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多元化培养

2020-05-29 12:32邢翠娟
天津教育·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口语小学生农村

邢翠娟

【摘  要】“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既紧密联系,互相依存,同时又各有特点,不能彼此代替,在语言训练中应该全面重视。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农村儿童人际交往水平不及城市儿童,尤其体现在乡村儿童的口语能力水平上。农村儿童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大多会非常害羞和胆怯,尤其是在遇到提问的时候,会表现出焦虑和恐惧,甚至会语无伦次。究其原因,农村环境相对闭塞,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不够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需要我们从农村环境和教育实际出发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口语

一、参考学生年龄层次,灵活调整教学目标

听说能力是重要的语言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是读写能力的基础和前导。处于差异化年龄时期的学生所具备的口语表达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所具备的思维能力不同,所以年龄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需要重点参考和借鉴的指标。低年级学生处于启蒙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和平时与学生交谈的时候,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尽量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始终把听说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讓学生感受口语交际的作用和必要性,以便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针对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要特别重视听说训练,着重培养他们的聆听能力,以及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互动的能力,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善于征询他人的建议。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听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话和听写习惯。听的内容要为教学目的服务,要与说、读、写紧密结合。对于听力训练的内容,一方面要重视从教材中收集,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组成语言片段让学生听,把课文内容紧缩成大意让学生听,可以就课文的精彩之处和争论之处提出问题让学生听;另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随机进行。例如,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别人的表述,让学生听清同学发言的内容或出现的语病等。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要教给他们具体的口语交际技巧,教给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应该使用的语气和体态语言。还应该教给他们在与人交流的时候给人尊重,能够使用简短的语言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只有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目标,采取相应的口语教学策略,才能培养学生认真聆听,边听边思索的习惯,激发学生产生口语交际学习的竞争机制,看谁听得完整,看谁说得流畅,引导学生听后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才能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促使口语交际能力和水平得以提高。

二、创设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所谓语言环境,是针对口语交际的具体内容而言的,它是构成口语交际训练的主体。设置适合学生口语交际的最佳语言环境,是为了激励学生主动投入口语交际活动,积极练习和掌握口语交际技能。如果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语言环境的创设,只是习惯于一问一答式的灌输和注入,或生搬硬套地提出一些条条框框让学生来讲,势必导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低下,在口语交际中只能捧着书本朗读,如果让学生抛开书本进行表述,就会出现结结巴巴、啰唆重复、偏离主题、词不达意等现象。

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灵活机动地设置语言环境,能够激励学生多说。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小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语言氛围,这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语言环境包含多种因素,设置语言环境,要综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学生生活体验等多方面,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要因文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使学生有话可说。

在课堂教学起始阶段,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且好奇心较强的心理特点,结合口语交际主题设置“悬念语流”,以此激发学生愿意说、多说。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口语交际的具体内容,设置一环扣一环的“连锁式语言环境”,注意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选准刺激学生非说不可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多说、说好。设置合理的口语交际内容和交际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来,真正地体会到互相沟通与交流的乐趣。当学生在口语表述中出现用词不合适或者缺少语句成分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要急切地予以指正和批评,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挫败感和压力。当学生表述欠佳时,教师应该将课本中设计的口语交际主题活动与学过的课文紧密结合,并提供与交际主题相关的一些好词好句和情感体验思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进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口语交际素材

和城市相比,乡村尽管缺乏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等优质学习资源,但是却比城市的孩子更贴近大自然,更贴近现实生活。在乡村,无论是天空、田野,抑或是山沟、河流、农家风俗,都能够成为现成的口语教材。大自然所能提供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这是城市教学环境中所缺少的。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计划使农村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尽可能带领学生走进这些真实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农村发生的美好变化,再将这些所见所感作为互相沟通与互动的体裁和话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很多,方法灵活多样,在口语交际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语文主体活动等课型中,都能进行多种多样的说话训练。为了在每堂语文课和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尽可能渗透和落实口语交际训练,我们在每学期初制订教学计划时,要仔细解读教材,根据全册课本编排体系和学生学情,列出具体的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及其要求,适当地穿插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去,让学生每天都能得到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在课堂上,要结合朗读、复述、描述、回答问题等多种说话形式,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可以从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入手,理解和掌握文章的用词造句,将自己的口头语和课本中的书面语联系起来。再对学生进行复述、描述等训练,从准确、流畅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灵活的语汇,条理清楚、上下贯通的语脉等方面严格训练,培养学生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这样不仅能使朗读、口头描述和问答相配合,共同发展说话能力,并且学生可以直接吸收课文中的语句和教师的规范口语,使口语交际受到严格训练和全面提髙。

五、提供语言交流及展示机会,增强语言表达自信心

农村小学生家庭状况各有差异,因此在家庭中所接触的语言表达环境和模式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其提供更多沟通与互动的平台,客观地看待学生的能力,营造一个良性的沟通氛围,抓住各种口语表达机会使学生有话敢说、可说、想说,大力倡导他们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提高学生对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信心。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经常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应该实时关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大力倡导其说出内心的真实体会与思想。口语交际能力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只有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将学到的口语交际方法内化为能力。教师应该切实地贴近小学生的语言表达状态,在充分了解情况的时候顺应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我们要借助多元化的活动模式,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提升自我的平台,多组织开展一些丰富灵活的语言交际实践活动,如讲故事比赛、小记者采访、小小主持人、成语接龙等,在此过程中尽量保护和提升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让语言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演练场,让生活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实战地,既可以培养他们聆听的品质,又有助于提升其自身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要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发言,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语言交际过程中想说、敢说、会说、善说,获得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春华.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2017(36).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口语小学生农村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我是小学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