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金溪村:小小家训牌 释放正能量

2020-06-03 09:23靖晓燕申云帆
当代贵州 2020年17期
关键词:婚纱照家训老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靖晓燕 申云帆

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耕读传家,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早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符号。

走进黔南州龙里县洗马镇金溪村百年银杏树掩映的一座座农家小院,家家门前悬挂着一块别样的小木牌,上面镌刻着内容不同的家训,成为一道独特的文明风景线。

2018年,龙里实现整县出列,一举摘掉穷帽子,群众有了新追求。2019年以来,龙里县洗马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环境整治擂台赛,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注重家庭文明、家风建设,金溪村脱颖而出,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代表。

报国:好好读书 报效祖国

在金溪村,大家都知道陈权老人家风正、家庭幸福美满,村民们亲切称他老陈伯。

“对父母要尊敬,对朋友要谦虚,对邻居要和睦。”这是挂在陈权家大门口的家训。

2019年端午节这天,陈权老人与老伴破天荒地去县城拍了一套婚纱照。照片中的陈权咧嘴大笑,一旁的老伴化着精致的妆容,面容恬静。这是他们平生头一回拍婚纱照。

时光荏苒,来到了陈权老人与老伴的钻石婚。回想起结婚之日,一包烟、一斤糖、5斤包谷花便见证了两位老人白头偕老的誓言。

如今,在儿女们一再鼓动下,那一张当年缺席的婚纱照,终于补上了。

在记者期待的眼神中,陈权小心翼翼把那张特别定制的婚纱照光碟放进影碟机,老伴坐在他的身旁,两人就那样静静地看着,好像在回忆那过往的岁月。老两口幸福甜蜜的笑容后面,也饱含了孩子们沉甸甸的孝心。

“这是孩子们带我们去照的!”提起家里的4个孩子,陈权非常自豪。如今,陈权已快到鲐背之年,儿女们也是个顶个地有出息:有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有在学校当老师的……有的孩子虽然离得比较远,但也时常牵挂老两口,逢年过节便会回来看望;有的孩子就在身边,照顾着老人家的生活起居。

每一年,孩子们会专门带老两口出去旅游。“我们去过云南、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陈权翻开相册,如数家珍。每到一个新的城市,老两口便会合一张影,逐渐地,洗出的照片快凑满大半个中国。

作为一名退休教师,自孩子们上学之日起,陈权便一直告诫孩子们,一定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好好读书,善待身边每一个人,长大以后要为国家发展作贡献。

2017年,陈权家推倒旧房子,重新盖上了一楼一底的新房子,购置了时尚的家具,还为4个孩子留了专门的房间,并铺上崭新的被褥。在新房的二楼,陈权专门搭建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小凉亭,与屋前那棵500年银杏树互为映衬,待到阖家团聚之时,夫妻俩都会和儿孙们坐在凉亭下一同喝茶、聊天,十分惬意。

陈权和老伴手指门口木牌上的家训拉家常。(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申云帆 摄)

那块悬挂在陈权家门口的家训牌,短短3行字,于他而言,不仅仅是家庭的荣光,更是家风的代代传承。

修身:孝老爱亲 懂礼敬人

陈权拿着与妻子的结婚照展示给记者看,眼里满是幸福。(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申云帆 摄)

“ 学好不学坏, 学坏毁一身”“非己之利,纤毫勿占;非己之益,分寸不取”“孝老爱亲,懂礼敬人”。记者随意走在金溪村的每个角落,只见每家每户的大门前都挂着一块家训牌,上面的文字有的很土气,有的很文艺,但无不彰显了每家每户的文明家风。

“以理服人,以德报恩,以勤持家”,短短12个字,是村民陈元玺家的家训。在教育孩子上,陈元玺一直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虽然已年过80岁,但陈元玺每天仍然下地劳作,这一切被孩子们看在眼里,也深深地影响了下一代。

现在,儿子陈登平在村里当上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团队的志愿者。搞好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参与村寨公共部分环境卫生整治及村寨建设、参与森林防火是陈登平的服务承诺。

去年8月,在金溪村“两委”的带领下,家家户户都钉上了与自己家风相符的家训牌。

“这上面的文字都是村民们自己想出来的,然后再由村委会给他们刻好,挂在门前。”金溪村支书陈登伟说。有的村民写不出来,村干部便上门,了解他们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家庭教育理念,弄清楚他们想要表达什么,再为他们编写成家训。

齐家:不贪不懒 健康平安

“不贪不懒,健康平安。”村民陈元松指着自家的家训牌,向记者介绍家训的由来。

陈元松家共有4 口人,一直以来,陈元松都反复叮嘱两个孩子,不要贪图小便宜,要练就一番本领,才能有所作为,家庭和睦。

“懒惰就找不到吃的。”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这句话却一直被陈元松挂在嘴边。如今,陈元松家大女儿已顺利从毕节学院毕业,自食其力,掀开人生新篇章,小儿子也在省城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靠自己的双手买房买车,酿造幸福生活。

走遍金溪村,每一家的房前屋后都修整得干干净净,花草簇拥,家家户户的小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

“现在村里的环境卫生好了,矛盾纠纷也少了,邻里之间越来越和谐,尊老爱幼的风气更浓厚了!”陈登伟言语中透着自豪。

⊙记者手记:

好家风彰显道德力量

一块小小的木牌,镌刻着家训,见证了一方土地的老百姓传承了多代人的家风良俗。初次来到贵州省龙里县金溪村,就被悬挂在家家户户门口的家训牌所吸引,两次走访下来,蕴藏在家训牌后面的故事甚是让人感动。

这个几年前还未通上硬化路的小乡村,如今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乡村角落一尘不染,每个人的脸上都充盈着对生活的信心。

每块木牌上雕刻的内容不一样,有的深刻,有的简单直白,但是无一不展示了金溪老百姓精神生活的淳朴与自然。

“仓廪实而知礼节”。曾经为了满足温饱,乡村的老百姓很少去顾及到精神文明的建设。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改善,也由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群众逐渐在追求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增加了满足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村民自发地自制家训牌,就是最好的说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千万个家庭构成了社会。一个地方的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整个社会则浩气长存。可见,家风的传承非小事,它是社会进步的具体展现,显示出巨大的道德力量。

好的家风,是祖祖辈辈经历沧桑岁月,凝结了一代又一代智慧形成的精神财富。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拭不去镌刻于心、传承永久的家风。

猜你喜欢
婚纱照家训老伴
我和老伴的快乐“毽 ”身法
幽默的老伴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婚纱照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婚纱照
GowN Abroad
家训伴我成长
退休老人就怕闲