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的习作插上灵动的翅膀

2020-04-20 10:57伏继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3期

伏继东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亲近生活,深入生活,并创设良好的作文情景,坚持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学生才会“情动而辞发”,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习作来,使作文教学事半功倍,生发无限活力,也能探索出在实践生活中练笔育人的途径。

关键词:亲近生活 情动辞发 捕捉心灵火花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而美学宗白华先生说“艺术为生命的表现”,他一直坚持“人生的艺术化”和“艺术的人生化”。综观两位老先生的论述,教师要牢固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语文观,引导学生亲近生活,深入生活,创设良好的作文训练情景,坚持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感兴趣的事,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习作来,才能使学生作文由难变易,由无话变有话,也能探索出在实践生活中练笔育人的途径。

一.善观勤写,写出发自内心的话

正如罗丹所言,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叶老谈及作文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因此,教师应当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写作时少一些框子,少一些灌输,少一些说教,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感染,多一些陶冶,让学生自主表达,自主发挥,迁移默化地使社会的道德标准内化为学生的内在情感,使真善美的指向在学生心中引起强烈的认同。

学生每天来往于上学回家的路上,耳闻目睹不少;跟大人穿梭于市场商厦,经历感受非浅;课内外、师生间、生生间交往频繁,奇闻趣事屡见不鲜……教师只要经常引导、启发学生睁大眼睛,运用头脑勤于思考,借助日记善于记录,天长日久,每个人就会积攒下写不尽的作文素材,写作时将会呼之即出。如在写《ⅩⅩ见闻》时,有位同学摘取记录,以《街道见闻》为题,写出了一位老人骑自行车送孙子上学时,由于不注意交通规则,急速横穿马路,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导致毙命的事。作文中即有生动形象、凄惨痛心的现场描述,又有深情的真实表露。他说:“骑摩托车的叔叔把撞倒的老爷爷抱起时,老人脸上的鲜血像汗珠一样往地上掉。不一会儿,血把这位老大爷的衣服染红了,而摩托车像垃圾一样,倒在他们身边,那位老大爷的漂亮自行车也像垃圾一样,倒在地上……看着眼前的惨状,我想,应该是这位老大爷的不对。过马路要注意车辆,这是最基本的交通常识。而这位老大爷,不看车,不看路,骑着自行车只顾急转弯,一下子冲向路中间,就被摩托车撞死了。真是死得冤枉,死得可怜,也死得令人气愤。”这就是生活,就是作文,就是感悟,就是观察后的思考,写作时感情的升华。孩子稚嫩的语言中包含了对现代社会中无视交通规则将酿成惨祸者发出的谴责,同时也有对他人的警示。我们细细玩味,如果他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真实体验,是很难轻松、自然地写出这样的话。真是在生活中眼有所见,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所撰写。

二.先做后写,写出与众不同的话

好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儿童的这种特性,并充分利用,将会为学生由生活到作文搭建出便捷、高效的桥梁,使其为教学服务。作文前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布置一些人人需要动手动脑才能做成的小制作、小实验……让他们积极情愿地做一做,亲身实践、经历,体验动手操作、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的过程及其中的苦与乐,这样就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既有了作文的素材,又产生了表达的欲望。

一天下午,我让五年级学生回家后亲手做一个不倒翁,第二天早晨拿上让同学们观看。学生听了先是一愣,接着一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第二天早晨上学,同学们各自拿着自己的杰作,一个个喜滋滋的,有的欣赏,有的对比,有的夸赞……见此情景,一上课,我就不失时机地说:“昨晚,同学们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不倒翁,现在请大家拿出来,相互介绍自己制作的过程。”一语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一个个迫不及待、争先恐后说个不停,也说得真实,说得自然,说得有趣,尽情地交流着自己成功的喜悦和失败后的教训。这样,经过了做做、说说的过程,为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我要求学生拿起笔写的时候,由于没有所谓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繁琐指导,解除了学生作文的种种“束缚”,消除了学生作文的心理压力,从而失去了往日作文“咬笔杆子”的现象,使学生由不说不快发展到不写不快,把作文当成了反映自己的需要。如有的学生在作文中说:“想不到,要准备好一个做不倒翁身体的鸡蛋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啪,第一次我用右手捏着一个鸡蛋,在碗边上一磕,由于用力过猛,鸡蛋壳全碎了,弄得我手中满是蛋清和蛋黄。我找来第二个鸡蛋时生怕又被磕碎,就拿了一根筷子,轻轻地在鸡蛋上敲打,居然没有打破。看着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我很不服气,心想一定要征服它。于是,我第三次拿上鸡蛋,在碗边上试着慢慢用力,先把鸡蛋在碗边上小心地碰破一点小口子后,再用手仔细地把蛋壳在碰破的地方剥开一个小指头肚子大小的洞口,倒出蛋清蛋黄,这才算准备好了一个满意的不倒翁身子。”这段平平常常地描述,不仅道出学生亲手做中的失败与成功,方法和经验,也道出了做中的喜悦,实践中的思考。还有的学生写制作的不倒翁不倒不起时如何找原因,最后让它能听话等,都写得十分真实细致精彩,富有个性。学生在做后真正写出“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读了他们的作品,一个个做事认真,精心制作玩具,不甘服输,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样的作文效果,如果学生离开亲身经历,缺少真实感知,是无法实现的。

三.有感而写,写出闪烁灵性的话

叶老曾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寻找写作的生活源头,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还需要教师不失時机的引导、发现,巧抓机遇,为学生展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创设情景,他们就会无拘无束地,自然愉快地表达出心中之情。

有年开春的一天,学校要组织学生野炊。可辅导员先天下午放学时布置了活动准备,不巧的是第二天气候突变,狂风土雾,飞沙走石,弄得天昏地暗,可恶的沙尘暴耀武扬威。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临时决定活动改日进行。这下,学生像炸了锅似的,有的为失去一次难得的体验野外生活的机会而叹气,有的为自己徒劳的准备而惋惜,有的还不相信自己似的反复观看天气的变化……总之群情激昂,士气高涨。见此情景,我觉得要真正收住心猿意马的学生,光靠严格要求,只能穩住人,定不了心。于是,我改变了上课读书的念头,就有意要求他们;“今天不能野炊,这也不要紧,我们就安心上课吧……”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教室里就传来“唉,气死人了……”,“真没劲……”的叹气抱怨声。这时候,我话锋一转,“既然大家心情这样不平静,那就发泻出来吧!”叽哩呱啦,眨眼间,教室里一窝蜂似的,就连一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不甘寂寞。

过了十来分钟,我看一个个孩子说得差不多了,就趁势让他们拿出笔来,写出心中的话,题目自拟。这样由于学生有着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其情真实,发自内心,而又在无意识中完成了作文的基础阶段——说话,所以学生写起来水到渠成,确实抒发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有的在《风,你太讨厌》中写道:“老天爷,你早不刮风,迟不刮风,偏偏在我们要去春游野炊的今天不速而来,你这不是和我们作对吗?你真是我们的死对头!”有的以《今天不能野炊了》为题写道:“我昨天下午一放学就买菜,劈柴禾……兴冲冲地准备了三个小时,可谁知天不作美,耽误了我们的好事。”有的在《老师,你错了》中说:“你不是经常教育我们要锻炼意志吗?今天狂风大作,尘土飞扬,这正是锻炼我们的好机会,你怎么随便取消了这天赐良机啊!”还有的说:“红军战士当年爬雪山过草地都不怕,我们能怕只会呼呼乱叫的沙尘暴吗?不,老师你应该相信我们。”这就是诚实的话,真挚的情。学生对生活有所认识,有所感悟,“情动而辞发”才使语言有个性,有灵性,也掲开了笼罩在学生头上那神秘的作文面纱……原来作文就是写生活,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清人叶燮论诗时说:诗中表现全部紧贴诗人本身的人生:“事”的“事”“情”

“理”三种内容反映诗人多种多样的生活经历和人际遭遇,“情”表现诗人各式各样的人生欲念和人生感慨,“理”述说诗人不尽相同的人生概念和人生哲学。其实,无论是诗人、小说家、戏剧家,还是一般的作者,他们作品中所述的“事”“情”“理”,都是作者对自我生命体验的开掘与把握。总之,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师只要注意提升自己,转变以往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空口说教的作文教学观念,做生活的有心人,灵活、有创造性的使用教学资源,把作文教学置于广阔的现实生活,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接近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捕捉生活的瞬间,捕捉孩子的心灵火花,并透过琐碎的日常生活表面,去透视生活的本质和真谛,倡导“生活作文”、“生态作文”、“绿色作文”,不仅能解决作文“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有“事”可写,还能使学生克服“怎么写”的困难,“情动而辞发”,写出“原汁原味”的话语,能不断培养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爱生活、会作文、爱作文,由“要我写”发展成“我要写”,使作文教学事半功倍,生发无限活力,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

该论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乡村小规模学校校本教研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473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