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毒危害与近代中国妆粉业的缓慢转型(1840-1937)

2020-04-23 09:31郑伊楠
鄱阳湖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近代中国

郑伊楠

【摘要】古代人化妆一般使用含铅妆粉,但使用者较少,危害较轻。进入近代,外来化妆品的冲击刺激社会风气改变,扩大了国内原有妆粉市场。妆粉业在这一背景下开始转型,生产新型无毒害的国货妆粉,人们也更为注重妆粉的健康标准。但这种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转型放缓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妆粉中的铅毒危害着使用者及妆粉工人的健康,影响妆粉的出口创收。难以完成转型的原因有:一是政府监管不力,二是消费者消费能力不足,三是新式工厂缺乏资本。

【关键词】近代中国;妆粉业转型;铅毒危害;环境史

一、引言

铅(Pb)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古代中国,铅的化合物因覆盖性好、吸附性强等优点,被广泛用作妆粉P的原料。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大量舶来的无铅妆粉涌人中国,使中国以旧式含铅妆粉为主的市场受到冲击。在崇尚使用妆粉的风气下,消费群体对妆粉的需求大增,无铅妆粉生产势在必行,中国妆粉行业开始转型。然而,妝粉业转型速度缓慢,难以适应时代要求,致使含铅妆粉仍在市场上流行,从而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妆粉作为一种化妆品,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日用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早有学者关注中国古代妆粉含铅的问题。有研究者分析、论证古籍中所述妆粉含铅的现象,也有学者通过对妆粉生产技术的考证来证明妆粉中含铅,还有部分学者在考证的基础上认识到了古代含铅妆粉的毒性与危害。近代中国妆粉行业的现代化历程亦备受关注。已有研究涉及近代妆粉行业发展背景、企业运转、行业管理、内在局限等多个方面,还有研究者从地区化妆品业变迁历程人手,进一步认识到了铅毒与旧式妆粉没落之间的联系里。

前人对中国古代妆粉含铅问题及近代妆粉业现代化问题均有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考察铅毒及含铅妆粉对近代中国妆粉业转型的影响方面仍留有研究空间。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近代中国妆粉行业整体的生产与消费情况,聚焦近代中国妆粉业的转型,探究铅毒作为妆粉行业转型缓慢的表征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分析妆粉行业转型缓慢的原因。

二、近代中国妆粉业的转型

(一)含铅的旧式妆粉

古代妆粉大多将铅的化合物作为主要原料。汉代史游所著《急就篇》中有“芬薰脂粉膏泽箭”的记载,唐代颜师古注日:“粉谓铅粉及米粉,皆以傅面取光洁也。”?这可能是现今可见最早提及“铅粉”作为妆粉的文献。不过由于铅锌锡等矿物形态相似且伴生矿多,时人对矿物的认知远达不到现今的精准水平,故文献记载常常将其混为一谈。所以,究竟古代的妆粉中是否含铅,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妆粉名称及其制取方式。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称铅为黑锡,称铅粉为粉锡:

【粉锡】释名:解锡(“本经”)铅粉(“纲目”)铅华(“纲目”)胡粉(“弘景”)定粉(“药性”)瓦粉(“汤液”)光粉(“日华”)白粉(“汤液")水粉(“纲目”)官粉。弘景日:“今化铅所作胡粉也,而谓之粉锡。似与今乖。”时珍日:“铅锡一类也。古人名铅为黑锡,故名粉锡。”释名日:“胡者,糊也,和脂以糊面也。定瓦言其形,光白言其色,俗呼吴越者为官粉,韶州者为韶粉,辰州者为辰粉。”

李时珍认为,铅粉与粉锡、胡粉、定(锭)粉、瓦粉等是同物不同名。铅粉具体包括什么成分,可以通过其制取方法来推测。《本草纲目》记载:“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封甑缝。风炉安火四两,养一七,便扫人水缸内,依旧封养,次次如此,铅尽为度。不尽者,留炒作黄丹。”国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桂林所作铅粉最有名,谓之桂粉,以黑铅著糟瓮中罨化之。”《本草纲目》》引用了明代何孟春辑《余冬录》的内容:“嵩阳产铅,居民多造胡粉。其法:铅块悬酒缸内,封闭四十九日,开之则化为粉矣。化不白者,炒为黄丹。黄丹滓为密陀僧。”由此可见,与铅发生反应的物质,既可以是醋,也可以是酒或酒糟。当时的酒因乙醇浓度不高,很容易被氧化为醋酸。所以,古代铅粉制作的基本原理是先使金属铅与醋酸蒸气相作用生成醋酸铅,然后将其溶于水,在碳酸气的作用下沉积出碳酸铅(PbCO3)粉末。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文献中经常出现的“铅粉”是以碳酸铅或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等铅的化合物为主要成分。

考古发现也能佐证这一观点。北京房山出土了西晋时期的三件大小相当的釉陶瓶,瓶内均发现有黑色粉末,经鉴定为氧化铅,是矿物铅经人工化学处理加工制成的碱式碳酸铅分解后的产物。结合传世文献推测,这套釉陶瓶很可能是盛放妆粉的瓶子,瓶内的粉末即为古人化妆所用妆粉。通过对史实的考证及出土物的分析可以发现,传世典籍中提到的我国古代妆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铅、碱式碳酸铅等铅的化合物。

明清时期,妆粉的生产地主要在南方,使用群体广泛。在明代,金陵、杭州韶州、辰州都是颇负盛名的妆粉产地。清朝时的情况也大致相当:“吾国旧时,各通都大邑多有化妆业甚盛,如苏州、杭州、扬州、南京等地,均为吾国化妆业之中心。”妆粉的生产中心多在南方,但其经销范围广阔。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写到,山东济南大户人家的“素姐”,在参加祭祖活动时梳妆打扮便“搽着杭州宫粉”。产于杭州的妆粉经过运输,能够远销到山东市场,可见其辐射范围之广。

妆粉的使用群体,既包括富贵人家的女子,也有戏曲表演者和娼妓。清代李渔《十二楼》描写当时杭州城内“有脂粉而无佳人”,以夸张的方式形容杭州盛产妆粉,涂粉之气风靡一时。近代《北平市工商业概况》调查提到清朝北平市的妆粉消费情况:“平市旧式化妆品商店中……质价最高之粉为阳高粉养容粉、多备宫中选购、现在旧家贵族与优伶尚沿用之。有锭儿粉、为普通社会所用。”高端妆粉的使用者包括宫内、贵族以及戏曲表演者,普通的含铅“锭儿粉”则为普通民众使用。清代小说《儒林外史》记载:“南京这十二楼,前门在武定桥,后门在东花园……每到春三二月天气,那些姊妹们都匀脂抹粉,站在前门花柳之下,彼此邀伴顽耍。”文中的“姊妹们”代指娼妓,涂抹脂粉为的是拥有更好的容颜。

城内抹粉风气盛,在村县则少有擦粉者。清代小说《济公全传》描写小村庄中的妇人,“有二十多岁,脸上未擦脂粉,穿着蓝布褂裤,窄小官鞋”。民国时期《杭州府志》记述临安县“十居八九妇女妆饰不尚铅华”,与杭州城内崇尚脂粉的风气不同。可见当时周边村县的女性更崇尚朴实,少有涂粉者。

市面上流通的妆粉普遍含铅量非常高,评判其价值的标准与含铅量无关。《本草纲目》记载了当时较为寻常普通的辰粉的做法:在碳酸铅粉末生成后,“每粉一斤,人豆粉二两,蛤粉四两,水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将干,截成瓦定形,待干收起”。可见辰粉中碳酸铅的含量可以占到60%以上。

昂贵的妆粉含铅量与普通妆粉差别不大。明代周嘉胄《香乘》记载了更昂贵的和粉香的配方:“官粉十两,蜜陀僧一两,白檀香一两,黄连五钱,脑麝各少许,蛤粉五两,轻粉二钱,朱砂二钱,金箔五个,鹰条一钱,右件为细末,和匀敷面。”其中作为主要原料的官粉与辰粉类似,均是以铅粉为主的妆粉。在和粉香中,官粉的占比逾50%。明人宋诩《竹屿山房杂部·珠子粉》所载珠子粉的做法,也需要“用上等定粉人玉簪花开头中”国,定粉同样以碱式碳酸铅为主要成分。这些妆粉是较为高端的产品,并非寻常女性可使用之物,但同样含有铅毒。清末京师旧式妆粉的原料中,“铅粉麝香冰片,乃普通香粉所必需,再加各种香水,即为上品之宫粉桃粉等”。普通妆粉与上品妆粉的区别多在香料,而非是否含有铅粉。

此时亦有不含铅的妆粉,只是更为昂贵,不可多得。清代小说《红楼梦》中描述了一种特别的妆粉:“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磁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又笑向他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对上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可见贾府虽富贵,平素也多用铅粉作为妆粉。以茉莉花种等纯天然植物为原料的妆粉,美容效果更好,但更加昂贵,并不常用。

妆粉中含铅量过高,势必会对使用者的健康产生影响。人们对铅及其化合物的毒性认知不够深人。《本草纲目》作为明代较为权威的医书,对铅粉毒性的认知还停留在“辛,寒,无毒”这一层面,甚至将其用于各种药方服用。宋应星于明末清初所著《天工开物》中“胡粉”一条记载:“擦妇人颊,能使本色转青。”面色转青正是铅中毒的体现。但时人并未意识到铅粉的毒性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体内,也未曾将面色发青与铅中毒联系起来。在这种背景下,女性对铅毒造成的损害毫无概念,任意涂抹妆粉。

妆粉含铅量过高,不仅会影响到使用者,制作者也深受其害。《本草纲目》转引明代何孟春辑佚《余冬录》载:“其铅气有毒,工人必食肥猪犬肉、饮酒及铁浆以厌之。枵腹中其毒,辄病至死。长幼为毒熏蒸,多痿黄瘫挛而毙。”清人刘岳云《格物中法》中也提到:“粉锡即铅……今杭城多有此业,名日粉坊,工人无三年久业者,以铅醋之气有毒,能铄人肌骨,且其性燥烈,坊众人每月必食鹅一次以解之。”0制作铅粉的工人甚至因铅中毒难以长期从业。虽然明清时期人们对铅毒已有认识,但并没有意识到其严重性,即便认为吸入“铅气”有毒,也没能将铅中毒与擦粉导致的面色青黑联系起来。

(二)洋货妆粉的输入

1840年以后,洋货大量涌人,其中包括与中国本土妆粉差异悬殊的洋白粉。优质高端的洋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无毒的滑石粉和淀粉,大部分产品在生产中会以15%左右的无毒氧化锌(ZnO)替代原来所用的醋酸铅【Pb(CH3COO)2】、碳酸铅、碱式碳酸铅等有毒的铅化合物。时人调查认为:“欧美妇女,则其所用之粉,成分本自不同,每百分中所含锌养大率不过十五,其补充料则以滑石粉与米淀粉为大宗。”《现代中国实业志》中记载西洋香粉的制法:“原料,精选上白米淀粉三十五两,洋红细粉二分五厘,玫瑰油一钱,白檀香九分。”西洋粉的原料中不含铅粉,代之以对人体无害的淀粉。不含铅毒的舶来妆粉以其健康、洋气的特质吸引了。上层社会女性的消费。

洋货妆粉的输人冲击了中国市场及社会,这在销售市场、社会风气、行业变迁等方面均有所体现。首先是洋行广泛设立,洋货化妆品充斥市场。洋货化妆品是洋行中的重要产品,广为流行。表1所列为1932年北平主要经营化妆品的洋行。其中,法国的化妆品占据份额最多:“平市各洋行之货品....钟表化妆品及女子服饰用具,以法货为最多”;且法国的化妆品最受市场的欢迎和推崇:“尤以法国出品、最为时尚。”此外,百货商店是售卖洋货化妆品的重要窗口,“欧美各国及日本等化妆品公司之出品,都挟着一种排山倒海的声势,汹汹地冲进了中国都市所在的各大百货商店的橱窗”。外来商品给中国原有的化妆品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及与各国通商以后、舶来品蜂拥而入。如巴黎粉、如胭脂膏、如香水香皂、五光十色、充溢市场”。作为舶来品的外国妆粉也广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

外来妆粉输人的影响还体现在推动社会梳妆风气的变迁。林康侯《国货年鉴》阐释道:“中国向来是一个安分的国家,在封建时代,由于民风之淳朴,化妆品乃是专供贵族之消费的东西……追民国以还,国际文化及国际资本深深地侵人中国的范篱以后,社会的风气为之一变,化妆品之消耗乃随着一般妇女的需用而激增。"林康侯先是描述了中国旧有的消费概念和消费情况,即妆粉是贵族物品,平常女性少有使用;而到了民国,外来文化与资本的冲击带来社會风气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平常女性也开始使用化妆品。

在兴起的化妆品消费中,更受推崇的是洋货。当时洋行中的化妆品广受欢迎,“各洋货庄,向以匹头毛线丝袜及化妆品等类、为最时尚最流行之货”。国人选用化妆品时也以其产地分出等级:“吾国社会近年崇尚欧化,故化妆品之输人,亦与时俱进。大概高等品多来自欧美,中下等品则为国内自制,及由日本输入。”国人选用的化妆品中高等品多产自欧美,中下等品则为日产和国产,崇欧风气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洋货化妆品的进口量很大。中国年鉴所列1928年“香料及化妆品之输人额”为4508914海关两。时人撰文痛心疾首地称:“外溢之金钱、不可以数计。”可见其初期的输人量就很大,即便后来民族工业兴起,外来化妆品涉及的数目仍旧惊人。据国际贸易局统计,1933年10个月中,各国香水脂粉的进口数额“竟达一百三十九万八千六百六十四元。殊足令人咋舌”。用按照金单位来计算,其中美国占282209金单位,法国占179360金单位,英国占76379金单位,日本占74379金单位,德国占55171金单位。由此可见,在外国化妆品冲击下的国内行业市场损失颇大,流失的资本数额不容小觑。

大量外国化妆品的输人排挤了中国妆粉业原有的含铅产品。一方面,中国旧有妆粉品牌衰落,“自洋货化妆品进人市场,我国旧式花粉业日渐衰落,虽著名的扬州戴春林、杭州孔凤春、广州天吉、上海老妙香室等号所制脂粉,以及广州欧阳戊隆的生发油等等,都称为时代的落伍者”。另一方面,旧式妆粉作坊开始消亡,“江都回为旧式化妆品发源地,自外货输入中国后,旧式工业淘汰殆尽,现存者只有二家”。

(三)妆粉行业的转型

在外来化妆品的冲击下,中国近代妆粉业的转型开端于晚清光绪年间,“迨前清光绪末业,香港有广生行之创设,吾国大规模之化妆品工厂,即以此为其嚆矢焉”,上海中国化学工业社继广生行而生,“创于前清宣统三年……现有新旧工厂三所……出品之属于化妆品者,已达百种以上”。自此,一大批新式化妆品生产厂纷纷开设起来。新式化妆品生产厂与旧式的区分标准中包含多个条件,要求新式厂“于化学,药物学,调香术,均须有深切之研究;旁若机械,美术,亦须具有相当之智识”。所谓“新”,指的是生产更加科学化、专业化。

这种转型的高潮发生在1910年代。如1917年开设的家庭工业社,以无铅毒、新成分、多用途作为新式妆粉的广告亮点:“本社今用无铅白粉制成,以养化锌及养化镁为主分,加以滋润皮肤之剂……不论作燥粉用、作水粉用作擦面粉用,能与空气中之养分化合,使皮肤吸收滋润莹白。”此后,香亚公司、永和实业公司、先施化妆品公司也相继成立。上述五家公司是近代化妆品业中的佼佼者,其他如“美星公司、华商化学工业社、中国兄弟工业社、孔雀化工社等”0均为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化妆品公司。

新式化妆品工厂的数目逐渐增加。到了1934年,“仅就上海一地而论,经营化妆品业者竟达八数十家之多”,国货产业蓬勃发展的景象依稀可见。而1938年的北平地区,“近年以来,大小化妆品厂成立者,无虑数十家,而各药房之兼营化妆品为副业者,尚不在内”。0如有个人兼营的无铅毒产品:“电影明星王汉伦女士,自抛弃银幕生涯,设立美容院以来三月于兹,同时兼营化装品事业,极为发达。盖皆由王女士亲手秘制,毫无铅毒,与外间流行者迥异。”

近代化妆品制造业产业规模扩大,产值众多。如家庭工业社在最初创办时“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仅一万元”;而到了1938年有统计称,在上海的化妆品厂中,“就资本而论,最大者为先施,计一百三十万元,次之为家庭工业社及中国化学工业社,各约四十万元。而香亚永和、大陆广生行则又次,之,资本各为八万元,其余多为五千以上一万以下之小工厂,其最小者仅有资本四五百元”。这些工厂出产的产品,“年销上海总计价洋四百万元,外埠二百万元”。这种成绩实为可喜。

除了新式化妆品工厂的兴起,原有旧式化妆品生产作坊的变革也是妆粉行业转型的重要部分。如旧有杭州妆粉老品牌孔凤春便积极革新,“采用新法制造,原料向上海购办,并聘化学师督造,故出品较优。旧式化妆用品,原料均系国货,制法亦甚简易。如今……扑粉原料乃石粉、铅粉、茉莉精、玫瑰精配合而成……铅粉来自香港,有时只需将铅质漂净,即可制粉”。虽然孔凤春生产的妆粉原料中仍含铅粉,但会通过漂洗铅质降低妆粉的含铅量,其原料来源和生产方式都有所改进。

(四)时人观念的转变

面对妆粉含铅引发的种种健康问题,加之国外新式产品及科学理论的冲击,社会舆论也开始反映问题,呼吁变革。首先是对铅粉毒性的宣传。1911年《妇女时报》便有报道称:“粉之一物系铅粉杂香料而制之,此物大害卫生。”可以此提起妇女对铅粉含毒一事的重视。1914年又有人率先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了铅粉成分:“又女子等,有因肤有凹凸且嫌皮肤色黑,于是以白砂或红砂等为粉而施于面上。此事虽甚微细,不知其害甚烈。盖白粉中有炭酸铅,其毒时时侵人内部,与血相混而循环于体中,必酿成不思议之疾病。”妆粉中含有碳酸铅,铅毒可透过皮肤进入体内循环系统,危害甚大。作者通过对含铅妆粉致病机理的讲述,增强人们对铅粉毒性的认知。

反对含铅妆粉的背后也有着对于“何为美”的探讨。《申报》的卫生版面有人撰文宣传:“貌之妍媸,本于天成,并不在装饰之工拙。乃我国女子恒以面黄为嫌,辄傅以粉。讵知,粉中含有铅毒,最易坏人血液,久而久之,必生雀斑,此亟宜革除者二也。”文章呼吁女性关注自然美,告知妆粉中含有铅毒,会损害身体机理,长久使用会导致雀斑的产生;同时呼吁无铅的自然美:“深呼吸之效果,皮肤得天然之光泽美丽,较之苍白憔悴,而脂粉强施,玉颜有罹铅毒之虞者,岂可同日而语。”作者通过对比颂扬女性的自然美,认为旧式妆粉含有铅毒,反对涂抹铅粉的憔悴美。

再者,时人对无毒妆粉制作方法的探究与传播,也体现出对含铅妆粉毒性的认识。如有人撰文指出:“粉纸为化妆品之一种,女界大多使用。惟其质不良者,大多以铅粉为原料,而铅粉中含有铅毒,以之搽面,反觉不美。兹将改良制法列之如次。”粉纸是化妆品的一种,是将糊状的妆粉刷在纸上晾干而成,为上妆方便而制。为了防止有毒铅粉涂面有害,作者给出了以酸化锌、滑石粉和淀粉为主要成分的无铅妆粉配方,造福女性读者。

此外,时人认知的变迁还体现在广告以妆粉无毒作为宣传口号,如“面友”品牌妆粉的广告称:“粉有铅质者且呈青灰色,侵人毛孔,日久使肤色枯黄,自扑的面友行世,妇女在夏令之美容问题,始得解决,盖扑的面友不仅粉质细净,香味浓郁,绝无铅毒。”该妆粉品牌在宣传时将新式无铅妆粉与旧式含铅妆粉进行比较,突出新式无铅妆粉因无毒故能够起到更好的美容效果。家庭工业社也在广告中表示,自己生产的玉簪花粉虽然名称与古时所用相近,但改换了成分:“玉簪花粉本系中国古方,往昔宫闺傅为韵事。惟铅粉有毒,足损皮肤,粉痣雀斑胥由用粉不良所致。本社今用无铅白粉制成,以养化锌及养化镁为主分。”广告强调旧式妆粉的弊病,并表明新式妆粉的不同之处在于所用原料不會影响健康。

三、妆粉业转型缓慢的表现与弊端

(一)转型缓慢的表现

在近代中国妆粉业转型的努力中,以新式无铅妆粉取代旧式含铅妆粉的目标没能实现。首先表现为大量的小作坊生产旧式含铅妆粉如旧。旧时妆粉业兴盛的杭州地区虽有改革图兴者,但仍不乏一些小作坊,“小本经营,或自制较劣之货品,行销于市,或由大店批发门售”。湖南长沙的六家妆粉工厂中,五家仍是旧式妆粉生产作坊,“玉成工业制造社,为长沙唯一之新式化妆品制造厂....其他宝记等五家,俱系旧日之花粉店”。这些小作坊规模小,依靠人工,“星记、锦记、张荣记等三家,俱不雇职工,由店主自兼”。且其技术水平不高,仍以铅粉为原料,产品价格极为低廉,“宝记、星记、锦记、光记、张荣记等五家,以面粉为主要产品,其原料为苏粉、铅粉……制造方法,至为简单……艳容粉及鹅蛋粉品质较佳,每包售洋一角,玉楼粉次之,每包五份,梅花粉每包价只一百文”。这几家小作坊多是店主自营,以极低的价格为依托创造微薄的利润。

此外,记载妆粉生产的配方也体现出保留旧式妆粉生产的需求。1938年出版的《现代中国实业志》记载了制取普通宫粉所需的原料:“精制铅白八十份,精制淀粉十五份,氧化锌五份,冰片二份,人造麝香一份。”铅白,即为盐基性碳酸铅,也称为碱式碳酸铅,比铅粉的含铅量更高,在这份妆粉中的占比达77.67%。此外还有价值更高的特殊宫粉“芝兰宫粉”的制法,原料包含“铅白七十份,滑石粉十份,樱料二十份,苛买林一份,克利姆一份,香草油一份,芝兰精半份”。此种宫粉中铅白的含量也高达67.63%。这些被作者记录和保留下来的妆粉制法,反映了当时仍有制取含铅妆粉的现象,含铅妆粉依然具有市场。

在妆粉行业的转型开启了十余年后,旧式妆粉仍在市面上大量流行。“各店颇知顺应潮流、新旧货品、兼收并蓄”,但贩卖旧式含铅妆粉者依然不在少数,市面上的妆粉新旧夹杂。以北平为例,含铅妆粉在当时城中仍占据着一席之地:“北平旧式化妆品商店中、以珠宝市明末开设之花汉冲香料店最为驰名。……质价最高之分为阳高粉养容粉……白玉粉沤、平津仍见畅销。”阳高粉和白玉粉沤等旧式妆粉还居于北平妆粉市场的高端档。直到1934年,上海商品检验局收集了全国188种妆粉作为试验材料,其中仍能发现“含铅者九十五种,占百分之五O·五三”。此时的妆粉市场中,新旧妆粉依旧平分秋色。

(二)使用者健康受损

虽然新式妆粉和洋货妆粉充斥市场,但仍有一大批含铅妆粉为当时的爱美者所消费。纵使妆粉仅被涂抹在皮肤表面,量不算多,但是日积月累,铅毒.依然能够在体内聚积。长期使用含铅的妆粉,定会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轻者面色发黑生出雀斑,重者甚至伤及脾胃、累至暴毙。

使用含铅妆粉虽然能在短时间内美容,但长此以往反而会影响皮肤健康,适得其反。长期使用含铅妆粉会导致黑色物质堵塞毛孔,引发雀斑。“黑铅所制之粉,先由酸化而后成炭酸铅,一遇汗泌,则因硫化作用而还原。其残留于毛孔中者,即形黑色子,非用利镊不能摘取。若不摘去,则日久深入,即为显著之雀斑矣。”时人认为这是一种还原作用,而现代化学则探明这是生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时人提.到的这种黑色物质,是由妆粉中的碳酸铅或碱式碳酸铅等铅化合物与空气中的硫化氢(H2S)发生反应所生成的。这种生成物破坏了使用者追求美的目标。

若长期使用含铅量大的劣质妆粉产品,会导致慢性中毒,从而损害使用者身体的其他机能。“铅质多混于白粉之中,妇人用白粉敷面,久则起慢性铅中毒,与其他复杂之症候相∞而诱发耳鸣,继则重听,终遂声闭。”国可见铅中毒是一个慢性的过程,甚至可能引发失聪;严重者,甚至会让使用者有性命之忧。如当时《申报》记载:

吾邑城北贾村有某姓妇,年已不惑,最爱修饰。虽平居无事,日必涂抹脂粉,以自娱。至今岁秋末,无病暴卒,面现青色。后经医界同人研究,悉其敷粉太多,面受铅毒所致。……昨阅天津河北日报,登载美国威士干逊古利霍女士所著粉语一则(见去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该报第三张),内有雅里得女士,猝然而殁。经医士证明,系面部敷粉中铅毒所致等语。由此益知化妆品之铅粉实能致人于死地,可不惧哉?愿我女界同胞共戒之。

报道中所述村妇,就因爱美长期涂抹含铅妆粉,导致铅毒在体内聚集,最终被夺走了生命。

(三)工人的健康受到威胁

生产妆粉的工人,也因生产防护措施不足,极易受铅毒影响。难以实现有效防护的首要原因,是在较为原始的生产方式下,工人很难避免与铅粉的接触。当时的调查表明,多数花粉制作者都是小规模制作,“无单独工场之设立。目下工场,并不利用机器,一切制造,唯人工是赖”,且“香粉、面粉、爽身粉等,在大工厂用碎粉搅拌机”,“小工厂皆用人工,设备器具以箩筛、钵三物为已足”。不同于大工厂借助一体化机器完成打碎、研磨搅拌的工序,小型妆粉厂的工人仅用简易的筛选工具制作、搅拌妆粉原料,没有预防接触含铅粉末的前提。这样的工作条件对制粉工人的健康威胁巨大。

此外,防范意识不足也是生产者受影响的一大因素。在一医学杂志上所刊案例中,5岁女孩便中铅毒严重,医生追问病史发现:“该孩常在其父所设立之涂面粉工厂内耍戏,该厂用多量之铅白,此粉被空气所吹而飞扬于工人之衣服、头发及全身,并地板、桌、椅,均有之,该儿童耍戏于地板自难免受此毒物之染。”由此可以窥见,工人的工作场所粉尘飞扬,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也没有严格有序的管理。从厂主到工人都对铅毒缺乏足够的认知,甚至让孩子在铅粉弥漫的工厂中肆意玩耍。防范意识的匮乏,使得制粉工人的劳作条件雪上加霜。

制粉工人群体中女性与青少年的健康备受威胁。1919年国际保工会议上提出的《保护妇孺防止铅毒建议案》提倡:“凡妇人及十八岁以下青年均不.得佣工于下列各项之操作……造酸化铅、金密陀、铅丹、炭酸铅、橙色铅、或铅之硫酸盐、铬酸盐、或硅酸盐……佣雇妇女及十八岁以下之青年从事使用铅质混合物之操作,只准……当地用有充足之通风机藉可免除尘土及烟气。”国女粉行业中,女工的比例相对较少,仅占男性从业者的20%-30%左右。但从表2所示民国六年至民国九年化妆品行业职工人数的统计来看,女工的数量从1007人增.加到1595人,增幅达58.4%;女工在化妆品从业者中的比例也从21.2%增加到了31.5%,整体呈现增多的趋势。由此可见,妆粉生产中受铅毒威胁的女性群体在不断扩大。有些妆粉生产厂还有雇佣童工的现象,如湖南长沙的化妆品厂“玉成雇用职员七人,共支月薪七十元,男女工各三名,童工一名,月支工資二十元”。中国妆粉业的雇佣实情,显然与1919年中国与会的国际保工会议的提倡相悖。

(四)出口创收受阻

进入20世纪,中国的妆粉业繁荣发展,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也有走出海外的尝试,且多通过包裹寄运的方式,远销美国旧金山、巴拿马檀香山以及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地。◎虽数量不大,但也有一定的外贸额度。当时海关对妆粉一项的出口额并无单独统计,可以通过表3中化妆品整体出口值数据一窥。这一统计数据中不仅包括妆粉,还有诸如牙粉、肥皂、发油一类的产品。以1927年为例,虽化妆品的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4.73%,但在1919-1927年间,化妆品出口额一直呈增长的态势,这与国人呼唤国货、与洋商争利的诉求相符合。

但中国价格低廉的宫粉却在1934年被荷印以含铅量大为由,拒之门外。当时的报道称:

我国敷面粉一业,每年输入荷印各地,为数颇巨。近据吧城华荷医学教授化验结果,谓此项敷面粉,其成分含有百分之五十以上之炭化铅者,颇属不少。铅毒侵入血液,贯注脑筋,足以致命,华侨婴孩最普遍慢惊风之病象,即为中铅毒结果,因之毙命者颇多。该教授既得此证据,拟请当地政府,严厉取缔含有铅毒之面粉等语。现荷印卫生局正拟向政府建议,取缔含有铅质之粉类输入。如果实行,则我国敷面粉,在荷印之市场,将受重大打击。我国驻泗.水领事馆,已据情呈请实业部,恳通饬有关各机关,严密监制,务期粉类不含任何铅质,俾进口时不致为所拒绝。实部据呈后,除令该领事馆将敷面粉化验结果,并调查种类名称及制粉公司名称等呈报外,并已令行上海商品检验局,将输出敷面粉搜集化验,如确含铅毒,应即筹议取缔,改良办法,具报核办。

荷印是荷属东印度的简称,妆粉的出口主要是针对当地侨民。侨民多因爱国情绪支持国产,这使得中国的妆粉在荷印地区很有市场。但荷印地区的化学师经化验发现,中国的妆粉含铅量过大,超过50%的品种有很多。由此,侨民深为国内妆粉的铅毒所害,甚至影响到婴儿的存活率。因此,荷印地区拟抵制中国含铅妆粉的输人。中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并着力采取措施。时人对妆粉销路的描述也表示出忧心:“南洋方面,以出品退化,而失华侨信用,销路亦见减少。”图中国大量出口含铅妆粉,不仅导致国家层面的外交介人,也影响了中国妆粉的信誉,致使原本愿意支持国货的侨胞不得不放弃国产妆粉,阻碍了妆粉的出口创收。

倘若换一个角度思考,这种排斥行为更像是早.期的绿色壁垒。诚然,中国外销的妆粉存在含有铅毒品类繁多、参差不齐等问题,但中国的妆粉也具有物美价廉的特点,所以这种禁人也很有可能仅仅是贸易壁垒的借口罢了。卫生署在对市面上八百三十二种化妆面粉进行化验时曾发现:“畅销全世界之和贝甘(Houbigant)粉,亦含铅百分之二十五点九五,法国可的(Coty)粉,含铅百分之十七点六五,美国三花粉(Three Flowers)含铅百分之二十四点三八。”由此可知,小部分来自欧美的畅销妆粉同样含有铅毒,西方国家的产品并非都是完美无瑕的。

但同样含有铅毒的中国妆粉却在向外销售时碰到壁垒。上海老最香出产的香粉曾“盛销于山东及附近内地。乡间土人,尤善用之,年销数十万元。推售国外者,则有日本与高丽等处”。面对中国妆粉在日畅销的情形,日本政府却以宫粉中有铅毒为由,禁止中国含铅宫粉输人,以此保护国内市场。“日人后因知宫粉中含有铅毒,多敷用之,能使皮肤发青,形成雀斑,有碍卫生,曾一度加以禁止人口。近来虽准其上岸,然苛纳重税,昂其价,则不能与日本货相竞争。”缺乏独立主权的中国无法保护国内妆粉市场,国外的保护主义政策则阻碍了中国妆粉外销的扩大。

中国妆粉产品在国外市场中碰壁、受限,多是因为近代妆粉行业转型缓慢,含有铅毒的妆粉始终流行,难以满足国外市场对健康产品的需要。但也正是这种来自国外的贸易限制,引发了社会和政府更高的关注,成为妆粉行业技术革新的契机。

四、妆粉业转型缓慢之原因

(一)政府管控的缺位

尽管社会对妆粉含铅毒一事已有种种反应,然而在1930年代以前,政府始终处于缺席的状态,对民众的身体健康缺乏关注和保护的意识,从未对市面上种类繁多的妆粉产品生产实行切实有效的监管。政府初期的不作为一方面影響了国民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中国近代妆粉行业的扩大及发展。

这种“放养”状态直到1934年发生了外贸风波才有所改变。政府为了外贸发展和商品改良,对国内的现有妆粉展开了调查、检验:

实业部……以事关改良商品,维持对外贸易,经令饬上海商品检验局妥拟取缔办法。兹已由部颁布外销敷而粉类化验证明暂行办法,并由商品检验局定于本月二十日起实施。除登报布告外,已将办法函送上海市商会转发化妆品同业。嗣后凡由上海输出国外之敷面粉类化妆品,有须证明其成分不合铅毒之必要者,得向上海商品检验局,报请化验证明。

在这一办法中,政府仅要求上海商品检验局对出口的化妆品必须进行检验上报,仍未对国内种类繁多的诸多含铅妆粉的生产作出约束。可见办法的推行的主要目的,仍是维护国产妆粉的对外输出。

事后,上海市卫生试验所将市面上188种妆粉的检测结果公之于众,目的就在于:“俾人民选用当局取缔,获有参考根据,而制造化妆品者亦得所知其害而改其原料矣。”国《新医药杂志》卫生月刊》等期刊均对此有转载报道,以期告诫民众:一是维护民众身体健康,选择无铅妆粉,免受铅毒之害;二是促进市场选择来淘汰落后的含铅妆粉,这对妆粉行业的改革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可见政府力量在妆粉业转型中不可或缺。这则化验报告在文末指出:“以上试验材料一百八十八种,计验有含铅者九十五种,占百分之五O·五三……惟听其绝自然消减,殆不可能。此则有待于社会之宣传,当局之取缔。”时人也意识到,仅仅依靠社会力量来取缔含铅妆粉是不够的,只有政府的作用得以发挥,才能真正改善妆粉行业的原料与技术革新情况,从而促进行业发展,保护民众健康。

(二)消费能力的不足

含铅妆粉“物美价廉”的特性成为消费者选购的理由。旧式妆粉虽然含铅但是胜在工艺简单、造价低廉。尽管长期使用会毒害身体,但其短期效果很好。而氧化铅的制取工艺远比碳酸铅要复杂,使得诸多无制备条件和技术的小生产者难以转型。添加氧化锌的妆粉虽无毒且能保护皮肤,但涂抹使用时需静待化学反应发生后显色,不如添加碳酸铅、能立竿见影的妆粉使用起来方便;且氧化锌涂在脸上后颜色过白,不见面色的红润,反而不甚美观。另外,舶来品大多昂贵,国内仿制者亦不多,高昂的价格也使普通平民望而却步。消费者对旧式妆粉的青睐使得以旧法制粉者获益颇多,更无革新技术的动力。当时调查报告显示:“粉之推销,以东三省为首,该地居民几人人用之。”如此一来,含铅妆粉始终在妆粉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

另外,消费者对铅毒认识不足也是原因之一。虽然众多期刊都载文告诫众人旧式铅粉多含铅毒,于人体有害,希望消费者可以对其危害性有所了解,保护健康,但许多消费者对此不甚了解,认为“日本人之涂粉也,殊为浓厚,故往往有中铅毒者。中国想亦有此疾,特不审其病之所由来耳”。妆粉消费者不知铅毒对人体的损伤有多大,毕竟旧式妆粉向来如此,,前人也是这样使用的。且含铅妆粉消费者发生铅中毒,多是长期少量接触所致,少有迅速发病的情况,更使得一些人对此种危害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出现症状也不会同含铅妆粉与铅中毒联系起来。

含铅妆粉本身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加之消费群体对自身保护意识不足,使得市场很难通过优胜劣汰来淘汰有毒的含铅妆粉。这为含铅妆粉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温床,成为近代中国妆粉业转型的阻力之一。

(三)工厂资本的欠缺

新式妆粉虽无铅毒之害,但在价格上同旧式妆;粉相比却没有优势,难以抢占整个妆粉市场。这种价格的昂贵与生产成本过高紧密相连。

生产成本高的原因之一是人力成本较高。大部分新式妆粉厂没有足够的资本购进机器设备,多依靠人力。在上海的各化妝品厂中,拥有各种机械的公司很少,“仅先施、中法、中西、家庭、中国化学、香.亚、永和、大陆、广生行、新亚济生、就生、美星、亚洲等十数家,余则均用手工制造”。·机器制粉效率高,工作顺畅;人工制粉则生产规模较小,工序较为复杂,费时较长,降低了生产效率。在1928年社会局的统计汇总中,化妆品业的资本额仅有同为化学工业的制药业的58.88%,但是工人数却是制药业的1.17倍,工人平均薪资是制药业的1.1倍。可见更高的人力成本是新式妆粉价格较高的原因之一。

生产成本高亦因进口原材料较为昂贵。在资金不足的困境下,新式妆粉厂无力研发和制取复杂的原料。技术上的限制致使新式妆粉厂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扑粉之滑石粉二者……十数年前,亦悉数仰给子予日本。近则因国内自有制造,若家庭工业等……差堪自给。国货之锌氧粉,因色泽不佳,未合制造新化妆粉之用。……香料……国产除薄荷、檀香、麝香而外,余皆舶来”。其中,滑石粉、锌氧粉、香料等均为新式妆粉的主要原料,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皆需从国外进口。国内并非完全无力生产,只是因技术水平不足,产品难以符合制作化妆品的要求。如当时饱受赞誉的妆粉生产厂香亚公司,其原料也同样“多取于美、法、德,故权利外溢也”。购买原料使得新式妆粉的生产成本增高,新式妆粉厂丧失利权。无法生产原料的化妆品业为时人诟病:“化妆品,号称吾国最发达之化学工业,然程度幼稚,实际上只能认为一种工艺,而原料不能自给,尤为化妆业之最大障碍。”技术水平较低、无法生产原料的化妆品业,在时人眼中甚至无法算作工业。由于缺乏足够的研发资金,不得不进口高端原料,这成为当时新式化妆品业的无奈之举。进口原料增加了成本,使得新式妆粉在追求品质时难以达成价格优势。

此外,社会组织的力量不足、生产者改进配方意识薄弱也是转型放缓的原因。化妆品同业会为保护国货所设,多在政府对化妆品生产者征税等利权方面作出努力,但未曾从行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入手去监管生产,积极革新产品。小作坊的生产者多限于学识、资金的不足,难以改进技术,购置装备,办置新式工厂,从而延缓了妆粉的转型。

五、结语

古代妆粉虽含铅毒,但使用者较少,危害较轻。到了近代,外来妆粉的冲击带来社会风气的改变,近代妆粉行业开始转型。新式妆粉工厂广泛开设,以新技术、新设备开展生产,力图摒弃含铅妆粉。但直到1930年代,无铅的新式妆粉进人中国市场近百年、国产新式妆粉流通十数年后,含铅妆粉的生产与消费仍占据中国妆粉市场的一半。妆粉行业转型迟缓,不仅影响到国民健康,还使得妆粉走出国门之路受阻。究其原因,一是政府监管不力,二是消费者消费能力不足,三是新式妆粉工厂资本短缺,使得铅毒成为近代妆粉业转型的一大阻碍。

列强控制下的中国积贫积弱,政府无暇管控妆粉行业无毒害生产的问题,新式妆粉厂没有足够的资本购进装备、研发技术,部分消费群体又缺乏高端产品购买力,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式妆粉难以占据整个妆粉市场,旧式妆粉却能乘市场扩大之势,增加产量及销量,使得转型呈现缓慢、停滞之势。可见,只有民族独立、国家解放,政府积极行使职能,工业获得足够资金,民众富裕、愿意消费,才能为转型中的妆粉行业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推动国家工业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安吉

猜你喜欢
近代中国
试论近代中国女性解放思潮对女子体育运动的影响
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衰落的社会影响
近代中国孔子形象的变异及其原因分析
西方民族概念引入近代中国源流考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试论汉冶萍发展与近代中国资本市场
从甲午战后到五四时期,中国人对日本、俄国认识的演变与比较
近代中国立宪改革失败根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