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信息化技术手段如何有效发挥

2020-04-24 02:16安巧枝刘新新范俊华
市场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肺炎新冠防控

安巧枝 刘新新 范俊华/文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使全国人民在2020年年初宅在家中体验了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别样的春节,疫情防控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全国自上而下各行各业都在为打赢这场战役付诸实际行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疫情科学防控方面崭露头角。疫情之下,信息化技术手段如何在科学防控方面更加有效发挥作用?这个问题令人深思。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rona VirusDisease 2019,缩写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群众,牢牢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经过艰苦努力,疫情蔓延势头得到显著遏制,防控工作取得成效。

一、信息化技术手段科学防控在全国范围内的初步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我们要按照要求,切实做好工作,始终坚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以必胜的信念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以必赢的信心坚决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抗击疫情的时候,在大众宅在家里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大批的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科技企业积极投身到这场抗疫阻击战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疫情精准分析、科学预判、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显现的价值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1.大数据应对疫情精准防控展现“硬核实力”

新冠病毒之所以令人惧怕,从湖北省六万多的确诊病例数据中可以寻得答案,正是这恐怖的传播力令大家闻风丧胆,举国上下不得不采取比较特殊的方法来应对——封闭隔离。屋漏偏逢连夜雨,疫情暴发期间正好赶在中国一年一度“百万人口迁徙”的春运大潮之中,风险系数大大增加,这使得疫情防控工作更具挑战,防控范围不再局限于一城一池,需要各方统筹考虑全面分析进而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李兰娟院士受访时曾强调:“要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监控手段,把有疫区接触史的人,包括他周围有过接触史的人,通过大数据的调查进行明确。”我们通过交通大数据有效掌握重点疫区人群迁移情况,结合电信公司的漫游数据加以佐证,尽早确定输入性患者的人口流动趋势和活动范围,为疫情防控争取更多的时间,为各地精准防控提供重要参考。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数据分析能力为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在应对疫情精准科学防控方面展现出了超强的“硬核实力”。

2.云计算超强处理能力倒逼传统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变革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依托于云计算的云服务正逐渐转变为大家的“掌上明珠”,云服务与民生经济的相互渗透,使我们宅在家里就能够享受到知识和技术的红利,“协同办公”“停工不停产”“停课不停学”一度登顶微博热搜。电子商务保障足不出户商超货品快递到小区门口,停课不停学使人民教师一度化身成为“网红主播”,远程协同办公使宅在家的社会大众工作模式丝毫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云计算的强力助攻下,已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并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相信疫情过后,云计算会加快我们传统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的变革步伐,成为当下信息技术新的热门话题。

3.人工智能加速病毒检测和药物研发创新发展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在此次疫情防控的表现相当抢人眼球。尤其是在提高病毒检测效率和加快药物研发进程方面,人工智能可谓是尽展才华,借助AI算法,自动化的全基因检测分析平台能够缩短疑似病例基因分析时间,精准检测病毒变异情况,大幅度提高疑似病例的确诊率,从而有效降低疑似病例再次传染的危险,早确诊、早治疗,进而降低疫情致死率。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的投入使用为科学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夯实的技术支撑。

4.“互联网+”打通社会大众科学防控新通道

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的充分利用打通了社会大众科学防控的新通道。最受青睐的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成为大家宅在家的“闭门神器”,打开手机或电脑就能够掌握最全最新的国内外的确诊病例数据、新增病例数据等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及时接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官方消息,以辟谣旁门左道的不实信息,减少因信息不畅引发的社会恐慌,一线医务人员、交警、基层工作人员等“最美逆行”的微视频和推文都极大地坚定了华夏儿女团结一心共同抵抗疫情的信心。疫情防控期间,各行各业运用“互联网+”思维,科学有序复工复产,“互联网+”模式已成为大家打赢防疫阻击战的集体共识。

5.信息技术企业各显神通助力打赢疫情阻击战

防疫路上,一直不缺少信息技术企业的身影。比如,阿里巴巴在疫情刚暴发时就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专项基金,随后达摩院智能机器人助力问诊。腾讯紧跟其后,做出捐赠3亿元用来设立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基金的决定,第一时间上线全国发热门诊地图、“新型肺炎”词条内容等。百度也不甘示弱,官宣成立3亿元疫情专项基金,上线“抗击肺炎”频道,建立“鉴别谣言”专区,实时上线因疫情管控实行的道路封闭信息等。华为作为我国基础信息的老大哥,不仅捐款3000万元,还在湖北移动、湖北联通开通蔡甸火神山5G基站上做出表率。阿里和腾讯还宣布在疫情期间,开放AI算力和云超算能力,以加速本次新型肺炎新药和疫苗研发。疫情无情人有情,中华儿女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相信我们终将会赢得这场战役!

6.“健康码”引领社会大众健康出行新时尚

随着我国疫情得到有效缓解,全国各省相继推出复产复工政策,防疫关卡的“人肉”登记一时间成为大众诟病的话题,健康码随之应运而生。健康码打通支付宝和微信技术壁垒,形成具有健康评估证明的数字化二维码,旨在将通行证电子化,统一信息收集渠道,大大提高了各个环节的运作速度,从而简化了过关检测手续,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健康码最突出的表现是能够把数据从静态变成动态,方便居民自行掌控熟知疫情期间的自身健康信息。与传统纸质填报相比,健康码不仅可以向上汇报信息,还可以反过来让居民了解是否接触确诊患者,在疫情防控最为吃劲的关键阶段,健康码运用数字赋能疫情防控,为各级政府做好社会大众的健康监测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当下我们健康出行的新时尚。

二、信息化技术手段科学防范仍有成长空间

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凸显的价值有目共睹,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仍存在较大成长空间,距离满足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在统筹调度、精准施策的需要尚存差距。

1.大数据在实现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前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在采集疫情相关数据方面仍然采取的是手工作坊式的人海战术,既增加了基层负担和干部空耗,也使数据不对称和不一致的风险加大,疫情防控一线的基层干部饱受形式主义的困扰。如果政务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互联互通,那么跨部门的“数据烟囱”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完善的信息将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实力量。

2.大数据在打通政府和企业之间数据壁垒方面还要做足功课

能够做到政府和企业间大数据的互联互通,即通过个人识别码将不同部门和领域的数据加以互联,从而更加精准地对人群进行“画像”,已大势所趋。目前大数据主要掌握在电网公司、铁路集团、电信公司以及各类互联网公司,而政府部门掌握的数据无论在量级、更新频次和复杂性方面都无法比拟。如何推动互联网公司和企业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公益组织提供数据支持,使其能够开展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是大数据助力防疫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3.大数据在精细深度数据融合方面还需加以完善

大数据覆盖人群广,数据量大,但是采集的数据可能是表面的肤浅信息。精细深度数据是通过观察、访谈等定性方式获取的非结构化数据,涉及的人少,但是掌握的信息却更丰富。城市社区是典型的陌生人社会,农村地区则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如果将大数据与精细深度数据高效融合,对于提高防疫决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大有裨益。

4.政府部门在数据公开化透明化方面还需深入探索

目前政府部门在数据公开透明方面所下功夫不足,导致疫情期间部分社会群体偏听兼听其他非官方非科学之音,一时间社会上谣言不止,政府部门辟谣速度不及谣言鹊起速度。政府部门及时公开数据,公正客观透明,企业在此数据上也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开发更多的应用功能,以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福祉,同时社会公众可以及时了解信息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绪。政府在及时公开透明公布疫情信息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同防疫工作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5.线上协同办公平台“赶鸭子上架”之势还需引起足够重视

线上协同办公在这次疫情的“推波助澜”下迅猛发展,在为大众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很多协同办公平台类软件只是一些功能入口的整合,产品的功能以及易用性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数据格式的统一还需进一步规范。二是企业场景适配不充分,基于特定行业的知识沉淀以及数据挖掘分析能力亟待加强,通用平台在行业领域方面的专业能力还有待提升,业务流程标准化、电子化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凸显,功能付费问题,也是用户接纳的一个门槛。希望线上协同办公平台经过此轮疫情的锤炼以及用户习惯的接纳,实现流程化管理和企业知识的沉淀,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科学决策。

三、信息化技术手段科学防范的几点建议

信息技术在提高资源整合效率和公共卫生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了技术引领作用。为进一步发挥信息化的技术支撑作用,切实做好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

积极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以切实减轻基层工作人员负担为根本,以人身健康和切身利益损失最小化为原则,以战胜新冠肺炎为最终目标,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处理解决问题,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稳步扎实开展。

2.强力推进政务信息部门的数据共享

及时公开公布数据信息。强化工信部、公安部、电信公司、铁路民航等部门的信息联动,加快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数据监测、汇总分析、提前预判、反馈处理的机制体制,为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提供科学支撑。

3.加快建立统一完善的信息体系

借鉴本次疫情防控工作经验,整改防控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健全各级处理应急重大事件的联防联控机制,整合现有零散的信息平台,统一病毒知识、疫情进展等重大信息输出,打通政府部门、医院系统、疾控中心、社会慈善机构、主流物流公司等节点信息流,建立统一的人、财、物完整完善的信息体系已迫在眉睫。

4.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解决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全国信息化一体化均衡发展,确保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联防联控指挥体系稳定畅通。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牢固树立“网络安全无小事”安全意识,在关键时期更要强化安全主体责任,严把网络安全关,为疫情科学防控提供安全保障。

新冠肺炎发生以后,上至总书记下至普通社会民众都时时刻刻在关注疫情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相信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强力助攻下,2020年虽然无法重启,但只要春天还在,就不必感伤,坚信我们一定会战胜新冠肺炎,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四、结语

此次疫情为信息化技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发展提供新机遇,本文认为经过此次疫情的“洗礼”,信息化技术定会日渐成熟并迅速发展,在今后我国“数字化政府”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历程中更好发挥技术引领作用,造福社会大众。

猜你喜欢
肺炎新冠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新冠疫苗怎么打?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