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对接受腹腔镜手术后的妇科良性病变患者进行镇痛的效果

2020-05-14 12:58罗武平黄振杰朱亚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下腹妇科良性

罗武平,黄振杰,朱亚军,金 娟

(江苏省溧阳市中医医院,江苏 溧阳 213300)

进行腹腔镜手术是临床上治疗妇科良性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1]。此类患者在接受腔镜手术后会出现较为强烈的疼痛感,因此应对其进行镇痛治疗。现阶段,临床上常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技术、连续硬膜外镇痛技术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等对接受腹腔镜手术后的妇科良性病变患者进行镇痛[2]。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镇痛方法。有研究指出,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镇痛具有操作简单及镇痛的效果好等优点[3]。本文将近年来在溧阳市中医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60例妇科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术后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对其进行镇痛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溧阳市中医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60例妇科良性病变患者。其病情均经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得到确诊,均具有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指征,且其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将这些患者按照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34~69岁,平均年龄为(50.32±3.20)岁;其体重为44~74 kg,平均体重为(57.41±3.30)kg;其中,子宫肌瘤患者有17例,卵巢囊肿患者有7例,其他妇科良性病变患者有6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32~70岁,平均年龄为(50.21±3.15)岁;其体重为42~77 kg,平均体重为(57.81±3.73)kg;其中,子宫肌瘤患者有15例,卵巢囊肿患者有8例,其他妇科良性病变患者有7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术中对其均进行全身麻醉,方法是: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吸入纯氧约5 min。用2 mg的咪唑安定、0.5 μg/kg的舒芬太尼、2 mg/kg的异丙酚和0.2 mg/kg的苯磺顺阿曲库铵对其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成功后,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术中持续为其吸入浓度为1%的七氟烷、静脉泵注10 μg•kg-1•h-1的瑞芬太尼和2 mg•kg-1•h-1的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镇痛,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配套的高频线阵探头定位其双侧腹横肌平面。在超声的引导下,将20G的局麻针穿刺至其一侧的腹横肌平面内(经肋缘下入路),待针尖到达腹横肌平面后,注入15 ml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之后采取同样的方式向其另一侧的腹横肌平面内注入15 ml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技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镇痛,方法是:将100 ml的生理盐水、1 μg/ml的舒芬太尼和6 mg的盐酸托烷司琼注入到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中。为患者连接PCIA,对其实施静脉自控镇痛。合理设置负荷剂量、单次剂量和锁定时间。术后对该组患者共进行24 h的静脉自控镇痛。

1.3 观察指标

术后 4 h、8 h、24 h 及 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为0~10分)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的程度。患者的VAS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对镇痛效果的满意情况及应用镇痛药物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采用自制的问卷(总分为20分)调查两组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情况。患者此问卷的评分>12分,表示其对镇痛效果满意;其此问卷的评分≤12分,表示其对镇痛效果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

术后 4 h、8 h、24 h 及 48 h,观察组患者的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分,)

表1 对比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4 h 术后8 h 术后24 h 术后48 h观察组 30 1.95±0.56* 1.42±0.62* 1.73±0.10* 2.22±0.51*对照组 30 2.76±0.80 2.29±0.35 2.89±0.50 3.16±0.55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及其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率

观察组患者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及其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率

2.3 对比应用镇痛药物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应用镇痛药物后,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恶心,有1例患者发生呕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恶心,有2例患者发生呕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6/30)。应用镇痛药物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近年来,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在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4-5]。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时对可视化操作的要求越来越高[6]。有研究表明,对妇科良性病变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后对其实施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不佳,且其易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临床上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对接受腹腔镜手术后的妇科良性病变患者进行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腹横肌平面是指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的平面。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向患者的腹横肌平面内注入局麻药物,能阻滞其肋间神经、肋下神经及髂腹下神经信号的传导,进而可达到镇痛的目的[7]。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术后 4 h、8 h、24 h 及 48 h,观察组患者的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与袁俊波等[8-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妇科良性病变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后,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对其实施镇痛能有效地减轻其术后的疼痛感,缩短其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提高其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率,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下腹妇科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Bp-MRI灰度直方图在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养胃 “一揉二提”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