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崛起生态文明工业新城
——贵州大龙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走笔

2020-06-03 09:23管云
当代贵州 2020年17期
关键词:大龙开发区贵州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管云

大龙开发区围绕“申创国家级、打造千亿级、建设生态文明工业新城”的战略目标,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聚力调整产业结构,走绿色发展道路,拓展外向型经济市场,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今,一座生态工业新城正在黔东崛起。

地处贵州东大门,贵州大龙开发区承担着黔东地区工业经济绿色发展重任。

2020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主阵地。

近年来,大龙开发区充分发挥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等优势,率先抢占新能源动力电池功能材料产业发展高地。以此为抓手,大龙开发区围绕“申创国家级、打造千亿级、建设生态文明工业新城”的战略目标,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聚力调整产业结构,走绿色发展道路,拓展外向型经济市场,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座生态工业新城正在黔东崛起。

集群发展建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链

4月3日,走进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成新材料)老厂区,记者看到厂区办公楼大门两边,挂满了荣誉奖牌。从无到有发展8年,如今这里生产的高纯硫酸锰、四氧化三锰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其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基础上,远销日韩等国家及地区。

2002年,大龙开发区拉开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序幕。这一年,开发区赴山东青岛招商引资,吸引并重新组建红星锰业公司。这家老牌企业在收购园区内的贵州汞矿氯碱镁厂基础上,依托大龙辐射100公里内的万亿级体量锰矿资源优势,抢抓当时全国电池无汞化发展机遇,吸引相关企业在此“筑巢引凤”。

蓝图绘就,大龙开发区开始深耕锰系精深加工。截至2019年12月底,区内规模以上新型功能材料企业达到10家,实现工业产值71亿元,占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33.4亿元的54%。2020年预计新型功能材料产值可达100亿元。

科学规划与科技研发是创新发展的基础。

距离汇成新材料老厂区不远处,有一块面积达500亩的在建用地,这是汇成新材料产业园厂区(二期)。这片土地的相关规划,早在2013年就已拟定。

“2013年企业投产后,我们就将尾矿收集起来,等二期循环车间建成后,利用厂房和技术提炼出尾矿中的镍与钴。目前,钴的市场价为每吨20多万元,变废为宝后将节省大量原料成本。”汇成新材料总经理助理王春告诉记者,2019年12月,二期已有部分投入运营,每条生产线年均生产5000吨。待二期全部建成,将成为大龙开发区中最大的厂区,年度产能可达到8.5万吨,实现产值5.3亿元,创造税收近5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

如今,大龙开发区的明星企业不止汇成新材料一家,新材料产业集群中的个体,在竞合关系中发展得蒸蒸日上。汇成新材料与大龙开发区内的红星锰业、中伟新材料、能矿锰业、百思特、格瑞特等锂电池原料或正(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也已构建起紧密关联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发展合力。

以红星锰业、汇成新材料、能矿锰业为代表的企业所生产的电池级硫酸锰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超过70%;以中伟新材料为代表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生产企业,产品已占据国内市场20%以上的份额。

绿色园区把废水废渣吃干榨尽

宽敞整洁的园区街道绿树成荫,城区内的舞阳河、车坝河等重点流域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率100%,依托河水资源,大龙周边的农旅产业正有序开发。

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检查设备。(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供图)

城镇化发展欣欣向荣的同时,在大龙开发区北部工业园区内,花园式厂区也已成为标配。

“短短45天,我们建起了眼前这片厂房。同时,绿化建设也同步跟进。”贵州东亿电气实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钟方贵说。

近年来,大龙开发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要求,在建设生态环境的同时,抓工业清洁化生产,消除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污染隐患。

自2014年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以来,大龙经济开发区率先实现内外循环,真正做到了把废水提纯、把废气全部用光、把废渣吃干榨尽的目标。

作为全省首个完成环保超低改造并正常投产的火力发电公司,华电大龙发电厂除了投资1.6亿元,完成全部机组的环保超低改造工程外,还利用电厂内铺设的两条管道,为新材料企业提供蒸汽热能,也为其输送二氧化硫尾气,帮助新材料企业利用二氧化硫与锰渣反应,生成高纯硫酸锰。

于2014年落户大龙开发区的贵州重力科技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力科技),凭借核心技术,发展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综合技术领先的以汞为主的危险固废综合回收处置及资源再生利用企业。

技术优势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能。仅过去一年,重力科技就投入5000万元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将固废吞吐量从5.6万吨提升到8万吨,技术创收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破解工业发展难题,还要创新发展循环环保产业。未来,利用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条件,开发区将继续培育和扶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大龙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廖明江表示,预计到2025年,开发区循环环保产业可发展形成规上企业超10家,力争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优化环境构建企业投资洼地

位于沿线高铁经济带的大龙开发区,保持着1小时到贵阳、2小时到长沙、5小时到广州、8小时到上海的高铁速度。

高铁与高速公路相互交织的交通网络,让大龙与川渝城市圈接轨,与中东部经济带融合;利用海陆联运的无水港等物流大通道,还让大龙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脉搏。

大龙开发区90%的客商来自外省,但外地企业落户于此,不只是看中便捷的交通,还有生产要素保障、政策资金支持等。

近年来,大龙开发区积极保障园区生产用地、用水、供热、供电不愁,把优质项目推荐进国家规划盘子里,并为企业争取项目贷款和财政资金帮助。

细节处见真章,45天完成选址建厂的“东亿速度”,便是开发区抓高效服务的生动写照。

钟方贵告诉记者,“东亿厂房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日后能够安全生产,开发区及时协调电网公司,将打算架设在厂房规划用地上空的所有电网改道。”

回忆起开发区围绕保税仓发展问题提供的帮助,中国物流大龙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邹梦辉感慨不已,“开发区能第一时间回应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区领导带队抓服务,尽力为企业解忧。”

优质的营商环境,也让“以商招商”的模式成为大龙特色。贵州东亿电气实业有限公司引进贵州大龙高端点火枪生产项目,便是企业成为大龙开发区营商环境代言人的一个例证。

据廖明江介绍,除以商招商外,围绕产业集群招商,继续招大引强,补齐产业链将是未来招商工作的重心。

“未来,我们一旦引进锂电池隔膜及电解液生产企业,实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闭环,就能直接生产终端消费产品。”廖明江表示,今后5年时间,开发区还将加快循环环保产业、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促进铁合金等传统产业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完成升级改造,从总体上实现开发区各产业量与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大龙开发区贵州
如东经济开发区及其产业规划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准能找到你
骆山大龙:500壮汉舞动“江南第一龙”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每月多出两百元
人体运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