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名”

2020-04-24 14:48董问博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感动

董问博

题目和内容要契合,这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同学们在写的过程中,往往会“跑题”。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通过开头、结尾和行文中反复点题,来暗示读者,作文是契合题目的,但是这种点题方式毕竟有些生硬。如何能做到题目和内容自然契合,使得文如其“名”,希望通过以下作文的分析,同学们能有所得。

那一次,我真感动①

“六年时光,说散就散。”在那天下午,我们懂得了友谊的珍贵,懂得了离别的伤感。②

那天下午,并不是往日的晴朗无云,而是下着淅淅淋淋的小雨,③仿佛在暗示着“你们要分开了啊”,班级里并没有往日里喧闹的景象,每个人的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喜悦。这时老师走了进来,看到我们的表情,便猜透了一切,她对我们说:“孩子们啊,老师带过很多届学生,虽然经常对你们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但是,老师不得不承认,你们很优秀,你们是李老师带过最棒的一届学生!虽然说,你们平常有点闹,上课有时会不听话,但是只要老师稍稍一提醒,你们就可以做得很好,很棒。”④

这时的李老师眼圈里已经泛出了泪花,“不管是大型活动还是小型活动,你们都是争当第一。记得有一次运动会,因为裁判判错,咱们班输给了别的班,只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很气愤。还记得我当时给你们说的话吗?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公平,如果想要绝对的公平,那就自己和自己在家里玩。希望这一句话,大家可以铭记于心,我们的出身就是第一个不公平,但是我们可以使它变得公平的方法就是努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⑤李老师的这一席话,让我们沉思很久,最后班里面最皮的同学声音很大地说了一声“好!”让大家捧腹大笑。⑥

身为班长的我这时候也发挥了一下能力,在一周前,我就想办法找了很多我们班的照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一张照片都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将这些照片搭配上文字和音乐做了一个视频,⑦在毕业典礼上将它放了出来,这些照片是我这一周的劳动成果,明明每天都会过一遍,可一看到我们这些成长路途上的脚印,我依旧十分感动。看完这个视频后,大家都泣不成声了。⑧这个视频既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我们六年的时光,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为小学时光画下了圆满的句号:在这个活动中,我很感动!⑨

失误点击

全文以“毕业季”为写作素材,思路是不错的,符合题目中“那一次”的具体内涵,但是行文中并没有很好地契合“感动”这个点,内容和文题之间有偏差。在这种偏差下,材料自然就显得比较苍白,加之细节描写并不到位,所以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面对这种整体素材方向不错的作文,可以通过局部修改细化,将具体的细节描写向标题所表现的情感方向靠拢。比如写老师在毕业会上的话,不要单纯地反映出对“我们”的赞美之情,还得表达出其它方面的情感,老师的话语丰富了,作文的内容自然丰富,令人感动的点也就多了。其它细节处理方式同此。

修改建议

对老师的话原来表现赞美的部分进行压缩,同时增加其它含义的内容;写放视频的情节,应该对视频的具体内容进行描绘,这样读者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捕捉到感动点,更好地理解作文的主题和情感。

①题目的关键词是“一次”“我”“感动”。单看题目,小作者应以第一人称,写一次感动的经历。

②第一段直抒胸臆,写出了两种情,“珍惜友谊”及“离别的感伤”。其實细细看来,这两种情和“感动”之情已有偏差。

③下雨就是下雨,天晴就是天晴,具体描绘就好,不用两者兼顾,都蜻蜓点水点一下。

④老师说的话的核心意思是什么?和题目“感动”之间有什么联系?

⑤李老师第二次“发言”和第一次的核心思想是一样的,依然和“感动”的主题有偏差。老师两次话的主题应该不一样,比如:回忆、祝愿、告诫、鼓励等等。

⑥第一个核心事件写完了,应该点出题目“感动”,而作文落脚到“沉思”和“大笑”上,和题目有偏差。

⑦小作者缺少对视频内容的具体描绘,因而这一段显得比较苍白,表现“感动”的点比较少。

⑧“泣不成声”是小作者自己说的,是叙述,而非描述。作文不是记录,而应通过对细节等的描绘,营造氛围,感动读者。

⑨最后一段应该对全文进行总结,而不是对“视频”这件事进行总结。能不能试着用不出现“感动”这个字,但是语句含情,读后自然让人感动的句子作为结尾?

那一次,我真感动

◎苏茜楠

毕业前的那个晚上,我躺在床上,通宵未眠。窗外清风拂枝动月影,朦胧了夜色,朦胧了情思。明天就是领毕业册、发成绩单的日子了,大概也是最后一次进小学校园——这个承载了我六年记忆的天地。

这一天,我很早就进入了校园。漫步走在在校园各个角落的,都是我们这些毕业生。大家摸摸这儿,望望那儿,走得很慢,彼此眼眸对视的瞬间,微微一笑,流露出祝福、不舍和牵念。

班主任早就在教室里等我们了。等我们陆续走进教室,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的时候,她哽咽着说:“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就不再是小学生了,就不用来这个学校了,你们再看看旁边的同学,记住他们的模样,说不定这就是最后一次相见……”我看了看同桌,装作云淡风轻地笑笑说:“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见死对头了……”但是话一出口,泪却冒了出来。班主任深吸了一口气,突然大声对我们说:“你们今天毕业了,但是你们要记住,我们这个班,永远不散!”大家都鼓起了掌,掌声经久不息,还有女生在悄悄地抹眼泪。我的心弦也在微微颤动,眼睛又湿润了。

老师故作坚强,打断了我们的掌声:“我给你们做了一个成长的礼物,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优美而感伤的音乐声起,屏幕上放映的是我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张张照片,记录了我们一路从无知到成熟、从淘气变稳重的成长……哦,那是三年级的时候,适逢下大雪,我们女生滚了一个大雪球架到门框上,等候着男生被雪球砸的狼狈;还有,那是我五年级跑八百米最后冲刺的身影;还有,六年级时我代表学校参加管乐队;还有……没想到我们成长的点滴,早就被老师用一张张照片记录下来了。看完后,同学们有笑语欢声,有惊呼感叹,也有低声啜泣。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虽然毕业,也只是人生路上短暂的离别而已。最后,我们纷纷与班主任拥抱,同学之间也或握手,或击掌,或拥抱,大家要把这感动的瞬间定格在记忆的深海,直至永恒……

(陕西西安市铁一中滨河学校)

点评

本文经升格润色之后,语言表现力增强了很多,同时,作文的两个中心事件(班主任在毕业会上的祝福和播放视频)都能很好地体现出“感动”这个中心。开头的环境描写,奠定了情感基调,一下子把读者拽入了作文的情境中;结尾的感怀,也使作文产生了余音绕梁之感。全文运用抒情性笔调,很好地契合了“感动”的主题,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猜你喜欢
感动
最美的风景在基层
以人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研究
爱,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
话题作文“感动”导写导练
也许一个转身,你就已经泪流满面
“感动”与“敢动”
《桃姐》:高明的感动不需要煽情
电视访谈节目的传播特点和创新
中学语文“感动”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