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VP”句式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知识解读

2020-04-20 10:57袁月华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句式

袁月华

内容摘要:本文以新生的语言现象“有+VP”句式为切入点,对该句式的构成、语义、功能进行了讨论。作为汉语教师,应该对新的语言现象保有持续的跟进和关注,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对此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探究,另一方面,新的知识点也有成为标准语法、进入教材的可能性,所以教师应该及时跟进,而不是止步不前。

关键词:“有+VP”句式 汉语教师 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新生语言现象总在不断的产生、变化和消亡中,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新生语言点是涉及到课本知识以外的容易产生困惑的问题,汉语教师作为汉语学习者用语的示范,在课堂中也该慎之又慎。本文以“有+VP”句式为入口,主要从语言本体的角度分析这一新生句式的合理性和优势点,希望讨论出,当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涉及这一句式解释时,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储备。

“有+VP”句式即“有”后面加上一个动词或动词短语,有时可以表示一种完成的状态,类似于英文中的完成时“have/had done”句式。早先,此类说法以闽粤地区为代表,现在则越来越多地进入汉语普通话尤其是口语之中,例如:

(1)白岩松:泉灵,你是否有采访到台湾的记者?(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胡锦涛会见宋楚瑜特别报道》,2005-5-12)

(2)记者:你们对(干豆皮)生产的情况有监督吗?

被采访者:有监督。(中央电视台一套《焦点访谈》,2006-12-18)

(3)现在小鬼子已是秋后的蚂蚱,你的下场你有想过吗?(电视剧《我的抗战之铁血轻骑兵》第22集)

(4)说话者A:原来这家店你也有逛过啊。

说话者B:有啊。

从上述语料可以看出,“有+VP”句式在口语中已比较常见,且交际中基本理解无障碍。当汉语教师遇到来自汉语学习者有关此句式的疑问时,教师自身必须对该句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作为解答,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VP”的分类

前文已经提到,“有+VP”句式即“有”后面加上一個动词或动词短语,那么这个动词和动词短语的成分可以做如下分类:

第一,单独的动词和“有”构成的句式,例如“有看”、“有听”、“有想”、“有吃”、“有说”等等,这里的句式可以表示已完成的动作,也可以在具体语境中表示强调。

第二,“VP”可以是状中结构,例如“有在看”、“有去想”、“有准备做”、“有计划去”等等,这里需要把句式的中心集中到“看”、“想”、“做”、“去”等动词上,而该动作是怎样的状态,例如是正在进行还是将要发生等,则由前面的状语决定。

第三,动补结构可以做“VP”成分,以“有V过”为代表,例如“有想过”、“有读过”等,表示动作已完成,在具体语境还可表强调。在这里还要提到一个“有+形容词+过”句式,例如:

(5)新婚不到几时他就对我冷淡了,其实他就没有热过。(《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

(6)他瘦削的面孔,高颧骨,尖鼻准,高鼻梁底下两只大眼睛,他从来没有胖过。(梁斌《红旗谱》)

(7)不存在重新接近的问题,因为他们之间一直没有疏远过,一直是朋友。(新华社2001年3月份新闻报道)

(8)她终于学会了按照阿加莎嬷嬷的信念来正确地书写了,尽管她写的字始终就没有漂亮过。(译本《荆棘鸟》)

此类语料的搜集过程较为艰难,且主要集中在“有”的否定形式“没有”上,形容词包括单音节的“热”、“胖”和双音节的“疏远”、“漂亮”等等,如果把否定形式反过来用肯定形式去对应,则分别为“有热过”、“有胖过”、“有疏远过”和“有漂亮过”,按照标准的现代汉语语法,显然是说不通的,虽然不造成交际障碍,但是肯定句式中如果要表达此类含义,均倾向于省略掉“有”,但是在非正式场合中,这样的说法是存在的,例如(9)“你有瘦过吗”、(10)“课本有熟悉过吗”等等,在口语中居多。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个句式中的形容词已经动词化了,所以依然可以和“有V过”句式一起讨论。

第四,动词重叠的情况,可以进入“有+VP”句式,例如“有看看(这个情况)”、“有听听(他的意见)”等,只有本身可以重叠的动词才能进入这种情况。

二.“有+VP”句式的语义

“有+VP”句式目前还没有进入标准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但它在交际中并不会构成障碍,且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自己独特的表意,例如:

(11)靓坤:你有没有搞错?(电影《古惑仔1人在江湖》)

(12)全国七成九人都有收看这次演说,是十年来收看率最高的一次总统演说。(《明报》,2001-9-22)

以上两例中的“有+VP”句式都有一个共同的语法意义表完成。

(13)我们仍有保持联络,但没有什么进展。(《明报》,2001-9-23)

(14)香港与国际执法部门有定期交换恐怖活动情报。(《明报》,2001-9-20)

以上两例中的“有+VP”句式都有一个共同的语法意义表持续。

此外,还有一些语料都佐证了“有”增加一个副词词性的说法,例如:

(15)最近有看我的微信吗?

(16)我天天都有去看你的微博。

(17)之前的几次你都有提到过吗?

(18)妈妈有没有打电话过来?

“有+VP”这一结构出现的时间并不算久,使用频率的增多也是在近年才有的势态,除去优势方言的影响以外,这一句式之所以为人们所接受,也有其语法上与否定形式“没有+VP”的对称性的原因。例如,对疑问句“你有没有去过北京?”的否定回答为“我没有去过北京。”这一答语没有歧义,因此在进行反意表达时,人们自然倾向于认为“我有去过北京”这样的说法也是可以成立的。“没有去过”可以表示一种否定的完成状态,那么“有去过”自然也是一种肯定的完成状态。

而“有+VP”句式表强调这一点,可能与南方优势方言影响有关。例如当我们比较“我给他买生日礼物了”和“我有给他买生日礼物”这样两个句子时,前者更加倾向于简单陈述事实,而后者更加倾向于强调“买礼物”这件事情确实已经做过了。另外在交际中加上“有”字以突出申辩或陈述的内容的真实性,在情景交际中也可考,例如:

(19)教师:你今天是不是没去考试?

学生:我有去考试!

(20)警察:你,把车推过来。

骑行者:我有遵守交通规则啊!

从以上两例中,都可以感受到“有+VP”句式表强调的功能,侧重于交际中的申述过程。

三.“有+VP”句式的功能

(一)句法意义功能

由于“有+VP”句式还没有进入标准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所以在这里仅从口语的角度来分析,“有+VP”句式主要具备三种功能,即完成功能、强调功能和聚焦功能。

第一,完成功能。这一功能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成立的。例如“有想做某事”,“有准备做某事”,“有考虑做某事”等等,如果在“有”后面的谓语动词“想”、“准备”和“考虑”的后面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动作,那么这里的“想”、“准备”和“考虑”就都不能作为完成了的动作去理解。但是当句子发生变化,例如“我有这样想”,“我有准备过”,“我有考虑这些”等,把“想”、“准备”和“考虑”前后的用词进行改变,不再与其他动词连用,那么很容易看出这里的“有+VP”句式是可以表完成的。所以从上述例句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有+VP”句式可以具备完成的功能,但这不是它本身自带的功能,而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推导出来。

第二,强调功能和聚焦功能。这两个功能可以作为类似的功能划分在一起进行讨论,主要对“有+VP”句式所描述的对象进行突显。一个句子的焦点是句子意义的倾向,但部分句子因断句方式不同产生歧义,造成交际的偏差。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些具有强调、聚焦功能的字眼加以辅助,交际效果会大大提升。例如(21)商店晚上开门。对于(21)这个句子而言,实际上可以有以下几种理解:第一种为强调“商店”,表明晚上开门的是商店;第二种为强调“晚上”,表明商店开门的时间是晚上,第三种为强调“开门”,表明商店在晚上具体发生的事情。所以(21)所在的这个句子的强调指向是比较不明确的。而此时,加上一个具备强调和聚焦功能的“有+VP”句式,变成(22)商店晚上有开门。这句话意在强调商店晚上存在开门的事实,强调的对象是“开门”,指出了“开门”这个动作的真实可靠,只聚焦在晚上是否开门这个问题上。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有+VP”句式还具有终结对话、完成情景交际的功能。例如(23)他写书。(24)他唱歌。这些短语虽然语法上没有错误,但是它们一般不能独立成句,会给人说话内容还没有完结的感觉,尤其是如果没有具体的语境作为参考时,基本不能单独出现,而要放在一个复句中充当成分。但是当这样的短语和“有+VP”句式相结合,变成(25)他有写书。(26)他有唱歌。这样的两个句子就可以独立成句,大多作为交际的答语,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有+VP”句式还可以用来完成交际。

(二)完成时、进行时讨论

首先,“有V”表示完成,其实是有两个指向的,一个是动作本身的完成,另一个是对这个动词进行修饰的形容词的完成,而这两个完成并不是时时都能成立的,例如:

(27)文章有写好(写完了)  (*好完了)

(28)衣服有洗干净(洗完了)(*干净完了)

(29)他有吃饱(吃完了)(*饱完了)

而在这样的短语中,中心意义应该在形容词“好”、“干净”、“饱”上面体现,可是形容词的完成状态是不成立的,动词“写”、“洗”、“吃”的完成狀态成立,却不是我们讨论完成时的中心,因此草率地定义“有V”表完成是不合适的。

其次,即使去掉形容词成分,单独讨论“有V”的完成时态,也有不成立的情况,例如:

(30)我有想去报名马拉松  (*想完了)

(31)我有计划去美国    (*计划完了)

以上两例中,动词“想”和“计划”其实都是未完成的状态,动词所描述的内容只是处在规划、考量阶段,还没有最后定论,所以推翻了“有V”表完成的说法。

所以由此看来,过于绝对地定义“有V”表完成是不太恰当的,完成的含义只是它用法中极片面的一种,一定要放到具体语境中去考察。

对于“有V”的进行时讨论,容易出现指意不明的情况,例如:

(32)有读(读完了,读过)(正在读)

(33)有想(想完了,想过)(正在想)

这里的两个动词具体是指完成还是进行,需要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讨论,不能直接定性,例如(34)我去年有读这本书,在这个句子里面由于加入了明确的时间状语“去年”,因此可以判断“有V”在这里表完成了的动作,但是换一个语境(35)我现在有想这个问题,同样由于时间状语的改变,这里的“有V”变成了表示“我现在正在想”的进行的动作,所以说“有V”的进行时含义是存在的,但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含有“有”的表进行的句式以“有在V”为代表,可以明确地显示出动作正在进行的特点,在这个句式中,“在V”明确指出了正在做这个动作,而“有”则更偏向表示强调和确认动作的客观存在。

(36)我有在读这本书  (正在读)

(37)我有在想这个问题  (正在想)

把(36)(37)的指意不明的动作放入“有在V”句式中,“读”和“想”所处的时态变得明朗且唯一,给“有V”结构增加了一条新的定义,即“有”可以引导动词,表示正在进行。

四.结语

本文以新生的语言现象“有+VP”句式为切入点,对该句式的构成、语义、功能进行了讨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新的知识点不断产生,作为汉语教师,应该对新的语言现象保有持续的跟进和关注,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对此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探究,另一方面,新的知识点也有成为标准语法、进入教材的可能性,教材虽然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调整,但是教材也会根据知识点的更新进行迭代,所以教师更应该及时跟进,而不是止步不前。

参考文献

[1]邵敬敏 2006《“港式中文”与语言变体》,《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2]邵敬敏 2008《港式中文与语言接触理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3]沈威 2012《动词“有”和形容词性宾语》,《汉语学报》第3期。

[4]孙晶 2015《现代汉语“有+VP”结构中“有”与完成体标记“了”的差异》,《语言本体研究》第2期。

[5]邢福义 1990《“有没有VP”疑问句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第1期。

[6]詹伯慧 2001《当前一些语言现象与语言规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7]郑敏惠 2009《福州方言“有+VP”句式的语义和语用功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句式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动词+宾语+现在分词”句式归纳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