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4-22 20:29叶琛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

叶琛

[摘  要]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是实现信息化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合的方式之一。随着改革的深入,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管理层面缺乏合理的顶层设计;技术层面软硬件建设滞后、技术支持不到位;教师的应用水平较低、创新和研究能力不足;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自学能力不足。本文通过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改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

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六个要”和“八个统一”。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伴随思政课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涌现。混合式教学模式由于能有效融合信息化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而成为高职思政课教师的优先选择。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出现一些新问题,如果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提升混合式教学效果,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层面

从管理层面看,全面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需要学校有合理的顶层设计:一体化协同推进机制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是:相关制度不健全、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对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2.信息技术层面

从信息技术层面看,软硬件条件建设整体滞后,平台建设各校差距较大,投入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技术支持不到位、平台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

3.教师层面

高职思政课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但是具备较高应用水平的教师比例偏低,特别是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的能力及混合式教学研究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方式不够合理;教学资源库建设缺乏针对性和特色,并且很少深入应用共享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4.学生层面

高职生学习主动性不足,他们对思政课混合式学习的时间投入不够,且欠缺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层面

部分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存在理念问题,对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视程度不够,未组建专门的改革领导小组,对如何进行顶层设计、如何协调推进、如何保证效果等系列问题缺少必要研究和论证。

2.信息技术层面

由于管理层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及建设经费问题,导致网络、平台等软硬件设施建设各校的差距较大;部分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应用、管理与服务队伍建设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高职院校基层单位相关服务人员能力不足,不能更好地做好信息化支持服务工作。

3.教师层面

(1)教学理念落后

由于思政课理论传授和价值引领等方面的特殊性,即使在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2.0时代之际,在“互联网+教育”兴盛的今天,仍有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师认为混合式教学方式不适合思政课,主张思政课教学应当重新回归传统课堂。

(2)存在畏难情绪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实施混合式教学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课程资源建设、教学组织与实施。这对于部分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思政课教师来说,是个不小的困难和挑战。

(3)混合式教学的能力和创新不足

线上、线下教学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但不少高职思政课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线上、线下教学的整合能力。他们对混合式教学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只是把线上教学视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性工具,甚至把教学变成了“课堂教学+线上资源+线上测试(作业)”模式。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不足,不能开发、利用资源库。对课程教学的研究还停留在面授环境下的备课、反思等经验总结层面,缺乏基于教学平台数据开展学习分析、教学优化和即时评价反馈等方面的研究能力。以上这些也说明这部分教师尚未意识到信息技术对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开展教学研究的动力不足,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无从谈起。

4.学生方面

(1)高职生学习理念落后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凭借自身的努力去掌握知识并将其內化,学以致用,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但学生仍处于“要我学”的角色定位,尚未实现“我要学”的角色转换。

(2)高职生的态度、心理状况与混合式学习的要求不符

高职生对思政课混合式学习的时间投入不够。一是学习态度问题。高职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在现实中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二是高职生在中学时代一般是学困生,长期在缺乏成就感和价值感的负面评价环境中成长,自我效能感低。

(3)高职生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且信息素养不足

高职学生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多数学生不会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得出结论;知识迁移是灵活运用知识的标志,而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使用过知识迁移,这表明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只是停留在浅表层。鲜有学生能对其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和反思。高职生的信息素养不足,欠缺在庞杂的信息中快速准确筛选出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1.管理层面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是实现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应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强化对混合式教学的重视程度,进行合理的顶层设计,组建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各部门协同推进。一是分阶段开展全体教师混合式教学培训;二是结合学院、专业和课程的实际,加强对教学改革的科学指导,不搞“一刀切”;三是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的评价机制与长效激励机制,比如,将教师参与改革的程度与荣誉奖励、职称晋升挂钩,提高课酬标准与系数,有效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软硬件设施与技术支持

高职院校应加大对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依据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加快网络等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的线上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完善在线教学平台和教学管理平台的相关服务功能,以满足教与学的实际需求。聘请专业管理与服务人员为师生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形成一套严格规范而又人性化的管理、运行、维护与服务制度。

3.教师方面

(1)更新观念,增强教师对混合式教学价值的认同

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要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和接受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应当认识到混合式教学符合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第一,混合式教学实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无论是线上课前与课后的自主学习,还是线下课中教学互动,始终未脱离教师的引导、指导。第二,混合式教学实现了思政课“知识学习”与“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统一:课中线下依据课前线上、课后线下的学习成果交流互动,解决情感、思想、价值认同问题。第三,混合式教学符合高职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了“线上选择性学习”和“线下互动教学” 两方面优势,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它不仅能促进不同理论基础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提升学生活动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而且能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效果。

(2)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勇于迎接新挑战

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尤其是资源建设和教学组织实施,耗时费力,存在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正因如此,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当更具责任与担当。思政课教师应当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做他们思想与行为的引路人:为学生指明前行的方向,指导学生健康成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理论素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推动混合式教学改革过程中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为学生和其他专业课教师做好为学为人的榜样。

(3)提升混合式教学能力和素养

第一,思政课教师需要提升自身混合式教学的整体驾驭能力,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的无缝对接。首先,实现教学内容的对接。线下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一定是对线上教学内容设计的深化拓展。其次,从线下学习最后一个环节的“实践感悟”到下一教学循环线上课程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导学”,要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第二,思政课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积极参加各类信息化培训、校本研修,尤其是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培训,以及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共享方面的培训。第三,混合式教学以数据全程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并为教师提供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相关问题和需求进行实时跟踪和反馈。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分析工具进行教学研究,同时组建教学团队,以课题申报来推动教学与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要以教学研究来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学者曾提出混合式教学的“一般模式”,如厦门大学郭建鹏O-PIRTAS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也要辩证对待,任何模式创新都需要与院校特色、高职学生特点和课程的实际结合起来。

4.学生方面

(1)引导学生转变学习理念

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混合式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尽快完成由被动“接受者”到主动“学习者”的角色转换。

(2)引导学生加大对学习的投入

一是从思政课教学内容入手,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认真务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坚韧的意志品质。二是从资源设计上,内容要丰富、类型要多样,尤其是视频资源和线上互动活动设计,要体现针对性和特色,生动有趣。同时,线上自主学习任务一定要少而精,且难度适当,以确保学生能够完成。三是将学生完成一定量的线上学习任务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对每一次学习行为作及时的反馈评价,增强其学习效能感。

(3)引导学生增强自身自主学习能力

一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除了开设信息素养通识课以外,学校图书馆应当定期邀請校内外专家举办相关培训、讲座;学校宣传部、新媒体应对信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有效处理利用信息的案例进行宣传,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技术,筛选有效信息、利用信息、创造信息。二是教师要给学生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如知识的归纳、演绎、发散思维,知识的迁移方法等。

结  语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先天优势与不足,为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渴望生动鲜活的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一现实诉求,我们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调动大学生参与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热情,最终达到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

[2]周波、吉智、黎少辉:《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煤炭高等教育》2018年第3期。

[3]韩锡斌、葛文双:《中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8年第7期。

[4]人民日报评论员:《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3月20日。

[5]郭建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式与统一》,《中国高等教育》2019年第6期。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陕西杨凌

猜你喜欢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改革之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改革备忘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