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本土历史文化 开发品德课程资源

2020-04-16 04:03谢敏英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

谢敏英

摘 要: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品德教育的大环境,尤其在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将本土文化教育与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将本土历史文化的作用发挥得更好,是当下品德教师思考的重点。往往本土文化中的人文环境,更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起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品德课程资源;本土文化;资源开发与结合

品德课程的资源是开放的,由于大环境的作用,眼下的品德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呼声越来越大。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因此,开发并利用课程资源,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周围存在着大量的课程资源。关键是如何充分合理开发,使之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其应有的课程意义与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难,我们往往会忽略身边的课程资源,比如人文环境。

一、正视人文环境,构建课程资源之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正是基于弘扬本土历史文化,借家乡环境文化激发学生自豪感的理念而开展的一个课程内容。《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到:“这个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与责任。”由此可见,人文环境在品德课程中的作用日趋重要。

新课标将“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作为培养学生“爱家乡”情感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当今社会的流动性较大,现在的“家乡”已经不再限定于“故乡”,只要是生活、长大、学习的地方都能称之为家乡,这也是把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

在文化多元的今天,“爱家乡”势在必行,“爱家乡”是爱家的延伸、爱国的前提。家乡值得热爱,但爱家乡教育不能只是泛泛而谈。爱家乡就应该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对家乡自然风光的体验中去了解蕴含在其中的本土文化,通过眼睛看、心感受、耳朵听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正确选择人文环境,弘扬本土文化之妙

如何选择人文环境作为品德课程的延伸呢?广州番禺,一座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番禺各个镇街都具有非常多的本土文化,而南村镇也因为自身的文化悠久而驰名中国。南村镇,原名南山,因村南有山,故名。南村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员岗飘色、广东音乐《禅院钟声》、龙船头制作、梅山纸通公仔等。民俗节庆活动有板桥波罗诞、官堂康公出会、南山古庙北帝巡游(九乡会)、樟边十乡会、市头龙船景、醒狮等。历史文化名人有晋建国大将军陈玄德、宋代开凿鹿步滘的邬大昕、“海云诗书派”领军人物天然和尚、“南明五忠”之首黎遂球、“岭南画坛三杰”高剑父、高奇峰等。这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证明了南村镇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文化园地。

一提到南村镇的风景名胜,必不可少的是余荫山房。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余荫山房与佛山的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四大名园。余荫山房的亭台楼阁、一砖一瓦、建筑布局、诗联佳作都是很好的品德课程资源。亭台楼阁,是典型的岭南园林建筑;一砖一瓦,是历史的映照;建筑布局,是传统建筑技术的留影;诗联佳作,是经典岭南文学的传承。这样一座历史名园,如果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的时候加以利用,“爱家乡”就不再停留在空洞的层面上。《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的第五点“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中做了以下说明:“教学应引导儿童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获得创造性和时间能力的发展。”这里的建议也给我们指引了方向,比如在参观余荫山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指导,让学生进行一个小调查,比如向长辈了解余荫山房的历史或者通过采访来了解余荫山房背后的故事,又如指导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拍照或者画画,在以上的基础上再写日记、编儿歌记录余荫山房的美。借助以上种种活动,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发现,然后借势举行一次“余荫山房小导游”的活动,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自豪之感更是油然而生。可想而知,当带领着学生去游览其中时,身临其境,观园中之景,触园中之物,闻园中之香,自然可以发心中之感、养家乡之爱、促品德之长。

三、结语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更为直接的是来自本土历史文化。弘揚本土历史文化,也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之一,利用岭南特色建筑正是因地制宜利用校外资源的体现。弘扬本土历史文化,开发的不仅是品德课程资源,还包括学生的道德情操人生观的培养。借人文环境之韵,促学生品德成长,教育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品德教育的摇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爱花.联系生活 开发品德课程资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
用本土文化精髓助力传统媒体转型升级
基于本土化设计的逆本土化设计研究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于国内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现状与思考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青田本土文化和中学篆刻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
润物细无声
活用教材,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