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2020-05-23 12:13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腮腺筋膜切口

许 炜 陶 华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仙桃 433000)

腮腺肿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唾液腺肿瘤,腮腺肿瘤中以良性肿瘤最为常见,但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均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1]。目前临床治疗腮腺肿瘤应用最多的手术方式是腮腺切除术,由于面部神经和腮腺肿瘤关系密切,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可引起术后并发症[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患者的手术疗效及生活质量,因此合理选择手术术式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比较改良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口腔科2015年6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68例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排除心、肝、肾、肺器官功能障碍者,所有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8.3±2.5)岁;病程5~18个月,平均(9.2±1.1)个月;肿瘤直径1.7~4.2cm,平均(2.6±0.4)cm。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7.7±2.1)岁;病程7~16个月,平均(8.5±1.2)个月;肿瘤直径1.5~4.0cm,平均(2.2±0.2)cm。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肿瘤大小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全麻后于腮腺区做“S”型切口,然后翻瓣将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不保留腮腺管,结扎腮腺深叶残端,然后放置负压引流管,清洗后关闭切口。观察组患者行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全麻后于耳垂下沿下颌升支向下做一弧形切口,锐性分离腮腺筋膜浅面,然后钝性分离咬肌筋膜,神经解剖分支到主干,暴露肿瘤周围腮腺,并沿肿瘤边缘进行钝性分离,彻底切除肿瘤及邻近的病变腮腺组织,术中注意保护邻近的面神经分支。保留腮腺管、腮腺前部及上部腺体,结扎腮腺组织残端及分支导管后放置负压引流管,缝合腮腺咬肌筋膜层,常规清洗后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同时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对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睡眠、食欲、疼痛、面部表情、精神、日常生活等[3],总分为6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2.2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腮腺肿瘤是一种位于外耳道下方的肿瘤,临床主要包括多形性腮腺瘤和黏液表皮性腮腺瘤两种类型。腮腺肿瘤会对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及听力产生不良影响[4],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确诊后应采取积极的治疗。

目前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方式,不同术式及切口选择之间的临床疗效存在差异,手术的治疗原则是尽量缩小手术切口、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S”形切口的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瘢痕明显,且术后面瘫、涎瘘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腮腺切除术,术后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传统腮腺切除术(P<0.05),这与相关文献[6~7]研究结果一致。改良型腮腺切除术的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切除的腺体组织量少,能够减轻对组织及神经的损伤。术中能够保留耳大神经前、中、后支,减少术中出血量[8],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及腮腺导管能够实现根治肿瘤的同时维持患者腮腺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且能够降低复发率。此外选择耳后切口术后疤痕更加隐蔽[9],美容效果良好,患者可接受性高。

综上所述,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较传统的腮腺切除术更具有优势,因此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腮腺筋膜切口
270 例老年人腮腺沃辛瘤术式的选择与改良
基于腮腺径线磁共振测量评估糖尿病患者腮腺形态变化的研究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