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Ti+催化环己烷脱氢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020-05-19 09:15张晓霞聂毓秀耿志远
云南化工 2020年4期
关键词:环己烷中间体势能

张晓霞,聂毓秀,赵 军,耿志远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环己烷是一类重要的碳氢化合物,已广泛用于化学工业,例如氢能生产和烯烃原料生产[1]。环己烷储氢能力在重量上的百分比高达7.2%,是储存和运输大量氢的良好介质[2]。环己烷中C-H和C-C键的活化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产生的H2可以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使用。

2001年Sicilia和Russo研究了“裸露”的过渡金属阳离子M+(M=Ti,V,Cr)催化甲烷的反应[3]。后来,化学家发现小型过渡金属离子簇Pt4能够更有效的催化甲烷[4]。受这些研究的启发,2011年Schwarz研究了异核含镍团簇NiM+(M=Ti,Mn,Fe,Co,Cu,Al)与环己烷的反应[5]。然而,异核过含镍团簇NiTi+催化环己烷的理论反应机理尚未被研究。因此,我们研究了NiTi+催化环己烷的脱氢机理,为实验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1 计算方法

本文所有计算均由高斯09[6]软件包完成。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7]中的B3LYP[8]方法对所有反应势能面上的驻点进行了几何全优化。对于C、H原子,使用6-31G(d,p) 基组[9]。对于过渡金属Ni、Ti原子,使用了LANL2DZ赝势基组[10]。

2 结果与讨论

对于NiTi+而言,Ni端与Ti端均有活性,通过系统的研究发现Ti端催化环己烷的活性高于Ni端。另外,NiTi+催化环己烷脱氢存在同面和异面脱氢两种机理,通过理论计算发现异面脱氢的能量高于同面脱氢。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以NiTi+的Ti端作为活性位点催化环己烷的同面脱氢机理。

四重态与二重态的NiTi+催化环己烷同面脱氢机理如图1所示。两种自旋状态所对应的势能面如图2所示。整个催化脱氢过程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由两个C-H键的活化和一个氢分子的消除组成。

通过TS1/2,环己烷的第一个C-H键被活化。对于四重态,此过程的能垒值为85.31 kJ/mol。在2IM1→2IM2反应过程中,其能垒为20.7786.82 kJ/mol。通过TS2/3激活环己烷的第二个C-H键,生成中间体IM3,四重态跨越19.31 kJ/mol的低能垒,二重态跨越32.02 kJ/mol的能垒。最后,通过TS3/4,H1-H2基团离去同时形成IM4。

IM5→IM9是第二分子脱氢过程,IM9→IM13是第三分子脱氢过程。它们的脱氢机理跟上面讨论的第一分子脱氢机理相似。相对于中间体IM5,第二分子脱氢反应是吸热反应。相反,相对于中间体IM9,第三分子脱氢反应是放热反应。

图1 在四重态和二重态下优化环己烷同面脱氢的几何构型(Fig.1 Optimized geometries for the stationary points of same-face dehydrogenation in the quartet and doublet state

图2 四重态和二重态同面脱氢势能曲线(括号中显示相对能量值)Fig.2 The doublet and quartet potential energy profiles for same-face dehydrogenation,the relative energy values are shown in parentheses

3 结论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的探讨了NiTi+催化C6H12脱氢的反应机理。确定了过渡金属NiTi+的活性位点为Ti末端,且同面脱氢机理为主要反应路径。NiTi+催化环己烷的反应在四重态势能面上吸热27.25 kJ/mol,在二重态势能面上吸热46.57 kJ/mol。由于在同面脱氢中第一和第二分子脱氢反应比第三分子容易,因此主要反应产物是第一、二分子脱氢产物。

猜你喜欢
环己烷中间体势能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动能和势能”知识巩固
建立A注射液中间体中肉桂酸含量测定方法
“金属迁移”策略推动环己烷合成
“动能和势能”随堂练
环己烷催化氧化生产环己酮催化剂的专利技术综述
激发态和瞬态中间体的光谱探测与调控
吸收法处理有机尾气技术研究
动能势能巧辨析
环己烷冷液倾析器腐蚀与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