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超前镇痛的效果分析

2020-05-14 12:56孙绍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结肠癌根治术芬太尼

孙绍伟

(威海市立医院胃肠外科,山东 威海 264200)

结肠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40~50岁的中年人是此病的高发群体。结肠癌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是临床上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之一[1]。对此病患者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时对其造成的创伤较大,其术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感,不利于其术后恢复[2]。酮咯酸氨丁三醇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良好的抗炎及镇痛效果。戴洁群等[3]研究指出,对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其进行超前镇痛能显著减轻其术后疼痛的程度。本文将近年来在威海市立医院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84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其进行超前镇痛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威海市立医院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84例结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病情均符合结肠癌的诊断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等得到确诊,且其均具有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指征。其中,排除存在意识障碍或沟通障碍、预计的生存期不足6个月、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对酮咯酸氨丁三醇过敏、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不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及不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奇偶分配法分为OBG组(n=42)与REG组(n=42)。REG组患者的年龄为40~81岁,平均年龄为(58.01±3.23)岁;其体重为47~78 kg,平均体重为(68.22±2.22)kg;其中,男女分别有25例和17例。OBG组患者的年龄为42~80岁,平均年龄为(57.89±3.30)岁;其体重为48~79 kg,平均体重为(68.01±2.18)kg;其中,男女分别有23例和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中对其均进行全身麻醉,方法是:为患者静脉推注2 mg/kg的丙泊酚、3 μg/kg的芬太尼和0.2 mg/kg的苯磺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成功后,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术中持续为患者静脉泵注4~6 mg•kg-1•h-1的丙泊酚和0.3~0.5 μg•kg-1•h-1的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在为患者缝皮时,停止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为其静脉推注1 μg/kg的芬太尼。在进行麻醉诱导前30 min,为OBG组患者静脉推注30 mg的酮咯酸氨丁三醇(生产企业: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634;商品名:尼松),不为REG组患者静脉推注酮咯酸氨丁三醇。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镇痛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术后 30 min、1 h、6 h、12 h 及 24 h,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为0~10分)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的程度。患者的VAS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嗜睡、眩晕、呼吸抑制等)的发生率。术后6 h及24 h,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患者的SDS评分或SAS评分<50分,表示其不存在抑郁情绪或焦虑情绪;其SDS评分或SAS评分为50~59分,表示其存在轻度的抑郁情绪或焦虑情绪;其SDS评分或SAS评分为60~69分,表示其存在中度的抑郁情绪或焦虑情绪;其SDS评分或SAS评分≥70分,表示其存在重度的抑郁情绪或焦虑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

术后 30 min、1 h、6 h、12 h 及 24 h,OBG 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RE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分,)

组别 例数 术后30 min 术后1 h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 REG组 42 3.38±0.98 3.58±1.08 3.66±0.84 3.82±0.83 3.38±0.86 OBG组 42 1.79±0.69 1.81±0.67 2.37±0.94 1.75±0.82 1.31±0.51 t值 2.423 2.316 2.112 2.556 2.56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OBG组患者与REG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6.19%与19.05%,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3 术后6 h及24 h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

术后6 h及24 h,OBG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RE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术后6 h及24 h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

表3 术后6 h及24 h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

组别 例数 术后6 h的SAS评分术后 24 h 的SDS评分REG 组 42 59.78±5.34 53.56±4.78 57.45±5.3253.23±4.56 OBG 组 42 51.89±3.78 42.89±3.50 50.48±3.2843.18±3.45 t值 3.694 4.756 3.053 4.355 P值 <0.05 <0.05 <0.05 <0.05术后 24 h 的SAS评分术后 6 h 的SDS评分

3 讨论

患者在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会出现较为强烈的疼痛感,可增加其痛苦,且会对其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易使其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进而可影响其对治护工作的依从性及对进行康复锻炼的积极性[4]。超前镇痛是指在手术的过程中采用相应的麻醉技术提前对患者进行镇痛,以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的一种镇痛方法[5-6]。酮咯酸氨丁三醇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此药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而可起到镇痛的作用[7-8]。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术后30 min、1 h、6 h、12 h 及 24 h,OBG 组患者的 VAS 评分均低于RE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BG组患者与REG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及24 h,OBG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RE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郭俊等[9-10]的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对结肠癌患者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时,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其进行超前镇痛能显著减轻其术后疼痛的程度,缓解其术后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结肠癌根治术芬太尼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应激反应及胃肠激素的影响研究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助“癌”为虐的细菌
芬太尼,滥用才是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