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唐卡艺术的造像度量

2020-05-13 03:45索南东智西北民族大学教师西藏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
中国民族美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竖线勾线斜线

文/图:索南东智 西北民族大学教师/西藏大学2020 级博士研究生

一、度量学的发展

藏族度量学的相关记载产生于苯教盛行时期,在有关分治时期的历史中已出现了很多美术领域的专业人员,其中就提到画圣拉赛白玛[1]的绘画功绩,说他在绘画方面具有神通,世间万物之度量皆明于心间。今天我们虽然看不到画圣拉赛白玛的作品,但藏族本土的度度量方法源远流长。佛教度量经的源头在印度,大概产生于4 世纪以后印度的笈多王朝,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出现了翻译佛经的高潮,与藏传佛教造像有关的度量经也被译成了藏文,如《阿难祈问经》和《支雅萨木匝罗》等,是以释迦牟尼佛之形象为标准来衡量的,但在具体的应用方面,是以藏域本土计量单位为准,如从一根发丝到一粒青稞,再到指宽、掌宽、仗宽等等。经过一代代艺术大师、学者的继承与弘扬,造像度量不仅传承了经典中的标准原则,同时也使其更加丰富,更加适应藏域审美特点,这是对藏传佛教绘画艺术固有(苯教文化中的度量单位)的造像原则的充分补充和发展。自15 世纪时勉拉顿珠大师所著的《如来身像度量如意宝》出现以来,相继出现了很多度量学的专著:格磊华桑的《时轮度量经》、擦绕·索南沃色的《佛像塑造法智慧源流》、纳郭·南卡桑格的《佛塔造型图解》和《图像入门明灯》、错则丹巴坚赞的《图像勾勒鲜花蔓》、噶玛牟觉多杰的《图像勾勒太阳宝镜》、噶玛巴·曲央多吉父子的《勾图解析》、第司桑杰嘉措的《工艺学论著》、松巴益喜班觉的《量度花环》等,这些作品都把佛祖的形象作为最为完美的标准,佛祖的形象高度体现出佛教哲学对人体美学的至高理念。

二、唐卡的造像度量

善相

《度量经》完整地规定了所有佛、菩萨、密修本尊等身体结构的比例。因只有佛、菩萨等才能达到这一完美的比例,而我们常人根本无法企及。图像不同,其比例也不同,而遵循传统正是唐卡魅力之所在,在近千年的时间里,一代代的唐卡画师都是按照这样的比例来绘制佛像,一旦失去了这样的度量,不按照这样的比例去绘制,佛像也就失去了美感;同时,《度量经》还强调了唐卡画师应具备的条件和造像度量比例不当的恶果,如勉拉顿珠撰写的《如来身像度量如意宝》著作解述了七个方面的构成[2]:第一,性相和随好广论;第二,研讨标准规范理论和己作所搀杂之处而批驳不认同之观点;第三,论造像不符合度量的罪过;第四,引证续部经典理论立标准度量之说;第五,论塑造符合度量之形象的裨益;第六,论佛画艺人和施主的法相;第七,广说手所动用之度量。第七部分又包括十个内容:圆满佛造像度量、报身和化身造像度量、大威德等威猛神造像度量、菩萨像度量、母续本尊神造像度量、胜乐等男女怒神造像度量、夜叉和罗刹等盛怒诸神之造像度量群主等侏儒形象的造像度量、声闻和独觉等凡夫之度量以及概要介绍手印、姿态、报身十三服饰,寒林八饰等的附录。

唐卡理论所涉及的造像度量难以一一罗列,简要来说,如至尊宗喀巴所著的《神像形象明镜》和昌噶巴班丹洛智桑布所著《工巧明续部明鉴》所述:“佛陀身像十手掌,佛子高度约为十,佛母等颜是为九,主神怒像之脸八,侏儒身高为六卡。”[3]此说是根据《吉祥时轮续经》而定的,该作对佛主等的造像度量尺度及身像勾画要求皆作了详细的界定,将身像高度定为十卡,而一般却为百二十五指缩的“时轮派学说”[4]度量标准。另外,《胜乐概要》也指出了身像高度为百二十指缩的“律仪派学说”度量。两派之间虽有五缩之差,但都不会影响佛像的美观。

三、画像量度及图样

唐卡中的人体比例是以手指的宽度为基本度量单位,“度量”是决定一幅唐卡价值的基本条件,以脸的长度为基本单位来衡量身体的高度,绘制任何神像都是以其脸之长为基本度量单位,一脸的长度为“一脸长”或一掌长,藏语为“拓、协”,也叫“恰庆、协蔡”。脸长等于十二指宽,藏语中一指宽为“缩”,也就是“协”的十二分之一,又叫“恰穷、恰禅”;“冈巴”是“缩”的四分之一;“乃”是“冈巴”的二分之一。[5]以上是四种大的计算单位名称。

学习唐卡画造像度量,首先应熟练各种神像的度量原理和神像体系,在唐卡画中有数不尽的人物形象,但度量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头像的尺寸线条、佛像的度量尺寸、菩萨的度量和画法、密宗金刚等的度量与勾线法、圣人和女神的度量与勾线法、忿怒护法神的度量和勾线法、夜叉、恶鬼等的度量和勾线法等。[6]

(一)头像的尺寸线条

绘画离不开美学,由于文化的千差万别,各民族的美学观各不相同,各宗教之间的美学观也不相同。就佛画艺术中的人物而言,如佛的慈悲、菩萨的善良、佛门弟子的虔诚、护法神的威猛、金刚力士的魁伟、供养天女的婀娜多姿,都能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通过喜怒善恶等体态面相表现出来的。

1.喜相

俗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绘画时欢喜面相常用眼睛表达喜悦。此外,嘴唇也是面部最敏感的部分,用嘴唇的张合度表现欢喜程度的同时,要用体态加以配合。

2.怒相

愤怒神的眼睛为圆形或方形,阔口大张,头发高竖,呲牙卷舌,眼如闪电,獠牙尽露,青筋暴突,动感极强,威立在男鬼女妖身上。

慈佛坐像的度量勾线法

慈佛立像的度量勾线法

十一面观音的度量和勾线法

3.善相

标准的善相是三十二相和八十随好。

4.恶相

要画得或干瘦如柴,或大腹便便,或腹大如桶,或颈细如丝,或骨瘦如柴,或青面獠牙,或呲牙卷舌,因为它们是佛教的反面人物,要绘得有多恐怖就有多恐怖,有多难看就多难看。

(二)佛像的度量尺寸

画慈佛时首先要掌握其特点,要有八十种随好和三十二种佛相[6],身体要丰满匀称,上体宽而下体略微窄紧,具备九种慈相,眼睛长而略带禅思的神态,嘴唇丰润有如初绽的莲花。

1.慈佛坐像的度量勾线法

大威德金刚的度量与勾线法

先打竖线和横线线条,顶珠的高度为两指,顶髻的高度为四指,发髻的高度为四指,发际至下巴的高度为一个面部,脖颈的高度为四指,脖颈下端至心口的高度为一个面部,心口至脐眼的高度为一个面部,小腹的高度为四指,会阴部的高度为八指,跏趺坐的高度为四指,双足交叉点至膝端的高度为四指,共打十二条横线。竖线向左右各打一条空一个面部的竖线,此为双腋间的宽度;双腋竖线向外各打一条空有四指的竖线,此为左右臂膀的内侧宽度;从该竖线向外各打一条空有二指竖线,此为双膀外缘的宽度;从双膀外缘向外空八指各打一条竖线,此为膝盖外缘的宽度;一共要打十一条竖线。从下颌横线的第二条中竖线至膝下横线和竖中线汇合点各画一条呈倒三角的斜线,由此可以确定胸部的宽度。颌下横线和中竖线相交处向膝下横线和臂膀内缘竖中线交汇点各画一条呈三角形的斜线,由此可以确定足尖的位置;竖中线和心口横线交汇点向会阴部下横线和左右臂膀外缘的竖直线相交处各画一条呈三角形的斜线,由此可以确定腰部的位置;竖中线和脐眼交汇处向会阴下横线和膝盖外缘的竖中线交汇处各打一条呈三角形的斜线,由此可以确定跏趺而坐时的大腿位置;臂膀内侧的竖线和膝下横线相交处向会阴下横线和臂膀内侧竖直线相交处各画一条斜线,由此可以确定双足交叉的位置;左右臂膀内侧竖直线和心口横线相交处至腋下竖直线和膝下横线相交处打一条斜线,腋下竖直线和膝下横线相交处至膝外竖直线相交处的打一条斜线,由此可以确定左右手臂的位置;下颌横线和竖直中线的交汇点向左右各留十指作起点,向会阴下横线和臂膀内侧竖直线交汇处各打一条斜线,下颌横线和臂膀内侧竖直线交汇处向膝下横线和臂膀外缘竖直线交汇处向外各空两指打一条斜线,由此可以确定臂膀的宽度和臂膀的位置;下颌线和竖直中线的交汇处向左右膝外竖直线打两条斜线,心口横竖线交汇点向下空六指处有两个斜线交叉点,由此可以确定肩膀的宽度。无量光佛、大日如来、无量寿佛等佛像的度量基本一致。

2.慈佛立像的度量勾线法

女神的度量与勾线法

忿怒护法神的度量和勾线法

首先,要按其身量打好竖直线,顶珠高度为两指,宝髻高度为四指,顶髻与发际间的高度为四指,发际与下巴间的高度为一个面部(即十二指),颈部高度为四指,颈部至心口高度为一个面部,心口至脐眼高度为一个面部,脐眼至小腹高度为一个面部,会阴高度为四指,大腿根至大腿中部的高度为一个面部,大腿中部至膝盖的高度为一个面部,膝盖高度为四指,小腿肚子高度为一个面部,小腿肚子至脚踝高度为一个面部,脚的厚度为四指,总共要打十五条横线。然后朝竖直线左右各打一个面部、四指、两指、八指的竖直线,总共要打九条竖直线。从发髻横线与中央竖直线交汇处向中央竖直线与心口横线交汇处向左四指处及会阴外缘竖直线与横线交汇处打一条斜线,由此可以确定腰部的扭曲度。中央竖直线与下巴横线交汇处向两边竖直线与会阴横线交汇处各打一条斜线,由此可以确定腰部的轮廓。下巴横线向右第一条竖直线交汇处与向左第四条竖直线交汇处朝中央竖直线与会阴横线交汇处各打一条斜线,会形成一个倒三角,由此可以确定肩腋与胸部宽度。

(三)菩萨的度量和画法

菩萨要具备九种慈相,上体宽而下体略窄,面部为鹅蛋形,眼睛有如初绽的青莲,嘴唇丰润,嘴角略微上翘,发髻罩在宝冠之下,发梢搭在双肩上。[8]

十一面观音的度量和勾线法。

首先,要打好中央竖直线和头部的线条。最高处头顶的顶珠高度为半指,顶髻高度为一指,额发高度为三指,面部高度为四指;第二层头像的额发高度为两指,面部高度为六指,第三层头像的额发高度为四指,面部高度为八指;第四层头像的额发高度为四指,面部高度为十指;正中主头像的额发高度为四指,面部高度为一个面部。颈部高度为四指。颈部至心口高度为一个面部,心口至脐眼高度为一个面部,小腹的高度为四指,小腹至会阴的高度为八指,会阴至大腿根的高度为四指,大腿根至大腿中部的高度为一个面部,大腿中部至膝盖的高度为一个面部,膝盖的高度为四指,膝盖至小腿中部的高度为一个面部,小腿中部至脚踝的高度为一个面部,脚踝至脚跟的高度为四指,总共要打二十五条横线。

第五层头像左右面部各留一指的宽度,耳朵各留半指的宽度;第四层头像左右面部各留三指的宽度,耳朵各留一指的宽度;第三层头像左右面部各留五指的宽度,耳朵各留一指的宽度,侧脸各留三指的宽度;第二层头像左右面部各留五指的宽度,耳朵各留一指半的宽度,侧脸各留五指的宽度;第一层主头像左右面部各留六指的宽度,耳朵各留两指的宽度,侧脸各留六指的宽度。

定好面部尺寸后,从中央竖直线向左右依次各留一个面部宽打腋下竖直线,各留四指的宽度打臂内竖直线,各留两指打臂外竖直线,各留六指打一条竖直线,各留一个面部打一条竖直线,各留一个面部打一条竖直线,各留一个面部打一条竖直线,总共打十五条竖直线。

左右心口横线与腋下竖直线中央绘制合十的双手,心口横线与中央竖直线相交点向外留十指的位置朝中央绘一个同心圆,其间绘一双主手臂;而后各留六指的宽度向外各绘六个同心圆,第一至第二个同心圆间绘二十四个手臂,第二至第三个同心圆间绘十二个手臂,第三至第四个同心圆间绘十四个手臂,第四至第五个同心圆间绘十六个手臂,第五至第六个同心圆间绘十八个手臂,第六至第七个同心圆间绘二十个手臂。绘制千手千眼的白伞盖佛母等多首多臂神佛时可依据此法打线绘图。

(四)密宗金刚等的度量与勾线法

大威德金刚的度量与勾线法。

大威德金刚的莲座、髋部、颈部共有三个大弯,突出右侧。虽然躯干蹲屈,但身高为一百指,腰宽为二十五指;莲座的高度为八指,莲座坐垫的高度为十二指,莲座的宽度比胜乐金刚的莲座要宽五个小度量单位。

大威德金刚的顶珠高度为两指,发髻高度为十指,额部的高度为十指半,面部的高度为十二指,颈项的高度为四指,胸部、腹部、会阴部的高度各为十二,髋部的高度为四指,大腿的高度为二十四指,膝部的高度为四指,小腿的高度为二十四指,脚的高度为四指半。阳具的高度为四指,宽度为两指;睾丸的高度为五指,宽度为四指。踩在脚下的男鬼女妖的高度为八指,若无男鬼女妖时可将其高度加在莲座上。

(五)圣人和女神的度量与勾线法

圣人和女神的身高为九个面部宽。面部呈鹅蛋形,要绘得异常英俊漂亮(其忿怒面相要绘成四方脸,额宽为八至十指,发际要绘成弓形,从面颊开始向下渐缩一指、两指、三指、三个半指,然后绘成椭圆形)。

一般女护法神的下身丰满,骨盆宽大,肩根较高,尖端比肩根底两指,肩膀要画得圆润光滑。腰身和手腕的结合部位要鲜明,要做到粗细有致。女护法神一般在唐卡中作为神佛的眷属出现,常见的女护法神有八位浴神、吉祥长寿五仙女、十二尊永宁地母、吉祥八仙女、八位供养天女、十六位供养天女。

(六)忿怒护法神的度量和勾线法

忿怒护法神的身高一般为八个面部寛,呲牙卷舌,暴怒异常者的面部高度可增加为十四指,占二分之一的颈部高度。呲牙卷舌、鼻子上翘的忿怒神的眼睛要画得又红又圆。其嘴唇厚度为一指,眼睛高一指半,鼻根至鼻尖长度为两指,阴茎和睾丸高度为四指,额部和头发的高度为一个面部。忿怒护法神的身宽要适当,胸宽为二十四指,肩宽为十四指,手臂和手掌的长度各为一个面部;忿怒护法神等可怖者的手臂较粗,无须细描修饰,可按其神态绘成圆粗、凶悍的形象。

(七)夜叉、恶鬼的度量和勾线法

夜叉、恶鬼等神像要画得或干瘦如柴,或大腹便便,或腹大如桶,或颈细如丝,画面的高度和宽度各为九十六指。以上基本度量论述是历代名家一致公认和至今沿用的,是学习唐卡画的过程中必须学会的首要内容,详细的度量尺寸和应用规则应在实践中掌握。以绘画为主的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都有其严格的度量标准和象征意义。

六道轮回图

唐卡艺术的造像度量,虽然来自佛学经典描述,但完全体现了藏族艺人们的造像学和美学观,他们塑造形象时主要采用藏族传统的装饰手法,强化或减弱某些造型因素,删除不必要的细节以强调整体效果,充分发挥线条的节奏感和运动感,为藏族唐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注释

[1]南喀诺布.古代象雄与吐蕃史[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9:112.

[2]勉拉顿珠.如来身像度量如意宝[M].拉萨:雪印经院木刻版,17 世纪:4.

[3]班丹洛追桑布.量度工巧明镜[M].拉萨:雪印经院木刻版,17 世纪:35.

[4]丹巴饶旦著,阿旺晋美译.西藏绘画[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37.

[5]德拉才旦.唐卡画教程[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44.

[6]尕藏,索南东智.唐卡度量[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6:56.

[7]宗者拉杰,多杰仁青.藏画艺术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188.

[8]根秋登子.藏族传统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249.

猜你喜欢
竖线勾线斜线
石子变水果
鳄鱼大嘴巴
象形文字走走看
一字千进(6)
贝壳小螃蟹
简易小书架
疯狂的游戏
趣味数独
更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