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2020-04-16 14:09梁贺超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建设策略班级文化小学

梁贺超

摘 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场所,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班级基层组织。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促进班集体往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向发展。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打造特色班级文化,更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个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班级精神建设、班级制度的完善、班级活动的系列化开展以及班级环境的布置等,立体打造特色班级文化,助力学生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是在班主任引领下,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个性、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灵魂的独特展现,就像无形的磁场,能对班级的每一位学生产生“场”的作用,形成“久熏幽兰人自香”的正效应。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和自我导向功能。特色班级文化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培育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磁场”,是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温床”。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是具体可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特色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建设呈现出来的独特风貌、文化、风格和体系。

一、加强班级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精神体现了学生对班级的认同度,它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的内驱力和核心,是班级文化的内核。它对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班级精神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初步树立;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促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融洽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

(一)确立班级发展理念

班级发展理念是班主任班级管理观、教育思想观、学生发展观和价值追求的集合体,清晰的班级发展理念是班级精神建设的行动指南。教师在确立班级理念时,应充分让学生知晓这个理念的意义,或者发动学生参与理念的制定,让他们有共鸣、有共识,从而产生共情,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思想合力。如教师想打造仁爱班级,班级理念就是“心怀感恩·勤学善思”;“厚德班”的班级理念“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等。这些有富有内涵的班级理念才有灵魂,有特色,让学生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奋斗在一起。

(二)明确班级发展目标

目标是学生奋斗的动力,班级目标是班级精神的具体化,是班级成员共同价值追求的外在反应,只有在全体学生参与制定并一致认可的情况下,才可能成为共同的梦想,才有师生共同追梦的一致行动。

(三)制定班级发展规划

围绕班级理念,制定切实可行、有助于实现集体愿景的班级发展规划,更容易凝聚人心,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班级发展规划是师生集体的行动蓝图,是通往梦想的彼岸的阶梯。小学班级发展规划可分为两年或三年,因为小学阶段,一般是三年一个教学循环,时限不适宜太长。

(四)落实班级工作计划

根据班级发展规划制定学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在工作中落实计划,不断完善,并进行学期总结和学年度总结、反思、改进、提高。

(五)定制班级标识

班级标识是班级文化的可视象征之一,是体现班级文化个性化的标志,是整个班级精神的提炼,是班级形象和荣耀的象征。包括班级名称、班徽、班牌、班训、班歌、班服等;班级标识要有特色,能体现班级发展理念,才能形成特色班级文化。让学生充分参与设计创作,激发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献策出力的热情,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如让学生手绘班徽,把班徽印在班服上,班服选用学生喜爱的色彩。有特色的班级标识是体现一个班级独特文化气息的重要载体。

二、完善班级制度建设,提升班级管理内驱力

完善的班级制度,可操作性强,班级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都是参与者”,这样形成班级合力,减轻班主任工作压力,提高班级成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促进班级精神建设。班级制度是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班级制度建设包括班级公约、班干部建设制度、小组建设制度、学生行为奖惩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等。

(一)班级公约

制定班级公约要遵循民主、公开的原则。首先让学生根据班级发展规划和计划,结合班情,在小组充分讨论交流,形成小组意见,小组代表在班级展示解读,学生投票表态是否认可这些公约,班主任根据合理、合法和可操作的原则最后审定并颁布。然后,安排美术特长生把已定稿的班级公约制成海报,派发给学生和家长,加强宣传。最后将班级公约上墙,并贯彻落实,坚定执行,让公约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化为学生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形成有自己班级特色的行为文化。

(二)班干部建设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的班干部选拔制度,通过自愿报名→资格审核→竞选演说→票选等程序选举出高效、务实的班委会,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其次,班主任召开班委会议,确定各自的职责,分工协作;最后,加强班干部监督考察和培训指引,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

(三)小组建设制度

健全班级小组建设和工作制度,设小组长,推动小组学习和管理,有利于把班级工作化整为零,在小组中推进落实、反馈,提高管理效益。

(四)家長委员会制度

家校协同,及时沟通,教育策略步调一致,才有利于教育的连续性、完整性。首先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设立家委会长和秘书长,并在家长会颁发聘书,提高家委的荣誉感和责任担当。其次,建立健全的班级家长委员会制度并发挥作用。如家委微信群、家长群及不定期的家委见面会。请家委或家长代表回校参加班级活动;家委牵头组织策划班级活动等。

三、丰富学生的班级生活,创设多元化的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推进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发挥特长和能力,促使个人能力的提高和团队精神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和体育艺术素养的养成,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班级活动的多元化,包括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课,并形成系列化。如爱国主义教育;学雷锋;清明缅怀先烈;植树节的爱绿护绿;春节、端午、中秋和重阳等传统节日主题班会;诚信教育;礼仪教育;法治教育。其次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包括演讲比赛、辩论赛、校园体验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亲子活动、体育竞赛、公益劳动等。通过活动,形成对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及为集体争光的使命感。如春节习俗的探究;元宵汤圆和端午粽子的制作、分享交流;中秋手工灯笼DIY制作展示,在灯笼题写诗词和名言警句,猜灯谜;等等。把班级活动打造成班级特色,在活动中体现班级发展理念,展现班级精神。

四、引导学生创新,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能“润物无声”,它包括班级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班级显性环境建设是指教室窗明几净、美观舒适,有班级理念、班训、公约、荣誉墙等;班级黑板报、展示栏、图书角等定期更新;班级隐性环境建设是指教室布置富有教育意义,有特色,有整体性,能体现班级发展理念,彰显班级特色。这就要动员学生参与布置,启发学生创新。比如,科技特色班的教室墙壁上张贴关于科学探究的名言警句、科学家画像和故事;学生科技小制作展示角和体验角;科普阅读角;最新科技资讯栏。这样让特色班级文化渗透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春雨般时刻滋养学生,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在布置班房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协作与沟通,感受到参与班级建设的乐趣,审美能力也得到提升。可以说,班级环境建设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道德教育的关键,让学生处在动态开放、民主融洽、以班级为荣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学生成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设计师”和“建造师”,就有“漩涡效应”,形成正确的班级集体舆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黄利.班级文化创建的思路与途径——以广州为例[J].班主任,2018(09).

[2]李艳.论外国留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2).

[3]冯彩霞.班级:学生起航的先导——把握班级管理模式,放飞学生美好理想[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2(01).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班级文化小学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