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夏洛克解读

2020-04-20 10:57胡伶俐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他者

内容摘要:本文以“他者”理论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形象,探讨犹太人身为“种族他者”所受的歧视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原因。文中的夏洛克因其犹太人的身份被基督徒边缘化,受到排挤,值得同情。莎士比亚塑造的这个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犹太人刻板的负面印象,体现了作者超越了种族、文化的人文主义精神。

关键词: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 他者 種族歧视

一.引言

“他者”是相对于“自我”而形成的概念,指自我以外的一切人与事物。凡是外在于自我的存在, 不管它以什么形式出现,可看见还是不可看见, 可感知还是不可感知,都可以称为他者。《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可以看作是剧中的种族他者和文化他者。但纵观《威尼斯商人》,这个以威尼斯为背景的剧本还是体现了人文精神的,莎士比亚对夏洛克这个人物也是有一定的理解和同情成分在的。

二.他者的处境与身份认同

欧洲人的“反犹主义”由来已久。在《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处境也是如出一辙,他一出场就是与巴萨尼奥商讨借贷的事,非常典型的犹太商人形象。然而经济上有求于夏洛克的安东尼奥等人在态度上却是颐指气使,对于夏洛克之前的高利贷行为大加斥责。随后出场的罗兰佐等人也是如此,称呼夏洛克为“异教犹太徒”。他们对夏洛克的看法折射出当时威尼斯社会基督徒对犹太人的态度,认为犹太人是唯利是图的外来者。但夏洛克对于他们的评价是完全不接受的,他认为犹太人与基督徒并无分别,大家都有血有肉,会笑会痛。犹太人仅仅因为信仰犹太教就受歧视是不人道的。莎士比亚借夏洛克之口说出的这段话饱含了犹太人的痛苦与心酸,尽管他没有明确指出应该如何看待犹太人,但他在不着痕迹之间,引发了读者对犹太人生存环境的思考,由此进一步探索夏洛克作为“种族他者”的充满人性的一面。在剧本中,莎士比亚虽然将夏洛克描绘成一个爱财如命的商人,但也赋予了他柔情的一面。在第三幕第一场中,夏洛克回忆与过世妻子之间的美好回忆:

杜伯尔他们当中有个人给我看了一枚戒指,说是你女儿用它换了一只猴子

夏洛克 那该死的东西!你简直是在折磨我,杜伯尔,那是我的绿松石戒指,是我的妻子莉娅在我们婚前送我的。即使别人给我一群猴子,我也不愿换掉它。(III.i.111-113)①

这几句话可以看出,夏洛克眼里并不是只有钱,他很看重自己与妻子的感情。读者读到此处,会认为夏洛克其实也有血有肉。夏洛克性格中的好坏体现了他性格的多面性,使得他成为一个饱满的“圆形人物”,而非单调的“扁平人物”,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也是莎士比亚塑造人物性格的微妙和高超之处。

三.他者的不满与抗争

夏洛克的出场就让读者看出了他对自身地位的抗争与不满。在第一幕第三场中,巴萨尼奥向夏洛克借三千块金币。

此段对话中可以推测出夏洛克对巴萨尼奥及安东尼奥的态度。对于巴萨尼奥简洁明了的请求,夏洛克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他仅仅是重复巴萨尼奥所说的话,并在句子末尾附上令人琢磨不透的“嗯”字。夏洛克这样模棱两可的话语实际上隐含了他内心的拒绝,体现了他想要报复、借钱不情不愿的心理。

随后安东尼奥登场,夏洛克的内心独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对此人的厌恶之情。他称安东尼奥是个“腐败的税吏”、“愚蠢的贱货”,憎恨安东尼奥不图利息、侮辱犹太民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夏洛克身为犹太人在当时的意大利不受人待见,他并没有因此看轻自己和自己的民族。相反,一旦遇上合适的时机,他会毫不留情地给敌人致命打击。在借贷事件中,夏洛克最后要求如果安东尼奥不能按时还钱,就要从他身上割下一磅肉。虽然这个要求不近人情、十分残忍,但作为一个备受歧视的种族他者,夏洛克的报复心理也不是师出无名。

除了伺机报仇,夏洛克对于自己的放贷行为也进行了辩白。他引用了圣经中雅各致富的故事来表明自己借钱收利的合理性:

夏洛克:听好雅各用些什么手段:拉班跟他约定,生下来的小羊凡是有条纹斑点的,都归雅各所有,作为他牧羊的酬劳;到晚秋的时候,那些母羊因为淫情发动,跟公羊交合,这个狡狯的牧人就乘着这些毛畜正在进行传种工作的当儿,削好了几根木棒,插在淫浪的母羊的面前,它们这样怀下了孕,一到生产的时候,产下的小羊都是有斑纹的,所以都归雅各所有。这是致富的妙法,上帝也祝福他;只要不是偷窃,会打算盘总是好事。(I.iii.75-85)

在这段对话里,夏洛克将雅各的致富手段与自己的收利息行为进行比较,借此说明放高利贷赚钱就像羊群繁殖一样自然。夏洛克认为高利贷天经地义,而安东尼奥对此大加批判。两人态度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是两人的金钱观不同。两人的财富观不能说谁对谁错,但安东尼奥借此辱骂夏洛克的行为值得批判。安东尼奥若是真的对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为不满,就应该以身作则,不去向夏洛克借钱。实际上,安东尼奥此番说辞更多的还是对夏洛克犹太人身份的排挤。

四.他者的结局

从表面来看,夏洛克的结局是十分悲惨的。他的女儿偷取了他的财富和一个基督徒私奔了,他和安东尼奥的契约非但没有如他所愿履行,相反他的财产一半充公、一半交由安东尼奥管理经营,安东尼奥甚至还要求夏洛克改信基督教。但是如果深入分析文本,或许会从中看到一点不一样的地方。故事的最后,书中的正面人物迎来了美满的大结局,三对有情人终成眷侣。然而,鲍西娅的话语揭开了这温情面纱的背后一角。在第五幕第一场中,鲍西娅提到夜色昏黄:

鲍西娅:如此夜色恍若是昏昏昼光,不过略显得昏黄,当太阳

隐没时,白昼就是这样(V.i. 124-6)

鲍西娅这寥寥几句看似无意地描述了夜色不佳,实则有更深刻的含义。正如同她所说的那样,厚厚的云层遮蔽了太阳,她和安东尼奥等人也掩盖了夏洛克的存在。在故事的最后,夏洛克没有任何描写,但实际上读者可以从其他人物的话语中隐约感知到夏洛克的存在,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也不曾真正忘怀她的父亲:

杰西卡:同是明月晴空,罗兰佐私下与我海誓山盟,蜜语瀑飞,甜得我灵魂痛,可惜句句假大空(V.i.17-20)

杰西卡与自己的如意郎君私奔,按理说应该欢天喜地,可她却说出了“罗兰佐私下与我海誓山盟……可惜句句假大空”的话,她实际上在质疑罗兰佐能否成为一个忠诚的丈夫。由此可见,杰西卡虽然离开了父亲,但实际上她的思维不知不觉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她对基督徒的看法与她父亲是有共通之处的。同时,杰西卡拒绝被基督徒同化。当罗兰佐想让她欣赏音乐的时候,杰西卡的态度是拒绝的、消极的。

罗兰佐下令演奏音乐,其实有一种想粉饰太平的成分在里面。他希望杰西卡能够全心全意地顺从于他,和他在一起。而杰西卡的回复则是充分暴露了她内心的焦虑,她没有心情去听音乐。也许在杰西卡心里,她终归还是对父亲有愧疚的。杰西卡对于音乐的这句评价是她在这部戏剧说的最后一句话。之后她与其他角色不再有谈话,我们也不知道她对罗兰佐的回应。杰西卡的声音实际上被剥夺了,她与她的犹太人父亲一样,也成了一个边缘化的人物。莎翁留给读者的只有猜想:杰西卡轰轰烈烈的私奔是否能够换得一个好结局?她是不是真的摆脱了她的犹太人身份,投向了基督徒的怀抱?

在杰西卡的身上,夏洛克的影子无处不在。这样看来,莎翁对夏洛克笔下留情,夏洛克并没有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输得一败涂地。不管是对敌人,还是对叛变的女儿,夏洛克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结语

历来读者对《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的看法以负面形象居多,为夏洛克发声的文章较为少见。本文以另一种视角来看待夏洛克这个“他者”,通过对剧本的细节进行解读之后,笔者认为莎士比亚对夏洛克这个人物是有一定的同情成分的,而不是完全负面的形象。这种解读能帮助我们理解莎士比亚其它剧作中的他者,如《暴风雨》中的卡列班和《奥赛罗》中的奥赛罗。

参考文献

[1]Bassi,Shaul.The Venetian Ghetto and Modern Jewish Identity[J]. Judaism,2002(4).

[2]Cecil, Roth. The Jews in the Renaissance[M]. Philadelphia: The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of America,1959.

[3]William,Shakespeare. The Merchant of Venice[M].张文庭,注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4]艾仁贵.犹太“隔都”起源考[J]. 史林,2011(5).

[5]陆梅华.“他者”的悲剧--夏洛克悲剧的后殖民解读[J].安徽文学,2009 (4).

[6]赛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譯,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

[7]张剑.西方文论关键词--他者[J].外国文学,2011(1).

注 释

①本文引用的莎剧译文,均出自《威尼斯商人》,辜正坤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版。

(作者介绍:胡伶俐,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他者
看穿假象
快车上的讹诈
浅析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他者”眼中的“她者”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他者视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为“他者”负责: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
电影《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美
夏洛克·福尔摩斯怎样改变了这个世界
穆拉诺玻璃瓶,“威尼斯商人”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