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习题教学 培育核心素养

2020-05-19 15:04张莉莉翟超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动宾课后练习扁担

张莉莉 翟超

统编版教材课后练习题围绕单元目标设计,蕴含丰富的语文要素,有鲜明的语用特征。这些变化使课后练习题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

一、解读课后习题,明确要素指向

课后习题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巩固,同时其作为评价的载体,又能对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做出指引。做好对课后习题的分析解读,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课文的要素指向,进而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

统编版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组织阅读单元。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伟人”主题,编排了《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三篇人物故事。这一主题指明了单元学习目标之一: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傳统教育。这一单元的主要能力训练点也体现在课后练习题系统中,使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加清晰。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和对应的课后练习题如左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单元关于阅读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词句,学习表达。教学实践中,这一阅读要素会体现在不同篇目的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合适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阅读《大禹治水》能借助提供的语句,把治水的过程讲清楚;阅读《朱德的扁担》,要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走进朱德的内心,并联系战士们为什么藏扁担来体会朱德的工作异常辛苦;阅读《难忘的泼水节》,要图文对照说人物衣着和神情,结合对应语句、用关键词语复现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二、聚焦学科要素,循序渐进练习

学科要素的培养应该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贯穿于整个学段。语文要素在课文和习题中也会体现出一定的能力层级区分。教师在解读习题时,应该在明确要素指向的基础上,分析不同习题中对应的要素层级,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渐进练习,循序提升。

例如:复述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也是二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能力训练点,可以从能力要求上分为按照关键词的提示复述、独立复述,或简单复述、较完整复述和生动形象地复述等多种层级。在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后练习题中,“复述”这一语文要素是有梯度地设计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复述能力的训练。

在《大禹治水》中,课后练习题提供了四个句子,这四个句子其实就是整个故事的提纲。教学中,教师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段提取关键信息,对照这四个句子抓住《大禹治水》的线索。以此为依据,复述就能做到有顺序、有条理。同时,教师分别采用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泛滥”,构建“治水前”的画面;通过“谁、怎么做、结果怎样”,讲述鲧治水的内容;聚焦“十三年、三次、一次”,想象“到处奔走”的画面,读懂禹治水的艰辛;对比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禹治水的丰功伟绩。这样始终指向语言的学习,做复述到有内容。

《朱德的扁担》中,课后练习题有两道,初看起来一是体会人物精神,一是学习动宾短语,但是在明确编者意图之后,就可以把这两道课后练习题有机地整合起来,落脚在“复述”这一能力目标之上。教学中,教师围绕“扁担”,引导学生思考:朱德为什么要用扁担挑粮?他怎样用扁担挑粮?课文还写了朱德挑粮以外的什么内容,为什么?在补充图文资料的基础上,学生了解了下山挑粮的背景,并图文对照,抓住朱德的动作学习动宾短语,用动宾短语复述朱德下山挑粮的片段,在学习和积累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到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

在《难忘的泼水节》中同样要练习复述,但不是复述故事,而是复述场景。课后练习题提供的不是含有时序性的语句,而是简单的四个词语。教学中,教师要采用难题易解的方式。如:画出描写欢迎场面的语句,抓住“赶来、撒满”等关键词,通过叠加的数量词,感受场面之热烈;从课后练习题2入手,图文对照,结合插图,调动视觉,说说周总理的衣着、神态,把距离学生生活实际遥远的内容形象化,把傣族风俗和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同心同乐的感情具体化。这样教学,反复强化的关键词,通过语言构建的画面,自然可以通过语言来复现。

三、挖掘习题资源,开展深度学习

课后练习是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而做的示例,教师要用好课后习题,指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重视迁移运用。迁移运用的常见路径是创设新的情境。在情境的迁移中,学生能较为有效地实现深度学习。新情境的创设可以从正向和反向入手,以产生类比和对比的效果,进而强化学生的认知。《朱德的扁担》课后第2题“选一选,连一连”,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动宾短语。如果只是简单地对照课文连线,就把学习停留在知识的识记上了。“挑着”“草鞋”和“斗笠”不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教师有必要提供对应的图片,使学生图文对照。说出朱德挑粮时的动作,实现对动宾短语的理解。然后,拓展练习——还可以用“挑着”“穿着”“戴着”搭配什么词语。学生必定能根据生活实际进行练习,增进对动宾短语的认知。最后,回到课文内容,对比学生拓展的短语和描写朱德挑粮的短语,朱德的艰苦显而易见。这样教学,人物的品质无须说教,在平实的语言中自然闪耀。

加强生活联结。情境创设还要以有价值的问题为导向。《朱德的扁担》课后第1题“说说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学生走进语言文字,探寻朱德的行为和内心,甚至需要教师补充背景资料。教师绘就的“朱德下山挑粮线路图”就像阅读理解的思维导图,加上迁移习得的动宾短语,结合课前预习了解到的朱德的简介以及纵向的故事逻辑推理和横向的人物行为判断,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更能唤醒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并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一颗传承革命传统的种子。

注重发散思维。关键词往往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主旨。在处理类似课后练习时,教师应以复合问题为导向,从不同的角度发散挖掘,加以延伸,引导学生多维探究。《难忘的泼水节》课后第1题,“用下面的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这是一个复合问题,教师要牢牢抓住语言学习这一要义,通过关键词的解读,尤其是联系傣族风物和风俗,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结合插图说说所观察到的内容,说说文字描绘的画面,将泼水节的热烈场面和周总理平易近人的光辉形象融合在一起,在情感渲染的基础上,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

(作者单位:张莉莉,广州市黄埔区玉鸣小学;翟超,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动宾课后练习扁担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金扁担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熊爸爸的扁担
挑扁担
“救火”带标记动宾对象式结构语用认知分析
小学音乐教材课后练习使用方法之管见
动宾结构中动词虚化的认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