可迅速加热组织,细胞组织内部温度快速升高,细胞内水分蒸发,从而使组织分离。双极比较适用于脑外科、五官科、妇科及手术外科等较为精细的手术中,作用范围在镊子两端之间,机体损伤程度比单极小,主要为凝血功能,且适用于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高频电刀的切割速度快,与传统机械手术刀比较,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与其他电外科手术器械比较,高频电刀适用的手术范围较广,比较容易进入手术部位,性价比高;高频电刀进行组织切割、凝血时,热效应明显,可产生100~1 000 ℃的高热,而温度>60 ℃时,细胞就会死亡,因此热损伤较大,损伤组织周围可达15 mm;此外,高频电刀造成的组织粘连严重,形成焦痂,术后并发症较多;高频电刀易发生电损伤,尤其损伤邻近的重要组织,若操作不慎可损伤大血管,发生危险事件;高频电刀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且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导致手术视野模糊,延长手术时间[5-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切口裂开者)均短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愈合延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行腹股沟疝术时采用高频电刀切割、凝血,利于伤口愈合,但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切口裂开者)均较长,且术后并发症多,伤口延期愈合情况较多,因此,需提高术中使用高频电刀的安全性。医师进行切割、凝血时可选择中性电极,低电压波形,减少灼伤,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可于肌肉处涂抹导电胶液,减少电损伤,避免与金属物体接触,若有烧伤的危险可选择双极电凝,将持续工作转为短时间间断工作[7]。

综上所述,行腹股沟疝术时采用高频电刀切割、凝血,利于伤口愈合,但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切口裂开者)均较长,且术后并发症多,伤口延期愈合情况较多,因此术中使用高频电刀需提高其安全性、可靠性。

猜你喜欢
电刀腹股沟伤口
医用高频电刀波峰因子质量检测及其应用研究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伤口“小管家”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