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共建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2020-05-27 23:03仲淑秋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校企共建思政教育高职教育

仲淑秋

关键词:“互联网+”;校企共建;思政教育;高职教育

一、“互联网+”校企共建思政教育的显著优势

(一) 思想政治教育时空的无缝对接

当学生来到企业学习实践,尽管可以在短期内接受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但仍缺少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难以有效把握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思想波动,更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特别是在思想尚未成熟的高职院校学生中间,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率几近100%,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和空间壁垒,社交方式、传播方式和获取方式日新月异,数以万计的网络信息正在飞速冲击高职学生的思维方式,既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也逐步打破了传统思想教育,更加开放的多元意识正在高职学生中间形成,整体上呈现出复杂性、碎片性和可变性特征,学生遇到困境就可能产生一定的思想波动。这就迫切要求把新媒体的技术特点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通过广泛的新媒体渠道,及早发现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沟通,尽可能把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

(二) 企业文化传播和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相辅相成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肩负服务地方的重要使命,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快。对接行业标准、开设企业实操课程、传播企业文化、养成企业思维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也是企业扩大知名度、美誉度,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唯有对接企业,全面把握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才能理解和认同,从而转化为自身的行动,成为未来合格的职业人。“互联网+”校企共建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成就展示、工作场景直播、AR虚拟生产等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掌握企业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认同,积极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提升核心职业能力,成长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合格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三) 职业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我国社会形态正处于转型阶段,社会阶层、经济发展、分配方式以及文化思潮发生了深刻变革,大学生正处于思想的未成熟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等都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互联网+”校企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合理自我定位,把个体小我融入到广阔的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形成对国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集体与个人、市场与个人的合理定位,在服务企业、发展企业、壮大企业的努力中,把爱国主义与自我价值相融合,将社会责任与个人荣誉相结合,把团结协作和勤勉奋斗相结合,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创新创造,闪亮青春,点亮人生。

二、“互联网+”校企共建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互联网+”校企共建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

1、重知识传递,价值塑造仍需加强。高职院校对企业学生开展的思政教育,主要是以专职教师为主,辅导员为辅的教学模式。专职教师一般是在规定的时间段在企业授课,课程内容具有深厚的学理性和知识性。辅导团队则包含教师、辅导员、学生会成员等作为主要力量,通过示范引领产生正面的、显性的、引领性的带动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理论水平,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大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想法,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但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面和活跃度更高,所接触的信息量也很大,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似是而非,如,不能很好理解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等话语、“佛系现象”“舆情反转”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未来人生规划。这种情况在短期的常规重视知识传递和学理提升的思想政治教育条件下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企业学生价值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提升任重道远。

2、教育形式单一,特色社会实践不足。在校企共建工作中,传统的高职思政教育模式和方案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比较重视的也是应试考试和分数,忽略了课程涵养价值观、提升核心职业能力的作用。尤其实践课程的不足或流于形式,与企业文化相衔接的特色实践开发不够,高职学生在理论到实践的转换中缺乏有效衔接和指导,在避免思想出现偏差的方向性上缺乏主动性,无法真正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未来的企业工作实践和职业生涯中去。有的学生甚至表现出理论考试分数高但实践出现偏差的问题,职业认同度低,团结协作精神不足,缺少奉献意识,艰苦奋斗精神欠缺等,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

3、隐性教育不足,教育效果待提升。相比学校教育系统的显隐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企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属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时一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缺少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少校园活动和校园环境的熏陶。学生在参与实际生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企业关注利益甚至把利益作为核心的价值观面前,学生的价值观更加容易受到影响和改变。互联网信息的传播中,各种社会观念、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密集交织,有的学生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不深入,容易轻视甚至放弃对学校思想政治的学习。

(二)“互联网+”校企共建思政教育不足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仍较滞后。随着高职院校扩招速度不断加快,随之带来师资与教育资源的紧张,一部分学校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的同时,也面临资源不足的困境,难以更好地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课程。学生每学期按照教学计划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育效果具有长期性,致使有的学生存在輕视课程的心理,更加倾向于对更具娱乐性、放松性的网络信息的吸收。实践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在重视技能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的探索与发展仍较滞后。实践课程的开展缺少资金、场地、人员等的支持。

2、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力量薄弱。目前,很多学校配备的专职思政教育教师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学生数量的要求,因此,部分高职院校通过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思政教师队伍整体上存在年龄偏大、观念陈旧的特点,对新技术的使用存在心理抵触情绪,技术上熟练使用存在一定的难度。作为新鲜血液的年轻教师成长尚需时间,短时间内无法打破固有思政教育模式的束缚,在创新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方式和机制等方面还缺乏系统性思考和探索,在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方面没有形成载体和平台,存在课后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空”,不能及时准确掌握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效果和思想动态,课堂数学成果无法在日常交流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完全展现。

3、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整合不够。从实际情况看,高职院校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在顶层设计上,思政教育没有在体制上形成高职院校与企业相衔接的统一的、覆盖面大的信息发布、交流和共享平台,思政教育与企业协调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模式没有形成,教育教学方式过度依赖课堂,缺少对企业职业标准和要求的渗透,更无法把企业中学生课外时间与课堂时间结合起来,系统性掌握企业中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平台建设上,高职院校往往只是建立了官方网站,网站内多以学校动态和学术文章为主要内容,缺乏能够吸引学生的企业思政动态交流内容,手机APP软件更是稀缺资源,企业思政教育实践无法实现正常互动交流,导致不能形成对在企业学生思政教育的线上、线下工作合力。

4、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指导不足。刻板固定的课堂教学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随着进入企业实践操作课程的增加,学生对于复杂现实诱惑的抵抗力和分辨力并不能通过课堂教学形成,更无法通过考试分数体现。受教师能力、数量以及课程设计的影响,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的思想动态无法得到有效反馈,更没有优质的信息平台给予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思想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纠正,导致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脱节。

三、提升“互联网+”校企共建思政教育实效的对策

(一) 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在思政教育模式上坚持规划引领、理念更新、创新务实的基本原则,全面加强与“互联网+”以及校企合作的衔接,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新突破。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依托现有高职院校网络信息平台,以思政教育专业院系为主体,与宣传、学工、教工、团委、教务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围绕互联网+以及校企融合发展等时代特色,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打造多部门联合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支持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线上、线下思想交流机制,构建完整系统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二是突出理念更新。着力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大纲的设计上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局限性,利用好互联网教学平台,积极探索线上教学规律和路径,打破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不断扩大思政教育覆盖的广度和宽度。三是突出创新务实。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应该是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在理论培养的同时,课堂教学应更注重于学生生活的结合,通过对微信、抖音、头条等新媒体介质的正确解读与运用,提高学生对于各种新兴媒体上优劣信息的辨别能力。

(二) 建设思政教育教师队伍

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团队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培養的是什么样的人这一核心问题,队伍素质、应用能力以及考核机制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确保思政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提高队伍素质。思政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两个方面,其中道德素质对于思政教师更加重要,对于学生的示范作用也更加突出。二是增强应用能力。新媒体时代,各类互联网技术正在高速推广,思政教师能否适应技术革新将成为教学发展成败的关键。作为思政教师,不仅要会授课,还要学会线上交流,对于社会舆论加以适当跟进和引导,为广大高职学生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应加大对教师的专业与道德层面的双重考核,运用民主测评、网络测评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对思政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同时,对于思想品德较差的教师应“一票否决”,对素质较高的思政教师应在晋升荣誉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重视思政教育资源整合

思政教育的实用性需要通过新媒体信息平台建设得到发挥,建设学生喜欢、学生常用和学生认同的思政宣传交流阵地。一是组建开发团队。在校园网站增设思政教育专栏,安排专人负责维护,安排专业教师和其他相关学工教工参与交流沟通,定期选定热门议题在平台开展交流,并形成审批、发布和反馈的机制,将线上、线下两个阵地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加强舆情研判。针对新媒体信息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应联合宣传等部门加强对能够影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负面舆情的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合理引导,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具有深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方法。三是强化信息安全。应加强新时代群团建设,在学生信息浏览过程中建立错误思潮“防火墙”,适时在校企共建中植入企业思想政治教导员角色,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构筑较高的校园思政教育安全边际。

(四) 抓好思政教育实践工作

思政教育的最终结果要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只能在实践中检验思政教育的成果是否达到预期。一是注重方法。在高职学生的实操过程中,应主动强调与理论相结合的嵌入渗透法、协同联动法、关切回应法、激励导引法、线上线下互动法相互融合的教育方法。二是注重转化。高职院校特色鲜明,挖掘优势资源,强化与企业的互动实践环节,可以有效地将文化理论向立体实践转化,把教转化为行,通过生活化、工作化的实践教学项目,将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放在更加实际的生活中。三是注重探索。尝试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体制建设、项目带动和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探索,从而设计出具有高度前瞻性和成熟性的思政教育实践体系,强调思政在学科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资源,融入实操环节,融入校企共建,逐步形成“知行合一”的思政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校企共建思政教育高职教育
高职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关于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企业案例库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