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及策略探究

2020-05-29 12:32王秀花
天津教育·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摘  要】聋校教学管理重点是针对聋生出现的问题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劝解、制止等。课堂教学始终与管理的有效性紧密关联,良好的教学过程可以创设出对教学起推进作用的良好学习氛围,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开发聋生潜能。由于聋校语文起步缓慢,虽然近几年有所发展,但依然很难找到完全适合聋校的语文课堂管理方法,因此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讨。

【关键词】聋校语文;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教学管理,指的是为聋生参与课堂教学创造有利条件的过程,包括对聋生确立明确的期待,建立正常的课堂秩序,处理课上违纪行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重点是对聋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育、劝解、制止等。对不同的问题行为要有不同的方法,不能根据教师的主观情绪和个人好恶随意管理。课堂教学始终与管理的有效性紧密关联,良好的课堂教学可以创设出对管理起促进作用的良好学习氛围,满足课堂上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求,激励聋生发挥潜能。由于聋校语文起步慢,虽然近几年有所发展,但依然很难找到完全适合聋校的教学方法,聋校的语文教学管理更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探讨。而聋校语文课堂的管理是聋校语文发展的一大制约瓶颈。现以某聋校几则语文课堂教学案例为例进行探究。

一、关注聋生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外的现象

(一)案例一:走进聋生的内心世界

我们班孩子的一篇日记深深地触动了我。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和往常一样,下午放学以后,我骑着自行车回家,经过菜市场,哟,今天的人怎么这么多啊。好多人还在路边围了个圈,干什么呢?我也挤进去看一看,只见里面有5人,这些人和正常人不一样,有的只有一条胳膊、有的只有一条腿、还有的是盲人、聋哑人,每个人穿的衣服都很朴素,很干净,因为我自己也是残疾人(聋哑),所以很好奇,想知道他们到底要干什么,于是就站在原地看,只见那个盲人拿起话筒,说了一些话,很多人都在那看热闹,虽然那个盲人唱了很多的歌曲,几个肢残人还给大家表演了节目,现场有的人流泪了,但更多的人是无动于衷的,虽然我听不到什么,但是我深深地感到,这些残疾人不容易,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站起来帮助他们,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是我们也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自食其力。可是有很多人是冷漠的,我心里特别难过,晚上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案例分析:通过这个日记可以发现,残疾人的内心是自卑的,比普通的孩子更加敏感,害怕受到伤害,内心所考虑的远比正常的孩子要复杂,思维也不同于正常的孩子。他們往往会把自己的想法埋在自己的脑子里。所以我们要想真正地了解孩子,不仅要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课后也要关注孩子的内心,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孩子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

(二)案例二:播撒阳光,收获微笑

某节多媒体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在播放课件时,指着大屏幕问:他们在干什么?然后让聋生在小组中互问互答,他们都很认真,有的在问有的在答,课堂气氛既活跃又井然有序。但其中有个同学却盯着窗外,看得正起劲,开起了小差。然而该节课的教师并没有给予训斥和惩罚,而是悄悄地走到他身边问:“他们在干什么? ”正好切中了本节课的主题,把该同学拉回到了课堂中。然后教师又对其他同学说,“同学们,我们一起看着窗外,看看操场上的同学:他们在干什么?话音刚落,同学们都把头转向了窗外,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他们更加踊跃积极,而刚才看窗外的同学也会心地笑了,并积极地加入大家的对话中来。

案例分析:这是我们教学中再常见不过的开小差现象了,遇到这种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千万不能当面训斥他们,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利用自己的教育机智,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把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聋生用最高的热情参与到积极的课堂教学中,案例中教师的处理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既没有伤害到该生的自尊,又把该生重新拉进了课堂,甚至让本节课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和谐。

(三)案例三:莫让你的不经意,伤了聋生的心

有幸听了某聋校的一节语文公开课,这节课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非常精彩,课堂效果也较好。教师在上面讲得精彩,聋生听得认真,互动到位。但课堂中的一个细节却触动了我,由于听课的教师比较多,上课教师可能是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流程更加顺畅,本是悄悄地将一粉笔头扔向了一位没有认真听课的聋生,恰恰是这个小举动,却让班级所有的同学把目光转向了没有认真听课的聋生身上。该聋生脸红透了,低下头,等下课了都没有把头再抬起来。

案例分析: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听课走神或是不认真的聋生,我们会采取很多方法来制止这类行为。有的是用眼神的交流,有的是通过突然停顿,但该教师却将粉笔头扔向该同学。提醒聋生不要走神的目的达到了?但他还能认真听下去吗?还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吗?我们真的在不经意间伤了孩子的心。

二、关注聋校语文课堂管理以及应对策略

(一)课堂中走进聋生的心理世界

聋生由于听不到,对外界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课堂上,对言语的理解有着正常人想象不到的难处,听力障碍导致他们无法参与正常的社会交往,他们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不能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话语,更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时候他们只能选择与同龄人疏远、与社会疏远。表面上的安静与沉默,衬托出他们心灵的孤寂与自卑。长期的自我封闭会让聋生缺乏自信心,任性、固执,容易发脾气。但是听障孩子特别善于模仿,眼睛观察事物很细致,情感丰富。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孩子的特点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教育,教师只有在课前充分了解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有所体现,才能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只有充分的了解班级的每个聋生,我们才有条件为孩子提供更加适合他们的语文教学。

(二)教育者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教师的行为对加强课堂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渊博的知识吸引聋生,用敬业的品德折服聋生。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我们课堂管理的精髓所在,只有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我们才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语文课堂管理提升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细致地抓住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善于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课堂管理就会是另一片天地,课堂管理效果明显,教学效率自然而然会提升。

(三)课堂管理与聋生自律相结合

课堂教学千万不能单一地理解为教师个人的行为,它更多的是需要聋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下的良性互动。所以要提升课堂管理的效率,我们必须坚持将教师课堂的管理和聋生的自我约束相结合,充分发挥聋生的自律性。为了更利于组织教学,师生可以共同制定课堂纪律规则,营造一个纪律良好的课堂,教师可组织制定师生共享的课堂管理纪律规则,促使聋生养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让聋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建立合作、平等、信任、民主的师生关系。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聋生建立课堂自我管理体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思想教育,指导聋生不断完善自我,使聋生从思想上重视做人、重视学习语文,从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实现自我管理。教师可以教育聋生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让孩子主动克服困难,自觉强化课堂上的学习行为,不断增强聋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走进聋生的内心,恰当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将自我融入课堂管理中,尊重每一个聋生,尊重自己,尊重每一节课,就一定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聋校语文课堂的管理,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王秀花(1978.8-),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特殊教育的语文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