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不明确胃肠道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相关因素研究

2020-05-07 02:51王丹
贵州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胃肠道病因胃肠

王丹

(陕西省友谊医院消化内科,陕西 西安 710000)

胃肠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主要由炎症、血管病变、机械性损伤、肿瘤等引起[1-2]。病因不明确胃肠道出血是指胃镜和结肠镜下未见胃肠道异常性出血。电子胃镜是一种可插入人体胃腔内对胃肠疾病进行直接观察、诊断、治疗的医用电子光学仪器[3-4]。本研究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病因不明确胃肠道出血患者进行了电子胃肠镜检查,并分别对阳性和阴性患者再次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病因不明确胃肠道出血患者85例,其中男49例,女36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4.2±10.1)岁。纳入标准:接受电子胃肠镜检查;入院后无休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病因明确;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不愿参与研究者。

1.2方法 采用日本富士能公司研发的电子胃肠镜系统,检查前禁食12 h,行咽部麻醉,患者取左侧卧位躺在诊疗床上,头微曲,两腿屈曲。患者松解领口和裤袋,咬住牙垫。术者面向患者,左手持操纵部,右手在距镜端20 cm处持镜,将镜面对准患者舌根部,将镜端自口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调节角钮方向使其顺利到达咽后部,叮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轻柔插入食管。插入后由食管上段开始循腔进镜,退镜时行反方向观察,对黏膜色泽、光滑度、黏液、内腔形状、蠕动情况等进行观察,发现病灶后详细记录其性状、范围、部位等,必要时可摄影、活检、细胞学取材。根据成像判断病变类型:阳性(与出血高度相关的显著性病变);阴性(未发现任何病变或与出血低度相关的病变)。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入组患者的再次出血率,再次出血判定标准:距末次出血30d后发生黑便、血便、缺铁性贫血或粪便隐性试验呈阳性。收集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电子胃肠镜阳性、阴性患者的再次出血情况 85例病因不明确胃肠道出血患者中再次出血患者27例,发生率为31.76%,其中电子胃肠镜阳性患者51例,再次出血率为41.18%(其中血管发育不良22例,再次出血率为59.09%;黏膜溃疡13例,再次出血率为30.77%;小肠肿瘤9例,再次出血率为11.11%;其他7例,再次出血率为17.65%);电子胃肠镜阴性患者34例,再次出血率为17.65%。

2.2影响电子胃肠镜阳性、阴性患者再次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影响电子胃肠镜阳性患者再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年龄>60岁、出血量>500 mL、电子胃肠镜后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高血压史。影响电子胃肠镜阴性患者再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出血量>500 mL、血红蛋白≤80 g/L、未接受特异性治疗、糖尿病史。见表1。

表1 影响电子胃肠镜阳性、阴性患者再次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影响病因不明确胃肠道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电子胃肠镜阳性、年龄>60岁、血红蛋白≤80 g/L、电子胃肠镜后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未接受特异性治疗、高血压史是影响病因不明确胃肠道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病因不明确胃肠道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胃肠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症候群,最常见的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胃肠肿瘤、急性胃黏膜病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6]。传统的检查手段包括钡剂、CT等,具有诊断准确率低、定位不准确的特点,部分病因无法查明。本研究数据显示,85例病因不明确胃肠道出血患者中再次出血率为31.76%,其中电子胃肠镜阳性患者的再次出血率为41.18%;电子胃肠镜阴性患者的再次出血率为17.65%,表明病因不明确胃肠道出血患者的再次出血率较高,其中电子胃肠镜阳性患者再次出血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血管发育不良患者再次出血率突破了50%,可能是因为血管发育不良往往意味着有新生血管不断形成,手术切除病变部位后仍有可能再次出血[7-8]。而黏膜溃疡具有危害性大、治疗难度高、易复发的特点,因此再次出血率也居高不下。

本次研究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影响电子胃肠镜阳性和阴性患者再次出血的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男性、年龄>60岁、出血量>500 mL、电子胃肠镜后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高血压史是影响阳性患者再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影响阴性患者再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出血量>500 mL、血红蛋白≤80 g/L、未接受特异性治疗、糖尿病史。我们认为,阳性患者的病变类型与出血性高度相关,而高血压能够改变患者动脉血管壁的弹性,诱发小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破裂出血。同时,血管发育不良患者的血管壁载压能力明显不同,高血压状态的持续存在增加了血管壁薄弱部位破裂出血的风险[9]。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电子胃肠镜阳性、年龄>60岁、血红蛋白≤80 g/L、电子胃肠镜后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未接受特异性治疗、高血压史是影响病因不明确胃肠道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于高龄患者来说,血管可塑性明显降低,且心脑血管疾病的伴发率较高,很有可能患有与出血高度相关的疾病,如门静脉高压、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等,因此更易发生再次出血[10]。血红蛋白较低意味着患者出血情况较为严重,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问题,此时患者凝血功能减退,组织愈合能力降低,再次出血率随之升高[11]。

综上所述,病因不明确胃肠道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风险较高,主要受病变类型、年龄、血红蛋白水平等因素影响,临床上应对高危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和有效治疗。值得提醒的是,电子胃肠镜阴性患者仍有一定几率发生再次出血,我们建议临床上对阴性患者进行密切关注,并给予有效的对症治疗,尽量避免对低危患者的重复检查。

猜你喜欢
胃肠道病因胃肠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电视的病因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