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

  • 1920年无政府主义的内部论争
    无政府主义;近代中国;朱谦之;黄凌霜 中图分类号:D091.6;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8 — 0101 — 05 无政府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种重要思潮。目前学界关于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论战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涉及国内无政府主义内部派别之争的研究却极为少见。实际上由于具体主张的不同,无政府主义内部并非牢不可破,它的论争主要发生于1920年。当时新虚无主义一派的兴起,对一度以正统自居的无政府共产主义派

    理论观察 2023年8期2023-11-30

  • 中国近代刊载服饰时尚信息的重要期刊统计分析
    :服饰时尚;近代中国;期刊;信息;统计分析;主题内容;服饰主题中图分类号:TS101.91; G23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17003(2023)090093引用页码:091111    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3.09.011(篇序)服饰时尚信息指关于服装及其配饰的款式、设计、制作、展示等一系列流行时尚信息,不包括近代官报、公报等媒体上刊登的与服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商标登记等公文

    丝绸 2023年9期2023-09-27

  • 近代中国新式学堂藏书史研究述评
    崔璐摘 要:近代中国新式学堂藏书史作为中国图书馆史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史料整理、发展史研究、个案研究一直被学术界关注。文章梳理了近代中国新式学堂的藏书史,提出通过系统调查与梳理近代中国新式学堂藏书史料、全景式研究近代中国新式学堂藏书发展史、注重近代中国新式学堂藏书区域史研究、多维度挖掘近代中国新式学堂藏书活动等措施,全面拓展近代中国新式学堂藏书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关键词:近代中国;新式学堂;藏书史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8期2023-09-04

  • 概念的历史分量
    ;民族国家;近代中国;教学策略“概念”是具有实体性意义的聚集,它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为了特定的目的而使用,并成为反映这个社会精神观念的基本概念[1]。可见,概念是时代思想与情感的凝结,概念的因革、迭变是历史变革与价值转换的见证。与过往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相比,统编历史教材在编写上善于借用核心概念带动学生对学习专题加以认识与探究。比如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中突显的“民族国家”这一概念就十分引人注目。民族国家是国家形态演进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6期2023-07-06

  • 古今之争下的异化与脱嵌:《围城》中方鸿渐的生存困境书写
    题。关键词:近代中国;异化;脱嵌;现代性;古今之争中图分类号:I207.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2-0147-05一、西风东渐:东西方文化冲突下的不适与许多国内外作品所刻画的零余者形象类似,方鸿渐等人的生存困境也归因于时代断裂之下的无所适从,近代中国便为这一主题以及“零余者”式的脱嵌人物提供了典型环境。随着近代中国的全面式微,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一系列失败标志着以“今”为代表的西方“浮士德”文化对以“古”为代表的东方“亚

    西部学刊 2022年12期2022-07-08

  • 近代中国“新闻出版”概念生成史考略
    新闻;出版;近代中国“新闻出版”是当代中国新闻传播以及编辑出版学界一个特有的常用词语。一方面,英文文献中并没有与新闻出版相匹配的概念,若以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英文名称(National Press and PublicationAdministration)中的“press and publication”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和外文数据库里检索,绝大多数结果都与中国有关。另一方面,它在国内又使用得极为广泛,中国知网2012-2021年这十年间所有期刊论文的题目中

    现代出版 2022年3期2022-06-2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华传教士与卫生观念的传播
    程度上转变了近代中国民众关于传染病的传统思维方式,提高了民众的卫生意识,促使国人树立卫生观念,为近代中国卫生事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示范作用。关键词:传教士 近代中国 卫生观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部分在西方国家得到控制的传染病仍然在中国流行猖獗,主要是与当时中国卫生建设事业发展迟缓、卫生状况较为恶劣,以及民众卫生观念淡薄等多种因素有关,这时的中国也一度被西方社会称为“流行疾病的源泉”[1]。“卫生”成为西方现代文明语境下用来评判中国进步与否的标准,“不洁”逐

    文教资料 2022年3期2022-05-05

  • 货币战争:近代中国对外国在华发行钞票的抵制
    ;外国银行;近代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唐朝的“飞钱”和五代十国的“契券指垛”,已有纸币雏形,宋代“交子”的出现更是在世界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宋代以来,钞币时断时续行用,清朝建立后,“自顺治八年兼行钞贯十二万八千有奇,至十八年因库藏充盈停止之后,二百年来未经行用”。①直到1853年,为应对太平军兴后的财政困窘,清政府又开始发行官票(银票或银钞)和宝钞(钱钞)。1860年,因票钞利弊兼生,于是停发。1868年,发行的钞票停止回收,未收回者

    史学集刊 2022年1期2022-01-29

  • 文明超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理想与追求
    ;社会主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文明;民族复兴〔中图分类号〕D6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1)03—0071—07〔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三大系列课题”“中国共识:超越资本主义文明一近代以来的理想、奋斗与辉煌”(2017BHC019)〔作者〕李占才,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200092从社会形态文明视角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史,一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态必然会被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随着

    邓小平研究 2021年3期2021-11-20

  • 近代航运与航运保险
    险业,催生了近代中国民族航运业及民族航运保险业。关键词:近代中国;航运;航运保险;萌芽中图分类号:F55;F84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0-0033-03一、近代中国航运的发展状况及民族航运业的产生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取得了在中国沿海航行轮船的特权。1844年,英国的“魔女”号、“海盗”号及美国的“财神”号轮船已在香港、广州间从事运输业务。1848年,宝顺洋行及怡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20期2021-09-12

  • 中国早期摄影展览初探
    的发展演变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大致同步,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探索期(1919年前)、兴盛期(1919—1937年)及转型期(1937—1949年)。中国早期影展从最初零星、稚嫩到后期逐渐成熟,从抗战前关注艺术摄影到抗战时期关注写实摄影,滞后性和延时性始终是其最主要的特点。但同时中国早期摄影展览在努力与国际化、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特点鲜明的展览体系。关键词:近代中国;摄影术;摄影艺术;摄影展览0 引言“摄影是世界万物的复印机,也就是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4期2021-08-30

  • 近代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历史经验
    之大变局”,近代中国经历了失败、屈辱、模仿、自强、抗争到最终站立起来的艰难历程,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歌。在这曲英雄史歌中,中国人民对社会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努力和尝试,也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复杂的过程,并最终在“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凝聚起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共同力量,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惜的是,从核心价值观构建角度对近代中国历史进行总结研究,还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关键词]近代中国;核心价值观;

    兵团党校学报 2021年3期2021-07-20

  • 浅析龚自珍的人才观
    词:人才观;近代中国;龚自珍龚自珍在中国近代史上不仅是一位开创诗文新风的诗人,也是对整个近代社会政治思潮的产生重大影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内涵深刻,梁启超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全集》,若受电然。”[1]其中他的人才观不但对中国近代的其他思想家产生了影响,而且其中有些观点至今仍然有着借鉴的意义。(一)人才的兴衰关系社会治乱清代官方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据统计,在清朝前期的一百五六十年

    锦绣·中旬刊 2021年4期2021-07-16

  •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与特征研究
    和基本特征。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在民族危机中孕育,在西方民族主义传入后产生,在一次次民族觉醒中发展,经历了清末民初、五四时期和抗日救亡运动几个主要发展阶段。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流是自卫或曰求解放的民族主义,是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相结合的民族主义,展现了强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中国民族主義的主流意识中没有排外的传统。关键词: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近代中国中图分类号:D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5-0048-05基

    领导科学论坛 2021年5期2021-07-14

  • 近代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艺术特征
    。下面主要对近代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关键词:近代中国  钢琴作品  民族艺术特征一、近代中国钢琴作品民族化发展的具体过程经过对我国近代钢琴音乐的调查发现,在上世纪初期,由于我国社会环境过于复杂混乱,部分西方知识传入我国,对我国传统思想与观念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对我国传统音乐领域造成较大的冲击。在这一过程中,钢琴作为其中占比较大的部分,其作品由于旋律感较强,且音乐内容的连接方式较为独特,受到很多人的了解与关注。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大

    艺术评鉴 2021年5期2021-06-06

  • 政府与市场:近代官厅金融监督制度设计疏论
    ;市场权利;近代中国文章编号:2095-5960(2021)06-0048-09;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官厅金融监督是政府运用国家权力对金融市场进行合理调控的重要手段,近代不同时期国家政治权威有所差异,但朝野都较为关注政府对金融领域的监督,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金融监督主张。金融监督无疑是近年来学界的研究热点,代表性成果有万立明的《近代中国银行监理官制度的发展轨迹及其启示》、刘平的《近代中国银行业监理官制度述论》、邹进文的《近代中国证券监管思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6期2021-04-25

  • 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根源
    [摘 要] 近代中国长期的贫穷落后,被归咎于中国传统经济、制度与文化未能像英国一样催生工业革命,且不适应市场经济与现代化,从而阻碍着其进程。然而,英国原发性的工业革命,是在对其传统制度革命的基础上历经长期动荡中产生的,而其他国家则都通过学习与模仿英国而走向工业化与现代化。19世纪~20世纪,中国经济转型始终举步维艰,又强化了主流思潮对传统制度与文化的怀疑与否定。从全球视野和历史演进的角度看,近代中国落后挨打,问题的症结并非傳统制度与文化,其直接原因在于大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4-09

  • 浅析龚自珍的人才观
    词:人才观;近代中国;龚自珍龚自珍在中国近代史上不仅是一位开创诗文新风的诗人,也是对整个近代社会政治思潮的产生重大影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内涵深刻,梁启超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全集》,若受电然。”[1]其中他的人才观不但对中国近代的其他思想家产生了影响,而且其中有些观点至今仍然有着借鉴的意义。(一)人才的兴衰关系社会治乱清代官方正统思想是程朱理学。据统计,在清朝前期的一百五六十年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1期2021-03-16

  • 催眠术在近代中国的传播(1839—1911)
    关于催眠术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情况,目前缺少足够的研究。自1839年起,相关概念开始出现在传教士在华创办的英文报刊上,成为英语读者理解中国灵巫活动的中介。甲午之后,催眠术由日本加速涌入,留日学生、流亡人士成为主要的传播群体,“催眠术”这一词汇也从“传镊气”“人电”等对译词中逐渐胜出,令渴望疗救国民、实现革命、证明灵魂存在的人们产生了不小的期待,也令当局者警觉。暗杀团体对催眠术的研习尤其醒目,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以或温和、或激进的方式,催眠术参与了近代精英对“心

    科学文化评论 2020年3期2020-11-06

  • 中国近代纺织图书统计与分析
    。关键词: 近代中国;纺织图书;统计分析;数量;种类;作者分布中图分类号: TS101.91;G239.29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 10017003(2020)09009606引用页码: 091204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0.09.017(篇序)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extile books in modern ChinaSHI Minjun1, WU Chuanling2(

    丝绸 2020年9期2020-10-27

  • 中国近代发展受洋务运动影响探究
    败的教训也为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本文通过简述洋务运动的过程,并对比运动前后中国的社会状况,以探究其对近代中国发展的启示。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世界上任何一场革新运动的发生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洋务运动亦如是。当时中国社会积贫积弱的现实使得洋务运动以追求“自强”和“求富”为自身己任。鸦片战争中英国强行轰开了中国封锁了几百年的大门,一时间曾经的天朝上国沦为板上鱼肉,社会危机达到了空前严重的地步,在这种形势下,统治阶层

    青年生活 2020年26期2020-10-21

  • 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双重逻辑
    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的最终选择不是偶然,而是具有双重逻辑的。在实践的逻辑上,不论是农民阶级的农民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或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都无法解决中国问题,从而要求新的阶级、新的科学理论出现;在理论的逻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的科学性的特点,其革命性的特点又契合中国需要,并且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相融的基础。关键词: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双重逻辑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5-0096-03鸦片战争使中国

    西部学刊 2020年15期2020-10-21

  •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在近代中国的萌芽
    仲娜娜摘要:近代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建立在外国人来华办报基础之上。外报将西方的办报理念引入中国,在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壤上埋下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种子。五四以前,报纸被视作服务于政治的“新之具”,政治唤起了新闻学在中国的启蒙,但又成为新闻学进一步发展的阻碍,而这一矛盾正是由五四新文化运动解决的。关键词:近代中国;新闻专业主义;新文化运动一、新闻专业主义概念作为一个科学术语,“专业”被看成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含义而又变化的概念,主要指一些知识含量极高的职业。对于新闻专业

    企业文化 2020年11期2020-10-19

  • 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逻辑分析
    徐绮蔚摘要: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有其深刻的历史和逻辑必然性。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走君主立宪的道路,以及走资本主义道路都相继失败。历史已经证明,只有选择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从逻辑上来看,马克思主义自身所具有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真理性,是其被近代中国选择的必然性之所在。关键词: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逻辑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有其深刻的历史和逻辑必然性。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来看,近代中国在经历(封建)君主立宪、资本主义道路失败之后,最终选

    青年生活 2020年19期2020-10-14

  • 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研究综述
    究。关键词: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公共性;范式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7-0076-02一、“公共领域”的研究(一)西方语境中的“公共领域”公共领域问题的核心是对公共性的理论回答,始于康德对启蒙的反思,成熟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想模式的提出。康德认为人类“长期拥有的自由就是公开使用自己的理性,而且只有它才能启蒙人类[1]。”这说明公共性的运用并非仅限于学者,也可以“呈现在理性使用者公开使用的过程当中,但是他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2020-09-10

  • 被放大的“民意”
    并渐成时尚。近代中国始终未成立职业化的民调公司,民调主持人通常是报刊编辑和学校师生,调查对象虽涉及各阶层,但主体部分则是在校学生及报刊读者。由于未能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基于特殊群体的调查结论上升为总体民意,加之政党宣传的影响,近代民调揭示的民意存在明显的放大现象。不过被放大的“民意”也可能包含部分真实内容,将其缩小还原为特定群体民意,仍有认识价值。此外,若对若干非随机性质的民调作综合考察,可以扩大调查样本的数量,产生类似随机抽样的调查效果,修正单一民调结论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20年7期2020-07-29

  • 基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初探
    路。关键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启示中图分类号:G634. 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051-01一、19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学习西方技术及政治制度1840年的鸦片战争带来了民族危机,惊醒了国人。随着西方物质文明逐渐渗透到国内,一些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关注世界。以魏源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否定“夷夏之辩”的陈旧观念①,提出向西方学习技术的新课题,引导国人睁眼看世界,引发了向西方学习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2期2020-07-14

  • 简述《居宅卫生论》(1890)与近代中国卫生概念的转变
    ”这一概念在近代中国的转变,从古代以人为主体的“养生”、“卫民之生”的观念到以建筑环境、城市基础设施为对象的现代科学标准。由傅兰雅在十九世纪末的一系列译著,尤其是《居宅卫生论》,立足现代化学和生物学的“卫生”,详细阐述了建筑经营和建造的细节及市政设施与公共健康的治理问题,是中国现代建筑和城市设计原则萌芽的标志。关键词 现代卫生;傅兰雅;近代中国;居宅卫生论卫生,自古以来就有着“卫人之生”的含义,蕴含着国人传统的宇宙观和智慧。然而,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建筑与装饰 2020年9期2020-07-10

  • 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本文论述了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为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现实基础;仁人志士的救国探索为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实践经验;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为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思想准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为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革命;必然性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为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现实基础1840年,英国凭借其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国门,中国的近代史由此发端。随之而来的军事侵略和贸易掠夺,将中国逐步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4期2020-05-28

  • 浅析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史。关键词: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清政府;西方列强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门,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应的,也必然会掀起意识形态的巨大转变。中国的封建主义思想原本有着一套完整的,近乎顽固的体系,但随着侵略战争的摧残和资本主义文化的侵袭,原有的地主阶级思想必然会受到冲击,产生顺应形势的变化。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发展过程来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阶段、体制的改良阶段、体制的革命阶段、人的改造阶段。1向西方学习先进

    青年生活 2020年10期2020-05-26

  •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对体育的影响
    片战争爆发,近代中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整个社会都被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伴随着近代社会的种种变迁,人们的体育价值观也不断演变。近代体育因其自身特点不得不承载国人寄寓的种种期望。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关键词: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近代体育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革,侵略与反侵略、民主与专制、激进与保守、进步与守旧的矛盾和斗争充斥其间。作为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不可能脱离现实,超越社会而发展。伴随着近代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1期2020-05-26

  • 近代中国红十字会与慈善义演探析
    红十字会作为近代中国极其重要的社会组织之一,举办了丰富多样的慈善义演活动。中国红十字会自身主动组织的慈善义演活动主要集中于兵灾救护和灾害赈济两种类型。中国红十字会与其他社会力量投身慈善公益事业,通过慈善义演筹集款项,取得了不小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彰显出慈善义演对于社会力量的意义。慈善义演有助于中国红十字会的形象展示和以其为场域形成的社会认同感。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成为近代慈善义演的主体性力量而存在,体现出慈善义演领域中社会力量在近代中国参与公共空间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3期2020-05-26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近代中国社会达尔文主义评析
    达尔文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虽有正面效用,但近代中国并没有选择社会达尔文主义指导中国的复兴之路,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不是科学的真理、不符合中国国情、无先例可效仿。由此观之,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也便成了历史之必然。关键词:近代中国;社会达尔文主义;马克思主义1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内涵英国科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他指出在有机的自然界中生命体存在不断进化的过程,而引起这一进化过程的是种类繁衍带来的生存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5期2020-05-07

  • 铅毒危害与近代中国妆粉业的缓慢转型(1840-1937)
    。【关键词】近代中国;妆粉业转型;铅毒危害;环境史一、引言铅(Pb)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古代中国,铅的化合物因覆盖性好、吸附性强等优点,被广泛用作妆粉P的原料。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大量舶来的无铅妆粉涌人中国,使中国以旧式含铅妆粉为主的市场受到冲击。在崇尚使用妆粉的风气下,消费群体对妆粉的需求大增,无铅妆粉生产势在必行,中国妆粉行业开始转型。然而,妝粉业转型速度缓慢,难以适应时代要求,致使含铅妆粉仍在市场上流行,从而引发

    鄱阳湖学刊 2020年1期2020-04-23

  • 浅析近代中国“治外法权”
    根本的特征。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一直以来“治外法权”就是丧权辱国的象征。关键词:近代中国;治外法权;外交1.治外法权的含义“治外法权”一词最早来源于1886年6月6日《申报》,“朝鲜与俄国和约之附约密约”中的内容,其最初的含义与现在这一词语的含义不同,是指属地主义而非属人主义。“治外法权”是近代中国外交史上比较常见的一个词汇,其含义比较复杂,目前通说认为治外法权指一国家在其领土以外享有管辖权,该国国民只受本国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2期2020-03-30

  • 近代中国新史学与传统史学差异性研究
    【摘要】近代中国“新史学”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史学有显著不同的史学形态?自1902年梁启超先生开创“新史学”来,中国近代史学在“科学化”的风气下对传统史学进行全面的批判与继承,在包括对历史的观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态度等方面均发生重大变化,直接催生了我国史学的蜕变,也取得非常瞩目的成绩,对中国当代唯物主义史学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探讨近代中国新史学与传统史学差异性研究,考察史学科学化,对于研究中国当代史观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史学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关键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2期2020-03-25

  • 清季中国通商口岸的布局与云南省城开埠研究
    〔关键词〕 近代中国;口岸布局;云南省城;开埠通商〔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9)06-0157-09〔作者简介〕杨勉,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四川成都 610066。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政府创造性地提出“西部开发”战略。该战略实施以来,对中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若作历时性观察,“西部开发”虽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却也不是全无历史前奏。事实上,早在110年前,近代国人就开始

    社会科学研究 2019年6期2019-12-09

  • 浅谈卢梭的人民主权论
    ;人民主权;近代中国一、人民主权论的理论基础从人民主权思想的渊源来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思想家基于对古代民主实践的总结而提出的人民参政思想,当然,古代政治活动中的“民”与现代政治生活中的 “民 ” 在内涵上已经相去甚左。1因此,现代的人民主权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主权论和契约论,正是主权论、契约论和权力合法论构成人民主权论,这三个理论板块也是人民主权论的理论构成基础。卢梭的主权理论,既不同于霍布斯的绝对君权,也不同于洛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7期2019-11-05

  • 莲与国
    体改造,其在近代中国体现出波折跌宕审美、时尚与意识形态間的的摇摆和发展,体现着不同群体对缠足这一身体实践的书写与建构。本文从近代缠足从缠到放审美流变出发,梳理废缠足呼声的发展历程,讨论不同废缠足呼声下对女性身体有关国族主义的巨型叙事、建构与想象,以及在这种巨型文本建构下女性的“失语”,讨论历史中个体经历与国族历史之间的空白。【关键词】:近代中国 缠足 身体 国族主义 家国叙事一、缠足:对女性身体的书写与建构(一)缠足的传统审美意涵与话语书写“莲足”作为千年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4期2019-10-20

  • 日本艺术对中国近代油画的影响
    祖国,推动了近代中国油画的发展。通过研究,日本艺术对近代中国学习油画初期的教育方式、绘画方法以及绘画风格所产生的影响,探寻中国不仅直接学习西方艺术,还间接通过日本来丰富本国的油画艺术创作。这对我们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提供了借鉴意义。关键词:日本艺术;近代中国;油画中国与日本在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非常紧密的历史渊源,日本早期绘画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绘画有着极其明显的相近性,可以说是直接来源于中国。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天主教东传,西方艺术传入中日两国,油画对于中日两国来

    艺术大观 2019年13期2019-09-28

  • “中体西用”思想之哲学解析
    的诉求,而是近代中国各阶级的共同愿望,表达出来的是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情结;最后,它已上升为处理古今中外文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观、方法论,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并没有失败,也没有过时,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近代中国;中体西用;哲学解析中图分类号:B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2-0080-04众所周知,中国不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唯一的五千年历史从未中断,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的确,当其他文明古国早已灰飞

    学理论·下 2019年2期2019-09-10

  • 元身份的政治寓意与共同体建设
    面的关联。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脉络中,中华民国的政治合法性建立在“国民”作为一种元身份的基础上,伴着“国民”身份与“子民”身份之间的斗争、妥协及其变异,社会共同体的不同层次呈现出了复杂的张力关系,由此也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最终走向。在国家主导的身份实践中,社会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的意义交换过程,历史与当下、情感与法律、政治与道德获得了双向的意义交流机会。只有当社会共同体的不同层次形成一种共享的意义结构之后,其主体性才能够得以生成,个体才可以获得必要的意义空

    文史哲 2019年4期2019-09-10

  • 元身份的政治寓意与共同体建设
    面的关联。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脉络中,中华民国的政治合法性建立在“国民”作为一种元身份的基础上,伴着“国民”身份与“子民”身份之间的斗争、妥协及其变异,社会共同体的不同层次呈现出了复杂的张力关系,由此也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最终走向。在国家主导的身份实践中,社会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的意义交换过程,历史与当下、情感与法律、政治与道德获得了双向的意义交流机会。只有当社会共同体的不同层次形成一种共享的意义结构之后,其主体性才能够得以生成,个体才可以获得必要的意义空

    文史哲 2019年4期2019-09-10

  • 中国体育教育的审视
    :体育教育;近代中国;改革开放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7-017-011军国民体育教育逐渐形成和发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大批的西方教育传入中国,中国开始在学校教育体制中学习和引入西方的教育体制,这其中就包括有日本军国民教育,并且国民体育教育涵盖其中。由此,军国民体育思想逐渐形成和发展,这是受帝国主义的压迫迫使的,军国民体育教育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而成为当时学校体育教育的主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7期2019-09-10

  • 自然法在中国近代的传播
    自然法学 近代中国 西方法律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作者简介: 郑子豪,重庆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法理学。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119自然法学为三大法学流派之一 ,在清末同当时的诸多西方法学思想一道,在中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0期2019-07-26

  • 中国近代铁路技术转移的发展层次
    。【关键词】近代中国;铁路;技术转移;发展层次一、我国铁路的发展铁路刚进入我国之时,政府对铁路持一种抵制态度,加之民众对铁路不甚了解,导致我国铁路在近代早期发展极其缓慢。1881年唐胥铁路的修筑,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修筑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方便运煤,并非是为了发展铁路事业,直到1889 年清政府才将修筑铁路定为国策。由于铁路刚进入我国之时政府对铁路发展并不重视,近代早期铁路技术转移缺乏良好的制度环境,导致我国铁路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其他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2019-07-24

  • 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演变
    孙海宁摘要:近代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是传统制度瓦解和国家不断前进的过程。在古代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国家”的概念,而传统的天下一家的观念一直是主要的意识形态。在晚清时期,中国逐渐从封闭的天朝国家转变为现代民族独立的国家。本文介绍了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意义以及经验教训,对于当前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近代中国   国家观念   演变中国的近代,内忧外患,国家在一片混乱之中。由于受到国内外统治者的双重压迫,广大农民陷入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各

    祖国 2019年11期2019-06-27

  •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现代化”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近代中国;“五四”时期;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图分类号〕D432.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9)03-0046-08现代化是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对一种新的“文明形式”的统称,它的内涵起源于资本主义,但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中又超越了资本主义范畴。现代化的目标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转型。作为一种动态地体现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向的思潮,现代化特别强调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达到世界先进水

    党政研究 2019年3期2019-06-13

  • 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
    。[关键词]近代中国;留学历程;动力探究[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3-0135-05[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3.026一、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以时间为主线,以特征与目的为主要划分依据,中国近代留学可以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即洋务运动时期官派留学、20世纪初掀起的留日风潮、清末民初庚款留美、勤工俭学留法热潮与20世纪20年代赴苏留学潮。(一)洋务运动时期官

    现代教育科学 2019年3期2019-06-11

  • 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分析
    民主化过程。近代中国民主化的建设和探索对于中国民族化进程的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中国近代民主化的产生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这也使得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一定的曲折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及其思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关键词: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一、 引言近代中国民主化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他们在性质上、斗争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反侵略、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但是由于两个时期的领导阶级

    考试周刊 2019年45期2019-05-18

  • 冲撞中的进步
    词:基督教;近代中国;中西方文化;冲突;促进作者简介:张林琳(1989-),女,壮族,河南郑州人,本科,河南警察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B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2一、引言我国古代已有基督教在华传播的历史,但近代的传教活动却是伴随着枪炮声进入中国的,传教士的传教活动是和殖民扩张同步进行,布道声与炮火声合奏共鸣。基督教的侵略实质与国人的民族意识、中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等,引起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9期2018-12-15

  • 近三十年国内“近代中国妇女组织”研究综述
    始就诞生了“近代中国妇女组织”,历经百年的曲折发展,为近代妇女的解放、民族独立发展以及社会变迁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具有复杂性、丰富性和独特性,文章对近三十年“中国妇女组织”的发展进行概述,也可为当代妇女组织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近代中国;妇女组织;妇女运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妇女的地位一直都不高,近代开始,国内外的妇女解放运动发展起来,当代中国女性在享受百年妇女解放运动果实的同时,也面临了全新的挑战。因为社会转型,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1期2018-12-06

  • 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方案的反思
    【关键词】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方案;反思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的先进人士睁眼看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諸领域开始了追赶世界近代化的脚步,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提出了多种方案。今天研究这些方案与实践,不但可以更充分地了解我国国情,而且还可以对当前经济改革提供历史的经验教训。一、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方案概述鸦片战争后,为了抵御西方列强侵略以及摆脱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都力图振兴中华。他们除了要求政治上进行变革外,还提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0期2018-11-16

  • 近代中国女性自画像的形象建构与自我书写
    迹。关键词:近代中国;女性自画像;形象建构;自我书写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8)08-0179-13作者简介:彭敏哲,中山大学中文系副研究员 (广东 广州 510275)近年来,视觉图像逐渐进入文化研究者的视野,图像学研究从艺术史、媒体影视、社会学等其他视觉研究者的术语变成一个交叉学科研究的新方法,通过图像来了解社会生活、研究世界。在符号学体系里,“图像”作为“一种符号学的再发现”,是人们认识、了解和诠

    社会科学 2018年8期2018-11-12

  • 浅谈近代中国的海外移民构成和方向
    外移民。作为近代中国人口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移民的结构、方向,对于研究这一群体和近代中国的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关键词: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结构;方向;原因在中国的近代,中国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这些流动的人口,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称作是移民,大致为两类:第一种是仅限于国家内部的移民,这主要是省与省之间的人口流动;第二种则是向国外的人口流动,这就是海外移民。1 海外移民的学术史回顾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一直都是人口研究的热门话题。而作为中国历史

    卷宗 2018年24期2018-11-07

  • “古田会议”的“政治建军”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义。关键词:近代中国;建军思想;中国共产党;古田会议;新军队一、古田会议及之后的军队建设古田会议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军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克敌制胜、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和我军其他领导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列宁、斯大林领导人民战争的經验,带领全体军民创造了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人民战争的新形式和新经验。使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划清了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解决了兵力来源复杂带来的思想与行动上的

    山东青年 2018年7期2018-11-06

  • 近代中国话语体系下新闻专业主义被赋予的新内涵
    闻专业主义;近代中国;内涵;演进新闻专业主义一词来源于西方的语境,能够在中国土壤上的生根发芽必定是在某种程度上接受“改造”进而与中国的本土文化传统相融合的。20世纪初的中国,王韬、梁启超、黄远生等近代报人开始认识到报刊的政治功能,将传统儒生“清议”特点与报纸相结合,并融合西方职业办报思想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新闻专业主义实践的话语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点的新闻专业主义意识形态,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国的近代报人虽然并没有明确提出新闻专业主义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8期2018-10-21

  • 论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失败的原因
    本思潮之一。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 , 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本文从自由主义的产生起源等角度 , 探讨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的产生和发展,最后分析了其在近代中国失败的原因。【关键词】:自由主义 近代中国 失败 原因一、名词解释1、自由主义正如约翰·格雷所说,“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与智识传统,作为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与众不同的思想流派,自由主义的出现不早于世纪。”自由主义是一种满足和实现人的个性的价值观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9期2018-10-20

  • 近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与变迁阐述
    时代背景下,近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与变迁之路是本文着重阐述的内容。关键词:近代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与变迁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结晶,它承载着各族人民的祖国归属感,代表了每一位民族声乐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寄托,更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民族声乐艺术的兴起到繁荣再到长远的发展,每一位民族声乐艺术家都倾尽了自己的心血,才得以让我们聆听到民族声乐的美妙,接受民族声乐艺术的熏陶。因此民族声乐艺术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以及变迁问题

    魅力中国 2018年27期2018-09-29

  • 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落实
    情怀;爱国;近代中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人们最应该达成的素养之一便是爱国。爱国情怀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是值得人们不断培养的。在爱国的同时人们也应该知晓家与国是共同存在的,因此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也不容置疑。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贯穿家国情怀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高中阶段的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在此时巧妙地培养其家国一体观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落实的重要性当前国家正一直倡导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提高学生学

    信息技术时代·下旬刊 2018年4期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