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实践方式的探索

2020-05-13 14:21左艳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培育合作学习

摘要:本文对于现代教学模式中的合作学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相对于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培养,能为学生日后的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自学能力;培育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3.038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3—0166—04

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依据,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课堂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课堂教学过程已由老师单向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求知的过程[1]。老师与学生的相互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求知、提高学习能力的主要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共同探究学习已成为课堂上的主要学习模式。

一、基于课堂实践的合作学习界定

什么是合作学习呢?合作是指学生团队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分工明确并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以达到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被人们誉为是“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2]。合作学习可以分为老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三种形式。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合作是前提,学习小组之间的合作是关键,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升华,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师生合作是前提。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灌输,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对于新型的教学模式不能迅速适应,所以,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学习中“师”与“生”的角色定位

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合作学习成为了课改的主要模式之一。因此每位教师在与学生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要有以下几点考量。

(一)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支持与配合

课堂教学的翻转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要实现学生在教学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要建立起学生之间的学习性关联。教师的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要转型为为学生的学习铺路。

(二)与学生面对面互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要以一种局外人的姿态游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之外,要参与学生的学习互动,及时对学生的疑问给予策略性的帮助。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应以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即:给学生提供方法的支持,尽量避免忽略学生探究问题的环节而提供答案,要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思考和团队合作。

(三)积极扮演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承担的角色

教师在教学主体中要学会抽离,将时间交还给学生,多以提供资源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式学习,要尝试向调动学生深入挖掘学习内容、探索突破有限学习资源的边界努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主体中的能动作用。在这个思维模式转变构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慢下来,给学生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解决组内同学之间的矛盾

学生在初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往往对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的目标、合作的分工等等方面都不甚熟悉,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需要教师有策略地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和阶段性目标导引。如教师可单独设置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在小组中角色分工的认识、承担具体任务的责任和目标和设计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学会拟定合作任务的时间等等。有效合作学习的模式应是逐渐建立起来的,教师更应有计划有梯度地设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阶段性目标,使合作性学习成为学习常态,这需要时间去经营。

(五)对于各个同学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讨论

在合作学习中,较有难度而教师却往往容易忽略的问题是:发现并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个性化方式。学生合作学习的常规模式是分组学习,小组讨论是学生展现自主学习思维和小组合作的有效载体,教师应适时关注学生的小组讨论,深入学生探索解决问题背后的思维路径,从根源上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六)对共同学习的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寻求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及方法

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在于评价,学生与教师角色定位最难处理的环节也是评价。合理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进行评价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式。评价的导向问题是教师能否把握学生学习状态的核心问题,在教学翻转、学习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今天,教师不应再将学习的目标性、正确性视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唯一标准,应该更关注学生发生学习转变的路径,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否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是否更合理、更有效、更简洁,是否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可借鉴价值。

三、合作学习的分组策略

在明晰师生教学在合作学习中不同角色的定位之余,我们还应关注分组的策略在合作学习成效中的重要作用。

(一)分组的原则

从小组学习的目的上看,分组是为了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能力,分工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合作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能够以团队的姿态形成智慧共筹、资源共享。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模式有很多,笔者比较欣赏,也基本遵循的原则大致是湖北省武汉市徐怀志老师的方法。

1.同组异质: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 学科差异、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2.异组同质: 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3]

(二)分组的策略

按照笔者的实践经验,教师或可以尝试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组,比如将全班学生分成十组,每组都有一名同学是班里前十名,同时也都有一名同学是班里后十名,这样分组使得各组学习能力相近。负责人每周一换,轮流担当,负责人需要组织本组的同学一起进行合作学习。对于小组的学习任务,每位同学都需要熟练掌握,学会的同学要帮助不会的同学,大家一起共同进步。教师虽然确立了每组组长,但是没有分配组内其他同学的角色,为了确保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教师要让组长学会分配任务。如有必要,教师可以设定一些角色,让小组负责人将角色分配给组内其他成员,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小学合作学习的教学设施

(一)合作学习的设计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可以大力弥补教师无法有效对全班同学进行因材施教这一缺陷,使得每位同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鞭策,提醒学生对新的知识做好预习,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并积极探究。每组同学都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开始可以不参与评阅,让小组间相互检查,最后教师对大家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阅。在相互检查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1. 做好预习

通过预习,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大胆质疑。

2. 养成自学的习惯

现代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例如,乐理知识方面的问题要到教材和参考书中去寻找,较综合的问题要到课外资料和网上去咨询。

3. 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探究

通过预习,每位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认知会有不同的程度和方向,老师需在课堂上鼓励并引领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这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交流机会。这一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带着问题投入到学习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向合作学习模式方向转变。

(二)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合作学习是否能够深入转变学生学习思维的关键。小组合作是学习合作的深入学习阶段,也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环节。

1. 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如果组织不好,课堂就会没有纪律,出现场面失控的情况,例如学生盲目跟从组长的意见,对小组内其他同学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也就无法做到综合考虑问题,得出较为正确的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问题,也不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悖于合作学习的原则。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组,每组的团体学习竞争能力相近,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组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平时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有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就可以顺利进行。

2. 明确目的要求。在每次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方法,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和任务之后,小组长需进行合理的分工,例如:全体组员要事先进行预习,总结预习过程中自己不懂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资料的查阅寻找解决方案,最后所有成员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这样能够避免课堂上出现无组织无纪律的杂乱场面,并且小组内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了全体成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模式,也使那些胆小怯弱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充分体会自身的价值。

3. 优选学习内容。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是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原则。因此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各个课节的重点和难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够制定出较为适宜的课题来供学生们进行学习探讨。

4.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自学。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利用自己储备的知识,查阅的资料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进行自学和小组讨论,对新的知识有初步理解。

5.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探讨补充。通过每个小组的学习汇报,学生对一些问题已经初步消化和理解,教师对有分歧的问题要加以更正,保证学生学习方向的正确性,同时营造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师生互提问题,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熟练运用。在多数同学已经没有疑虑的前提下,教师要提示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或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对于学生认为是难点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授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隐含条件的挖掘和有用无用条件的取舍。

最后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就是学生对讨论中的问题加以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以形成系统、鲜明的知识框架。对于以上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深入到小组之中给予引导,由于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有限,学习内容又涉及各个领域,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解决。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效果考量

“合作学习的评价自始至终一直贯穿于合作学习的始末。这个评价的开始,在教师设计合作学习方案时,己经充分预设;在课堂中,依据预设对合作学习进行监督、记录和评价;课后,对于评价要进行反思和完善。”[4]小组合作学习要落在实处,取得学生的喜爱,让学习的方式翻转为学生的主体学习,恰当适时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之一。因此,选择小组学习的评价方式实际上是彰显教师教育智慧的关键。

1.转变评价标准的成绩化导向。小组学习的整体目的在于培育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变,所以,教师不应将视界局限于一时得失。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应是多元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确与否的标准亦应该是多元的。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在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只有教师真正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才能正确判断学生是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2.倡导评价角色的转变,即鼓励学生自评。小组学习发展到高级阶段,是可以脱离正常教学环节存在的常态化研习状态,也就是说,小组学习的理想化状态是学生离开教学场域仍可以自由开展学习的学习模式。从这个目标上来看,教师的评价亦可以抽离出来,适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标准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和与之相匹配的标准,教师以一个监管者的姿态,完全将学习的过程交还给学生,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自我监管、自我监督、自我评价以及互相监督和互相评价。这样的学习机制方是现代化教学的理想追求。

3.开发完善的评价工具,使评价标准化、制度化。评价要运用得当,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教师对评价机制的忽视也是造成小组合作学习达不到应有效果的重要因素。[5]对学生评价的公平性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将评价的标准形成可视化的工具,坚持始终如一的评价准则,切不可将评价随意化。

合作式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上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合作式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但能够接收知识,更能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能够进一步養成学生自学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夏肖蓉.课堂教学中的博弈与共赢[J].吉林教育,2009(31).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徐怀志.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

[4]周燕芳.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3.

[5]刘家龙.小学数学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大连市某小学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On the Practic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ZUO Yanhui

(Yushu Lixin Primary School , Changchun Jilin 1304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n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modern teaching mod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ingle teaching mode, 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not on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but also arous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competition ability can be well cultivated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which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personal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classroom teaching; self-study ability; cultivation

[责任编辑:韩 璐]

收稿日期:2019—10—14

作者简介:左艳辉(1968—),女,吉林榆树人,榆树市立新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培育合作学习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