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应用于二氧化碳气胸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研究

2020-05-07 02:51梁国庆谷亚利
贵州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单腔气胸全麻

梁国庆 谷亚利

(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麻醉科,陕西 咸阳 712000)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TS)是通过高超的摄像技术和手术器械装备配合,仅需微小切开即可对胸腔脏器进行探查、病理组织切除、植入辅助器械等操作及治疗[1]。VTS手术麻醉均需采用气管插管麻醉。目前临床气管插管麻醉有双腔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单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本文研究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全麻在人工二氧化碳气胸下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以期为临床此类手术麻醉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45~71 岁,平均年龄(60.63±6.83)岁,麻醉风险评级:ASAⅠ级24例,ASAⅡ级56例。食管癌分期:早期34例,中期46例。纳入标准[3]:(1)所有患者均符合《食管癌指南》中对食管癌的诊断标准;(2)均符合VTS手术治疗指征;(3)ASA评级≤Ⅱ级;(4)年龄18~75岁;(5)患者认知功能正常,能配合完成围术期各项指令;(6)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3]:(1)有严重心、肝、肾、肺、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2)合并其它恶性肿瘤者;(3)不能耐受单肺通气麻醉者;(4)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5)临床资料收集不全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单腔气管插管全麻,再行人工气胸,置入胸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根据麻醉效果调节麻醉药物用量及通气情况。患者进入手术室前30 min肌注盐酸戊乙奎醚1 mg,入室后连接心电监测仪对患者行常规麻醉指标: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等。连接血压测量建立血样取样通道。行麻醉诱导:分别静脉注射咪唑安定1.5 mg、芬太尼5 μg/kg、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肌松满意后,将单腔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调控患者呼吸。采用IPPV通气模式,设定VT8~10 mLkg-1、RR12次 min-1、I∶E为1∶2、FiO2控制在100%、氧流量为2.0 Lmin-1,向患者胸腔内通入CO2(压力控制在6~8 mmHg)形成人工气胸,再调节VT在6~8 mLkg-1范围,呼吸频率控制在15~16次min-1。麻醉维持:采用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微量泵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1 μg(kg·min)-1镇痛、间断静脉滴注维库溴铵保持肌松。麻醉满意后对患者行VTS食管癌根治术[4],于右侧胸壁穿刺做1.5cm切口置入手术器械,右腋中线7肋间穿刺做切口置入胸腔镜观察镜筒,腋前线第4肋间与腋后线第8肋间置入手术器械。人工气胸满意后,右肺萎陷。手术分离病变食管,结扎胸导管,止血后冲洗胸腔,检查确诊胸腔无漏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制作管状胃,从左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引出胸段食管,将管状胃经后纵隔食管床提至颈部,吻合管状胃与颈段食管端侧,置引流管,关闭颈部切口。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前入室后连接麻醉机即刻(T0)、人工气胸5 min后(T1)、气胸15 min时(T2)、气胸30 min时(T3)、气胸60 min时(T4)、气胸90 min时(T5)、放气胸时(T6)及术毕拔管5 min后(T7)的麻醉效果指标:SBP、DBP、HR、MAP、PaCO2、PaO2、pH值,并进行不同阶段指标比较。收集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率。

2 结 果

2.1单腔气管插管麻醉全麻VTS食管癌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 T2~T6患者HR较T0、T1时明显上升(P<0.05),SBP 、DBP 、MAP 均较T0、T1时下降(P<0.05),T7时上述指标均逐渐恢复至T0、T1水平。见表1。

表1 单腔气管插管麻醉全麻 VTS食管癌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

注:与T0、T1比较,*P<0.05。

2.2单腔气管插管全麻VTS食管癌患者围麻醉期血气指标变化 T2~T6时PaCO2较T0、T1时上升, pH值、PaO2较T0、T1时下降(P<0.05),T7时上述指标均基本恢复至T0、T1时的基础水平(P<0.05)。见表2。

表2 单腔气管插管全麻VTS食管癌患者围麻醉期血气指标变化

注:与T0、T1比较,*P<0.05。

2.3麻醉相关并发症 苏醒延迟1例,复张性肺水肿1例,麻醉相关并发症率为1.25%。

3 讨 论

VTS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承受痛苦小、术后康复快、手术效果优、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其代表了胸部微创外科时代的到来,也是胸外科手术未来的发展主要发展方向[5]。VTS手术在食管癌患者根治术中应用以来,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VTS手术的关键在于控制好单肺通气各项指标的管理[6]。目前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是主要的麻醉方式,单腔气管插管全麻仅在较小范围内使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需要精确定位支气管,且胸腔手术大多耗时长,单肺通气管理难度大。较易出现对位不良、氧合不佳和气道损伤等并发症[7]。且对于身体孱弱者,双腔气管的规格型号在匹配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而单腔气管插管全麻则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但其最大的缺陷在于如何对双肺实施有效隔离。正压通气对术侧的肺萎陷效果不佳,则导致术野显示不清晰[8-9]。二氧化碳人工气胸通过向胸腔内持续导入二氧化碳气体,使胸腔内形成稳定的胸膜腔内正压而致肺萎陷,达到提高术野清晰度的效果。临床研究显示[10],采用6~8 L/min 速度缓慢注入CO2,既可达到有效的肺萎限效果,还能有效减轻多病人工气胸并发症。

本文结果显示,整个手术过程患者的单肺通气控制良好,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影响在手术可控范围内,术后患者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说明单腔气管插管全麻用于人工二氧化碳气胸下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气指标均能得到有效控制,麻醉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率低,为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麻醉方案提供了新的选择。

猜你喜欢
单腔气胸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单腔气管插管CO2人工气胸在微创食管切除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运用模态叠加法研究扩张式消声器的传递损失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