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专业图书馆科研服务发展态势研究
——基于9家专业图书馆的考察结果

2020-05-29 06:20龙春芳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咨询服务学术学科

龙春芳

(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 湖南常德 415000)

科研服务是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反映图书馆知识传递、学术咨询与信息服务的本质。澳大利亚图情协会发布的《图情职业未来》报告2017版指出,新媒体将成为图书馆科研服务的重要载体——借助新媒体技术可大大提升科研服务的辐射力、活力与灵活性[1]。专业图书馆作为一类以各类科学研究院所为母体的图书馆[2],近年来,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科研服务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不仅利用新媒体数据挖掘技术创建了开源性科研学术咨询管理平台,而且还基于新媒体内容检索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全时性的信息级联服务。本文基于实证调查法、电话访谈法、邮件核查法对多家专业图书馆科研服务实践及发展态势进行分析。

一、新媒体时代专业图书馆科研服务实践考察

本文将数据的可获得性与科研服务内容完备性作为样本遴选的重要指标,选取9家专业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调研以实证调查法、电子问卷调研法为主,以邮件核查法为辅。即:首先登录样本图书馆网站,系统搜集与科研服务直接相关的数据信息,并依据服务类别对服务内容进行归档与记录,然后采用邮件核查法对难以定性分析的科研服务内容进行问询,再依照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十二五”时期图书馆标准化工作重点领域“数字图书馆建设”相关规范,从学科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学术素养服务三个方面析出样本馆科研服务的典型性实践,概况见表1。

表1 9家专业图书馆科研服务实践考察概况

二、新媒体时代专业图书馆科研服务的发展态势——基于样本考察结果分析

(一)纷纷利用新媒体强化全过程、体系化的学科服务。当前我国专业图书馆纷纷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强化现有资源的学科化组织、呈现与检索,通过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对外提供学科资源导航与学科资源检索服务。

1.注重发挥新媒体技术的集成化优势,将学科资源导航服务嵌入科研全生命周期之中,使科研服务的主客体关系朝向“合作伙伴”转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图书馆应用新媒体内容检索技术创建“资源建设执行平台”,为处于不同研究阶段的科研项目负责人提供差异化的学科资源导航链接;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图书馆利用新媒体技术升级现有搜索引擎的资源发现功能,提供了贯穿用户全流程科研活动的定制化学科服务:科研立项阶段的学科资源拓扑与引文链接服务,科研执行阶段的知识发现与数据分析服务,科研成果转化阶段的案例管理与项目评估服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学科资源导航服务还体现出了高度集成便捷的人性化服务特点:不仅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将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内容进行模块化的划分,而且还拓展了学科信息资源导航服务的覆盖范围,确保用户可针对性的获取商业资源、院内资源与开放存取资源[3]。

2.基于新媒体平台为各学科提供系统化的资源保障,改进学科资源检索的呈现样式,确保科研人员可自主畅快的获取学科资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为用户提供涵盖机构知识库、网络数据库、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于一体的一揽子学科动态检索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则更为细化:依托大数据集成技术创建了体系化的学科资源架构,按照“门—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框架优化索引目录,应用思维导图软件可视化的设计学科资源检索界面,清晰表达推荐资源主体、资源实体、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之间的关联关系。该框架不仅创设具体的学科类目以反映推介、索引资源的学科性,又标注主题/问题类目,反映了问题导向检索的特点。

(二)参考咨询服务表现出一站式、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1.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以馆藏资源为基础,为科研人员提供高度集成的便捷化、一站式参考咨询服务。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图书馆借助微信、微博公众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原文传递服务、引证参考服务与互借咨询服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更是将一站式参考咨询服务做到了极致:不仅最大化的整合全院业务单元和院外智库专家的智力资源,而且其参考咨询服务产品能够覆盖科研、产业与决策等各个细分领域[4]。

2.依托AI技术的智能性与调度自适应性,创建面向知识整序与碎片化重组的咨询服务系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参考咨询知识管理智能化。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基于开源软件ALICE开发了实时参考咨询智能机器人,提供图书搜索、自我学习、文献导引等智能化参考咨询服务。二是促进异构系统间的协作咨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应用社交软件创建了即时性科研信息交流社区,并联合知名科研门户网站,提供模块化协作咨询服务[5]。三是实现实时参考咨询。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引入智能咨询机器人,组建“人工+智能”咨询服务系统,大大增强了图书馆咨询服务的及时性。

3.实现情景化参考咨询。我国已有部分专业图书馆通过构建用户画像、细分服务场景与服务情境、对用户信息接受期望予以“场景—咨询—情境”演进适配,实现了参考咨询的精准定向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便赋予参考咨询服务以“场景应答”功能,为用户提供与其所处场景相契合的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图书馆基于远程VPN认证技术为用户提供与使用场景相适配的知识查询与匹配服务(随意通服务)——在精准识别用户资源偏好、高密度使用时间、常态化场景等情境因素基础上,动态满足用户参考咨询需求。

(三)重视学科馆员为主导的新媒体学术素养服务。

1.重视学术素养信息传播新媒体平台构建。一方面,专业图书馆通过自行开设自媒体平台账号或在账号下增设二级栏目来拓宽学术素养服务渠道。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学术素质教育培训服务,包括信息检索与利用基础知识、数据库检索方法、课题查询途径与步骤等专题内容的教育培训服务[6]。另一方面,借助LIPGUIDES系统将科研指南嵌入至图书馆内部的慕课资源系统。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学科馆员借助移动自媒体技术将学术素养培训嵌入慕课系统,科研指南慕课的培训内容涉及信息检索、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创造、联络等方面[7]。

2.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学术素养服务。专业图书馆以学科馆员为主体,借助新媒体平台不断创新学术素养服务内容,试图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在线学习、信息获取、文献检索等学术素养需求。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字图书馆以学科馆员为学术素养服务主体,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了个性化的在线学术素养培训,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用户服务的针对性。

3.专业图书馆正不断创新以通识类学术素养、专业性学术素养与新媒体素养为代表的服务逻辑,完善基于自媒体的学术素养信息服务体系,以实现学术素养信息服务的精准导航与有效分流。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交通信息资源中心在学科馆员与用户间创建了旨在实时交流学术素养信息的虚拟社区,构建了立体化的学术素养教育空间,并从服务内容、组织管理、技术支持与服务对象四个方面创新了学术素养服务模式,确保了学术素养服务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至用户[8]。

三、新媒体时代专业图书馆科研服务的推广意义

从样本馆调查及发展态势分析可知,我国专业图书馆正是通过应用新媒体技术,优化了科研服务系统性、智能性、便捷性,提升了科研服务的辐射力与活力——注重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数据归类、信息集成、智能交互优势,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科研服务。进一步推广专业图书馆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科研服务实践,有助于全面增强我国图书馆科研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一)借助新媒体平台优势,我国专业图书馆学科服务实现了从“资源供给方”到“学术合作方”的转向。顺应这一趋势,面向各领域图书馆进行普及推广,可为图书馆学科服务提供系统化方案。一方面,可基于新媒体技术创新资源搜索引擎,高效集成馆藏资源检索、商业数据库资源检索与自建数据库资源检索服务,以持续深化学科资源检索服务的内涵与外延;另一方面,可利用新媒体技术精准的析出学科元数据,构建既简明扼要又结构清晰的资源导航类表,为用户提供系统化学科服务。

(二)各领域图书馆可借助专业图书馆科研服务做法,激活新媒体技术智慧,让参考咨询服务实现情境交互创新。一是尝试组建“人工+机器人”智能咨询系统——引入AI机器人创建“7×24小时”全天候咨询服务模式,不间断承接用户的参考咨询。二是强调数据咨询。将数据咨询视为科研服务的关键环节,通过自媒体参考咨询服务平台,使用户享受定制化数据咨询服务。三是提供符合个性化与学科化特点的服务内容。在满足用户普适化的咨询需求基础上,注重提供智慧化咨询服务。

(三)各领域图书馆可借助专业图书馆科研服务做法,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提供多层次嵌入式的学术素养服务。可将多层次的学术素养服务内容嵌入用户科研活动的全周期之中——提供以学科馆员为支撑的多层次嵌入式的学术素养服务是新媒体时代增强我国各领域图书馆科研服务效能的重要实践方向。如学科馆员借助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为用户使用数据库、学术论文写作、课题基金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学术素养优化提供智力支持。

四、结语

专业图书馆正是通过应用新媒体技术,优化了科研服务系统性、智能性、便捷性,提升了科研服务的辐射力与活力,进一步推广专业图书馆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科研服务实践,有助于全面增强我国图书馆科研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猜你喜欢
咨询服务学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超学科”来啦
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好咨询服务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关于工程咨询服务价格放开的思考
积极为构建“多点多极”战略提供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