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境教学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2+0.5+0.5”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05-19 09:15吴立涛
云南化工 2020年4期
关键词:顶岗化工实训

吴立涛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和基础教育,其根本在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反复强调,要加强高职院校实训设施的建设,在课程建设上,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达到1∶1,可以看出,校内实训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

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一直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为2年的校内理论学习,1年的校外顶岗实习。2015年我院建成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包括化工单元操作实训车间5个、化工设备维修车间4个、60万吨煤制烯烃OTS半实物仿真工厂、100万吨煤制油OTS半实物仿真工厂、煤基化工产品分析检验中心。如继续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两年的在校培养时间又远远不足以增加校内工厂实训课时安排,无法发挥公共实训中心的设备优势。企业调研表明,学生在顶岗实习初期,对企业的管理方式及运行模式不能很快适应,对整体工艺流程的把握还有所欠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于是改革原有的“2+1”人才培养模式,制定“2+0.5+0.5”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具体为“2”进行两年理论教学,第一个“0.5”进行与企业对接的实境工艺实训,第二个“0.5”进行校外顶岗实习,增加了一学期的校内工艺实训,把企业顶岗实习由一年压缩为一学期。由此可提高学生对“岗位”的认知度,使其在顶岗实习阶段能够更加迅速的进入工作角色,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职业素养,实现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企结合,产学对接、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1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重构

1.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面向化工行业一线,培养具 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安全生产意识、责任关怀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较高水平化工岗位技能和相应基础知识,能够从事通用化工产品、煤化工产品生产、分析、管理与工艺(内、外) 操作等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经过在校三年的培养,以达到培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素质、知识、能力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素质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政治思想。知识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文、专业英语、满足专业需要的数学、化学、化工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分析方法、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了解相关行业前沿科学和发展动态。能力要求: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通用能力以外,通过化工生产操作与设备维护岗位(群)、化工分析岗位(群)、工艺运行控制岗位(群)、生产技术管理岗位(群)四个岗位(群)的锻炼,从而满足职业专门能力要求。

1.3 就业方向

本专业立足于宁夏及周边区域,面向全国化工行业,通用化工产品、煤化工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企业,从事化工生产装置操作及维护、化工分析、工艺运行控制、生产技术管理等岗位工作。

1.4 课程体系设计

1)在行业调查、企业调查、兄弟院校调查、毕业生工作情况追踪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群)是:化工生产操作与设备维护、化工分析、工艺运行控制、生产技术管理四个工作岗位(群),其中化工生产操作与设备维护、工艺运行控制为核心岗位(群)。通过聘请课程开发专家、行业专家、企业实践专家,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对岗位所包含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确定了聘请本专业的七个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确定19个行动领域,详见图1。

2)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与学习领域设置,针对化工生产过程和学生职业生涯成长规律,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确定学习领域,详见图1。

3)参照化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基于化工生产的工作过程,将职业技能鉴定融入课程体系,整合现有课程,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利用校内仿真工厂和仿真实训车间、校外实训基地等教学场所,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形成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如图2。

建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2+0.5+0.5”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增加校内第五学期“0.5”的工艺实训,可以实现校企零对接,为下一步在企业顶岗实习的“0.5”打下基础,使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更接近企业需求,让学生在学校就走上“工作岗位”,提高学生对“岗位”的认知度,使其在顶岗实习阶段能够更加迅速的进入工作角色,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

图1 职业岗位(群)——典型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

图2 专业总体课程体系建构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亮点在于增加了第五学期的校内半实物仿真工厂教学实训,实训内容包括60万吨煤制烯烃全流程生产型工艺实训教学和100万吨煤制油全流程生产型工艺实训。岗位设置有各车间车间主任、工艺技术员、设备技术员、安全员、值班长、副值班长、中控主操、现场主操、中控副操、现场主副操等。建立各岗位制度如:车间主任岗位制度、工艺技术员岗位制度、设备技术员岗位制度、安全员岗位制度、值班长岗位制度、副值班长岗位制度岗位制度、现场主操岗位制度、现场主操岗位制度等。制定各岗位操作法,如煤制气工段现场主操操作规程、聚乙烯工段现场主操操作规程等;制定考核标准,完成各岗位实习课时数的分配。

2 运行机制

按照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将原有的化工实训从简单的“单元操作”型实训转变为与全流程“生产型”实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可持续发展。“2+0.5+0.5”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得益于完善的实训设备和装置、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符合生产实践的规章制度、制定操作规程、考核标准,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按照企业化标准进行生产性实训教学,从而实现校园实习的企业化管理。通过将企业管理制度引入校办工厂,将工艺实训作息制度企业化,将代课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任命为车间主任,实现管理人员企业化,将学生安排在各个生产岗位,实现实训学生员工化,并将工厂的考核制度引入校园,探讨校内工艺实习与企业顶岗实习的零对接途径,不断提升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

3 教学实践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后,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尤其是在第五学期的校内工艺实训中,引入企业机制,进行实境式校内生产实训,检验新运行机制的成果,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以便不断完善提高。根据就业率的调查结果显示,新型培养模式让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0%,薪资水平逐年增长,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连续三年达到3500元;通过对运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生进行调查,大部分学生认可本专业群新的课程设置、授课顺序、课程数/学期,考核方式。尤其是对一体化课程和第五学期开设的煤制烯烃(油)生产运行与控制的认可度达到100%;相关化工企业招聘人员对于近几年来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颇有好评,认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有着显著的提升和精进。

4 结语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根据企业需要,在相关教育政策引导下,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同程度的修订,培养目标从单一的高技能一线操作人员到“面向化工行业一线,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安全生产意识、责任关怀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较高水平化工岗位技能和相应基础知识,能够从事通用化工产品、煤化工产品生产、分析、管理与工艺(内、外)操作等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年限由校内学习2年企业实习1年,即2+1模式,转变为较为符合本地实际的2+0.5+0.5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手段从单一板书、多媒体到信息化教学;授课内容由理论和实训转变为更为高效科学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学生评估由一考定输赢改为过程性等多样化考核方式。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力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实践当中得到提升和完善。同时,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以就业为目标的原则,提高学生对“岗位”的认知度,使其在顶岗实习阶段能够更加迅速的进入工作角色,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以达到满足相关企业的职业化要求,并成为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优秀典范,由此可实现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校企结合,产学对接、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专业型、复合型的应用化工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顶岗化工实训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