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理疗在儿童创伤骨科术后疼痛管理中的效果

2020-05-09 06:18李玲芳许丽琴
浙江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理疗舒适度骨科

李玲芳 许丽琴

儿童自护能力较弱,发生高处坠落、四肢骨折、关节脱位、韧带损伤等意外创伤事件较为频繁,常常需要手术纠正。由于儿童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康复意识,加上家长过分担心和恐惧,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从而影响其术后康复质量[1]。尽管常规专科护理涵盖了健康宣教、心理疏导、药物应用、指导康复锻炼等内容,但临床上仍有大部分患儿会出现术后疼痛、患肢肿胀等不适感[2]。推测常规制动处理可能影响了患儿的活动意愿,导致其护理舒适度明显降低[3]。超声波理疗在骨关节炎、颈肩痛、腕管综合征等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4-5]。本院对创伤骨科术后患儿进行超声波理疗护理,效果令人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行创伤骨科手术的患儿96例。纳入标准:(1)年龄5~18岁;(2)符合创伤骨科疾病的诊断标准,有手术适应证;(3)术后无明显并发症;(4)对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可;(5)家长能对各观察指标作出准确、有效的评分;(6)家长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严重骨科多发伤;(2)病情较重,术后需要严密观察;(3)合并严重感染、出血及神经或软组织相关并发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超声波理疗)和对照组(仅常规护理),每组48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儿创伤骨科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及护理团队完成。(1)对照组:术后予常规专科护理,包括健康宣教(主要内容为术后注意事项)、心理疏导、药物镇痛、指导康复锻炼等4个方面。(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超声波理疗,术后返回病房即使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Y2B/苏0074-2014,南京鼎世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护理。操作流程:治疗前告知家长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要求患儿在床上,责任护士轻压声头均匀移动受治部位,设置参数为 0.9~1.2W/cm2、5~10min/次,可每天或隔天1次,7d(共6~8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反应,若局部过热可适当调低功率,嘱患儿不要随意移动肢体。每天在固定时间进行,操作前后注意消毒。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3d后疼痛和肿胀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和护理舒适度。(1)疼痛评分:采用FLACC法和脸谱法,其中FLACC适用于3个月~7岁患儿,脸谱法适合>7岁患儿。FLACC 法包括表情(F)、肢体动作(L)、行为(A)、哭闹(C)和可安慰性(C)共5个部分,每个部分计0~2分,总分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脸谱法按表情打分,表情越痛苦则分值越高,评分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2)肿胀评分:采用软尺测量健侧和患侧肢体周径[4],两侧相差<5%计0分,5%~20%计1分,>20%~30%计2分,>30%~40%计3分,>40%计4分。评分越高表示肿胀越严重。(3)治疗依从性评分:采用调查问卷法,由责任护士对患儿配合程度进行评分。按照Likert 4级评分法[3],分为完全依从(4分)、多数依从(3分)、较少依从(2分)和不依从(1分)。(4)护理舒适度:采用调查问卷法,由患儿和家长共同完成。内容包括病情环境、护理态度、护理技能、疼痛和肿胀管理、并发症处理等5个项目,总分100分[5];其中90~100分为舒适度较好,70~89分为舒适度尚可,60~69分为舒适度一般,≤59分为舒适度欠佳。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疼痛和肿胀评分比较 观察组疼痛、肿胀评分为(0.6±0.1)、(1.1±0.3)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0.9±0.2)、(1.6±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95、6.928,均 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护理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评分为(2.17±1.42)、(2.20±1.3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5,P >0.05)。观察组患儿护理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护理舒适度比较[例(%)]

3 讨论

儿童术后护理具有特殊性,要求护理系统化、人性化。系统性要求,即针对不同手术和病情的患儿提供全方面的护理,内容包括:(1)入院至出院期间的健康教育[6],指导患儿及家长顺利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2)科学的心理护理[7],及时解决患儿及家长恐惧不安的负面情绪;(3)正确的术后康复训练[8],促进快速康复;(4)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指导饮食、预防术后并发症等[9]。人性化要求,即责任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态度和蔼,专业过硬,为患儿营造温馨的就医体检,促进医患关系融洽,增强就医舒适感[10]。

临床上,术后疼痛是患儿最常发生、也是最痛苦的体验。患儿往往缺乏一定的疼痛耐受性,其机体应激反应会比较大,可刺激炎症反应,延长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引起出血等不良事件等[11]。同时,疼痛感也会阻碍其正常的康复训练,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12]。镇痛药物以及冰敷等物理疗法对缓解疼痛和肿胀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镇痛药物可能对患儿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13],在临床实际应用中部分家长会持拒绝态度。若疼痛控制不良,可导致患儿肌肉反射性痉挛、静脉回流障碍,进一步加重肿胀,同时严重影响睡眠和康复质量[14]。然而,超声波主要通过促进病变组织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从而降低多种疼痛介质(如前列腺素等)和炎症介质(如IL-6等)的释放和表达,进而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最终达到止痛的作用[15-16]。由于该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镇痛效果确切等优点,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17]。本研究对创伤骨科术后患儿予常规护理联合超声波理疗,结果发现患儿疼痛、肿胀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护理舒适度更优;而治疗依从性亦较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波理疗的作用机制主要有机械效应、温热效应和理化效应[18]。严萍等[19]研究表明,对减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予以超声波理疗联合冰敷,其早期疼痛和肿胀程度均有明显改善。超声波可通过一定的波长和频率引起病变组织内及周围物质的共振,进而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加快损伤组织修复和器官功能恢复;并通过直接升高局部温度、扩张血管,加快血流和代谢速度,从而消除肿胀、缓解疼痛,进而促进神经恢复和骨折愈合[20]。但是在采取超声波理疗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超声波理疗多采用移动法,适用范围较广的病灶,治疗中不得停止声头移动;(2)合理调整治疗参数是决定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治疗的强度、时间和疗程等;(3)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患儿反应,避免局部过热而烫伤皮肤,叮嘱患儿不要随意移动肢体;(4)操作前后注意无菌消毒。

综上所述,超声波理疗结合常规专科护理可明显减轻儿童创伤骨科术后疼痛及肿胀感,提高护理舒适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理疗舒适度骨科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