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芭芭拉·金索尔弗《种花种菜种春风》的生态思想

2020-05-08 17:59付文中
关键词:生态思想食物

[摘 要] 美国当代作家芭芭拉·金索尔弗的代表作《种花种菜种春风》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践行自给自足的乡间生活,推崇田园耕种;展现当今孩子缺乏农业知识、疏远土地和农民的现状;阐明健康饮食文化的内涵,批判病态的饮食文化;分析原生植物种类锐减以及食物味道单一的现状及其原因;鼓励选择当地生产的食物,反对选择长途运输来的食物;反对工业化农业,支持有机种植;揭露工业化集中式动物饲养的弊端,主张保护原生物种;阐明食物与“杀戮”之间的关系,尊重动物享受自由生活的权利。

[关键词] 芭芭拉·金索尔弗;《种花种菜种春风》;食物;生态思想

[中图分类号]I712.074[文献标志码]A

芭芭拉·金索尔弗(Barbara Kingsolver, 1955生,又译为芭芭拉·金索沃尔),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曾荣获美国国家人文奖章、英国橘子文学奖、福克纳笔会奖、南非国家图书奖、戴顿文学和平奖等大奖,尤其是她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有四部作品获得爱德华·艾比生态小说奖提名的美国作家”[1]88。其代表作有《豆树青青》(The Bean Trees,1988)、《动物梦想》(Animal Dreams,1990)、《毒木圣经》(The Poisonwood Bible,1998)、《丰盛的夏天》(Prodigal Summer,2000)和《种花种菜种春风》(Animal,Vegetable,Miracle: A Year of Food Life,2007,又译为《自耕自食:奇迹的一年》)等。“人与自然”是其众多作品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她擅长用犀利的目光洞察“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层关系”[2]79。阅读和研究金索尔弗的作品有助于当今人类“反思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更“有益于唤醒人们的生态良知、缓解全球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构建生态文明社会”[3]88。迄今为止,国内尚无针对金索尔弗及其作品的研究专著,已有的论文亦寥寥可数。关于金索尔弗的传记文学作品《种花种菜种春风》,国内仅有两篇论文对其进行研究,杨颖育分析了该作品的生态叙事策略[4]132,杨建玫论述了作品中的“食物的低碳生产”主题[5]25。《种花种菜种春风》的生态意蕴远不止于此,需要进一步深入、全面挖掘。

《种花种菜种春风》记载了一个历时一年的以“食物”为中心的故事。金索尔弗及其家人决定开始“一场生命的旅行”[6]2,放弃亚利桑那州的城市生活,迁往阿巴拉契亚南部的一个农场进行历时一年的乡间生活。一年来,金索尔弗及其家人竭尽全力尝试自给自足,只食用那些他们真正知道来源的动物和蔬菜,尽力约束自己只购买当地生产的食物。他们学到了许多与食物相关的宝贵东西,如爱上土地,学会翻土、播种等各种农活,喝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知道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了解农场的生产过程,思考自己该怎么做等。实际上,在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背后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具体来说,芭芭拉·金索尔弗《种花种菜种春风》中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践行自给自足的乡间生活,推崇田园耕种

20多年来,金索尔弗的丈夫史蒂文在阿巴拉契亚山南部一直拥有一片土地,那里有一间农舍、一个谷仓、一个果园和一块专门用于“农耕”的田地。史蒂文对其非常依恋。金索尔弗一家人每年均抽出三个月的时间离开图森市,返回那个富足之地,聆听树林中鸟儿婉转的歌声,种植自己喜欢的粮食和蔬菜。金索尔弗喜欢田间劳作,渐渐地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家。金索尔弗的孩子也喜欢那里,常在溪水边玩耍,在河水中捉小乌龟,接触真正的泥土。既然全家人都乐于栖居那片自然之地,便決定长期迁居那里。

那里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菜园。金索尔弗希望通过亲自开垦菜园,来了解土豆、甜瓜和芦笋等植物的自然生长史,以便学会鉴别市场上销售的食物,“是来自附近农场的健康孩子,还是在长途货车车厢里虚度了宝贵青春的流浪者”[6]9。这里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健康孩子”喻指当地生产的健康食物,而“虚度了宝贵青春的流浪者”指的是长途运输、不再新鲜美味的食物。

金索尔弗及其家人试图摆脱现代食品工业,真正享受自耕自食的滋味。他们想证明,至少向自己证明,在田地或田地附近生活的家庭没有必要以工业化食品为生。他们“好像正在写绝交信,要与浑身满是汽车废气和饲养场气味的室友断绝往来”,希望“能够真正享受自耕自食的滋味”[6]19。

享用亲手种植的绿色食物令金索尔弗感到极为开心。四月份,金索尔弗开始在田地里采摘绿色蔬菜。尽管牛仔裤的膝盖部位沾满了泥土,但她依然享受着“这一年里最令人兴奋的午餐:一盘来自自家菜园、充满阳光味道、口感清脆的绿色蔬菜,再配上一把核桃和几片山羊乳酪——这是她最快乐的时刻”[6]52。

自耕自食有益于净化心灵。在印度,如果一个人一整年的食物都来自同一地方,并且是自耕自食的,那么他很可能被认为是在进行一种心灵净化的仪式。金索尔弗喜欢用“净化心灵”这个短语来形容一家人的行为,“自耕自食是净化心灵的一种方式,可以培育健康和感恩之心”[6]301。

金索尔弗推崇田园劳作。“重归土地”是一种永具魅力的选择,“对于耕种的渴望也许深深根植于人类的DNA中”[6]162。即便在颇为繁忙的日子里,金索尔弗依旧坚持菜园劳作。菜园劳作给金索尔弗带来的回报远远超过肉类和蔬菜,“每天的户外劳动可以让心脏、肺部和肌肉得到锻炼,为生活提供一个健康的平衡点,不至于让案头工作把我们变成‘沙发土豆(指长时间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我们不用开车去健身馆运动,而是每日步行于山间,做‘干草叉自由重量训练、‘拔草瑜伽和‘锄地大师”[6]161。

田园耕种令人着迷的原因在于耕种者与植物是相互依存的。金索尔弗认识的每一位种植者大都痴迷于站在田间观察蔬菜的生长,“就像吸食毒品上瘾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与植物相互依存”[6]161。“我们疯狂地爱着自己的菜园,甚至到了令人心痛的境地。为了植物健康茁壮地生长,我们不惜弯腰劳作,直至后背酸疼。我们用力连根拔起一把燕麦草,仿佛扯下整个世界的头发。我们手拿喜爱的锄头,就像与舞伴在田间翩翩起舞,从一个垄沟舞到另一个垄沟,这场舞蹈马拉松会让人筋疲力尽。……一连几个小时,我们像奴仆一样弯腰伺候庄稼,只是时不时地伸直腰背,擦去额头的汗珠,留下一道泥土的痕迹,如同小朋友们玩作战游戏前涂在身上的颜料一般。为什么耕种会如此令人着迷?”[6]161

二、展现当今孩子缺乏农业知识、疏远土地和农民的现状

金索尔弗通过今昔对比指出,基本的农业知识已从美国文化中严重消失。每年7月初,美国学校会放暑假,孩子们却不明白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在最忙碌的季节到农场帮忙,同时学习宝贵的农业知识。文中,作者写到,在其祖父一代,大多数人对于农业知识具有天生的直觉,例如,他们知道各种果蔬何时收获,哪些植物能够过冬,如何储存不耐寒的果实,秋天第一场霜冻何日侵袭当地,当地春天最后一场霜冻何时出现,最后一场霜冻来临前适合种植哪些作物,哪些农作物必须等到霜冻过后才能播种,哪些谷物适合在秋天播种,8月份芦笋长势如何,而在作者这一代人中,“极少数成人(几乎没有孩子)能够回答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更别说全部问题了。这样的知识正在从我们的文化中消失殆尽”[6]8。

当今人们疏远自然,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大都一知半解。有些人对于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一窍不通,诸如,他们虽然知道芦笋、土豆和火鸡腿等食物的名称,却完全不清楚它们从何而来。在金索尔弗看来,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丝毫未被夸大。金索尔弗遇到过一个执拗的编辑,他一直不赞同菠萝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说法,并固执地认为菠萝生长在树上[6]10。金索尔弗介绍了一个对农业知识一无所知的孩子马尔科姆。当马尔科姆第一次看到史蒂文从地里拔出一个长长的胡萝卜时,他一脸疑惑地问道:“你是怎么从土里弄出胡萝卜的?”男孩完全不知胡萝卜实际上就是植物的根部[6]11。金索尔弗认为,与自然过程相脱离也许是美国整个国家不再相信进化论,尤其是孩子农业知识匮乏的一个关键原因。过去,自然选择和变化法则令孩子们深信不疑,因为他们几乎每天都能观察到自然界的变化,他们十分明白自然生长的过程。而对于当今孩子来说,他们却认为,“水果和蔬菜都是在生产车间里自然产生的。想方设法让他们转变思想,明白植物王国缓慢的物种进化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6]10。

当今大多数人嫌弃或漠视土地和农民。大多数父母如果看到孩子将极其重要的语法、三角函数等知识抛到一边而去研究农活,一定会火冒三丈。生育高峰期过后,家长们大都抱有这样的想法:教育是摆脱土地和体力劳动的关键,然而,土地和体力劳动却是农业生产必备的两个条件。当美国大步前进,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后,人们“对粮食生产的支持也像洗衣皂广告中的灰尘一样消失殆尽”[6]12。嚼着麦秆的农民形象只能在孩子的书中可以看到。人们几乎不再相信农民的存在。美国人热切地将食物消费中 85%的费用花在生产商、销售商以及运输商身上,而那些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农民们得到的收入却很微薄。在食品杂货店的结账台前,人们可能更想知道某个电视剧明星的绯闻,却不想过问购物车里的黄瓜和甜瓜的种植者在哪里。

三、阐明健康饮食文化的内涵,批判病态的饮食文化

金索尔弗阐述了健康饮食文化的内涵。食物来自劳动者额头上的汗水,是人类生活中最为珍贵的产物。文化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它不是兜售给消费者的任何商品,而是“来自于一个地方、一片土地、一种气候、一段历史、一种平衡和一种集体归属感”[6]15。饮食文化浓缩了整个民族的智慧,涉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动物、植物以及美食烹饪的复杂方法,是关于如何生存、获得健康和控制体重的习俗,“没有饮食文化的生活一定会危险重重”[6]14。健康饮食文化的核心便是“人与养育人类的土地之间的亲密关系”[6]18,这种亲密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要生活在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上;其次要赞同“食物”与土壤的直接联系;其三要检查食物供应链,确定每种食品的来源。本着这样的探索精神,金索尔弗开始探索健康的饮食文化。

存在于人与当地饮食文化之间的一个主要障碍不是食物的价格,而是一个人的态度,尤其是他的耐心和自制力。当今人们不能等到时机成熟去吃夏日的时令番茄,而是在整个冬天就开始用索然无味的非时令番茄来满足自己的贪婪,并且“这种贪婪已经蔓延到一切食物上”[6]28。作者鼓励人们要学会克制欲望,要对自然生产的食品多些耐心。

当地植物体现着当地文化。对于阿巴拉契亚山的特产植物——北美野韭来说,当地中小学的男孩们喜欢拿它来玩耍,因为这会让其身上散发出臭味,如此以来就可以几天不用到教室上课了。每年,北美野韭的出现都会给当地带来一场欢天喜地、臭气熏天的野韭节日[6]69。

在金索尔弗眼中,真正体现美国饮食文化的节日是感恩节。感恩节那天,人们不用工作,“只是为了赞美大自然的产物——火鸡、南瓜和玉米。它们吸取阳光、青草、泥土和雨露,然后在短暂的日子后牺牲自己,为我们造福,最后溶解于土壤中。还有一个奇迹,就是它们牺牲后,依然保留着种子:一个满怀希望的胚芽会让整个生长过程重新来过,周而复始”[6]252。在金索尔弗一家人的信条中,“感恩节就是造物主的生日派对。赞美收获,轻轻地舒口气,呼吸大自然的永恒气息”[6]253。当今像感恩节一样的饮食仪式越来越少,那是因为人们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物质富足的生活,“四季蔬果总是应有尽有,这可能是我们目前所拥有的最独特的美国式饮食”[6]59。

金索尔弗批判美国随便的快餐饮食文化。用餐时,大多数人注重“快”,忽略了饮食的原有意义。在用餐之地,菜肴不再是关键,诸如,在快餐店,“快”是重点;在许多餐馆,人们迅速填饱肚子,补充能量;在运动风格的酒吧,其主要内容是运动,真正与食物相关的东西很少。随便的快餐饮食文化吞噬着人的健康。金索尔弗清楚地知道,美国是“一个饮食沒有规律的民族”[6]14。由不良饮食习惯引发的诸多疾病,“正在吞噬我们的健康。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最为悲惨的是,他们有可能是这个国家有史以来寿命低于父母的第一代人”[6]15。单是这一事实就足以令人瞠目结舌。而“罪魁祸首就是我们——照顾他们长大的人。我们随便的饮食文化就是唯一的根源”[6]117。

四、分析原生植物种类锐减以及食物味道单一的现状及其原因

金索尔弗分析了原生植物种类大幅减少的现状。作者认为,在工业化农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任何国家,都出现了原生植物大幅消失的趋势。目前美国消费者所享用的蔬菜种类还不到100年前的1%。在秘鲁的安第斯山脉,过去那里的农民种植的土豆有4000多种,每种土豆有着自己的形状、名称、味道、用途和颜色,如青紫色、红色、橘色、黄色和白色等,而今那里的土豆种类已经减少到十几种。印度农作物生态学者凡达纳·希瓦认为,在历史上,人类曾经食用的植物有8万多种,而现今将近3/4的食物都来自8个种类的作物,土地上种植的作物大都是基因改良的玉米、大豆和油菜[6]44。现今美国人所摄取的大部分卡路里都来自几种玉米和大豆,对于这两种作物的嗜好,让美国人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肥胖的人群。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机械化食品工业导致原本丰富多样的食物锐减到仅有的几种,生产出过量的玉米和大豆,而人们“没有进行任何抵抗,就眼睁睁地看着其他蔬菜从我们的菜谱中消失”[6]49。

食用作物的灭绝往往不受人重视。在濒临灭绝物种的名单上,熊猫等动物能占据重要地位,而食用作物却往往会被人遗忘。如同过去失去宝贵的雨林一样,人们也会很快失去许多种食用作物。在物种消失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将作物当作专有财产,而非上帝赠予人类的礼物”[6]44。

味道的丢失导致当今孩子不再喜欢吃蔬菜。面对挑食的孩子,大多数妈妈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孩子不爱吃蔬菜。“吃掉你的蔬菜”成为无数妈妈们声嘶力竭的呐喊,尽管如此,她们还是失败了。其失败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当今蔬菜已经丧失了两个根本特性:营养和味道。提升蔬菜味道和营养价值的植物化合物极易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损失,延长蔬菜保存期限的代价就是降低其口感。人们似乎已经接受了这个交易:“每个季节都要给我提供各种蔬菜,即便其味道吃起来如同印有蔬菜图案的硬纸板一样”。对此金索尔弗不无讽刺地评价道:“人类真是一种荒谬可笑的动物”[6]50。

转基因技术存在于食物链的各个角落,导致食用作物种类锐减。美国目前大多数的玉米、土豆、棉花和油菜都包含最常见的转基因技术。金索尔弗写道:“如果你认为自己从来不会吃到这种[转基因]东西,那你就可能大错特错了”[6]47。基因改良(转基因)的植物在美国无处不在,而不必出现在标签上,也不会在标签上出现。美国蔬菜种子库存清单显示,1981年种子目录上有大约5000种非转基因种子可供消费者选购,而到了1998年,非转基因种子已减少到约600种[6]48。

五、鼓励选择当地生产的食物,反对选择长途运输来的食物

在“以当地生产的食物为食的一年”里,金索尔弗希望真正熟悉食物的来源,并树立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能够心满意足地享用当地生产的蔬果”[6]22。一年来,金索尔弗及其家人选择当地生产的果蔬,把自己喂养得很好,并且每日每顿饭只花50美分。金索尔弗终于明白,一整年来,“投入于当地食物的意义在于,内心对于食物来源产生一种信任”,“我们没有定量配给,没有错过一顿饭,也没有购买中西部生产的汉堡或者打破只食用当地食物的誓言,我们就这样享用当地食物度过了美好的一年”[6]305。

金索尔弗及其家人坚定地忠实于当地生产的食品,不管加利福尼亚州的蔬菜和肉类看起来多么诱人。他们常去当地农贸市场,购买由亚利桑那州农民种植的果蔬,想法设法在这个“嗜油如命”的世界里,减少因食品运输而消耗的能源[6]6。另外,选用当地产的当季原料亲自烹饪,在任何方面都是最健康的饮食原则,这对当地以及人体健康均有益处[6]28。

金索尔弗赞扬“当地种植”,倡导“思考本地化,行动本地化”[6]135。“当地种植”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如当地种植的产品不消耗运输燃料,无包装塑料和不安全的添加剂等。“当地种植”还有益于增强消费者和当地农民之间的信任感,当地食品的销售过程是消费者和种植者之间彼此信任的握手微笑。消费者所熟悉的农民每周都会出现在市场上,这意味着耕种的田地随时都在对外开放,农民欢迎消费者去参观、采摘食物,消费者对农民的信任感不断增长[6]110。

食物的长途运输,会让人类付出代价。冬季的一天,金索尔弗受邀到纽约做客,并享用了丰盛的大餐,这顿餐被其戏称为各种蔬果和肉类的“联合国”。餐后的甜点是覆盆子。诸如覆盆子之类的水果产自南半球的某个遥远之地。令作者诧异的是,如此容易受到损伤的水果是如何历经千山万水来到纽约,外观却还保持得如此完好的。与之相比,作者自己只不过是从加利福尼亚州坐红眼航班飞到纽约,就已经看起来十分憔悴。当作者对水果的经历不住地嘟囔时,女主人说道:“这里是纽约,我们能够得到想要的任何东西,不论在一年中的哪一天”。金索尔弗认为,人类会为此付出代价,“绝大部分代价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而是由我们的子孙后代来承受这些负债。付出的代价就是物种灭绝、经济动荡和全球气候变暖”[6]60。

当今许多人仍然看不到食物长途运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食品的运输、冷藏和加工过程均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给环境带来严重影响”[6]4。美国任何一家杂货店里的许多食品都是经过长途跋涉才抵达目的地,其旅程要比大多数家庭每年度假所行的路程还要远。将冷藏蔬菜从地球的一端运到另一端,“简直是滥用能源”[6]27。将易腐烂的水果从加利福尼亚州运到纽约,水果中每个卡路里的热量要消耗价值相当于87个卡路里的石油[6]61。美国人在冰箱上消耗的化石燃料量几乎与花在汽车上的相当[6]5。

放棄香蕉可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香蕉经历2000英里的长途运输来到美国,会间接地给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人类有无数种可以减轻地球苦难和负担的路径,放弃吃肉只是其中的一种,放弃香蕉是另一种。如果说人类生活在由无数种树构成的森林里,那么宣布其中一种果实为禁果,看起来似乎比较容易[6]203。金索尔弗建议人们要克制对于香蕉的欲望,多想想香蕉从遥远之地运到本地会消耗多少汽油。

长途运输“谋杀”了蔬菜的美味。超市里出售的蔬菜大都具有整齐划一的外表、机械化的收割样式、简便的包装(如正方形的西红柿等)、便于长途运输等特点,而其中无一样涉及蔬菜的味道。众所周知,自家菜园种植的西红柿、甜瓜、土豆、甜玉米、花椰菜、胡萝卜和洋葱的味道与超市里的具有巨大差别,后者为何会丧失美味呢?“美味谋杀案”就像是一个雇佣杀手所为,“长途运输就是这个阴谋的核心”[6]43。加利福尼亚州雄心勃勃地将自己标榜为反季节食品生产商。仅在短短的数十年内,反季节蔬菜就从新奇菜系变为家庭餐桌上的常见菜肴,可悲的是,大多数美国人还不知道反季节的含义。

六、反对工业化农业,支持有机种植

有机种植旨在追求可持续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机种植的概念最初由阿尔伯特·霍华德、伊娃·巴尔福等人提出。有机种植遵循生态规律,“一贯强调土壤中动植物群落的重要性”[7]260。有机种植的最初目标不只是保证食品的质量,还通过多样的自然手段来保护农场和当地社区的环境,使其健康、可持续发展[6]110。金索尔弗认为,有机种植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健康的最好策略。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围绕“是要经济发展还是要环境健康”的议题进行了无休止的争论。“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假设的矛盾关系,就像伐木工与猫头鹰的关系一样,“已经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政治、文化和睡前故事(小红帽的外婆与大灰狼)里,甚至是我们的基因里”[6]69。有机种植能够同时保持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健康,那种以牺牲一方来保全另一方利益的生产策略属于恶性种植。每个农民家庭所渴望的正是可持续性发展,年复一年,从同一片土地上能够收获同样或更多的产量。金索尔弗相信,有机种植消解了人与自然的敌对关系,实现了二者的和諧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健康文化的标志”,在经历了土地的巨大变化后,这个观点依然会绽放昔日的光芒[6]69。

根治害虫的长远之策在于发展有机农业,而非诉诸农药。金索尔弗介绍了进化论的一个真实案例。喷洒农药从短期来看可以杀死害虫,增加产量,获取更多利润,但从长远来看,会遇到一个难题:害虫正准备反击。那些善于躲避和隐藏或者对农药产生了自然抵抗力的幸运者得以幸免。倘若其自然抵抗力变成遗传基因的话,就会延续到下一代身上,能够抵抗农药的昆虫数量就会剧增。最后,整个种群都会对农药产生抵抗力。现今有500多种昆虫和螨虫对农药产生了抵抗力[6]150。金索尔弗反对利用化学物,本质上就是“在确保食物链的安全、维护土地系统的健康运作、助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8]57。如何有效控制害虫呢?金索尔弗认为答案是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允许害虫的捕食者存在,以保持田地的健康发展;不使用杀虫剂,可以拯救燕子和麻雀的生命,至少它们可以成为天然的“杀虫剂”[6]149。

有机种植在对付野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杂草通常是代价最大、最为棘手的挑战,其严重性甚至超过害虫。从事有机种植的农民常常采用三到四年的轮作种植方式,利用生长快速的荞麦或冬黑麦等覆盖植物来包围杂草。另外,在种植农作物之前,先让杂草发芽,以便将其连根铲除。规模化种植使用大量农药来抑制野草的生长,而“有机种植则是对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在对付野草方面尤其具有优势”[6]158。

有机蔬果能够自身产生抵抗病毒和害虫的化合物。如果不往植物身上喷洒农药的话,植物会变得更坚强,这是因为它们体内可以自生出抵抗病毒和害虫的化合物,这也就是有机蔬果富含抗氧化素的原因。抗氧化素在植物体内产生,并非是为了人体健康,而是为了植物自身。若干研究结果显示,未喷洒杀虫剂和除草剂的蔬果所含的抗氧化素,要比喷洒农药的多出50%至60%。植物叶子中所含的抗氧化素能够在人体中起到类似的作用,如帮助人体抵抗各种病毒,防止细胞老化,抵制肿瘤生长等。多花些钱购买有机果蔬,能够获取额外的营养成分,还有益于环境保护,造福于子孙后代[6]155。

七、揭露工业化集中式动物饲养的弊端,主张保护原生物种

金索尔弗从动物待遇、环境污染、动物以及人体健康等三个方面,揭露工业化集中式动物饲养的弊端。集中式动物饲养企业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将动物快速变成肉。他们挑选动物品种的标准是:能够快速生长,适应封闭式管理,在恶劣条件下能够抵抗病菌。集中式动物饲养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动物的待遇问题。集中式动物饲养场地极其拥挤、狭小,动物在黑暗、密闭的空间内,看不到青草和阳光。诸如,一个面积为48平方英尺的房间里竟容纳了1152只鸡。其次是环境污染问题。那么多动物聚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会排放出大量粪便,引发废物难以处理、水质污染等问题。在美国,集中式动物饲养场里的动物的排泄物量相当于地球上全人类排泄物量的6倍左右。其三是健康问题。集中式饲养的动物健康状况不佳,要定期喂养抗生素以抵抗疾病的侵袭。在美国,98%的鸡肉都由大公司生产,将近3/4的抗生素用于集中饲养的动物身上;超市里超过70%的鸡肉含有弯曲杆菌或沙门氏菌;在集中式饲养环境下滋生的、能够抵抗抗生素的细菌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6]80。

工业化集中饲养场凸显出资本主义对动物缺乏道德关怀或人性化管理。在美国,集中式动物饲养场的恶劣条件曾被多种声音曝光过。金索尔弗引用了迈克尔·波伦在题为“素食主义”的文章中所陈述的观点:“美国工业化动物饲养场成为资本主义缺乏道德或管理的惊鸿一瞥,其严重程度高于任何一家机构。在这些地方,生命本身被重新定义——动物的作用就是增长体内的蛋白质,而它们的生活却充满苦难。……美国动物饲养场的工业化和非人性化属于新近出现的现象,也是可以避免的一种现象。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那样,以如此密集的方式饲养动物,然后又以残忍的方式将其杀戮”[6]205-206。

工业化集中饲养剥夺了动物自然繁殖的权利。每年,美国人会吃掉至少4亿只火鸡,其中99%的属于不能自然繁殖的品种[6]79。那么,美国是如何得到越来越多的火鸡呢?大型火鸡饲养场可以通过人工方式从雄性火鸡体内提取精子,再将精子引入雌性火鸡体内,让其受精。同样,在无菌条件下,可以人工取出受精卵,放在孵化器中,通过电力供暖和鸡蛋自动翻转装置将小火鸡孵化出来[6]283。

工业化集中饲养场不允许动物自然繁殖,导致动物的原生物种(亦称为本土物种)数量在急剧下降。美国畜禽品种协会保留着一些稀有品种的火鸡、鸡、鸭、绵羊、山羊、猪和牛等,这些品种在一个世纪前还为农民所熟知,而今在现代化市场的影响下,其种类数量却在锐减。原生畜禽就像原生植物一样,有着丰富多彩的名称,如田纳西晕倒羊、佛罗里达饼干牛、新泽西巨型鸡、格洛斯特斑点猪等。

金索尔弗主张保持每个畜禽品种的真实性和特殊性,维持其生存的尊严。金索尔弗的牧场上生活着一只格洛斯特斑点猪,它属于一个古老的品种。在牧场上的每时每刻,它都做出自己的选择,掘土寻找食物,哺育后代,其一生中都具有一只猪的真正特性:感觉灵敏,聪明伶俐,“這是动物优雅姿态的最高境界”,而在工业化养猪场里,那些吃得肥头大耳、准备制成香肠的家伙是永远难以企及的,因为它们“丧失了猪身上所有的尊严”[6]293。

金索尔弗决定通过饲养波旁红火鸡来保护这一能够自然繁殖的原生品种。波旁红火鸡身体健康,精神饱满,保留着诸多优良的基因:觅食、会飞、自行交配和繁殖、抵抗病菌。美国目前饲养的波旁红火鸡的数量还不到2000只。金索尔弗感觉自己仿佛受到爱国主义的召唤,“应该尽我所能,帮助美国这个原生品种的火鸡免遭灭绝的厄运”[6]81。

八、阐明食物与“杀戮”之间的关系,尊重动物享受自由生活的权利

金索尔弗对“杀戮”动植物有着独特的看法。金索尔弗既种植和收获植物,也饲养和“收获”动物。“收获”家禽意味着宰杀,可是宰杀家禽可不像采摘苹果和草莓那样富有乐趣,尽管两者极为相似。宰杀家禽引起金索尔弗对“杀戮”一词的思索。“杀戮”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面对杀戮,大多数人总是不可避免地从心底发出一种命令:“你不可以这样做”。但是世间的人类有谁没有故意杀过生物呢?孩子生病时,父母匆忙给孩子喂药,展开了一场对链球菌的“大屠杀”;人们毫不留情地抓起喷雾器,杀死厨房里的苍蝇或蟑螂。“杀戮”意味着残忍地对待生命。尽管杀害一只动物和杀死一棵植物不能相提并论,但两者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必要的浪费和某种程度的后悔”[6]199。如喷洒农药导致不计其数的生物死亡,人类垂涎的汉堡导致甲虫和兔子死去等,就是对生命的一种不必要的浪费,应引起人类的反思和悔悟。

金索尔弗认为,食物是人类通过对动植物的“破坏”乃至“杀戮”而获得的。作者写道:“我们依然要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每袋面粉和每块豆腐都来自大地,而无数长着翅膀或皮毛的生物却在人类犁地、耕种和收获的过程中‘不复存在”[6]199。据估计,每年在美国,因农场上的农药残留而死的鸟约有6700万只。通常来说,蝴蝶幼虫在接触转基因花粉时都会丧命,而在美国种植的绝大多数玉米中都含有这种转基因成分。狐狸、兔子和长刺歌雀因镰刀和割草机的影响而饿得饥肠辘辘,离开家园,其数量急剧下降。昆虫的数量得到“控制”,蚯蚓被犁头切成两半,无数生物因人类的食物而丧生。认为人类不进行“杀戮”依然能够存活,简直是痴心妄想[6]199。

对于是否通过“杀戮”来获取食物,金索尔弗从温德尔·贝利那儿找到了正确答案。贝利在其著作《生活的目标》(What Are People For)中写道:“为了让我填饱肚子,一些动物遭遇了悲惨的命运。我讨厌这种说法。如果我想吃肉,我希望这个动物曾经在资源丰富的牧场上享受过快乐、自由的生活,附近有优质的水源和遮阳的树荫。对于植物,我也几乎一样地要求苛刻”[6]199-200。金索尔弗饲养的所有动物都曾拥有快乐、自由的生活。例如,为了养好火鸡,金索尔弗及其家人制定并遵循着一个原则:在火鸡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前,会让它们享受美好的一生;火鸡会得到母亲对待孩子般的宠爱,在空旷的牧场上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6]78。

九、结语

综上所述,芭芭拉·金索尔弗是美国当代文坛一位有着强烈生态忧患意识的作家。她在诸多作品中均有意地展现人与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表达出颇具前瞻性的生态思想。《种花种菜种春风》可谓一部有着浓厚生态意识的绿色文学作品,较为全面地彰显了金索尔弗的生态思想。一方面,她揭露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对生态环境不利的现象及问题,如当今孩子缺乏农业知识、疏远土地和农民,原生植物种类锐减以及食物味道单一化,病态的饮食文化,工业化农业、食品长途运输以及工业化集中式动物饲养的弊端等。另一方面,她又积极提出并努力践行了一系列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如实践自给自足的乡间生活,推崇田园耕种,复归传统的健康饮食文化,选择当地生产的食物,支持有机种植,保护原生物种,尊重动物享受自由生活的权利等。

金索尔弗的这些生态思想与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研究金索尔弗及其生态文学作品对于我国保护原生动植物、发展生态农业、树立绿色发展观、探索健康饮食文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建南.《动物之梦》中的记忆书写与身份建构[J].当代外国文学,2012(2):88-94.

[2]唐建南,李素杰.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毒木圣经》[J].山东外语教学,2011(4):79-83.

[3]付文中.土地伦理视野中《沙乡年鉴》和《丰盛的夏天》的比较研究[J].外语与翻译,2016(4):82-88.

[4]杨颖育.《自耕自食:奇迹的一年》:多元对话的生态叙事策略[J].外国文学,2011(6):132-136+160.

[5]杨建玫.论芭芭拉·金索芙一家的食物低碳生产——解读《自耕自食·奇迹的一年》[J].外国文学动态,2012(2):25-26.

[6]芭芭拉·金索沃尔,史蒂文·霍普,卡米尔·金索沃尔.种花种菜种春风[M].赵晓晶,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7]Leopold Aldo. A Sand County Almanac with Essays on Conservation from Round River[M].New York:Ballantine,1970.

[8]付文中.利奥波德土地伦理思想的再现:解析金索弗的小说《纵情夏日》[J].外国语文研究,2017(2):52-61.

[9]蒋孝明.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生态文明之“美丽”蕴意[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45-52.

[10]杨帆,陈曦.浅析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辩证内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學报:社会科学版,2019(5):72-81.

[责任编辑]甄 欣

On the Ecological Thoughts in Barbara Kingsolver's Animal,Vegetable,Miracle: A Year of Food Life

FU Wenzh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Zhengzhou,Henan,450046,China)

Abstract: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writer Barbara Kingsolver's representative work Animal,Vegetable,Miracle:A Year of Food Life contains rich ecological thoughts which include:practicing self-sufficient rural life and advocating land farming;show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s lack of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nd being alienated from land and farmers;expound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healthy diet culture and criticizing the morbid diet culture;analyzing the situation of the sharp decline of native plant species and the monotonous taste of food and its reasons;encouraging the choice of locally produced food and opposing the choice of food transported over long distances;opposing industrial agriculture and supporting organic farming;expos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industrial centralized animal feeding and advocating the protection of native animal species;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od and "killing" and respecting the right of animals to enjoy a free life.

Keywords:Barbara Kingsolver;Animal,Vegetable,Miracle:A Year of Food Life;food;ecological thoughts

猜你喜欢
生态思想食物
Ec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Voices from Chernobyl:The Oral History of the Nuclear Disaster
道教土地伦理思想探析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研究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
Food(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