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中省域会展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探究
——基于钻石理论的实证分析

2020-05-29 06:20马扬梅童登峰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产业结构

马扬梅 童登峰 张 津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 安徽合肥 230011)

近年来,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复苏态势,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放缓,中央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作为新经济产业,会展业成为各地经济转型发展的首选。2017年,中国国内共举办4022个展览,展览总面积约12379万平方米[1]。其中,上海市共举办659场展会,占全国展览会总数的18%。安徽省2017年共举办经贸展会54场,展览总面积146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31.7%和20.7%,会展经济正逐渐成为安徽省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与北上广会展经济发达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分析影响安徽省会展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不仅能为上述问题寻找解决之道,还将为安徽省域经济供给侧改革提供实践之策。本文的研究基于“钻石模型”理论,以2011-2017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安徽省会展产业发展提出可借鉴的建议,助力安徽省域供给侧改革。

一、基于钻石体系的区域会展产业影响因素模型设计

图1 区域会展产业影响因素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理论源于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产业竞争力理论。根据该理论解释:某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4个关键因素,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另外,政府作用和机遇因素也会产生相当的影响。这6大要素互动形成了完整的钻石架构。[1]产业竞争力理论虽然是从国家竞争力角度提出的,但它同样适用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价,许多学者将该理论运用于会展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同样取得了较好的适用性。[2][3][4][5]

本文根据“钻石模型”理论,提取了区域会展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以及行业内部竞争状况,由于政府和机会虽然对区域会展业有较大的影响,但考虑到这两个因素指标量化较为困难且数据缺乏,故暂不纳入本文的概念模型中。综上,本文设计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具体阐述如下:

(一)生产要素。会展产业的生产要素主要指该区域为会展产业发展提供的各项资源。会展经济对于区域发展的单向推动作用已在国内外多个文献研究中证实[6][7][8],而少有文献探讨区域发展对促进会展经济的贡献。在区域开放的条件下,会展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于区域系统各要素的均衡分配,才能实现会展经济与区域发展协同发展。区域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该区域的综合供给力(地理位置、经济地位以及政治地位等)、区域总体人力资源状况、区域交通和通信设施以及环境等等,其中便于量化的主要有区域总体人力资源状况和区域交通。

(二)需求条件。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就会展产业而言,影响区域会展产业发展的需求因素主要是该区域的综合经济水平、会展产业发展基础、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以及参展企业的需求状况等。首先,区域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会展业的发展水平。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也已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三大会展经济带,进一步证实了会展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性。其次,会展业的发展需要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会展业是一个依赖性较强的产业,只有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相关支持性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区域各项资源配备到位,会展产业才能得到较快的发展。最后,会展产业的需求要素主要体现在参展企业和参展观众。此外,进出口贸易环境将进一步影响国际展会以及出国办展、参展的市场需求。

(三)支持性产业。会展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变动是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会展业通过前向关联效应,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区域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会展业通过旁侧关联效应衍生出区域支柱性产业,侧向带动包括酒店、餐饮、交通、通讯、旅游、零售等重要的相关产业,进而形成了区域产业集群效应。此外,会展业还能通过对区域产业链施加影响,根据区域资源优势来确定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确定支柱产业,并带动周边区域产业的产业集群,进而实现辐射性经济圈。

为全面审视会展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影响作用,本文将从前向关联效应和旁侧关联效应两个维度选取观测指标:1.前向关联指标。产业结构变动,尤其是第三产业变动对省域经济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9],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动对会展产业的影响作用如何,将成为本文重点观测的对象之一。2.旁侧关联指标。会展产业的相关产业主要为交通运输业、酒店业、餐饮业、旅游业、通讯业、公关设施服务业、租赁服务业、金融业等,大部分隶属服务业范畴,会展业发展带动这些相关行业发展的同时,促使区域产业资源要素得到合理流动和配置,区域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升级。本文认为,旅游业、酒店业和交通运输业是影响会展业发展最为明显的产业。

(四)内部竞争状况。钻石模型侧重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以及同业竞争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我国会展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行业管理和企业战略、结构方面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机制,因而本文重点考量会展产业内部竞争状况对会展业竞争力的影响。首先,会展产业结构通过对会展企业间的同质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竞争的互动性。产业结构是企业竞争所面临的重要的外在环境之一。Smith等人于1992年指出产业结构对企业间的同质性程度产生显著性的影响。[10]

其次,会展产业内部竞争有利于会展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充分而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刺激会展企业整体业务能力和竞争力水平的提升,推动会展产业的发展。区域会展产业内部竞争状况主要体现在各类会展公司、展览场馆以及会展服务公司之间的竞争,出于便于量化的考虑,本文主要统计会展企业的数量。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来源与变量设置。地区会展产业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多种指标衡量。比如,展览数量,展出总面积,展览增长率等。本文使用展出总面积来衡量安徽省会展产业发展水平。根据第二部分的分析,本文主要变量设计如下:(1)人力资源状况。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会展专业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其人力资源构成主要是会展服务人员。再者,会展业关联性非常强,行业之间人力资源互相输送,受到相关支持性行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影响较大,基于此,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来衡量会展业的人力资源状况。(2)区域交通设施状况。本文使用公路与铁路密度(公路和铁路里程总和与安徽省区域面积的商)表示安徽省交通设施状况。(3)区域经济综合水平。地区会展经济发展水平,必然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此,本文使用安徽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表示其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影响其会展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4)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在本文中用区域进出口贸易总额来表示。(5)旅游业发展水平。通过旅游业的产值,安徽省旅游业总收入来测量。(6)酒店业发展水平。通过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来表示。(7)产业结构。选择安徽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表示其产业结构变动对会展经济产生的影响。(8)区域会展业内部竞争状况。以展览场馆数量来表示。

由于安徽省会展产业发展较晚,相关统计数据欠缺,数据的收集工作非常艰难,本文仅收集到安徽省2011-2017年的相关数据,相关指标包括第三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和会展研究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2011-2017安徽省会展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数据

(二)模型设置。被解释变量为会展产业发展水平,用HZ表示。解释变量分别为第三产业就业比重(JY),区域交通(JT),地区生产总值(GDP),进出口贸易总额(WM)、旅游业总收入(LY),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JD),第三产业增加值(DS),展览场馆数量(CG)。本文选择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衡量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式如公式(1)所示。

如公式(1)所示,a为常数项,bi(1≤i≤8)为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相关程度大小取决于bi的大小,c表示随机误差项。

(三)结果。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回归结果

如表2所示,GDP的P值为0.514,大于0.05,其回归结果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要求,所以,GDP变量剔除。同理,LY回归P值为4.215,大于0.05,所以,该回归结果无效,剔除LY对HZ的影响。其他变量P值都在0.05以内,说明它们的回归系数是有效的。整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R²为0.825,F=63.520,P=0.001,说明模型拟合效果很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要求,将表2数据带入公式(1),整理后如公式(2)所示。

由(2)式可知,HZ与JY,JT,WM,JD,DS,CG都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42,0.062,0.201,0.251,0.198,0.215,说明当JY,WM,JD,CG每上升一个百分点,LY相应分别上升0.842,0.062,0.201,0.251,0.198,0.215个百分点。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讨论。首先,剔除不具有显著线性相关的因子之后,安徽省展出的总面积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区域交通、进出口贸易总额、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展览场馆数量具有正相关关系,说明安徽省会展业发展水平受到区域人力资源状况、交通状况、对外贸易发展水平、酒店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会展业内部竞争状况的正面影响。

其次,分析上述安徽省会展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可以看出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对会展产业的影响系数为0.842,这说明区域人力资源状况对会展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第三产业人力资源供给充足、就业充分,则现代服务业发达,可以更好地推动会展产业的发展。区域交通对会展产业的影响系数为0.062,说明会展产业发展水平虽然受到区域交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弱。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对会展产业的影响系数为0.1201,说明发达的对外贸易利于刺激会展需求的产生,对其会展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酒店业发展水平与安徽省会展业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51,说明安徽省酒店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可以很好地提升区域配套设施容量,提升接待水平,从而带动会展产业的发展。展览场馆数量对安徽省会展业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较高,影响系数为0.215,进一步证实:充分而良性的行业内部竞争,有利于行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分配,将大力促进区域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最后,安徽省会展业发展水平还受到了产业结构的影响,影响系数为0.198。会展业属于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变动,尤其是经济转型背景下,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将会带来会展业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再次,对比各影响因子的系数值,对上述六个有效的影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序:区域人力资源状况是影响安徽省会展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会展业内部竞争状况是影响安徽省会展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酒店业发展水平、对外贸易水平以及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是主要因素;区域交通是影响安徽省会展产业发展的次要因素。

(二)建议措施。第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会展专业人才供给。安徽省数据实证分析表明,区域人力资源状况是影响其会展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酒店业发展水平是影响会展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侧面反映了现代服务业人才供需情况,因此,面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趋势,科学设计和建立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对接产业结构调整,对接会展产业需求,进一步完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体系,引导会展产业人才供需平衡。

第二,建立公平开放、统一有序的会展市场竞争机制。完善的会展市场竞争机制是提升会展产业竞争力的有效保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调动会展市场活力和积极性,促进会展企业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同时优化资源配置,使安徽省会展产业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下健康发展。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会展服务接待水平。酒店业发展水平和区域交通状况体现了基础、配套设施的容量和接待服务的水平,对于安徽省会展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提升会展产业发展水平,就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加大住宿业、餐饮业等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提升区域接待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产业结构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基于“两基准”理论新解释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