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8例报道

2020-05-19 07:00钱冬喜葛瑞祥狄广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脑膜小脑特异性

钱冬喜 刘 俊 葛瑞祥 狄广福 刘 杰 毛 捷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起源于肌纤维母细胞的间质性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25%[1]。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 年 3 月至 2017 年 2 月术后病理证实的 8 例颅内SFT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 例中,男 6 例,女 2 例;年龄 38~72岁,平均(53.3±10.7)岁。头痛、头晕5例,行走不稳1例,头晕伴行走不稳1 例,门诊复查发现1 例。原发性7例,病程4 d至4月;术后3年复发1例。

1.2 影像学检查 术前均行头颅MRI 平扫和增强检查。肿瘤位于额叶1例、颅中窝底1例、小脑2例、桥小脑角区1例、天幕区3例。6例表现为孤立性肿块,2例表现为天幕上、下沟通性肿块。MRI多呈等T1信号影(图1a),高、低或者混杂T2信号影(图1b),部分肿瘤见周边水肿征象。增强扫描显著或不均匀强化灶(图1c、1d)。2 例发现肿瘤与颅内静脉窦关系密切,进一步行头颅MRV检查示颅内静脉窦不同程度侵蚀或闭塞(图1e)。1例小脑蚓部肿瘤呈结节状与硬脑膜无显著关联,术前怀疑胶质瘤;其余7例肿瘤以脑膜为基底,脑膜尾征相对明显,术前考虑脑膜瘤。

1.3 治疗方法 8 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部位设计个体化手术入路。术中见肿瘤多呈灰白色或灰红色结节,质地较韧,血供丰富。绝大多数肿瘤完整包膜,边界清晰;仅1例肿瘤未见完整包膜。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7 例术中见肿瘤基底附着于硬脑膜,其中6例行肿瘤切除并电凝烧灼或切除部分侵蚀的脑膜,1例为避免大出血和保护功能行次全切除;另1例肿瘤位于小脑蚓部,完全切除肿瘤及其包膜。

2.2 术后病理结果 根据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5 例为良性,3 例为非典型或恶性。HE染色:良性肿瘤细胞呈短或长梭形,密度不一,由细胞丰富区和稀疏区构成(图1f);恶性肿瘤细胞密度高,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免疫组化结果:CD34 阳性 7 例,Bcl-2 阳性 6 例,Vimentin 阳性 4例,SMA 弱阳性 1 例;EMA 和 S-100 均为阴性。5 例良性Ki-67<5%,其余3例均>15%。

2.3 随访结果 8 例随访 4~63 个月:1 例次全切除术后32个月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其余下7例均未见肿瘤复发。

3 讨论

SFT 是少见的局部间质性梭形细胞肿瘤,与染色体12q13的周期性重组产生的NAB2-STAT6基因融合相关[2]。Wushou 等[3]报道近四十年以来共报道SFT 约804 例,其中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约200 例。颅内SFT的发病高峰年龄在51~60岁,无显著性别差异,好发于幕上,多见于小脑幕区域;其次是大脑凸面,桥小脑角区[4,5]。本文 8 例平均年龄为(53.3±10.7)岁;幕上5 例,小脑幕区域3 例,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图1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术前影像学和术后病理学表现

颅内SF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颅内SFT的MRI多表现为界限清楚的单发肿块影像;T1像多为等信号,T2像以低信号为主,也可有高信号或者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呈现不均匀强化[5~7]。但是这种影像学表现缺乏临床特异性,确诊仍依靠病理学检查。颅内SFT 由三种主要成分构成,包括梭形细胞、胶原基质和丰富的血管[8]。显微镜下特点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丰富区和稀疏区交替排列的征象[9]。既往报道,颅内SFT的诊断通常基于如 CD34、Bcl2、Vimentin 和 CD99 等免疫组化标记物的阳性表达,而EMA、CK 和S-100 常为阴性[10];其中CD34 是最重要和最敏感的诊断标记物,几乎所有颅内SFT都呈阳性表达。本文8例中,1例CD34阴性,其余7例均阳性。但是,最近研究表明,这些标记物的特异性差,CD34 在5%~10%的良性SFT 和部分恶性 SFT 中检测不到[10,11]。因此,没有CD34 表达不能排除颅内SFT 的诊断。Bcl2 和CD99的表达可用于支持SFT 的诊断,但是不如CD34 敏感,同样缺乏特异性[12]。最近研究发现,SFT 中NAB2-STAT6 融合基因促进STAT6 抗体的发展,是具有高水平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2,13]。因此,STAT6 抗体的表达是目前区分 SFT 与其他同源肿瘤最有用的标记物之一。另外,ALDH1作为一种在干细胞中高度表达的细胞质酶,约76%的 SFT 表达阳性[14]。因此,联合 STAT6 和 ALDH1 抗体染色将显著增加颅内SFT诊断的特异性。

目前,颅内SFT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早期手术。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设计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肿瘤全切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5]。本文7 例手术全切除的病例随访未见复发,1例次全切除术后复发。一般来说,良性颅内SFT 手术全切除后,不需要辅助放疗或化疗。有研究指出,辅助治疗可用于不全切除、复发或者恶性病例,但是效果不明显,不能延长病人生存期[15,16]。颅内SFT的预后与以下因素相关:肿瘤大小和切除范围,例如直径>10 cm 和次全切除是不利因素[4,5];非典型或恶性肿瘤复发可能性高[17];CD34 阴性病人预后差[18,19]。因此,对于颅内SFT,尤其是具有上述影响预后指标的病人,必须坚持长期随访。

猜你喜欢
脑膜小脑特异性
外伤撞头莫轻视硬脑膜下或血肿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伴听神经侵犯的肺腺癌脑膜转移的T1-SPACE或T1-CUBE MRI强化特点分析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双胞胎在这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