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人

2020-05-26 02:10罗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3期
关键词:裁判课间考试

罗彬

【摘要】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突出了体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既要考虑体育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体育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到实践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竞赛、考试等的同时,在体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会得到进步与发展,让学生不光“体”出成效,还要“育”出成效。

【关键词】全面发展;以“体”“育”人;初中阶段

当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体育课和体育训练中意志欠缺、毅力不足、怕吃苦等都是相当正常的现象,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在思想上和品质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改革体育教学的模式,重铸学生的价值观,以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各种体育活动中,能力和品德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人人都学有价值的体育、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技能、人人在体育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三点是核心,围绕这三点,并且遵循:

基础性,为了学生未来的生活、就业与学习打基础。

普及性,适合全校学生的身体发展的需求。

发展性,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进一步发展。

在各种各样的“体”活中,精心“育”苗,是可以并且是能够做得到的。

一、体育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

在教学过程中把关爱送给每一位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在体育课学习过程中学会关心他人。

每个班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让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课里面受益,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里面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体育。

体育教学应当既重视结果,更关注过程。体育课程的内容不仅包括结果,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過程。针对学生体质的差异性,把目标分解成若干个步骤和环节,帮助学生化解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这样的安排有效地提高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并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感受体育的乐趣,增强学好体育的信心,不仅体能技巧等方面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精神世界上也会获得发展。

体育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彰显生命力的过程。采用分小组、结对子、优带差等诸多方式,让体育课堂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被动学习为主的,而是一个彰显生命力的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过程中的分组安排。根据学生男女体质方面的差异性,同一教学内容,制定出不同的目标,根据学生的体质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富有针对性。

二是过程中的适度鼓励。孩子们娇气是难免的,他们或她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畏难甚至畏缩,也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适度的鼓励会让弱者变得坚强,让强者变得更强。

三是过程中的楷模作用。用学生身边的优秀者作为他们的楷模,对学生有更好的激励作用,对于多次未能掌握技巧者,让楷模多示范几次,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也可以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四是过程中的结对活动。把学生中的优秀者与后进者进行结对,优教后,优带后。在课堂上,这样的方式可以发挥优生的长处,并激励优生更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又让他们尝试到助人的快乐。后进生在跟优生学习的过程中,减少了学习的心理压力,激励后进生以教同学为榜样,勤奋学习,早日成为别人的帮教对象。

二、把握竞赛训练中的育人时机

每年学校均要组织各类比赛,本人除了负责策划整个体育科组每学期的各种体育竞赛外,还负责带一个女子篮球队。在组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向学生灌输科学的价值观,要求学生放下包袱,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参加训练。在长达一个学期的训练中,没有一个同学退出,还在比赛上夺得了全区女子篮球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名次。至于在协助其他同事进行的健美操、田径运动会等项目的训练过程中,坚持以德感人,很好地解决了各种训练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夺得各种荣誉奠定了坚实的德育基础。学生在漫长的训练中,并没有把比赛结果当作是唯一的结果,因此不但收获了各种技巧,还收获了阳光的心态、健康的身体,这些是与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以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引导是分不开的,

三、注重考试训练中的德育工作

中考体育是学生必须面对的,训练时间紧,训练强度大,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畏之如虎的。为了有效地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采用如下的几种手段:

一是安排针对性的训练。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由初一到初三的体育测试成绩,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考试项目,为学生量身打造一套适合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适宜的训练方案,真正让学生做到知己知彼。如有的某个项目是强项,那么训练的时间就少一些,某个项目是弱项,训练的时间就多一些,这样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训练水平和质量。

二是安排科学的运动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少到多,由弱到强,合理科学的运动量杜绝了学生畏难情绪的滋生和蔓延,也杜绝了体育教学中的蛮干现象。

三是用幽默化解紧张。考试前的动员会上,用幽默的方式和学生谈谈心,鼓鼓劲,把学生的紧张消弭在笑声中。

四是考试中的人文关怀。如对女生特殊生理期的提前提醒,考试前的饮食指导,考试过程中的及时鼓劲等等,用满腔的热情为学生参加体育考试尽可能地扫除各种不利于考试的因素。系统、科学、灵活的德育工作,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和助推剂。

四、用好大课间的育人契机

大课间不仅仅是一种运动的形式,借助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有效进行德育的渗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技能,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一是不断更新大课间的内容和模式。利用自己的母校华东师大的丰富资源,借鉴了上海多所学校的韵律操,与学校的舞蹈老师一起,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自编了一套韵律操。结合韵律操,把跳绳、武术等内容有机地安排在大课间,即使是音乐的使用,也是精心挑选,选择健康、阳光的音乐作品,作为出场音乐、准备音乐、练习音乐、放松音乐、退场音乐,使学生全程在音乐的熏陶下完成大课间。不光把大课间打造成学生锻炼身体的大舞台,还把大课间打造成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二是注重与学生的未来相结合。大课间的内容和形式的开发、组织、落实,均体现了人本观念,高度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从学生参与运动的意愿、运动技能的养成、情感意志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形成、心理健康的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使学生在参加大课间的活动过程中,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为将来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五、在运动会中培养学生裁判的各种素质

每年一次的运动会,均组织大批的学生担任裁判工作,相当一部分的准备工作落在这些裁判员的身上。他们不光要接受裁判工作的培训,还要在预先安排的模拟比赛中进行模拟裁判,通过现场裁判、赛后讨论、辅导答疑等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裁判技能。但由于时间短,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错漏,尽管赛前进行了相应的心理辅导,但接受裁判工作过程中偶尔的失误所带来的学生和老师的不理解甚至是责骂,诸多的委屈、难受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莫大考验。为此,及时对他们进行安抚,进行细致的心理辅导,对他们的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找根源、思对策等方式,让学生放下包袱,愉快地继续完成相关工作。让学生担任裁判工作,既让他们掌握了一种体育技能,又提高了心理素质,还为他们克服日后的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的困难奠定了基础。

每一种体育活动,都是要学生身体力行,学生在实践和摸索中不断成长,学生不光是体能.体力、体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情感素质等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因此,在丰富多彩的“体”活中,关注学生,抓好节点,是可以开辟出一条独特的“育”人之路的,而且不光“育”出人才,还可以“育”好人才。

猜你喜欢
裁判课间考试
NBA本赛季有5位女裁判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算“10”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听提示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