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教学,让数学课堂彰显魅力

2020-04-20 10:43粟湘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魅力课堂体验教学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体验教学的策略,提出注重融入生活体验数学魅力,注重动手实践体验操作乐趣,注重探究学习体验创造之美,注重创设情境体验成功之乐的教学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体验教学 魅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101-02

很多人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记忆数学公式和概念、了解相关的数学性质;也有人认为数学教学就是为了积累知识,提升能力。但笔者认为这不应该是数学教学的本质,数学应该是通过体验获取知识,让学生从主观上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中不断更新教学素材,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体验中获得学习经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學习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注重融入生活,体验数学魅力

对小学生来说,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为了使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容易理解,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体验教学,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习难度,让数学课堂更加鲜活、具有生命力。通过生活和数学二者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乐趣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进而从生活中体验到数学课堂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一课时,教师出示案例:“老师家里装修厨房要用地砖,你们帮老师设计一下。”学生很兴奋,把自己当成了小主人,“颜色一定要鲜艳”“一定要物美价廉”“一定要大方亮丽”……教师趁机引导:“那老师要买多少块砖呢?”学生开始在下面讨论,有学生说:“你要知道厨房面积多大?”也有学生说:“要知道用多大的地砖?”还有学生说:“要知道砖是多少钱一块?”……此时教师适时引出了面积的概念:“老师家厨房长是5米,宽是3米,你们知道面积是多少吗?”由于课前已经预习,学生很快回答:“5×3=15(平方米)。”教师继续引导:“地砖是正方形,边长是0.5米,面积是多少?”由于已经知道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很快算出了地砖面积是0.5×0.5=0.25(平方米)。“谁愿意帮老师算算需要用多少块地砖?”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用厨房总面积除以一块瓷砖的面积就能得到用多少块瓷砖。”通过与生活相结合,学生很快理解了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求面积,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

二、注重动手实践,体验操作乐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动手实践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关注。新课标要求学生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忆,要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新知学习。因此,教师应多安排折纸、裁剪、拼图等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轻松快乐地学习新知,掌握新知,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梯形的认识》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这两个特殊的梯形,教师先让学生在A4纸上画一个梯形并剪下来,然后在剪下来的梯形上画一条高,并沿着高剪下来,让学生认真观察剪下来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学生认真观察并得出结论:剪下来的梯形的腰和上下底是垂直的。由此学生认识了直角梯形。然后,教师利用等腰梯形是对称图形的特点,向学生提出能够开发思维并有挑战性的问题:“谁能一刀就从纸上剪下来一个梯形?”问题一出,学生兴趣高涨,他们开始认真观察、思考、积极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经历了N次失败及认真总结经验后,学生得出结论:将A4纸对折,沿着一边斜着裁剪,展开的图形就是梯形。教师让学生继续观察这个梯形有什么特点。他们发现折线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梯形的两条腰也相等。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并掌握了它们的概念和特点。

三、注重探究学习,体验创造之美

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和体验获取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通过分析逐步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以及自我观察分析,更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比较分数的大小》过程中,教师首先给学生出示例题:“小猴子找食物,桃子距离他[310]米,香蕉距离他[710]米,哪个距离它比较近呢?为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310]米比较近,因为3小于7,所以[310]米离得近。由此,学生得出结论:“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教师接着问:“如果桃子距离猴子[15]米,香蕉距离猴子[14]米,哪个距离它比较近呢?为什么?”这时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说[15]米近,有的说[14]米近。教师没有马上评判对错,而是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设为1,分别平均分成4份和5份,学生观察发现,[14]要大于[15],所以,[15]米距离小猴子比较近。由此学生得出结论:“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教师接着提了个难度更大的问题:“如果桃子距离猴子[16]米,香蕉距离猴子[29]米,哪个距离近呢?为什么?”学生没有立刻回答问题,而是分组展开讨论,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是都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现在两个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转换成相同的分子或分母呢?”经过讨论,学生将这两个分数转换成分母相同的分数,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18,也就是比较[318]和[418],这样就很容易比较了,[16]米距离猴子比较近。学生得出结论:“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时,转化为相同的分母再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了比较分数大小的知识。

上述案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分析问题,由简入难,逐步解决数学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也让数学课堂更有效率。

四、注重创设情境,体验成功之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善课堂氛围,改变教师单方面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在課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创设各种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述、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沟通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高效。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教师先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遇见过移动的物体都有哪些?”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滑梯、电梯、行走的火车、缆车、螺旋桨、风车、钟表……教师接着引导:“你们知道这些运动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吗?”有的学生说:“滑梯、电梯、行走的火车、缆车都属于平移。”有的学生说:“螺旋桨、风车、钟表肯定属于旋转。”看着学生对这些知识都有了解,教师接着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线和扣子,把扣子套在线上在空中旋转,然后问:“你们知道这属于什么吗?”“旋转。”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哪位同学可以用它做平移运动?”受限于教师刚才的展示,同学们纷纷开始讨论并思考,一个学生说:“让扣子在绳子上来回活动,就叫平移。”教师这时趁机讲解概念:“平移就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或图形绕一定轴线运动。”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体验课堂的丰富多彩。

总之,体验是小学数学课堂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设计与生活相结合、亲自动手操作的课堂素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灵动了学生的思维,彰显了数学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玉华.小学数学课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构建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

[2]高玮.重视活动体验,积淀量感经验——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试题与研究,2019(28)

[3]王秋萍.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

作者简介:粟湘(1974— ),女,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广西“特级教师”“八桂优秀乡村教师”、贺州市学科带头人、广西教研先进个人、广西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成员。指导教师参加省、市、全国教育教学各项比赛多次荣获一等奖,发表和参评论文40多篇,参加6项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主要研究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魅力课堂体验教学小学数学
抓住方法,实施体验教学
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魅力课堂
论开展小组合作构建中职会计魅力课堂
初中英语课堂中体验教学的模式和实施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