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样化阅读形式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

2020-05-26 02:10李翠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3期
关键词:阅读量

李翠

【摘要】在现当代的PISA阅读数据调查来看,学生四项阅读基本阅读能力数据并不理想,部分学生的阅读量非常大,但他们的阅读能力是远不足以匹配的。再观西方的阅读数据,美国的阅读数据从数量和能力评价上,都是我们的6倍,这为什么呢?因为阅读能力与阅读数量并不正向成正比,阅读的能力要求会逐年上升,在课程标准当中有明确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数量上升时,同时要对孩子的能力产生要求,而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儿童今后获得学业成就和事业成功的基础,所以,我也在不断地努力和琢磨多样化阅读形式,如何能够让4-6岁阶段的孩子,爱上阅读,大量阅读,提升閱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量;多样性阅读形式;儿童阅读能力

一、阅读的原因

根据大数据调查显示,人们阅读的动机有以下几种:(1)强烈的阅读兴趣;(2)阅读的巨大价值促使;(3)阅读会拓宽思维广域,所以人们去阅读。其实这些都是学龄阶段阅读或更深远阅读的辐射点,至于最开始的阅读动机,特别是儿童阅读动机,是阅读能带来愉悦感而并非功利性。

儿童的阅读不应该只是浮光掠影般地扫过一排排的文字,更是应该是适合他们的能力水平的兴趣阅读,而激发他们兴趣的一项重要心智活动。制定适应儿童年龄特点的阅读计划,给孩子一个精心设计、陈列大量读物的环境,准备的都是他们喜欢的书,很大程度会让孩子进入阅读的“状态”,为孩童未来学校、家庭、社会导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热衷于某篮球对的孩子,已然是一位投入的学习者,他会带着那份专注和既有的知识阅读报纸上的体育新闻。地球上的每件事情都有很多狂热的爱好者:观鸟者、内野手、侦探、诗人、岩石收藏家,他们涉及这方面的阅读也会变得活跃。

二、阅读的多样化形式

1.无字的书

3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先用洞穴画来传达故事,他们当时还没有使用文字,如今的无字书也是利用这种传统来表达的。这类书不使用文字,只用图画来传达整个故事。

1.1想象阅读

无字书没有文字,而是用一些连续的图片来讲述整个故事。无字书是给初级读者“读”的书,献给那些想要让自己的孩子随意翻书的成年人。成年人在“讲”故事时,可以用书中的图画作为故事的线索。无字书的特点是书中大量线条夸张的图案,没有文字,4-6岁的孩童总是忍不住翻开来玩,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去关注形状、线条及颜色,孩童可以根据多种元素去想象,想象图中人物准备干什么(想象猜测),人物的情绪变化对故事的发展的影响等(逻辑关系)。当然,想象阅读训练他们的想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作为父母,如果能成为提问者,就是更好不过的角色,家长可以引领孩子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想象、找不同的线索支撑自己想象。多次反复下来,孩子会发现,一本书不只只有一个角度去想象故事,更不是只有一条主线,它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待故事的本身,譬如绘本故事《三只小猪》,没有人规定故事应该怎样的发展,家长打开自己的脑洞,启发孩子多种维度去思考多个故事,三只小猪有了可以奔跑的无限空间。这就是无字的书的魅力,孩子还可以试着改变主人公的一个小小的选择,想象后面产生巨大的变化。孩子的想象力是需要被呵护的,呵护了孩子的探索、观察、想象的能力的无字书,一本能顶得上一百本。

1.2情景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 “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也培养不出这种情感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情感形成,与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体验感受是相关的。”可见,情景阅读是至关重要,例如,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做情景阅读,模仿西方文学绘本《树屋》中作者的角色,通过天然的素材一步步搭建起充满自然魅力的神奇屋子,在完工之时,家长可以跟幼儿一同宣布这个伟大的创造。孩子的年龄特征促使他是直观思维,他喜欢与眼前的事物产生联系,甚至发问,眼前的自然景观,就是幼儿情景观察的重要部分,甚至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此时若家长再准备一套显微镜,让幼儿对树屋旁的生物界发出探索的信号,初始阶段幼儿会带回一些大片树叶进行观察,中间阶段幼儿开始用标本贴贴一些死去的昆虫,显微镜下观察肢节绒毛,皮肤纹理等。这是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构建的阅读社区,是孩童自主创造的世界,独立阅读工作坊的课程目标就是让作为公民的我们共同生活在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1.3游戏阅读

4-6岁的孩子对形状、线条、色彩比较敏感,家长可以尝试让他们用点、线、面结合的游戏来引领他们创作故事、阅读故事。例如,两条线体的交点为陆地,两边为河流沿岸,人类文明的开源地,人类故事以此展开,环保等故事也可以通过这个游戏来讲述,幼儿通过多种游戏形式创作微故事,戏剧表演微故事。阅读绘本《洁琪上月球》时,家长可以使用“引导式观想”的形式,鼓励幼儿去尝试成为当中的一片羽毛、一只飞鸟、一个孤单的马戏团成员等。幼儿很自然地走进故事当中,在故事中体验到当主角的乐趣。

2.有字的书

无论是问题的针对性、知识的系统性、内容的丰富性还是阐释的深邃性,一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此外,文字对人的想象里和思考力的考验是图片的直观无法替代的。在思维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在语言风格和品质上,有字的书更具备它的魅力。

2.1多媒体识字阅读

幼儿阅读有字绘本时,可适当增加识字卡或识字视频作为辅助。识字视频可以为家长及幼儿提供直观化识字平台,通过字体象形的变化,更为形象地让幼儿了解记忆字形字义,创设了学习情景,拓展了幼儿的学习视野,提高了幼儿学习兴趣。例如,幼儿在认识“泪”字时,家长通过识字视频将“泪”字的象形演变展示给幼儿,进而幼儿可以从“ ”“目”字中得到启发。最后家长陪同通过多媒体阅读,回归到幼儿的生活场景,联系生活的实际,共同阅读眼泪产生的原因及其作用,从识字阅读到联系生活得到启迪,幼儿的学习迁移能力会得到提升。

2.2经典阅读

幼儿经典阅读的选材要家喻户晓,由浅入深,图文并茂。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思维方式所决定,他们需要更直观的图文,辅助他们阅读及理解。例如,《声律启蒙》《弟子规》《西游记》《笠翁对韵》等,非常适合幼儿阅读学习。家长可以带领幼儿进行吟唱,并且對幼儿对当中不了解的字、词或者场景发问的地方进行详细的解答,幼儿联系图文理解,多感官参与,促进了亲子陪伴的质量,幼儿也在听书的过程中跟读,凝造了自由诵读的氛围,让孩子随手可以拿到自己喜欢的经典书目,让这些经典书目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进而培养幼儿的诵读理解能力。

2.3对比阅读

所谓对比阅读,就是家长引导幼儿就同类型题材进行内容、结构、人物形象、叙述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帮助幼儿阅读时,联系两篇或者多篇文本进行比较,加深幼儿对文本的全面理解,提高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类比较能力等,帮助幼儿在日后的自主阅读当中有明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例如,绘本《我遇到了一只小灰狼》《小红帽》,同样的小红帽角色,但是故事的设定不一样,故事的走向也就截然不同;不同的人相同的经历,也会有不同的抉择。绘本中的“狼”是两种不同的标签,不再是坏事做尽、万恶不赦的代表,所以幼儿可以读到不同角色身上的生命力、完整性。幼儿在对比阅读时,可以联想到无限的可能,想象力会以此提升。

幼儿阶段儿童的阅读能力、创作力及想象力发展速度非常快,只要我们抓准关键期,找到合适幼儿阅读的形式,将其阅读能力和阅读量有效融合,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点,肯定他们的阅读行为,相信幼儿会在自由的阅读空间里自由翱翔。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校园APP阅读平台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20175088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2]露西·麦考密克·卡尔金斯.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5.

[3]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8:98-256.

[4]露西·麦考密克·卡尔金斯.如何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与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8.

[5]褚树荣.开卷有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33.

猜你喜欢
阅读量
英语高效阅读教学之策略
提高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促进学生语文的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研究
避免情绪化勿作“标题党”
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
高中英语分级阅读教学策略之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