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探析

2020-04-18 01:06周昌国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思维能力实践

周昌国

摘要:作为高中学科体系中一门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学科,数学富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在培育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极大的积极作用。在当今我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发挥巨大变化的环境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的发展客观上对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数学思维能力。故而,本文针对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实践,就数学思维能力的培育命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高中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31

与初中和小学阶段偏向于基础的数学相比较,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有许多明显的特点,其难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育也有了更加显著的作用。举例来说,在空间集合部分,以及函数部分的学习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其思维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是由于高中阶段数学学科在客观角度的难度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乃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所以,在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的目标驱动下,我们就需要注重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素质教育改革之后,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内容,更加要能夠借助该课程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该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人才的培养,使其能够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标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从而让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增强和训练。在高中阶段,学生大多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对于世界的奥秘充满着好奇心,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课堂上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一些实践探索的操作分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当然,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教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但是也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中得到实际的发挥,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授“椭圆”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两两搭配,用铅笔、绳子等工具画出一个完整的椭圆轨迹。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然后教师可以给出相关建议,例如可以确定两个点(焦点)等等,在学生能够画出一个完美的椭圆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思考和动手操作,可以对椭圆这一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挖掘学习动力

从本质上而言,数学的元素往往就是一些数字、字符、图形等,这也往往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乃至产生厌烦心理,加之在学习中不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则更加容易使学生受到挫败。而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地面对困难,并且战胜困难,则往往会获得很强的成就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正向驱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举例来说,在讲解试卷的压轴题时,笔者往往不会直接讲解完一整道题并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由学生自己进行推导,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并在学生出现错误,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帮助。如此一来,学生在完成一道题目后,往往会有很强的成就感,从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的学习。其次,则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不管结果是怎样的,学生都能收获一定的经验和启发。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会得到越来越充分的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也会被进一步发掘。举例来说,在立体几何部分的教学中,针对具体的证明题目,笔者会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并对学生的不同思路进行点拨和引导。在不断的尝试中,学生对于立体几何部分的定理和知识会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促进学习兴趣的培育。

三、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思考

在对高中数学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进行良好的氛围营造,才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积极性。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变得厌倦,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进行相关情景的设置,让学生在有关的情景氛围中进行更好的学习,从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思维相关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会提问,不论学生的学习问题是否正确、是否幼稚,教师都应该进行鼓励,因为这意味着学生正在进行有关的思考,并且意味着他们有可能自主解决这些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重视,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结果,通过自己的推导来获得结论,教师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与发现,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求知欲望的激发,从而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空间两条直线位置关系”这一篇章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空间里两条直线相交、平行、异面的区别进行提问思考,并且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描述,引导学生发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这就设置了相关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更深刻的把握。

总之,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高中数学学习,对于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更佳的教学方法,不断强化思维能力培养的理念,多创设悬念,诱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全面展开,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借助科学的训练安排,在实践和探索中丰富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建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5).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550025)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思维能力实践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