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提取物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020-05-09 06:18冯海洋刘卓付志璇
浙江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桑寄生空白对照结肠癌

冯海洋 刘卓 付志璇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居高不下,在全世界位居第三,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升高[1-2]。对于结肠癌的治疗,目前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式,但是疗效并不理想,且药物毒副反应较大,肿瘤耐药明显,对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不明显[3]。此外,临床上很大一部分患者在诊断结肠癌时已出现远处转移,失去了手术机会,治疗困难。可见,结肠癌的预后与是否发生转移密切相关[4]。因此,针对结肠癌侵袭转移的基础研究及药物研究,是当前结肠癌研究领域的热点。桑寄生富含茶酸、齐墩果酸、香树脂醇、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和凝集素等有效成分,目前已被证实具有抗肿瘤、降血压、消炎镇痛及保护神经等作用[5]。为进一步探讨桑寄生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本研究就桑寄生提取物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的影响作一探讨,并阐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及试剂 人结肠癌HT-29细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细胞研究所)。桑寄饮片(安徽淮涛中药片科技有限公司)。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美国Gibco公司);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日本同仁化学公司);侵袭小室(Transwell)及基质胶Matrigel(美国BD公司);RIPA裂解液、BCA蛋白定量试剂盒及SDS-PAGE胶试剂盒(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兔抗人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2)、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鼠抗人AKT、p-AKT、PI3K、p-PI3K抗体(美国 Abcam公司);GAPDH、HRP标记的羊抗兔IgG、HRP标记的羊抗鼠IgG(杭州华安生物有限公司);ECL发光检测试剂盒(美国赛默飞公司)。

1.2 桑寄生提取物制备 称取桑寄生饮片1 000g,蒸馏水冲洗2次,加入5 000g蒸馏水浸泡1h,文火煎煮30min;过滤,取滤液,残渣加入2 000g蒸馏水继续煎煮30min;再次提取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并旋转蒸发浓缩至100ml膏状提取物(相当于每ml含桑寄生药材10g),置于4℃冰箱冷藏备用。实验前取桑寄生提取物,用培养液倍比稀释制备相应实验浓度,0.22μm无菌滤器过滤后使用。

1.3 细胞培养 用DMEM培养基(内含10%胎牛血清、100g/L青霉素及100g/L链霉素)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人结肠癌HT-2细胞,待细胞生长至对数期进行传代及实验。

1.4 细胞增殖能力检测 采用CCK-8法。将对数生长期的HT-29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制备单细胞悬液,以3 000个/孔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分为6组,每组设置3个复孔,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过夜;吸取上清后,6 组分别在每孔加入 0、0.5、1、2、4、8g/ml浓度的桑寄生提取物100μl;分别于加药24、48、72h后,加入CCK-8试剂(10μl/孔),放入培养箱继续培养4h。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各孔在550nm的吸光度(OD值),细胞存活率(%)=OD 值加药组/OD 值空白对照组×100%,并计算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1.5 细胞侵袭能力检测 采用Transwell法。用无血清DMEM培养液按3∶1比例稀释基质胶,取30μl基质胶稀释液均匀包被Transwell小室,于4℃过夜、风干,置于24孔培养板备用;HT-29细胞经不同浓度桑寄生提取物(0、0.5、1、2g/ml)处理 24h 后,以 5×104个/200μl接种至Transwell上室,下室加入500μl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棉签擦掉基质胶和上室底层细胞,4%多聚甲醛固定10min,磷酸缓冲盐溶液洗3次,0.1%结晶紫染液染色20min;取小室并在用清水洗净、晾干;在显微镜下拍照,随机选取5个视野计数细胞数,取平均值;计算桑寄生对HT-29细胞的侵袭抑制率,抑制率=(1-药物组细胞数/对照组细胞数)×100%。

1.6 细胞迁移能力检测 采用划痕实验。取对数生长期的HT-29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板内;将培养板置于培养箱内培养过夜;细胞长满后,用微量枪头划线;并设置0、0.5、1、2g/ml桑寄生提取物药物处理组,加药后继续培养;在0、24h时点取样,拍照。使用Image J软件,计算细胞迁移率。

1.7 相关蛋白表达检测 采用免疫印迹试验。HT-29细胞按照上述1.5药物分组处理48h;弃上清液,磷酸缓冲盐溶液润洗细胞3遍,加入RIPA裂解液,将细胞与细胞裂解液收集于1.5ml离心管中;12 000g离心10min,取上清液;按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操作,检测各样品蛋白浓度,加入5×Loading制样,煮沸后每组取蛋白20μg上样 SDS-PAGE 胶,电泳(80V,60~90min),转膜(120V,2h)。取出膜,于5%脱脂牛奶中室温封闭2h;TBST清洗3次,加入一抗 4℃孵育过夜;TBST清洗3次,室温孵育二抗2h;TBST再次清洗,利用ECL显影并拍照。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GraphPad Prism 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不同剂量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同处理时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桑寄生提取物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不同浓度(0、0.5、1、2、4、8g/ml)的桑寄生提取物处理细胞24、48、72h后,细胞存活率随着浓度的增加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均P<0.05),见图1。桑寄生提取物在24、48、72h对HT-29细胞的IC50依次为(6.1±0.2)、(3.5±0.3)、(2.2±0.2)g/ml。

2.2 桑寄生提取物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HT-29细胞经1、2g/ml桑寄生提取物处理24h后,侵袭细胞数分别为(504±31)、(308±21)个,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644±5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5g/ml桑寄生提取物处理组侵袭细胞数为(588±81)个,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图2(插页)。

图1 不同浓度桑寄生提取物处理后HT-29细胞存活率

图2 不同浓度桑寄生提取物对HT-2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a: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100;b: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2.3 桑寄生提取物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经1、2g/ml桑寄生提取物处理24h后,HT-29细胞迁移率分别为(66.7±6.4)%、(26.7±3.1)%,较空白对照组(100.0±15.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5g/ml桑寄生提取物处理组细胞迁移率为(93.3±12.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 3(插页)。

图3 不同浓度桑寄生提取物对HT-2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a:划痕修复实验结果,×4;b: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2.4 桑寄生提取物对HT-29细胞侵袭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经0.5、1、2g/ml桑寄生提取物处理48h后,HT-29细胞侵袭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及VEGF)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 4。

2.5 桑寄生提取物对HT-29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经0.5、1、2g/ml桑寄生提取物处理48h后,HT-29细胞PI3K、AKT蛋白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AKT、p-PI3K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均 P<0.05),见图 5。

图4 不同浓度桑寄生提取物对HT-29细胞内侵袭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a:电泳图;b: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图5 不同浓度桑寄生提取物对HT-29细胞内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a:电泳图;b: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结肠癌患者预后及5年生存率,主要取决于癌细胞转移与否[6]。因此,针对抑制结肠癌转移的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桑寄生在临床上已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疾病的治疗。随着对桑寄生有效成分的分析与研发,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也被逐渐关注。如桑寄生总黄酮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人白血病细胞株HL-6的增殖[7];桑寄生凝集素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株BEL-7402及胃癌细胞株MGC-823的增殖[8-9]。以上研究证明,桑寄生具有明确的抗肿瘤活性,但其作用机制并不清楚。为了进一步探讨桑寄生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一机制,本研究以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为细胞模型,观察不同浓度桑寄生提取物对HT-29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桑寄生提取物能抑制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同时下调细胞内侵袭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细胞侵袭与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及多种基因、细胞因子的调控[10-11];因此,本研究从分子水平研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相关的机制。近年来研究证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是肿瘤侵袭转移的基础,MMPs作为细胞外基质蛋白酶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细胞基质的重塑和降解起着重要作用[12]。肿瘤细胞从原位脱落,分泌MMP,其中MMP-2及MMP-9降解细胞周围基质,是肿瘤细胞侵入血液及淋巴循环并向远处迁移、从而形成新转移灶的关键环节。研究表明,MMP-2、MMP-9与结肠癌的发生与转移密切相关[12-13]。在本研究中,空白对照组HT-29细胞内MMP-2、MMP-9蛋白呈高表达,而桑寄生提取物处理后的HT-29细胞内MMP-2、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这说明桑寄生提取物能抑制人结肠癌HT-29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可能与抑制其MMP-2、MMP-9蛋白表达有关。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而VEGF途径抑制剂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治疗手段[14]。本研究结果发现,桑寄生提取物能降低HT-29细胞内VEGF表达量,从而抑制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

PI3K/AKT信号通路是参与生命活动的关键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5]。研究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化疗耐药等特性密切相关[16]。PI3K通过与其上游分子的作用引起PI3K结构变化,从而使AKT磷酸化而被激活,而活化的AKT通过调控其下游基因来参与肿瘤的增殖、侵袭等过程[15]。本研究结果显示,桑寄生提取物处理后的HT-29细胞内p-PI3K及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提示桑寄生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综上所述,桑寄生提取物能抑制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猜你喜欢
桑寄生空白对照结肠癌
小麦不同肥力下经济效益试验研究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成牙骨质、成纤维分化的影响
北桑寄生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例析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半寄生植物连载·一桑寄生
寄主植物的功能性状对桑寄生寄主专一性的影响初探
桑寄生茶的应用历史与现代研究进展△
镜像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随机对照试验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