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探索

2020-05-29 12:32陆佳
天津教育·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体育教学途径

陆佳

【摘  要】在新课改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明确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转变小学体育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时刻秉承着“以生为本”的核心教学原则,将体育课堂更多地留给小学生,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灵活安排教学活动,全面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素养。为此,本文主要对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前提下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途径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以生为本;体育教学;有效性;途径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小学生的实际参与度都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有直接的影响。然而,从新课改发展到现在,仍然有部分小学体育教学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只是将相应的体育动作要领进行讲解和示范,然后就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或者自由活动,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参与,教学的有效性没有体现出来,不利于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课堂教学的目的无法达到。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小学体育教师经常会把自己摆在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上,过于强调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体育知识技能的讲授,而忽视了小学生主观上的接受能力以及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在大多数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都是在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向学生示范一些体育基本动作,并将相关的动作要领进行讲解,然后就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练习,或者由教师指导练习,体育教师会主观地认为任学生自己练习、自己摸索就是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则不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所以,体育教师想要从根本上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就必须先从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上入手,逐渐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将学生与自己的位置摆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加强与学生的有效交流,实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以及接受能力等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与方案,与学生共同参与各项体育练习,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出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

二、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重的特点,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以及制定体育教学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性格特點,为小学生选择一些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会自然走的动作方法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通过教师的个人示范,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走的动作要领,在走路的过程中要保持上身的正直、挺胸抬头、目视前方,双臂自然下垂随着行走前后摆臂。教学的过程看似简单,但对于刚刚接触体育教学的低年级小学生而言,简单的自然走依然是难于理解的,做好了一点忘记了另一点,还经常会出现“顺拐”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示范动作完成以后,需要将小学生进行分组,并且依次进行自然走的练习,每组学生完成自然走练习任务之后,其他组的学生都要对他们的走路姿势以及摆臂动作进行评价,在观察与评价中逐渐掌握自然走的动作要领。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自然走的教学为学生增设一些趣味教学内容,例如木头人游戏,让学生采用自然走的姿势进行游戏,谁的动作做错了就失去一次参与游戏的机会,由别的同学代替,依次反复,帮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说尤其适用于小学生的日常教学,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对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目前,如情境教学法、微课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都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当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推动课堂教学的良好发展,有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以及探究欲望正好可以作为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支撑,通过利用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好奇心,将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为小学生创设不一样的教学情境,帮助小学生在游戏和娱乐中学到相应的体育知识,同时为小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欢快的学习氛围,彻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可以更多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彻底展现出来。

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进行30米障碍跑的时候,可以在示范规范动作之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高年级学生参加团体接力比赛的录像,让学生感受到接力竞赛的紧张性和趣味性,然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询问学生对接力跑的认识与兴趣程度,可以问学生“大家了解接力跑比赛吗?同学之间谁跑得最快啊?”等问题,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同学之间的讨论,找到班级公认的跑得最快的几名同学作为代表,由教师向其示范正规的接力跑动作,并且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接力跑动作要领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接力跑的竞赛,通过实际比赛观察学生的动作要领掌握情况,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规范动作。通过微课、情境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方法的结合,既可以帮助学生调节课堂氛围,又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是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四、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保证体育活动参与度

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不再单独考量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体育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体育发展性的评价,也就是说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由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成长环境也不同,所以,小学生从小接触过的体育活动也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性别差异,导致有的学生喜欢跑步,有的学生喜欢玩球,有的学生喜欢下棋等。为此,教师在设置体育课程内容以及安排体育活动的时候,要全面且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全面考量体育教学内容的覆盖面以及涉及范围,要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发挥出自己的体育潜能。

例如,教师在设计游戏环节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差异,要避免运动量过大的跑跳游戏,会降低女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出现偏差。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问题男女合作进行的游戏,让学生互相帮助完成游戏,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参与度,又拉近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

五、结语

总之,体育教学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以及体育技能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同时,要时刻牢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法以及注重学生参与度等推动体育教学发展,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宏亮.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8(10).

[2]刘金湖.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体育风尚,2019(2).

[3]宋美仪.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的策略初探[J].长江丛刊,2018(32).

[4]陆秋,苏祝捷,高钺.提高小学体育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体育教学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