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税收数据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协同发展

2020-04-23 03:31□董
山西财税 2020年2期
关键词:金三角三门峡市渭南市

□董 泽

2014年3月31日,国务院批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以下简称“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欠发达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自《合作规划》批复以来,黄河金三角三市在贸易往来、产业协作、生态发展、机制协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产业同质化、政策不能共享等制约因素也不容忽视。为进一步促进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本文从税收角度透视分析其经济运行状况、发展进程,并对下一步推动区域合作发展提出建议。

一、税收规模凸显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实力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税收呈现增速快、贡献大等特点。2018年,三市经济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较快,平均增长速度8.23%;三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平均为6.12%,增速平均为18.33%。经济的稳步发展带动了三市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2016-2018年,仅三年时间三市税收总量都发生了重量极的变化,渭南市和运城市税收收入突破了百亿元。2018年,三市税收呈两位数增长,平均增速19.26%,高于三省税收平均增长速度4.26个百分点。三市地方级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平均达到86.11%,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较大。但是三市税收收入占各省税收收入的比重较低,平均在4.01%左右。

二、税收结构折射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构成

(一)二产税收产值高,折射第二产业是三市经济主体

从三市税收总量构成上看,2018年运城市和渭南市第二产业税收收入分别高出第三产业23.09和14.11个百分点,三门峡市第三产业税收收入高于第二产业,但是三门峡市2018年三产比为7.8:55.1:37.1,二产产值远高于三产。三市的第二产业税收收入中,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提供了第二产业90%左右的税收收入。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以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提供了第三产业50%以上的税收。

图1 2018年三市三产税收收入结构图 单位:亿元

(二)民营企业增速高,折射三市经济活跃度较高

从三市企业的经济类型分布来看,民营企业仍是税源的主力。2018年,三门峡市民营企业的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76.03%,渭南市为78.36%,运城市为81.88%,民营企业税收收入较上年增长了24%~25%;三门峡、渭南和运城市国有经济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9%、9.9%和8.2%,与上年税收收入相比呈下降趋势;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三市的税收收入占比也较低,2018年三门峡市为7.07%,渭南市为3.18%,运城市为1.14%,较上年的税收收入也有所回落。

(三)资源税占比相对高,折射三市对资源型企业的依赖度

从三市分税种构成来看,2018年增值税主体税种的地位不变,平均占比在54.91%。企业所得税的占比,各市有所不同,运城市占比为14.93%,三门峡市占比为9.88%,渭南市占比为5.77%。个人所得税的占比也基本趋同,渭南市占比为5.02%,运城市占比为4.58%。三门峡市占比为3.36%。除这三个税种外,资源税是三市最大税种,三门峡市资源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8.2%,渭南市为5.39%,运城市为4.60%,说明三市对资源型企业还存在一定的依赖度。

(四)传统产业税收收入高,折射三市新兴产业发展仍有提升空间

从三市重点税源情况来看,2018年运城市重点税源企业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烟草制品批发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行业,十大重点税源企业为运城市提供了28.83%的税收收入;渭南市重点税源企业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烟草制品批发、钨钼矿采选和卷烟制造等行业,十大重点税源企业为渭南市提供了32.25%的税收收入;三门峡市重点税源主要集中在铝冶炼、烟草制品批发、白酒制造、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等行业,十大重点税源企业为三门峡市提供了13.4%的税收收入。新兴产业进入重点税源的比例很小,说明三市新兴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1 2018年黄河金三角地区三市税收收入总规模分布表 单位:亿元

三、税收趋势反映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转型方式

(一)主要行业发展快,反映三市经济转型的方向

从三市分行业税收增长速度来看,2018年运城市制造业税收收入增速最快,增长比例为43.1%;渭南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收入增速最快,分别为44.38%和63.22%;三门峡市批发与零售业税收收入增速最快,高达80.40%;采矿业税收增速呈反向变动,渭南市增长率最高为56.69%,运城增长率为30.14%,三门峡市出现了24.2%的负增长。三市主要行业不同的税收增长变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三市不同的产业布局方向和转型发展方向。

(二)新经济增长快,反映三市新兴产业的态势

近年来,三市大力推进光伏发电,扩大延伸稀土永磁、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链条;培育壮大天臣新能源、中磁科技等一批优势企业,联合打造新经济新业态产业基地。2018年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24户,较2017年增加2户;现代新兴服务业8701户,较2017年增加2663户。战略新兴企业税收收入78462.66万元,现代新兴服务业税收收入78117.09万元,分别比2017年增长6.2%、22.03%。新经济新业态税收收入有力增长,反映了三市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四、从税收数据看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明显推进

(一)区域经济逐渐走强,相互合作程度提高

2018年,黄河金三角区域共缴纳税收432.8亿元,较2017年增长19.18%,比三省税收收入平均增速快4.26个百分点。从三市税务局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看,2018年三市前十户重点税源企业实现利润175亿元,增长46.7%;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14.48亿元,较上年增长46.8%,企业所得税的增长说明三市重点税源企业经济发展质效的明显提升,企业效益较好。同时税收数据显示,三市区域合作程度也逐渐提高,以山西同誉、渭南秦兴实业、三门峡戴卡为代表的铝深加工企业,积极开展铝深加工合作,打造新型铝工业基地,2018年税收同比增长28.54%;以中车永济电机、运城大运重卡汽车、三门峡速达纯电动汽车、渭南的中联重科为龙头打造的区域内新型装备制造基地,2018年实现税收收入2.04亿元,正在逐步壮大。

(二)三市定位日益显现,产业分工布局各具特点

《合作规划》实施以来,渭南、三门峡和运城三市围绕规划内容强化合作,明确定位,产业分工布局特点形成。运城市制造业快速发展,交通枢纽地位凸显。2018年运城市制造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43.1%,分别高于渭南6.29、三门峡36.98个百分点,新型铝镁合金产业基地、中西部精品钢基地和新能源汽车基地“三大基地”初现雏形。同时,运城市拥有黄河金三角区域唯一的飞机场,是黄河金三角区域对外开放的窗口,2018年运城市飞机场吞吐量达到200万人。2018年运输业税收收入为4.3个亿,分别是三门峡市的1.3倍,渭南市的1.6倍,区域交通枢纽优势更加凸显。渭南科技创新资源集中,新兴产业增势良好。2018年,渭南市研究与技术服务税收收入同比增长44.37%,在三市间占比超过五成。同时,渭南市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的一些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发展较快,软件信息技术服务、铁路飞机船舶运输设备、汽车制造等行业税收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84%、3.94%和175.29%。三门峡市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商贸物流发展抢眼。从税收收入看,三门峡市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占比不断提高,2018年同比增速在三市中最高。三次产业比重由2016年的9.3:56.5:34.2变为2018年的7.8:55.1:37.1,产业不断优化。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80.40%,与商贸物流密切相关的商贸和租赁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明显,2018年税收收入增长63.75%,高于三市平均水平21.33个百分点。

(三)绿色产业占比上升,生态旅游势头良好

近年来,三市在绿色发展方面蹄急步稳,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取得一定的成效,代表绿色发展的旅游业税收也不断增长。三市不断强化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的建设,2018年三门峡市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130兆瓦,渭南市光伏发电总容量达到884兆瓦,运城市光伏发电总容量达752.45兆瓦。三市税务部门大力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给予各项税收减免1.77亿元,较2017年增长84%。税务部门通过税收优惠有效促进基础建设、新能源建设,让区域协调发展步入健康良性的快车道。

五、制约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因素仍需化解

(一)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激活链条产业集群

三市在合作发展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延伸、完善、激活产业价值链条,提升区域整体的综合实力。一是突出比较优势,避免同质竞争。运城、渭南和三门峡主导产业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点。三市都有钢铁产业、冶炼铝产业,但运城的区位优势、渭南科技优势、三门峡的商贸产业又各有特点。因此在规划产业布局时,三市要立足其各自的资本、技术、人才优势,着重发展主导产业,突出比较优势,避免同质竞争,构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形成更加专业化的产业集群。二是推进创新驱动,强化联合行动。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三市应联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出台吸引人才的激励政策,形成吸引高精尖人才的“洼地”,提升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跨越式发展。三是要统一产业政策,降低逆向转移。应全面梳理现有晋陕豫三地执行的各项政策,分析比较政策执行中的细微差别,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布局,规范调整各地区的产业政策,减少因产业政策差异造成的产业逆向转移、阻碍区域发展、降低区域间协同发展效率等问题的发生。

(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合作发展动能

三市政府部门应破除思维定式,尝试搭建以政府为主导的服务平台,为经济主体发展提供动力。一是优化招商引资,增创产业发展优势。要有针对性承接产业转移,开展精准招商,弥补三市产业发展短板。依托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城市新区等集聚区域建设,引进一批高成长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激发微观市场活力。区域合作要特别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市场及其主体在跨区域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最活跃的主体力量,通过它们的市场运作,整合区域内的生产要素,以提高区域内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的水平,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三是打造信息共通共享平台,助力三市合作。将晋陕豫作为一个整体,明确各地政府部门在信息共享、提供执法协助等方面的工作职责,建立区域信息共享机制和区域信息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实时共享交换有关信息,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三)服务国家战略,税收立即行动

税务部门应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三市经济发展大局。一是做到办税便捷便利。三市税务部门可以建立统一的办税平台办理相关涉税业务,实现资质互认、征管互助、信息互通,实现黄河金三角跨区域纳税人征管信息数据和纳税服务共享。二是进行联合税收分析。积极建立黄河金三角三市联合税收经济分析工作机制,开展专题分析工作,充分发挥税收经济分析“导向标”“参谋助手”作用,更好地服务黄河金三角合作发展国家战略。三是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导向。对属于不宜发展产业目录的产业,逐步取消税收优惠,对列入鼓励促进发展产业目录的产业,健全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四是开展稽查协查协作。签署黄河金三角三市税务稽查协查协作协议,建立三市税务稽查协查协作机制,建立起跨区域税收风险管理协作机制,成立三市税收风险管理协作专题小组,有效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未来,在黄河金三角合作发展的征途中,税收将继续大力支持国家战略,久久为功,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金三角三门峡市渭南市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三门峡市关工委部署春节期间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中的“金三角”
三门峡市
金三角图案
三门峡市印染厂唐墓陶器研究
陕西省渭南市红楼梦学会成立
果树在渭南市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三门峡市果树产业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