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5-26 02:10吕园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3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

吕园

【摘要】幼儿园教育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混淆“幼小衔接”与“小学化”的概念,忽视幼小衔接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第二,幼小衔接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小学化。其原因主要是,对于政策的误解以及缺乏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幼儿园过分依据家长需求增设小学课程内容;幼儿教师对于小学教育的不熟悉,缺乏对课程实施的把控能力。提出正确解读政策要求,提高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认识;通过家长学习、家长培训等方式提升家长教育观念,减轻家长焦虑;以“幼小衔接”功能室打造园所特色课程提升“幼小衔接”的质量;加强对幼儿园教师与小学低年级教师的统一培训等策略,为解决幼儿园教育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幼小衔接;小学化;对策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随着学前教育的大力发展,社会、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强。随之而来的是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聚焦和探讨。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从防止“小学化”倾向和纠正“小学化”措施建设两方面着手消除幼儿园“小学化”现象。2011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明确要求禁止各级各类幼儿园以各种方式和理由开展“小学化”的教育。2016年新出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期望小学能够正确引导幼儿园教育,去除“小学化”的毒瘤。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幼儿园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从这一系列文件的发布,可以看出国家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治理的决心。因此,“去小学化”的观念也深入广大幼教者之心。然而,“去小学化”不等于不要进行“幼小衔接”。幼小衔接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幼儿园教育“幼小衔接”出现的问题

(一)“幼小衔接”与“小学化”概念混淆不清

很多人认为存在“小学化”倾向,不就正好是“幼小衔接”吗?其实不然,“小学化”与“幼小衔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小学化”是在实施幼儿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是指教师在观念上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看,在教育教学上采用小学式的教学方式或提前教授小学的内容等。如采用讲解法、说服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而非采用游戏式的方式;教学目标上注重知识技能的获得为主,内容上提前教授包含算术、识字、拼音等小学阶段要学习的内容,有些甚至会在课后以“小任务”“小练习”或“小作业”等形式让幼儿进行知识的巩固。而国家又出台一系列文件命令禁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很多幼儿园没有搞清楚“幼小衔接”与“小学化”的概念,为了不踩“小学化”的雷,就采取了不实施“幼小衔接”课程或不重视“幼小衔接”课程的误区。

(二)“幼小衔接”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小学化”

幼小衔接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幼儿教育者意识到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尤其是人小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其课程中设置了幼小衔接的课程,然而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课程内容或课程教学方式的小学化现象。误以为幼小衔接就是要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其目的在于知识技能的储备。因此,很多幼儿园在大班阶段幼儿的课程中加入了“幼小衔接”的内容,而实际是在进行小学知识技能的传授,无异于让幼儿提前进入小学课堂。幼儿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表现为过多采用讲授的方式。幼儿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生活的实际出发,注重课程内容的生活性,区别于小学系统性的学习內容。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幼儿的动手实践,注重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和直接感知进行学习。机械枯燥的学习方式将会让幼儿产生倦怠心理,从而抵触幼儿园的学习活动,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对其日后的发展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影响。

二、幼儿园教育“幼小衔接”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对政策的误解和缺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以及学习方式的认识

教育部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消除“小学化”的政策文件,让许多幼儿教育者闻“小学化”色变,惟恐自己的幼儿园与之沾上任何关系。很多幼儿教育者不能确定“识字”到底是不是小学化,到底能不能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幼儿识字。识字是幼儿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求。然而,最开始幼儿的“识字”只是把字当作图来认识。因此,它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在游戏中学习,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识字”在幼儿阶段也是可以进行的。

(二)幼儿园过分依据家长需求增设小学课程内容

我国的幼儿教育不在义务教育的范畴之内,幼儿园的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大纲供幼儿园参考。幼儿园的课程呈现繁杂的现象,对课程的开设把握不准,很多时候根据家长的需求开设。现如今的家长普遍处于一种对孩子“幼小衔接”时期焦虑的现状。表现为:对孩子学习成效的焦虑,对孩子适应学校环境的焦虑以及习惯性比较产生的焦虑。这些焦虑表现让很多家长怀疑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以及游戏式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到了大班,家长们不断地向教师抱怨孩子不认识汉字,不会计算不会数数不认识拼音,有些甚至直接要求教师提前教授小学的知识。很多幼儿园顶不住家长的这些压力,就借“幼小衔接”的旗号,被迫开设小学的教学内容。

(三)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加上对于小学教育的不熟悉,缺乏对课程实施的把控能力

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表现为游戏化的活动设计能力较弱。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往往需要教师设计游戏化的情境,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这些情境和材料可以参考的资料不足,且非常零散,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思考、搜索和准备。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游戏化的教学更容易使其陷入困境。小学化的教学方式指的是主要采用讲解式,以教师的教为主,通过口头传授的方式交给幼儿知识和技能。这种方式中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其教学活动更容易被教师掌控,教学模式单一,可多次重复使用,且以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有更为丰富固定的资源。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更易走向“小学化”。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对于小学教育的不熟悉,不知道该教哪些不该教哪些,因此在实施课程时把握不准。

三、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对策

(一)正确解读政策要求,提高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认识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正确解读幼儿教育政策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要求既是我们开展幼儿教育课程的大纲或依据。教育部提出的一系列去“小学化”的文件,都是在告诉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社会各界小学化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危害,避免我们走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误区,不能盲目或简单的认为去“小学化”就是不要进行“幼小衔接”。正确认识到幼儿衔接对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学习和加深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二)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减轻家长焦虑

首先,由教育部门牵头组织社会力量举办相应的家长学校、家长讲座家或家长沙龙活动,让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感受到广大家长的集体关注的问题和焦虑所在,互相借鉴各自较好的调试方法。其次,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由专业的教师向家长及时讲述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该阶段应注意孩子的哪些方面,并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最后,家长自己也应该主动调试自己,不要盲目的比较,要相信“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相信孩子抱着静待花开的良好心态给与孩子成长的机会,等待孩子的成长。

(三)以“幼小衔接”功能室打造园所特色课程提升“幼小衔接”的质量

近几年幼儿园都在做自己的“园本课程”,都在打造自己的特色课程,然而很少有园所在特色课程的打造方面想到“幼小衔接”课程的问题。功能室具有场所独立、设备比较齐全、功能聚焦、使用灵活等特点,为幼儿衔接课程的学习提供类似小学课室的场所,能让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集中在一个时段进行连续的学习,让幼儿在场地、空间、时间上真正体验到小学学习的不同。只要教师在实施课程时把握内容的适宜性和教学方式的合适性,将能帮助幼儿很好的适应小学学习的氛围等。

(四)加强对幼儿园教师与小学低年级教师的统一培训

前几年由于我国幼儿教师的缺乏,国家采取小学教师“转岗”培训的方式培养了大量的幼儿教师。这一部分教师是从小学过来的,他们对于小学的教育内容非常熟悉,可以请这样一部分教师积极参与到幼小衔接的教研中来,请他们带动幼儿教师熟悉小学教育的内容,以免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课程时走入小学教育内容的范围。也可以采用国外的一些优秀的经验,如美國在幼小衔接问题上提出可以幼小师资合流,这样他们可以共同商讨幼小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当孩子进入到幼小衔接期时,共同为他们设计特别内容的衔接活动。可以带孩子到一年级观摩小学生活,提前体验小学生活,为升入小学做好准备。通过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一起培训,让他们在不同的阶段相互了解课程之间的编制、内容,做到课程理念上的连接为幼小衔接课程提供依据和参考。

最后,幼小衔接的目的是为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为进入小学做准备。然而这种准备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小学学习内容上的衔接,更多的是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衔接。它也并非简单的形式上的衔接,也并不是人小学前半年的短暂时间上的衔接,也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衔接,而是整个幼儿阶段都应该在为小学做准备,为其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是小学与幼儿园共同的衔接。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9 %BC %E5 %B 0%8F %E8 %A1%94%E6% 8E %A5/4911541?fr-aladdin.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幸福新童年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旅游教育出版,2012.

[4]蒋庆荣,幼小衔接期家长教育焦虑的质性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19(05).

[5]袁祎阳.中美两国幼小衔接问题的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18( 06).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