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机制研究

2020-05-29 06:20信慧娟段文军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耦合旅游系统

信慧娟 段文军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产生转变后,乡村振兴成为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等的重要路径。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农村脱贫、农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中坚力量,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1]。乡村旅游系统与乡村振兴系统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文在对乡村旅游系统和乡村振兴系统的耦合发展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二者的耦合动力机制和耦合运行机制,以期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系统的耦合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一、主要概念分析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尚未取得共识,但基本趋于一致地认为:乡村性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主要标志,是乡村旅游的本质属性。[2]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报告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对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进行了概括。“三农”问题作为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成为全党工作的重心,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物理学中,耦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互相影响的现象。[2]

二、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发展关系

乡村旅游系统与乡村振兴系统二者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乡村振兴是乡村旅游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乡村旅游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多功能性价值,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和抓手。两者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乡村旅游发展能促进乡村产业的兴旺、生态环境优化、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结构完善、乡村居民生活富裕的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体现在促进乡村旅游环境优化、经济效益增加、景观质量提升、旅游设施完善、服务管理改善。

同时,乡村旅游系统与乡村振兴系统还与外界发生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两者通过影响和反馈的形式介入到耦合发展关系中[3],成为影响耦合度的重要因素。两大系统耦合关系见图1。

图1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关系图

(一)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本文对乡村振兴系统的研究着眼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将分别解释乡村旅游发展对五个部分的影响。

1.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的兴旺。旅游业现逐渐发展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综合性、高关联度产业,具有极强的产业整合能力,不断衍生出新产业和新业态。如旅游业与农业融合,衍生出采摘、体验、观赏、农家乐等新型农业产业;与乡村特色文化融合,衍生出旅游演艺、游艺等新型乡村文化产业形态,盘活了乡村市场,带动了餐饮、交通等企业发展,全方面促进了乡村经济建设和产业兴旺。

2.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生态环境优化。生态宜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其重点是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乡村旅游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恰好满足了生态宜居的要求。乡村旅游开发以乡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为基础,保证乡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同时,为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注入资金的支持。旅游景观与乡村道路建设相融合,提高了乡村交通的通达率;满足游客需求和提高旅游满意度的同时,可以提升乡村供给质量;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为乡村营造更宜居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不断发展的同时,乡村居民会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逐渐提高保护环境的自主性。

3.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乡村特色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关键吸引要素之一。乡村旅游的开发重视乡村肌理保护,在带来资金流、技术流的同时,着力于挖掘民俗、民风等非物质文化,令乡村文明得以绽放。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村民的传统建筑、独特工艺、民风习俗等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弘扬,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经济效益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能够有效增强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自主保护意识,进一步助推了乡风文明建设。

4.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治理结构完善。由于乡村旅游是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型产业,乡村治理机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乡村旅游的发展促使乡村居民参与其中,并成为经营主体,使乡村治理由简单的“农—民”治理转变为“人—人”“人—地”“人—物”“人—业”和谐共生的全面治理模式,促进了民主管理,完善了乡村治理体制。

5.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居民生活富裕的实现。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带动作用,可以将乡村农业资源有效地转换为经济资源,同时解决了当地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度,拓宽了增收渠道,使农村居民直接或者间接获得了乡村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乡村富裕和农民富足。

(二)乡村振兴对乡村旅游的作用。

1.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旅游环境的优化。乡村振兴可以为乡村旅游地环境的优化提供资金支持,在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目标的同时,保证了乡村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的实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同时,乡村振兴会使村民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在保护自我居住环境的过程中,既为乡村旅游地提供了旅游资源,也维护了乡村旅游所依托的自然生态环境,促使乡村旅游环境得以保护和优化。

2.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的增加。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是对经济规模和质量提出的要求。乡村产业的兴旺以及结构的优化,可以更好的实现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产品的多样性。与此同时,乡村振兴可以促使乡村旅游产业的聚集和产业链的延伸,增强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增加了乡村旅游经济效益。

3.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旅游景观质量的提升。乡村振兴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撑。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基数庞大,现成为我国投资建设的重点对象。此外,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行与实施,可以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吸引众多投资商,乡村旅游景观建设得到了资金保障,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景观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4.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旅游设施的完善。乡村振兴可以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建设资金,在进行乡村自身建设的同时,促进乡村旅游地基础设施的完善。乡村振兴过程中采取的环卫设施建设、道路交通改善、文娱场所建设、餐饮住宿设施规整、村庄环境美化等一系列措施,均为乡村旅游奠定了发展基础,促进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繁荣。

5.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旅游服务管理的改善。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引入了高质量管理人才,加强了乡村各产业职业培训,规范了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管理制度,能有效降低乡村旅游投诉发生率,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此外,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能促进游客与当地村民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增强游客体验感,有效地改善乡村旅游服务管理质量。

三、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动力机制

(一)耦合动力机制分析。乡村旅游系统与乡村振兴系统相互耦合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多种动力共同推动着二者紧密结合,对其耦合动力机制做如下剖析。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动力引入三围坐标的概念,即相对独立的三个变量在一定作用下构成具有一定意义的点。则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动力机制可理解为:由于社会各界人士对农业转型升级的诉求以及国家、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使得乡村振兴快速推动,故在一定空间内,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不断提升,经济生产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有关管理部门综合协调等,致使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会逐步显现出耦合发展的趋势,由于动力的变化,这样的耦合最终会构成一个作用力汇聚的“点”——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互相融合,共同呈螺旋式上升。整个耦合动力机制如图2。

图2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动力机制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动力机制(coupling dynamic mechanism of rural touris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用以下函数表示:CDMRTRR=f(D,A,S)其中D表示需求驱动力,主要由旅游者需求和乡村振兴需求构成;A表示内生吸引力,包括乡村旅游地的物质吸引和非物质吸引;S表示政府及其他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支持力。

1.耦合需求驱动力。需求驱动力是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的根本动力,由于城市环境质量日趋下降,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加快,且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和交通的日益便捷,推动了亲近乡村、回归自然的乡村型旅游行为的产生。旅游者在进行乡村旅游活动过程中,更加注重乡村旅游景观环境和文化体验。为满足游客需求,乡村旅游目的地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会注重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同时会注重乡风文明建设,为游客提供良好和谐的旅游氛围,同时还会加强对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同时,乡村居民参与到乡村旅游活动中,为满足游客需求会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水平,从而逐步推动乡村振兴。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推动了二者向更高层次耦合发展。

2.耦合内生吸引力。吸引力是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的主导力量,是驱动二者耦合变化的内力。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吸引力包含物质吸引和非物质吸引。所谓物质吸引,即通过对旅游地资源合理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景观环境等达到吸引游客参与旅游活动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推动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在为乡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会促使政府、企业等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投入更多建设资金。非物质吸引,即乡村的民俗、民风、建筑、工艺等传统文化。通过加强旅游地民风建设和居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对当地文化特色、旅游地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会促使乡村居民增收,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从而形成了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互相促进,相互推进的良性循环系统。

3.耦合协调支持力。协调支持力是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的辅助力量,对二者的耦合发展起指导性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在给予政策支持的同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乡村振兴提出以来,各乡村旅游地政府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各项优惠政策,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以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政策、资金的支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均为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运行机制。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运行机制是探寻耦合系统运行的本质。本文通过运用耗散结构原理,构建两系统的耦合熵模型来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系统运行机制(图3)。熵是用于描述系统状态的函数,也可用于计算一个系统中的失序现象。本文中的耦合熵是延伸系统科学中的熵,熵值越大,则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系统的非耦合性(无序状态)越强;熵值越小,二者的耦合性(有序状态)越强。

图3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运行轨迹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系统由萌芽阶段的无耦合状态,历经低度耦合、中度耦合,逐渐过渡到成熟阶段的高度耦合。由于整个过程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呈现螺旋式的上升趋势。其耦合的演进过程分为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每阶段运行轨迹有所不同(如图4)。

图4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演进历程

萌芽阶段: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萌芽阶段,两系统相对不平衡,处于无序状态。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熵增量ds=des+dis(ds>0恒成立),其中dis为内部熵增量,dis≥0,des为外部熵增量,其值可为零,也可为正为负。萌芽阶段两系统与外界无交互作用,des=0,随着dis值逐渐增加,耦合熵较高,位于图4的O点附近。由于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是一个开放系统,当针对乡村旅游开发不合理、乡村居民缺乏文化、环境保护意识等采取改善和制约措施时,des逐渐小于零,ds上升速度减慢,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两系统间逐渐出现相互作用。

成长阶段:此阶段内乡村旅游的发展逐渐带动农业转型,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景观环境保护稳步进行,政府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对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这使des的负值越来越大,由于-des<dis,所以ds>0,ds值的上升速度更加缓慢,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系统会如图3.5,由O点逐渐向a点移动,呈现出从无序到有序过渡的发展趋势。

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系统内相互作用逐步增强,逐渐发展为中度耦合。由于外界市场的无序竞争、各相关利益者矛盾的冲突等致使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系统失稳,但采取一些积极措施能使系统趋向新的有序状态,即如图在临界点a附近发生突变,跳跃至b点,乡村旅游发展系统与乡村振兴系统开始新一轮演化过程。

成熟阶段:到达b点后,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系统真正实现了质的飞跃,进入新的、更高层次的耦合过程。由此可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系统运行轨迹不是简单连续性的,而是呈螺旋式的演化过程。

四、结语

通过对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耦合互动关系的分析过程中,发现乡村旅游的发展能促进乡村产业的兴旺、生态环境优化、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结构完善、乡村居民生活富裕的实现;而乡村振兴能推动乡村旅游环境优化、经济效益增加、景观质量提升、旅游设施完善、服务管理改善等。引入三围坐标的概念,从耦合需求驱动力、内生吸引力、协调支持力三个角度分析了两系统的耦合动力机制,即需求驱动力是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的根本动力,吸引力是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的主导力量,协调支持力是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的辅助力量。此外,根据耗散结构理论,构建两系统的耦合熵模型来分析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系统运行机制,其耦合的演进过程分为萌芽、成长、发展、成熟四个阶段,并呈现螺旋式的上升趋势,可为进一步研究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等关系测量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耦合旅游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WJ-700无人机系统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旅游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