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沉浸体验下的概念书籍设计

2020-05-13 03:45李天林副教授淮阴工学院
中国民族美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书籍内容情感

文/图:李天林 副教授 淮阴工学院

郝瑶 长春工业大学2018 级硕士研究生

一、概念书籍设计与沉浸体验

概念书籍设计不应使阅读仅仅停留在对文字语言的阅读识别上,在设计创意之初就应考虑将阅读过程中的视觉、触觉、阅读行为纳入到设计中来,以使阅读扩充为体验式阅读。而沉浸体验打破了单一的线性叙事方式,强调用户在设计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将设计品变为可体验的活动,这种体验模式将单一的阅读形式转化为可供体验的立体交流过程。[1]在沉浸体验的发生因素中,有些是针对阅读时的交互活动设计的,有些是针对用户阅读需求的,有些是用户进入沉浸状态的反应,在体验的同时引导读者营造好的话题与社交场景。将沉浸体验理念运用到概念书籍设计中,读者在面对同样的内容信息时,通过设计不同的信息解码方式,更能激发读者在对内容阅读理解上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对书籍内容在记忆中的印象,使读者不自觉地就已经沉浸在书籍创造出的情感互动游戏中,让阅读与体验之间相互交融,更好地达到大众传播的目标。

书籍是文化信息传播的载体,在电子信息时代,传统纸质书籍的发展也应顺应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脱离既定的模式基础。[2]探索创新书籍的设计表达形式,注重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体验,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在书籍的阅读过程中给观众提供良好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创造动态的交互阅读模式,让读者在交互活动中被引导进而产生丰富的情感交流,使其作为书籍在公众传播中的一个动态扩展,激发读者的兴趣与想象,同时也拓宽了书籍设计的互动体验形式。

二、建构概念书籍沉浸体验阅读形式

(一)亲历感建立“动态化”阅读过程

书籍的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书籍内容的动态化展现,通常在书籍内容阐释方面,设计师总是将内容与观众之间设定为一方输出一方输入的对立状态,但文字与图片的简单堆砌使书籍内容过于单调,这就使读者更期望在书籍的阅读过程中有更丰富更具动态变化的阅读体验,通过改变书籍的装帧形式、文字的版式编排、书籍内容的架构等方面改变书籍的阅读方式。在阅读中增加书籍的娱乐性与互动体验,会使得观众与书籍之间的关系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亲历,更加有效地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

为了能够让读者对书籍内容有“动态化”的阅读体验,设计师常常突破传统书籍的阅读方式,用巧妙的构思把读者直接与书籍关联,让读者参与到传递书籍信息的过程中来。《查令十字街84 号》这本书中真挚的情感令人充满向往:“有一条街,它比整个世界都大。”这些书信见证了两人长达二十年的情感历程。即使距离遥远,即使素未谋面,但这些书信就是他们彼此之间的互动方式,促使他们之间的情谊升华。于是设计师非常大胆地采用新的装帧方式,直接将他们往来的书信作为载体,也是男女主人公情感升华的代表物件。将书籍直接制作成为一本书信集,翻开书本直接就可以看到人物往来的书信信封,这样的装帧方式直接将读者拉进了故事当中,好像亲历了弗兰克、海莲与其他朋友之间的对话,当一封封信件被拆开阅读后,他们多年的来往历程仿佛历历在目,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信封采用牛皮纸,将不同人物的信件用不同颜色的信封进行区分,更加贴合故事情节,当读者像收到信件一般小心翼翼拆开信封时也就能体会到主人公收到书信时的期待,让读者经历这种“动态化”的阅读过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行为互动,但也正是这种让读者亲历到书籍内容的解码中去,让读者产生与这本书籍之间的亲历感,比仅仅局限于视觉上的阅读更进一步,给读者感情发酵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3]这种阅读过程中的“动态化”也引导读者对书籍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同。

(二)视触融合丰富“多维化”阅读体验

除确立“动态化”的阅读过程,“多维化”的阅读体验效果也是设计者应当考量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今,数字媒体的冲击让实体书籍也跳出平面的束缚范围,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被运用到书籍设计中,为读者创造立体的“多维度”体验空间。[4]同时,书籍本身的实物感带给读者更真实的视触体验,这种多维化的阅读体验形式,引导读者的触碰、思考和交流,读者在品读文字的同时也在体验“多维度”情感空间的设计表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寻求探索:

1.材料赋予的新触动

设计师除了探索不同纸张对于触觉的影响变化外,还可以对于金属、布料、木材、塑料、泥土等多种材料作为书籍载体,创造新的“多维度”体验形式,书籍中的不同材质体现出的粗糙、细腻、柔软、坚硬、光滑等状态即可通过读者视觉观察便已经在心中有所体会,让读者首先在记忆中找到类似的触觉体验,产生心灵上的触动,帮助用户传达特定的信息,通过触觉的不同变化,充分调动起读者不同维度的“视触”记忆,让书籍也可以变成一种会变化的游戏,读者在参与游戏、体验娱乐性的同时也成为了书籍的一部分,让概念书籍设计不仅仅在阅读体验中感受到感官互动与设计创意的巧妙结合,同时还延展了书籍的更多可能性。

《C·LOCK》游戏式书籍装帧设计

材料即内容,选取特定的材料准确地表达出书籍传递的主题内涵,再融入多维度的视触互动带给读者的全新阅读体验。例如由设计师龚心宇设计的系列书籍《什么书?》,在这套书籍中设计师将材质的不同肌理碰撞出不同的视触体验,淋漓尽致地契合了书籍主题表达的需求。这套书分为四个部分,由血书、家书、情书、遗书构成。这四部分书籍其实也是每个人生阶段的对应,代表了四种非常强烈的情感变化。在材质的选择上血书采用冰冷坚硬的金属外壳作为书籍封套,与书籍封面采用柔软的纸张作为载体以及封面的伤口图案两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伤口图案就像是皮肤,冰冷的封套就像是刀,让读者更有代入感。家书的封面材料则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历,设计师直接选用日历的纸张还原最质朴的家庭生活,就像是家庭日常琐事的合集,最能够代表那些我们常常忽略却又值得纪念的家庭小趣事。在情书的材料选择上以一根红线贯穿,表现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寓意,并选用钻戒固定,需取下钻戒才能看到情书里的内容。遗书的封面则用坚硬的黑色硬纸板做成了档案袋的形式,打开书籍就像是翻阅了人生档案一样,一步步浏览一生的过程,书页经过连线分切的处理,书页中都隐藏有特殊的内容,书中附有柳叶刀,需用柳叶刀裁开书页才能看到隐藏的内容,满足读者窥探生命历程的情感体验。在书籍内页的设计排版上都增加了许多互动的页面细节,在情书中,由红线引导读者进行内容上的串联,很好地诠释出内容与形式;在家书的编排中以拼贴夹的方式,看似随意地拼贴出照片、随笔、日记等琐碎的素材,但正是这些点滴的记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活记录,会给读者很强烈的情感触碰,营造一种情景认同感,通过打开、翻折、触碰这些生活化的素材,读者在心里也会勾起自己对于家庭的的美好回忆,构筑出一本属于自己的家书;在遗书的设计上,通过对于书籍内页的裁切,内页表面和隐藏的内容就像谜面和谜底一样,表面的内容对你提出疑问,隐藏的内容对你作出回答,在裁书的同时,读者也参与到这本书的解码中来,更好地感悟书籍主题传达出的情感共鸣。在这套书籍的主题传达上,作者把这四种强烈而抽象的概念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直接进行表达,读者在阅读时不仅仅只是视触觉的感官互动,更多的是情感与精神的强烈触动,就像是在窥探别人生活的游戏,而且在体验的过程中会对作者想传达出的主题观点有全新的认识,通过不同材料对书籍内容的诠释,调动读者阅读时视触感官的“维度化”互动体验,增强书籍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带动读者沉浸在阅读体验中,更能激发人们的思考交流,理解书籍表达的主题内涵。

2.为读者营造惊喜

《请离开书房,请回到书房》书籍装帧设计

除了材料带给读者不同的视触反应而将其带入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主题环境之外,从书籍主题设计上,用游戏体验的形式营造各种“惊喜”也能将读者带入解锁不同信息的环境中。[5]《C·LOCK》游戏式书籍是将电子游戏中的密室逃脱这种类型应用在纸媒介上的尝试,这本书的造型都为正六边形,同时书页如同蜂巢一般可以逐渐展开,充分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在一页一页解读信息的沉浸式体验过程中调动了不同感官之间的协作,创造出一种在纸面上玩解密游戏的阅读方式。在材料的选择上全部用不同肌理触感的较厚纸张完成,可以多次翻阅使用,虽然平面的纸质媒介不像真实场景搭建出的逼真感,但却还原了游戏中的锁、天书、钥匙、密码等多种解谜元素,方便用户随时随地享受解密活动。书籍主题来源于作者的梦境,整本书以锁与钟表为主题,采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让读者更有代入感,优化体验过程。作者设置了三条线索,利用书中设置的各种不同的翻折方式对用户进行引导,通过寻找“钥匙”推理出随后的隐藏剧情完成整个推理结局。用不同的翻折方式将沉浸式的体验设计融入到读者的阅读体验中,着重强调读者阅读时的感官的协调触动、思维的专注以及读者心理上的细微变化,阅读过程中的“惊喜感”既是充分投入思考的阅读体验,又是揣度作者情感的惊喜游戏,抓住读者的情感重心,用视觉的引导与触觉的探索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书籍的趣味性。

(三)情感交流引导“人性化”阅读氛围

概念书籍设计是以纸质书籍为媒材的,与电子书籍轻薄便携的非实体性相比,纸质书籍带给读者的除了永恒的文本承载外更多的是可触及的人性关怀。好的书籍会给读者带来持久的情感触动,而不单纯只是短暂停留。在数字化的媒体时代,书籍怎样创新传播方式,让不同的主题准确直观的被读者注意到,设计师应该怎样创造更多的展示方式让文化内容有不同层次的阐释,这样才会使得书籍起到建立“人性化”阅读氛围作用,提升书籍的社会价值。[6]在与读者的情感交流方面,作为书籍主题的“翻译器”,情感交融则是概念书籍设计中最核心的方面,我们需要从情感的角度去关注受众的阅读习惯、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在内容策划方面以及用户阅读体验的过程中加以情感导向,突出读者在书籍中获得的人文关怀,为读者进行情感引导,既是对阅读的一种调剂,同时也是书籍与读者建立情感关系的一个过程,让书籍给读者营造一个“人性化”阅读氛围,从情感的角度与读者对话。只有将情感融入进内容信息、书籍表达方式以及创意中去,才能够与读者建立有效的“情感连接”[7],才能真正的变为交流的平台。这一方面的路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因意而变

吕敬人认为一本书的装帧设计不是“白纸黑字”就足够了,而是充分唤起读者的内心情感与想法。[8]通过装帧材料、工艺、表现形式的全方位塑造书籍的主题氛围,调动起读者的情感认同。在继承传统书籍设计符号的同时,还要更多关注文本组织的虚实搭配,纸质的触感与厚度以及文字版式编排等细节方面,从而创造读者的“全感官参与”以实现情感引导,给予书籍灵魂,传递出独特的情感与信息。普通书籍往往只注重于书籍内容去触动读者的情感心理,这样的固有模式会使读者单从封面难以对书籍产生阅读兴趣,当外部形态给读者第一印象后,会影响读者后续的阅读心理,而概念书籍则是平面与立体的结合,根据书籍主题氛围的需要,利用多重感官互动的体验以及用户情感价值的引导与激发,构建内在内容与外在表现形式有机结合的整体,发挥更加丰富的功能性,通过与读者的情感碰撞,拓展书籍的实用价值,也为读者营造更好的阅读环境。

以系列书籍设计《请离开书房,请回到书房》为例,其作者大胆改变了书籍的原有形态,探索新的概念书籍表现形式,作者选取书房中的物种不同元素“水杯”“仙人掌”“烟灰缸”“钟表”与“铅笔”,体现人类和环境污染的冲突,通过将这五种主题元素进行提取,在视觉呈现样式上用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法寻找最适合的视觉要素,如利用木屑、魔术贴、亚克力板、拉丝银不干胶、气囊等材料准确直接地表达书籍主题,让读者直观地读懂作者的主题思想,制造情感导向,主动激发出读者对于环境保护的思考。在第一本书中选用铅笔木屑压制成的复合材料作为书籍的封面,读者通过触摸封面的肌理就能马上体会到每一只铅笔的背后都是木材的砍伐,第二本书用魔术贴刺面来表现植物的肌理触感,通过触摸时指尖的刺痛感唤醒人们对于植物生长的需求,通过书籍的阅读给读者带来了感官的刺激,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思考,[9]自己能为大自然去做些什么,让读者的情感体验马上就随着书籍的阅读逐步升华。在装帧方式上,为了打破传统书籍只用单一的装帧方式,采用裸背装、包背装、铆钉装、经折装、蝴蝶装,变换不同的装帧方式避免读者的阅读疲劳,每一本书籍极具个性又形成统一格式,将书籍中传达的意境用直观的视觉形式呈现出来,突破文字传递信息的单一表现形式,将其变为多层次的阅读互动体验过程,引导读者快速带着情感进入到书籍创造的阅读氛围中,激发读者的无限遐想。

2.传承与创新

除了“表意”,“表情”也是设计者在书籍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传达内容。[10]设计的形式在传承书籍设计原则之外,更应创新对书籍内容的表现形式,借助更多的数字化技术增强图片和文字的可视化效果,带给读者更多种类丰富、形式各异的阅读体验。同时,利用交互装置、虚拟成像、手机软件、网页等数字媒体技术突破原有装帧设计中信息传递的界限,在沉浸体验方面整合多维度的感官信息,让读者参与其中,带来全身心的“关怀”体验。[11]概念书籍的设计形式也在逐步强调交互效果的改进,结合不同的数字化方式,这已然成为概念书籍的发展趋势。

以《響》有声书籍装帧设计为例,该作品的理念就极好地体现了概念书籍设计的原则性思路。每一种方言背后都印刻着一座城市的回忆,其设计者关注、收集整理以长沙为代表的方言为书籍主要内容。在题目的设计上,作者将书命名为“乡音”,而“乡音”两字即为繁体字“响”的组成部分,呼应了书籍主题内容,也为书籍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形式。书籍分为三本,分别集合了长沙当地的俗语、方言以及词句,在书籍插图上,作者将书籍内容用夸张诙谐的视觉符号展现出来,同时也记录了当地人特有的生活场景,让读者在阅读时引起情感的认同,带入到地方特色的情感环境中。在书籍装帧方式上,设计师采用风琴装的形式,让读者在阅读时翻阅的动作随着内容缓缓展开,增加了读者与书籍纸张的触感,同时在书籍材料的选择上,采用厚重的绵纸板,在书籍上选用牛皮纸增加不同纸张带给读者多层次的触感体验,如同翻开了儿时对这座城市的记忆。在与读者的交互活动中,设计师将有声装置置入书中,将地道的乡音植入可发声的点读笔内,同时将录音贴放置在书中的各个插图中,当读者使用点读笔识别后,即可听到书中的内容,使书籍主题的呈现更具有趣味性,当熟悉的乡音发出时,读者便置身于故乡的氛围中,利用各种有声朗读沉浸在书籍内容的体验中,给读者制造不同感官的“惊喜点”,这种沉浸式的阅读氛围营造在简化读者繁琐的阅读步骤的同时,还能帮助不熟悉书籍内容的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方言的含义以及发音,更具人性化的人文关怀,同时还会引起更多读者对自己家乡乡音的关注与思考,让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不同语言中蕴含的社会价值与社会情感,借助现代化的表现手法,既创新了传统文化题材的展现形式,又为读者构建新的体验氛围,增强书籍的实用价值,更具情感表现张力。

三、结语

《響》有声书籍装帧设计

在平面设计突破性发展的近十年中,传统书籍的单一性已经逐渐被概念书籍的多重空间思维互动性所取代,[12]而给读者带来的全新的纸质阅读体验极大丰富了书籍的表现形式。概念书籍设计是平面与立体、多重感官互动的体验以及用户情感价值的引导与激发的结合,这不仅是形式上的艺术性追求,同时兼顾到了书籍本身的功能性需求。概念书籍设计突破了传统书籍在设计上的限制,让读者在情感、感官上更加直接准确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去,为读者营造氛围感与亲历感,激发读者的思考认同,通过视触觉以及情感上的“动态化”“多维化”以及“人性化”互动体验,更加沉浸式地阐释了书籍主题思想的表达。在今后的设计中,设计师应该努力寻找更多能够突破视觉、触觉体验书籍的感官沉浸体验模式,探索更多新的阅读方式,寻找新的思维突破点,拓展概念书籍设计更大的发展空间。

注释

[1]孔少华.从Immersion 到Flow experience:“沉浸式传播”的再认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74-83.

[2]吕金光.我国线装书装帧设计现代意识研究[J].中国出版,2019(18):52-55.

[3]刘桦政.基于视知觉理论的书籍文字形态塑造与设计[J].编辑学刊,2019(04):107-111.

[4]Mihaly Csikszentmihalyi. Play and Intrinsic Rewards[M].Springer Netherlands:2014,06,15.

[5]张星纯.浅谈书籍的趣味性设计[J].艺术科技,2019,32(08):158-159.

[6]袁璐,毋丹.数字化背景下我国艺术家手制书的发展策略探析[J].包装工程,2019,40(16):290-293,301.

[7]吕敬人.吕敬人:书籍设计是一份导演的工作[J/OL].设计,2019(12):52-57[2019-09-0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127.tb.20190722.1737.046.html.

[8] 张锦. 沉浸式互动影像装置——多感官体验的场域表达[J]. 新媒体研究,2019,5(15):24-25.

[9]顾艺.浅谈新媒体时代书籍装帧设计新趋势——评《书籍装帧艺术设计》[J].中国造纸,2019,38(11):100.

[10]陈电.浅论新时代书籍装帧设计的特点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7(16):103.

[11]张萌.书籍装帧的情感化设计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03):175-176.

[12]叶璐.书籍装帧中的触觉设计[J].大众文艺,2019(05):111.

猜你喜欢
书籍内容情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台上
书籍与少年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