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急性脑出血管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探讨

2020-05-23 12:14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负性脑出血依从性

陈 丹 丹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州 510180)

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脑部组织缺血、损伤的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为急性脑出血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ACH)又称急性脑溢血,可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1]。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应用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减少负性情绪,改善睡眠,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患者可起到积极改善治疗效果的作用[2]。选取我院脑系科(2016年1月~2018年2月时期)就诊的急性脑出血管病部分患者应用优质护理联合常规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3]:MRI/头CT诊断为脑出血管疾病;急性加重。排除标准[4]:恶性肿瘤;出血倾向;近期接受过类似治疗;重要脏器衰竭;精神异常。将我院脑系科(2016年1月~2018年2月时期)就诊急性脑出血管病患者90例,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男28例,女17例,患病至入院时间1.6~11.4h,平均(6.4±0.9)h,年龄34~75岁,平均(62.3±3.7)岁,体重60.3~106.2kg,平均(73.6±4.7)kg。联合组(45例)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男28例,女17例,患病至入院时间1.9~11.8h,平均(6.8±1.0)h,年龄32~76岁,平均(63.1±3.6)岁,体重60.1~108.1kg,平均(74.1±4.8)kg。资料对照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组采取优质护理+常规护理:(1)急救措施:保证呼吸道畅通,头部歪向一侧,取出活动义齿,低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路;(2)严密病情观察,做好心电监护;(3)并发症护理:床头抬高30°定期吸痰、扣背以预防肺部感染;定期翻身、使用气垫以预防褥疮;(4)心理护理:耐心倾听,舒缓不良情绪,提高自信心和依从性。

1.3 评价标准[5]

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分:(1)NIHSS:分值分布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2)SAS焦虑自评:无焦虑<50分;50分≤轻度焦虑≥59分;60≤中度焦虑≥69分;重度焦虑≥70分;(3)PSQI评分:18个条目7个0~3分计分睡眠维度计算总分。分值分布0~21分,好坏临界值为7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NIHSS、SAS、PSQI评分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联合组患者NIHSS、SAS、PSQI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SAS、PSQI评分对照分)

3 讨论

在急性脑出血管疾病患者中,多数因疾病造成肢体活动不灵,生活能力下降等,患者多有较重的心理负担,出现抑郁、睡眠不佳等,影响患者的康复[6]。而常规护理多重视患者疾病情况,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对患者进行心理、生理干预的优质护理,切实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为患者恢复提供更好的护理干预[7]。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干预前NIHSS、SAS、PSQI评分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可见在患者病发后,神经功能缺损、负性情绪较严重,睡眠质量较差。干预后联合组患者NIHSS、SAS、PSQI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见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结合后,可明显减少患者焦虑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进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可见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结合后,针对急性脑出血管疾病患者,因护理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耐心倾听进而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率与依从性,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认为在患者接受治疗后,采取针对性的康复干预,以提高患者肢体运动、生活能力与护理能力,改善患者预后[8~9]。本组研究结果与袁艳[10]等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睡眠情况,减轻患者病后焦虑,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与满意度,进而减少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负性脑出血依从性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