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与心理授权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2020-05-21 11:13付雅琦张子鑫彭先桃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

付雅琦 张子鑫 彭先桃

【摘要】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对395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分析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和心理授权的现状及关系。结果表明: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与心理授权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在教龄、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心理授权总分及自我效能感、自主性、影响力三个子维度在教龄、学历、职称、编制上存在显著差异;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对心理授权总分及各维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基于此,为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和心理授权水平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心理授权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0)04-0020-07

【作者简介】付雅琦(1995-),女,郑州人,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子鑫(1994-),女,河南焦作人,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彭先桃(1966-),女,湖北荆州人,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办好学前教育的关键。然而,近期研究表明幼儿教师队伍出现高离职率、职业倦怠等现实问题[1][2]。面对幼儿教師队伍建设的困境,如何有效管理和激励幼儿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传统的幼儿园管理以物质手段或硬性指标要求等外在因素激励幼儿教师[3],而现代幼儿园管理强调增强幼儿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对园所管理的参与意识,形成内在激励才是维持幼儿教师队伍稳定、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管理者注重幼儿教师心理授权水平的提高,只有幼儿教师从心理上真正体验到“被授权”后,才能发挥授权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行为的积极作用。因此,有必要深入考察幼儿教师心理授权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创新幼儿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心理授权是个体体验到被授权的一种心理状态或认知过程,包括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自主性、影响力[4]。工作意义是幼儿教师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对幼教工作目标和目的的价值判断;自我效能感是幼儿教师对自身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务的认知;自主性是幼儿教师对工作任务的自主权和控制能力的感知;影响力是幼儿教师体会到对幼儿园管理、决策、运营等方面的影响程度。Thomas指出两种提升心理授权的途径:一是改变工作环境或心理氛围,二是改变员工解释环境的方式[5]。但外部的组织环境并不总能迎合幼儿教师的心理需求,当务之急需要从幼儿教师的个体因素出发寻求提升心理授权的方法。研究表明,作为一种内部激励,职业使命感会对心理授权产生正向影响[6]。职业使命感是个体体验到的对特定领域的带有意义感的、强烈的热情与力量[7]。目前,从职业使命感角度分析幼儿教师心理授权的研究匮乏,本研究旨在考察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与心理授权的现状,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和心理授权水平,促进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从湖北省某市选取14所幼儿园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30份,获得有效问卷395份,有效回收率91.9%。其中,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186人(47.1%),6~10年教龄的76人(19.2%),11~15年教龄的39人(9.9%),16~20年教龄的39人(9.9%),20年以上教龄的55人(13.9%);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103人(26.1%),大专学历的217人(54.9%),本科学历的75人(19.0%);职称未定级的教师265人(67.1%),职称为幼教二级的28人(7.1%),职称为幼教一级的48人(12.2%),职称为幼教高级的54人(13.7%);在编教师98人(24.8%),无编教师297人(75.2%)。

(二)研究工具

1.《职业使命量表》

本研究采用Dobrow和Tosti-Kharas(2011)开发的《职业使命量表》(Calling Scale)[8]。该量表是由12个项目构成的单维量表,采用Likert五级评分,1分表示“非常不符合”,2分表示“比较不符合”,3分表示“不确定”,4分表示“比较符合”,5分表示“非常符合”,变换项目的关键词可测量对应的职业群体。所有项目得分相加求平均值,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职业使命感越高。Dobrow和Tosti-Kharas对量表进行了严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中文版的本土适用性也在国内研究中得到检验[9]。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6。

2.《幼儿教师心理授权问卷》

本研究采用陈玲(2018)在Spreitzer心理授权四维度模型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幼儿教师心理授权问卷》,该问卷已在实证研究中获得了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0]。问卷共22个项目,包括工作意义(6项)、自我效能感(7项)、自主性(5项)、影响力(4项)四个维度,采用Likert五级评分,1分表示“非常不符合”,2分表示“比较不符合”,3分表示“不确定”,4分表示“比较符合”,5分表示“非常符合”。所有项目得分相加求平均值,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心理授权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18。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

本研究以幼儿园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由经过专业训练的硕士研究生担任主试,测试前告知幼儿教师调查目的和相关指导语,并强调本次问卷填写无好坏之分,调查结果仅用于教育研究且会遵守保密原则,请被试表达真实想法。问卷填答结束后,主试现场集中回收问卷。本研究采用SPSS23.0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和心理授权的现状描述

由表1可知,职业使命感得分高于理论中值3,表示幼儿教师能够较好地体会到幼教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心理授权总分及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自主性、影响力四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理论中值3,表示幼儿教师能够从心理上感知到自己在工作中被授予权利。但心理授权各维度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其中工作意义维度得分最高(M=4.40),说明幼儿教师能够较好地体会到幼教工作的价值和目的;影响力维度得分最低(M=3.09),说明幼儿教师难以感知到对工作结果及幼儿园发展的影响,在幼儿园的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心理授权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 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的差异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在教龄、学历上差异显著,在职称及编制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

(1)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的差异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教龄幼儿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存在显著差异(F=3.03,p=0.018,p<0.05),经LSD事后检验发现,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在教龄上的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16~20年教龄组>6~10年教龄组>0~5年教龄组>11~15年教龄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随着教龄的增加呈现先缓慢上升,后急速下降再上升的波动趋势。

(2)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的差异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存在显著差异(F=4.04,p=0.018,p<0.05),经LSD事后检验发现,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这说明幼儿教师学历的提升对职业使命感有积极影响。

2. 幼儿教师心理授权的差异分析

(1)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心理授权的差异分析

由表3可知,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在心理授权总分(F=11.63,p=0.000,p<0.001)及自我效能感(F=21.17,p=0.000,p<0.001)、自主性(F=8.44,p=0.000,p<0.001)、影响力(F=5.96,p=0.000,p<0.001)三个子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工作意义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1.12,p=0.346,p>0.05)。经LSD事后检验发现,在心理授权总分上,幼儿教师在教龄上的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20年以上教龄组>16~20年教龄组>6~10年教龄组>11~15年教龄组>0~5年教龄组。此结果表明尽管11~15年教龄组的幼儿教师心理授权水平有下降趋势,但从总体上看,幼儿教师的心理授权水平,随教龄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

(2)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心理授权的差异分析

由表4(见下页)可知,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在心理授权总分(F=12.54,p=0.000,p<0.001)及自我效能感(F=13.12,p=0.000,p<0.001)、自主性(F=17.62,p=0.000,p<0.001)、影响力(F=5.10,p=0.007,p<0.01)三个子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工作意义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0.55,p=0.576,p>0.05)。经LSD事后检验发现,在心理授权总分上,本科学历的幼儿教师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大专、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这表明幼儿教师心理授权水平随其学历的提升呈现升高的趋势。

(3)不同职称的幼儿教师心理授权的差异分析

由表5可知,不同职称的幼儿教师在心理授权总分(F=7.00,p=0.000,p<0.001)及自我效能感(F=10.55,p=0.000,p<0.001)、自主性(F=6.47,p=0.000,p<0.001)、影响力(F=6.58,p=0.000,p<0.001)三个子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工作意义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0.17,p=0.844,p>0.05)。经LSD事后检验发现,在心理授权总分上,幼儿教师在职称上的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幼教二级组>幼教高级组>幼教一级组>未定级组。这说明幼儿教师心理授权水平并非随着职称的提升而呈现稳定上升趋势,而是随着职称的变化上下波动。

(4)不同编制的幼儿教师心理授权的差异分析

由表6可知,不同编制的幼儿教师在心理授权总分(t=2.49,p=0.016,p<0.05)及自我效能感(t=3.60,p=0.001,p<0.01)、自主性(t=2.49,p=0.015,p<0.05)、影响力(t=2.81,p=0.005,p<0.01)三个子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工作意义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1.97,p=0.05)。经LSD事后检验发现,在心理授权总分上,在编幼儿教师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无编幼儿教师。这表明编制对幼儿教师的心理授权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三)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与心理授权的关系

1. 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与心理授权的相关分析

由表7(见下页)可知,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与心理授权总分及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自主性、影响力四个子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即幼儿教师的职业使命感越高,其心理授权就越高。其中,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與工作意义的相关程度最高(r=0.639),而影响力与职业使命感的相关程度较低(r=0.360)。

2. 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与心理授权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与心理授权的关系,本研究以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为预测变量,以幼儿教师心理授权及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自主性、影响力四个子维度为结果变量,进行多元分层逐步回归分析。其中,教龄、学历、职称、编制作为控制变量,第一层(教龄、学历、职称、编制)直接进入,第二层(职业使命感)逐步进入。由表8可知,职业使命感对心理授权总分及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自主性、影响力四个维度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p<0.001),职业使命感对心理授权总分的解释量为45.0%。

三、讨论

(一)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和心理授权的现状

1. 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的现状

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的总体状况良好,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此结果表明,近年来,随着党的十九大、2019年全国两会分别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日益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均提出“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正在逐步提升,使幼儿教师愈发感知到幼教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责任,从而内化对幼教工作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本研究发现,16~20年教龄的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显著高于16年以下教龄的幼儿教师。这是因为16~20年教龄的幼儿教师基本生活稳定,能够对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幼教职业角色与特点有更深刻的认知,且长时间的职业融入使他们对幼教工作产生深厚的情感,愈加坚定在岗位上继续奉献的职业信念,进而形成较高的职业使命感。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显著高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这是因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的择业动机可能仅是幼教行业入职门槛低,对幼教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调查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仍占一定比例,提示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快提升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进而选拔出真正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高层次人才。

2. 幼儿教师心理授权的现状

幼儿教师心理授权总分及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自主性、影响力四个子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理论中值,显示出大部分幼儿教师能够在心理上体验到“被授权”。但心理授权各维度存在结构性差异,影响力得分相对较低,这说明幼儿教师在影响力方面存在很大缺失。现实的工作中,幼儿教师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习惯于听从领导的命令与指挥,只负责任务计划内的日常工作,难以获得园所的管理、决策等权力,所以无法感受到自己在工作和园所发展中的影响力。

本研究发现,20年以上教龄的幼儿教师心理授权最高。根据Unruh和Turner提出的教师职业发展理论,此教龄段的幼儿教师已进入成熟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专业技能,所以工作的信心逐渐增强[11]。并且经过多年从教,他们既能将工作价值与人生价值相融合,又能与领导、同事和谐相处,掌握了与家长沟通的方法,从而有助于其对工作意义、自主性和影响力的感知,故而心理授权高。本科学历的幼儿教师心理授权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历组,即学历越高的幼儿教师心理授权越高。这是因为学历高的幼儿教师获得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技能,内心对于成功完成幼教工作有更充足的信心,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并且,在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情操的推动下,学历高的幼儿教师会对工作有更高的目标追求。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他们更容易受到幼儿园的重视与支持,获得参与园所管理、决策事务的权利,从而产生较高的心理授权水平。职称为幼教二级的幼儿教师心理授权最高。也就是说,并非职称越高的幼儿教师,心理授权水平越高。其原因可能是幼教二级的幼儿教师大多刚参加工作不久,对幼教工作充满新鲜感和热情。为了获得领导的认可,他们会在工作中更积极地表现,同时也常被领导安排处理教学外的事务,所以体会到更高的心理授权。在编幼儿教师心理授权显著高于无编组。这是因为编制带来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都相对较好,工作的稳定感、安全感使幼儿教师更容易产生心理归属,体会到自己对幼儿园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进而增强参与园所管理的权责意识,提升心理授权水平。

(二)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与心理授权的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与心理授权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的分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教龄、学历、职称及编制因素后,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对心理授权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究其原因,首先,职业是人们试图将自我概念落实到现实工作中的过程,职业使命感高的个体会产生高度同一的自我概念和角色匹配[12],所以职业使命感高的幼儿教师更能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和自主性。其次,职业使命感高的人能明确地认识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距离,他们愿意迎接各种困难与挑战,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缩小差距,从而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最后,职业使命感会促进个体的职业认同,职业认同是一种积极的职业心理,能够提升个体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忠诚度[13],所以职业使命感高的幼儿教师会自发地在行为、决策方面与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相一致,从而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体会到自身的影响力。所以,职业使命感能通过改变幼儿教师的内部心理机制来提升其对“被授权”的感知,促进幼儿教师心理授权水平的提高。

四、建议

(一)教育行政部门及幼儿园要重视幼儿教师心理授权的培养

幼儿教师的心理授权水平不仅与个人因素有关,也与相关部门和幼儿园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有关。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单纯依靠传统的经济雇佣关系、园所的规章制度和强制措施很难实现学前教育的科学长远发展,重视幼儿教师心理授权的培养对于创新幼儿教师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学前教育保持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根据本研究所得结果,应结合幼儿教师心理授权的基本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授权水平。如注重对低学历幼儿教师的责任意识与管理意识的引导,使其明晰自己的权责范围,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其积极参与园所事务的管理与决策,如薪酬分配、职务晋升等;重视增强无编幼儿教师的心理授权,减少在编与无编幼儿教师的生活关怀、工作待遇方面的差距,积极与他们沟通交流,听取并合理采纳其建议,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感受到被支持与重视。

(二)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使命感,促进其心理授权的发展

在我国现有的社会背景下,广大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并不高,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仍然坚持在岗位一线的幼儿教师更多是因为自身的职业认同、精神满足等方面,而非物质报酬的激励[14]。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证实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正向预测心理授权。因此,要关注幼儿教师精神层面的引导与建设,唤起并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政府应加强幼教工作意义与价值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可度,促进全社会形成尊重幼儿教师的氛围,从而使幼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大责任,内化对幼教工作的使命感。第二,教育管理部门及幼儿园应定期举行职业道德讲座、论坛,并利用假期时间对幼儿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信念教育,提高其思想品质和师德修养,引导幼儿教师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第三,幼儿教师自身要端正入职动机,从心底热爱幼教职业,不断提升职业认同感。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前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明确新时期幼儿教育的新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深化职业使命感,更好地为实现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獻】

[1] 李晓巍,郭媛芳,王萍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与幼儿园组织气氛、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系[J].教师教育研究, 2019,31(1):66-72.

[2] 覃阿敏.幼儿教师心理资本及其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3] 曾越,秦金亮.幼儿教师心理契约的结构及影响因素——以浙江省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8(1):62-69.

[4] Spreitzer,G.M.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in the work-place:Dimensions, 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4):1442-1465.

[5] Thomas,K.W.,Velthouse,B.A.Cognitive elements of empowerment:An interpretive model of intrinsic task motiv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0,15(4):666-681.

[6] 陈逸雨.职业使命感对工作投入影响研究——以心理授权为中介变量[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6.

[7][8] Dobrow,S.R.,Tosti-Kharas,J.Calling:The development of a scale measure[J].Personnel Psychology,2011,64(4):1001-1049.

[9] 赵小云,王静.幼儿教师的职业使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6):59-64.

[10] 陈玲.幼儿教师心理授权、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11] Unruh,A.,Turner,H.E.Supervision for change and innovation[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70:67.

[12] Rothmann,S.,Hamukangandu,L.Callings,work role fit,psychological meaningfulness and work engagement among teachers in Zambia[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3,33(2):1-16.

[13] Hirschi,A.Callings and work engagement: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work meaningfulness,occupational identity,and occupational self-efficacy[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12,59(3):479-485.

[14] 徐兴芳,洪秀敏,于海波.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与离职意向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4,36(3):160-166.

本文系长江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与工作投入的现状及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9JKA02)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彭先桃,703522126@qq.com

(助理编辑 王平平)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对策分析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